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春,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國內瀰漫開來,讓人們談疫色變,好在現在形勢好轉,疫情得到較好的防控。其實瘟疫與人類一直都是共生共存的,在我國的歷史中,曾有無數次出現瘟疫,讓百姓避之不及並且遭殃嚴重。
一、瘟疫產生的原因和類型
瘟疫大多都是由細菌、病毒引起的。細菌和病毒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包括人體自身就含有細菌和病毒。而從古至今,人類也遭遇了無數次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還特別嚴重,對人類的發展繁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等,都在詩歌等文學作品中有所反映。而侷限於當時的歷史發展形勢、醫療衛生水平和科學技術條件,人類在瘟疫的面前總是有些無能為力,直到近現代以來才對瘟疫有了比較好的防控能力,人類在瘟疫面前的死亡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二、與瘟疫有關的記載和詩詞
史書和詩歌作為反映時代前進的文學載體,對瘟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如先秦時期的《周禮·天官·冢宰》就寫道:“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說明當時對瘟疫已經有所認識,而瘟疫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有很多的古詩詞對瘟疫進行了描述。下面簡單舉例說明:
唐代文學家韓愈就曾經作詩《譴瘧鬼》,來記載當時發生的瘟疫,生動刻畫了當時人類面對瘟疫所採取的一些措施,以及人類在瘟疫面前表現出的無能為力,還順便暢想了瘟疫過後,人們安寧美好的生活場景。這首詩還被選入《全唐詩》第342卷。
可以具體來看看:
譴瘧鬼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餘輝。
如何不肖子,尚奮瘧鬼威。
乘秋作寒熱,翁嫗所罵譏。
求食歐洩間,不知臭穢非。
醫師加百毒,燻灌無停機。
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
詛師毒口牙,舌作霹靂飛。
符師弄刀筆,丹墨交橫揮。
諮汝之胄出,門戶何巍巍。
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
不修其操行,賤薄似汝稀。
豈不忝厥祖,靦然不知歸。
湛湛江水清,歸居安汝妃。
清波為裳衣,白石為門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
降集隨九歌,飲芳而食菲。
贈汝以好辭,咄汝去莫違。
到了清代,光緒《通州志·雜紀·祥異》載:是年“春大飢,升米百錢,夏大疫,比戶無免者。”意思是說春天鬧饑荒,米麵價格數倍上漲,而夏天的時候又來了瘟疫,沒有人可以倖免。當時一名叫黃芝的書生,就用一首七言古詩記載當時的瘟疫,詩名叫《紀異行》:
春飢夏疫秋瘧痢,東村喪子西喪弟。
兩村疑是古戰場,白骨森森堆滿地。
傷心慘變更凶年,老人七十未逢旃。
往來乍客過吾地,猶說吾地未雲極。
故舊僅亡十之一,他邑人死不數記。
大家斂待十餘日,柳棺一具不可得。
傷哉貧士更可憐,敝帷朽匱及蒿薕。
雲此猶是故家族,水葬鳥葬無人哭。
舟行共訝河水肥,驅車驚鳥蔽天飛。
哀哉更有合門死,痛極有子如無子。
日落新鬼哭不休,騰地名山斷冶遊。
商人聽得商人說,攢眉捧心淚滴血。
阿家音信渺難通,未稔骨肉誰死活。
自春徂夏夏至秋,耳間目見皆悲愁。
吳民愚惑任誣妖,疫死魂須十月招。
一夜鐃鼓驚不眠,哭聲綿綿相斷連。
死去的人數不勝數,一個棺材都買不到,人們橫屍遍野而沒法處理,而生產生活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從每一個滴血的詩句裡,我們都能看到這場瘟疫給人類帶來的驚懼和悲慘生活。
1958年,江西省佘江爆發血吸蟲病並經過艱苦的鬥爭後,取得了最終勝利。毛澤東通過《人民日報》得知消息後,寫下了《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幾千年來,疫病危害著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毛澤東在詩歌裡,表達了這樣一個觀念:在舊社會,面對瘟疫,是“千村薛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領導下,依靠群眾,積極防治,進行反覆鬥爭,“天連五嶺銀鋤落”,“紙船明燭照天燒”,才能奪取疫情鬥爭的勝利。
三、小結
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發生後,更多的詩人和作者也通過寫詩寫文等各種方式,對防控工作進行聲援和支持,充分反映了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防控疫情的戰鬥精神。若干年後,這些詩作想必也將成為後世人瞭解這次疫情的重要憑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