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邀請展&進京展

展覽名稱: 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邀請展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3日——2018年7月22日

展覽地點:中國油畫院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山東美術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蘇州美術館

協辦單位:天和城(天津)置業投資有限公司

附錄部分作品:

鍾涵 灌圓小品 布面油畫 40X40cm 2016年

詹建俊 秋情 布面油畫 125X195cm 2015年

聞立鵬 胡楊系列之一 布面油畫 80X100cm 2009年

妥木斯 雪山牧場 布面油畫 100X140cm 2014年

張祖英 情繫尼羅河之•牽駱駝的埃及少年 布面油畫 135X107cm 2017年

閆振鐸 浮生 綜合材料 300X200cm 2017年

楊飛雲 大唐遺韻 布面油畫 220X160cm 2017年

孫景波 暮色•陝西府義黃河 布面油畫 60X125cm 2013年

朝戈 桔色的湖 布面油畫 60X45cm 2017年

王沂東 三月的雪(Snow in March) 布面油畫 100X150cm 1999年

謝東明 吳哥窟的姑娘 布面油畫 190X130cm 2016年

郭潤文 莎拉的鑰匙 布面油畫 180X80cm 2017年

段正渠 鏡子 布面油畫 160X100cm 2015年

俞曉夫 新疆寫生之三 布面油畫 90X70cm 2015年

韋爾申 守望者 畫布油畫 160X200cm 2016年

焦小健 力之中心 布面油畫 150X150cm 2017年

閆平 熱場 布面油畫 60X80cm 2017年

張冬峰 鄉野情歌 布面油畫 100X80cm 2018年

劉建平 在歌唱(In singing) 布面油畫 169X60cm 2013年

朱春林 未知 布面油畫 180X112cm 2015年

展覽名稱: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進京展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3日——2018年7月22日

開幕時間:2018年7月13日(15:30)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1、2、3、8、9號展廳)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山東美術館

協辦單位:天和城(天津)置業投資有限公司

附錄部分作品:

陳勇 夜宴 布面油畫 80X170cm 2016年

何軍 浮塵 布面油畫 150X200cm 2013年

張文惠 不到長城非好漢 布面油畫 210X190cm 2008年

趙培智 沉默的人 木板丙烯 140X110cm 2017年

王耀中 金色的草原 布面油畫 180X155cm 2016年

蔡傑 行者 布面油畫 50X150cm 2015年

段遠文 故園之十 布面油畫 120X200cm 2014年

蔣梁 雄渾 布面油畫 150X200cm 2011年

楊世斌 七月 木板油畫 122X170cm 2014—2015年

張西 開海 布面油畫 160X140cm 2018年

劉光帥 你一天我們很快樂之六 120X100cm 2016年

王一帆 35mm 布面油畫 118X193cm 2015年

張京生 心跡三 布面油畫 190X200cm 2016年

毛栗子 山水重構 布面油畫 160X160cm 2017年

陳文驥 對頁 布面油畫 139.5X139.5cm 2016年

尋原問道•中國精神

繪畫藝術就大的特徵而論,即具象與抽象,或在此兩端之間交融碰撞、延展生髮,無窮變化。由於東西方的人文氣質與哲學思路的不同,中國人在似與不似之間把握那個度,偏於寫意;而西方人在具象與抽象的兩極探求中尋找那個表現力,總體傾向於寫實;發展到文化多元互鑑的今天,有意義的是西方的兩極狀態加上中國的中庸狀態,中國油畫的發展才真正完成了從寫實到寫意再到抽象的繪畫全貌,也才形成了當下我國學術上三者互啟共進的學術格局與豐富的創作活力。

油畫這一外來畫種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而油畫進入中國也有五代人的積累,近百餘年的發展歷程,漸漸形成了中國藝術的正脈顯學,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油畫大國,油畫人群之大,繪畫邊界之廣前所未有,從最寫實到最抽象,從最古典到最現代無不涉獵,百年探索中,中國油畫不偏離文以載道的大格局,始終以東方人的“心象”“真象”“意象”的哲學內核為主旨。在油畫語言的造型、色彩以及表現形態方面不但重視油畫媒材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也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土化創造因素的民族油畫表現體系。寫實、表現、抽象是中國油畫家在語言探索系統的三大宗。不管時代發展有多大的流變與交叉,皆跳不出表現性、抽象性和寫實性這三方面的根本範疇。雖各有側重,但也不會完全偏執一端而得其高度。大量的實例讓我們看見,僅以物理真實為目的的寫實繪畫是淺層的下品,沒有充實內涵意味的抽象繪畫是“皇帝的新衣”,不承載飽滿情感的表現性繪畫是一種空洞的表演。藝術創造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平衡語言形式和精神品格兩者之間的關係,近幾十年來在油畫藝術無比熱鬧的現狀中,有成功的生意,亦有失落冒進的敗象,如寫實油畫泛起的圖像化,精工化,媚俗(媚雅)化的實形主義,從而缺失了真情實感;表現性油畫所興起的求怪、求異的蒼白外象,而弱化甚至放棄了情感的率真表達;抽象繪畫泥於語言之放,放言而忘意趣,出現了在繪畫語言背後的文化觀念、個人情感、民族傳統積澱的關係失衡現象。

綜上思考與多方交流,第四屆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決定以“中國精神”為宗旨,用四年的時間舉辦了第四屆中國油畫展,為提高學術水平,提升審美質量,弘揚真、善、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破“有高原缺高峰,有數量缺質量。”的現實瓶頸。分別以“心象”——當代中國油畫的表現性研究;“真象”——當代中國寫實油畫的新發展研究;“意象”——當代中國油畫的抽象性探索;進行深度梳理與研討展覽。21世紀,中國奇蹟般的全方位發展令世界矚目,進入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轉換的新時代,新時代提出了新要求,在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社會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新進步,更要求與大國發展相匹配的新水平,油畫藝術這一非物質的精神活動更需要有學術的高質量與審美的高境界來承載,藝術語言只有達到了盡精微的深度才有可能表現出致廣大的感染力。當下的中國油畫已經從過去較為狹窄單一的表現形態發展出極為豐富的語言特色與形式跨度。也從過去的社會實用功能轉向了藝術本體的審美功能。在古典精神的當代拓展,現實主義的中國情懷與繪畫語言的中西融合上切實的展示出時代的魅力。

第四屆中國油畫展以推動學術進步為己任,通過多角度梳理,分階段實施,總體關注,局部深化,對接歷史,推舉新人的創新,推動成熟者的思考,弘揚大家的優秀品質;分別以北京主展,全國多省市巡展的模式進行,四年來調動了全社會的油畫家積極參與,理論家深入關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與學術上的有效帶動。

今年最後一站的進京彙報展分為兩個展區實施,一是從參展以來所有新人的作品中再選出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二是特邀成熟藝術家的新作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展出並作深入的研討與總結。這個完整深化的活動讓我們看見我們的時代不乏優秀的才情與獨特的視角。在寫實性的繪畫中我們看到那種品性上的自覺與真情,對所處時代與現實的熱愛與關注,在表現上的誠意與質樸;我們也看到表現性的繪畫完全不同於西方的表現主義,在深處與中國的大寫意精神自然融合;而抽象性繪畫與中國“形而上者是為道”的超然境界相合。繪畫表達與中國畫論氣韻生動的繪畫意味相生。總之,當前西方的油畫藝術似乎在變冷,而我們中國的油畫則充滿生機好象剛剛開始,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油畫必然以文質兼優,豐盛飽滿的創造力來承載中國精神、中國情懷與中國審美,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位油畫家的新使命。

楊飛雲於中國油畫院

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