网贷平台频频“爆雷”,当心你的钱袋子!

随着《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下发,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过去的半年时间,P2P行业发生了三大剧烈变化:网贷机构数量减少,收益率、投资人数趋稳,平台数量、成交双降。同时《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发布,表明网贷行业严监管加码,资管业务平台转型压力大。

网贷机构数量已经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近年来,网贷综合收益率和平台数量变化走势趋同。随着风险的暴露,以高息揽客的高风险平台逐渐退出,从而导致行业整体收益率下行。不过,在不利的境况下,活跃投资人、借款人的数量仍较为稳定。可见网贷较低的投资门槛和较高的收益率依然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是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段时间以来,网贷平台频频“爆雷”,首先这与一些平台自身发展不成熟有关。由于没有脚踏实地做业务,而是把全部希望压在了备案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导致部分平台在备案工作延期后,缺乏业务支撑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监管政策门槛的提高,导致合规工作难度增加,运营成本增加,一些实力较弱的平台不得不选择退出。其次与部分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和自融有关。一些问题平台以高返现或高利率为诱饵,骗投资者上钩。这些平台在监管逐步严格和完善的情况下,套利空间越来越小,维持下去的难度自然越来越大。

但是,应理性看待网贷平台频频“爆雷”现象。不能说网贷行业都是“坑”,没有投资价值了。事实上,倒掉的平台,有几个是真正合规、运作规范的呢?据媒体报道,多家“爆雷”平台存在假存管、无存管问题。换个角度看,不良平台的退出尽管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早“爆雷”比晚“爆雷”好。经历阵痛之后,行业也会朝着良性轨道发展。主动接受监管和社会监督,按照监管各项细化要求进行整改,合规发展,满足广大民众投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服务,积极满足庞大的小微企业和普惠人群的融资需求,这才是促进网贷平台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小金融小编提醒大家:一是切勿乱投平台。不熟悉、不了解的平台不能随便投;信披不透明,资产端披露含糊其辞的平台也不能投。二是原则上建议不投1年以上的长标。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投资期限控制在半年以内。三是切勿举债加杠杆投资。有不少投资人通过信用卡套现或其他途径借钱投入到收益率比较高的P2P赚取利差,这种火中取栗的做法是不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