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撤档:拉屎不出怪茅坑?

上周五和一个朋友还在为电影《阿修罗》竟然敢在两大爆款的夹击下上线的勇敢“啧啧”赞叹,没想到仅仅两天过去,他就发通告:15日晚22点开始紧急撤档。

今年电影的7月档就像个修罗场。因为几个爆款的残酷搏杀,大多数电影都看出了万劫不复的下场。于是像《爵迹2》等多部电影纷纷推迟上映,无非是想着避其锋芒,苟且偷生,万一后面有几天空档呢?反正不管怎样,也比这种往刀口上送要来得强。

所以,《阿修罗》这种向死而生的硬气,颇有点“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浪漫。可它却以309B (向外翻腾4周半屈体)这样历史级动作扑了街,而且完全没压水花,溅了吃瓜群众一脸“为啥呀”。

是呀!为啥呀?

没有人知道他们为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原以为会是一次慷慨赴义,没想到故事的结尾竟然是面对淋漓的哭出声来。

周五晚饭的时候打开票房监控的软件,《阿修罗》第一天的票房仅比“药神”多2万元。关掉再打开,便已经落后2万元了。当时朋友就说:你瞧,炮灰下凡了。

我说:是啊!也算求仁得仁了。

原以为敢于正面硬刚“药神”和《邪不压正》的片子,且不说片子质量如何,至少出品方在心态上已经做好了“不死就万万年,要死就卵朝天”的钢铁建设。没想到,《阿修罗》刚进修罗场就被人一枪爆头后,竟然心态崩溃,开始以头抢地,撒泼耍赖起来。

它在退档声明里反反复复说一个意思:我们电影在两个平台评分差距巨大,一个8.4分,一个4.9分。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分低的那个平台有“黑水”坑我们!坑我们!坑我们!从而得到“‘黑水行动’的操控者,卑鄙、愚蠢、可笑,可我们笑不出来,因为这是一种耻辱,不是《阿修罗》的,是整个行业的”这样的结论。

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逻辑。4.9分就是“黑水行动”?那豆瓣的3.1分该是“黑头行动”了吧?看了所有平台的影评,如果说“恶评如潮”这都算是表扬了,真是罄竹难书啊……

知道当年被群嘲的大烂片封神传奇我为啥给两星了吧?因为好歹它比这货强出五个白蛇传说呢!阿修罗最可怕的并不是那140分钟片长和让人一言难尽的三头人,而是它信誓旦旦地号称还要拍三部曲呢。个人建议崔永元没事也查查这片子的合同吧!

再花时间去电影院看烂片,我就自抠双眼!!!

从《封神传奇》到《阿修罗》,梁家辉,你的裸贷在人家手里吗???求求你,别演烂片了!砸自己招牌!

《指环王》+《阿凡达》+《冰与火之歌》+《加勒比海盗》+《驯龙高手》+基督教(牧羊人)+佛教(六道轮回)+《满城尽带黄金甲》+《欢天喜地七仙女》+《封神榜》+CCTV6流金岁月节目 = 时长141分钟的“国产奇幻大片”(微笑)

不摘了,这样的评论在豆瓣有四千九百多条。你还让人家“猫眼”回答你那几个关于“黑水”的问题。我就一个问题,你在淘票上怎么得8.4分的,心里没有点逼数吗?

《阿修罗》的扑街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也包括他们在声明中说的原因。但最大失败其实从制片人杨真鉴立项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是他对电影这个行业认识的浅薄和低级造成了《阿修罗》事故级的失败。

他在《阿修罗》上映前接受采访时对中国电影如是说:

中国现在极其缺乏工程师级别的导演,而不是什么有才华有个性的导演,拍个文艺片还可以,当放大到1亿美元以上时,那么监制的力量就出来了,完片公司的力量就出来了,各个部门大师的见解就出来了。所以《阿修罗》是没有一个中国导演能完成的,光设备就没见过,这已经不是有没有才华的事了。

所以他会认为,只有像《阿修罗》这样耗资7.5亿,光蓝布系统用了56公里,一万平米的置景,甚至光设备就累计8000万成本,团队成员来自35个国家,2700个镜头中有2400个视效镜头,为了拍摄天界的场景,剧组在棚里搭建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LED屏;有一场峡谷空战戏,剧组在80米高峡谷上吊威亚,还提前做了一部动画模拟拍摄;为了实景拍摄,剧组提前7个月修路、通电,还种了300亩花田……甚至片尾长达9分半钟,有7000个工作人员名字。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好莱坞级别电影。并且狂妄地说《阿修罗》是一部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电影。

反正中国电影有没有因为它升级我是不知道,《阿修罗》在这个档期算是留级了。这就像你问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差?得到的回答永远是,我们的球衣是阿迪的,我们的球鞋用了多少道工艺,我们每天训练多少时间,我们球场的草皮花了多少钱……你再追问——为什么老是输?答案则是:韩国队竟然带了球迷到现场“嘘”我们!

“药神”都有人打一星,你《阿修罗》得一星还冤枉了?真是拉屎不出怪茅坑嘞!

从杨真鉴说的话以及片方宣传的物料来看,他们真的觉得自己简直是“母牛生不出牛犊——牛逼坏了”!可无论是天价的制作费还是冗长的制作周期,无论是庞大的制作团队还是繁复的特技镜头,无论是多少平米的LED屏还是多少亩花田……甚至刘嘉玲和梁家辉这样的主演,都与一部好电影没有必然的联系好不好?

我不知道杨真鉴的设备,姜文有没有见过,文牧野有没有见过,印度的阿米尔·汗有没有见过,《肖申克救赎》的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有没有见过,《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有没有见过,《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有没有见过……

以设备的先进程度,拍摄的排场程度,以团队的豪华程度来判断一部电影优劣?杨真鉴你也真是高到业余水平里的渣渣级了。

以会不会驾驶联合收割机来判断御厨房里厨子的水平,你的脑洞是用战斧导弹开出来的吧?中国有句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说的就是——你骨子里就是农民,还非得搞什么重工业电影。结局只能是再繁荣的画面也遮不住泥腿脚趾缝里那根没消化干净的菜叶。

下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如此认识水平的人拿着这样一个案子,竟然还能拉到7.5亿的投资……好牛逼!

下午有人问我,当初他们是怎么拿到这笔钱的。真正的原因估计连杨真鉴都说不清楚,但我还是回了朋友说:因为杨真鉴其实不是电影人,他是个好会计。他自己说的,参与《阿修罗》之后,最大的进步是懂得了如何给一部好莱坞A类影片做预算,现在给我2亿美元,我能做出85%以上的精准预算。这就比姜文强。因为姜文在接受采访时说:预算?什么是预算?

投资人喜欢这种能用各种明目把钱花合理的人。好操作。这也是6年前的环境。

拍摄6年整,放映刚3天。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都要笑哭了。好高兴,电影圈的那个傻逼时代已经过去;好高兴,观众用脚打了他们耳光;不过,最高兴的应该是那些院线的经理吧?终于可以腾出放映厅放些好电影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