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了後腦勺著地,做了CT卻說是腦子前面有傷,這傷是摔出來的?

之前發過一個正能量科普微頭條,引發大量圍觀,大家除了給這個中國好兒子點贊外,也有不少朋友對於文中提到的“對沖傷”感興趣,今天我們就抽空來說一下這個對沖傷是咋個對沖法。

對沖傷是腦損傷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受力部位的對側出現腦組織損傷的現象,熟知這一概念對於年輕的影像科醫生全面評價外傷後腦部損傷情況十分重要。

說明這一現象之前我們先要大體瞭解一下腦結構。

數百萬年前,在物競天擇的時代,當每個生物都在研究怎樣才能飛更高、跑更快或體格更強的時候,人類孤注一擲地將大腦作為進化的重點,並逐漸脫穎而出,站上了食物的頂端。因此,大腦可謂是人類最重要也是最引以為傲的器官,但是它就像世間所有重要的東西一樣,美好而脆弱。

對於大腦的質地,看到吃火鍋涮豬腦的專用器具就知道它有多脆弱了。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用堅硬的顱骨把它保護起來。但是,如果只是用硬盒子裝起來,人晃晃腦袋大腦不就雞蛋碰石頭了嗎?所以,在腦組織和顱骨之間又灌滿了起到緩衝作用的液體,就是我們說的腦脊液。再加上大腦鐮、小腦幕等結構的限制作用,最後大腦就是半漂浮在顱骨這個保護殼裡。這樣,我們平時運動和一定範圍內的磕碰搖晃,腦組織也只是在腦脊液有飄蕩幾下,不會產生損傷。(如下圖)

當腦部受外力撞擊的時候,腦組織和顱骨產生磕碰、摩擦就很容易損傷,對沖傷就是其中的一種情況,其形成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與受力方式有關。對沖傷主要見於減速運動,比如患者突然暈倒或不小心滑倒,身體高速下落,頭部著地後頭受力停止。在這種減速運動中,腦組織先在慣性作用下向受力側顱骨移動,形成或不形成受力側損傷,而後在腦脊液的緩衝作用下相對顱骨向對側移動,形成對側損傷。(示意圖如下)

但是在加速運動中,如靜止不動的頭顱突然受外物撞擊而加速運動的情況,對沖傷就比較少見,或者情況比較輕微。根據這個特點,法醫可以根據對死者腦組織受傷情況與受力點的關係分析被害人是自行摔倒撞擊致死,還是他人用器具撞擊頭部致死。

其次與受撞擊部位有關。對沖傷一般多見於腦後部撞擊,主要是枕部及部分頂部著地,前方額葉及顳葉底部出現腦損傷。

如下圖,患者騎自行車被摩托車碰撞倒地,右枕部著地,屍檢顯示受力部的右側小腦(藍色圓圈)未見明顯損傷,雙側額極底面及左側顳極底面可見出血改變,左側額極最顯著(紅色圓圈內腦組織顏色加深,為出血改變),形成對沖傷。

這與前顱骨結構有關,如下圖所示,前顱窩(紅色圓圈)顱底骨質凹凸不平,並有許多尖銳骨性凸起,當腦組織相對滑動時更容易摩擦、撞擊形成損傷,而後顱窩(藍色橢圓)就要光滑許多。

熟悉對沖傷的機制對於年輕影像科醫生十分重要,因為一些對沖傷可能在受傷初期並不明顯,需要有針對性地仔細閱片。比如下面這例枕部受傷的患者,在初診時右側額底和顳底的出血並不明顯(黃箭),再加上部分容積效應和偽影的影響,如果把閱片重點放在受傷部位非常容易漏診。

四天後複查,對沖部位腦挫裂傷就很明確了(紅色圓圈)。

最後我們解答一下大家普遍關心的另一個歪樓重點,就是為啥84歲的大爺身體硬朗兒子卻拄拐了?答案是,兒子前幾日腳部外傷了,所以兩個人是雙雙拄柺棍來的。老楊真的是如實描述了當日情況,但是為了不干擾大家獲取重要信息,所以沒有在這方面詳細說明,造成大家困擾,還請諒解。

最後,我們這條微頭條的重點是顱腦損傷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因此大家在有比較嚴重顱腦撞擊的時候,特別是血管狀態較差的老年人,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嚴重後果發生。

還有就是,除了感動於文中兒子的細心,看到60+的兒子陪80+的父親看病,便想到自己的父親與爺爺,也想到了未來的自己與父母,心中頗多感慨。希望大家不但後能健康長壽,還能幸福快樂,並被自己深愛的人深深愛著!

(文 孫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