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福与国寿福哪个性价比高?为什么?

oO灰機Oo


都差不多吧,主要是看产品逻辑。这俩应该是同类型产品,主险都是终身寿险,配了重疾,医疗加意外。这里面要理解配重疾的核心原因就是重疾还是比较贵的,医疗和意外主要是为了提高赔付额度,在宣传上看起来就比较刺激,比如加个医疗就可以说最高赔付三百万,意外如果是交通意外,可能最高又有个一百到两百万的赔付。这两者是可以叠加在一起宣传的。所以给用户可以造成这种印象,就是我交了很多钱,赔付金额也很高,看起来就很高端大气,但用户没意识到保额比较高的地方都是保费比较低的地方,保额比较低的地方反倒是保费比较高的地方,再加上终身肯定比定期贵很多,终身寿和终身重疾,那本来就是出险率几乎100%,所以定价肯定也不能低了。再把其他几个险种也凑凑,反正什么都保一点。能不能保够,就看具体情况了。


程蝉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1. 产品形态

都是终身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主险和附加险共用保额,不同的是(重点):

国寿福:附加重疾保额与主险一致,附加意外险可选;

平安福:附加重疾保额须小于主险,且必须附加意外险。


2. 等待期

国寿福180天,平安福90天,平安福胜出。


等待期责任:国寿福等待期内出险,返还所交保费,平安福等待期内出险返还现金价值!(现金价值有多少,不懂的一定一定了解下)


3.保障范围

不重要的就不说了,重点说核心区别

平安福轻症中原位癌一拆三,不含大多数公司都包含的且高发的不典型急性心梗、冠状动脉介入术和脑中风后遗症。国寿福胜出。


平安福2018的轻症增加保额计划、RUN计划,癌症责任,表面华丽,槽点满满,可以参考文章《平安福2018怎么样?新配方老味道!五款热门重疾险对比测评》


平安福VS国寿福,到底哪个好,我一个都不选!

我是保险经纪人,忠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更多保险基础知识、保险产品测评、保险投保技巧请移步我的公众号(壹保典)!


壹保典


非消费型的商业保险都没有性价比而言,只是一服价格超高的心理安慰剂,总有人买单的,不愿意动脑子,用心去分析产品就比别人多花很多钱。正常的商业产品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到责任,爱心,社会责任感的层次。

我就转发一下我另外的回复吧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赔数据:疾病医疗14.9万件,件均赔付2880元,意外医疗5.7万件,件均赔付2180元,这两类型的理赔数量上占97%以上,达到20.6万件,占总理赔金额的一半左右,5亿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残废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残废只有2件,件均理赔14000元。平均赔付一万以上的理赔数量只有2%。总理赔金额10个亿多一点。

前几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万人,保费收入40多个亿。17年我算有50个亿(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费收入是150个亿,如果是这个数,我了个去)。平安17年个人客户总数在5000万。我按湖北省人数做折算,可以认为大概有250万客户。人均保费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双十原则。人均理赔分摊成本在400块(不变),400%(1500%)的利润吧。这利润率大概只有贩毒才能比得上了。对了,保险代理人都说保险每个人都要有,就是属于大众消费品咯?我也觉得是的,但怎么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众消费品的利润就没这么高呢?那个质疑说很多行业都这样的,为什么我唯独说保险业呢?这就是我的回应咯。你们不带这样双的啊。还有啊这个只是平均的,具体到一些产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润率呢。

这里其实我是隐含了一个问题,但是不影响定性分析,我会在文中后面说出来。

请看图一

综合以上数据,上面事件理赔发生几率和人数分别是

疾病医疗:5.96% 149000人

意外医疗: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残废: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数据意味着什么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理赔比保费少,如果按照保险的真正意义来设计产品,理赔数量太少,太难看了啊。现在把理赔门槛降低,数量提高49倍,理赔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费可以以数量级增加啊。

保险真正意义并不是有什么事都给保,而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对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万元。我个人可以认为少于这个数1-3倍的理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支出对于家庭来说不会太过沉重,基本每个家庭都会储备这些现金或者资产,就算没有保险也不会对生活带来影响,这种理赔虽然不是小概率,其实也不小了,但是对保费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个保险大而全到扑个街擦伤扭伤都给赔,98%以上的理赔没有意义,但是保险公司却要养一大群理赔人员(理赔100和理赔10万人力资源成本上区别没有数字上大的),而你买的保险所支付的保费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做为理赔基金,那保费得多高?这保险其实是不值得买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谓的专业保险规划的前提,都已经违背了保险的根本原则,代理人优先考虑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费支出(双十、标普,其实这也没错,错就错在后面,错在产品不合理而已),然后再根据这个预算先做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扯的,不会给投保的)的妥协而已,再从有限的几个保险产品里做预算,其实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额极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现象,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没有意义的保险。就是因为重大理赔少,这个缺陷显得不明显,就算发现了也容易以各种理由忽悠过去。

有效保额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因为不幸的事件发生机率本身很小,这些不幸事件之间有些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或者说能同时发生,但是机率是两者机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险也不只能先考虑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理论上三者发生不幸事件的机率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时发生的机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家庭真正的保额,并不是简单所有保单的保额总和,那个是理论上的保额,也不可能实现的保额,您见过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后全部发生意外的例子吗?没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额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员各份保单上各种保额的加权平均,具体算法要有大量数据支持,可以做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了这里就不说太多了。

这里问题就来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费支出应该是平均有效保费乘以家庭人数再乘以保单数(重疾、意外),各项保险的保额要均等,人与人之间也要相对均等的。这样才能起到保险的真正作用,不然就会出现有效保额不够,或者生错病,病错人、买了意外险的人,重疾额度不够(相对也是)这种尴尬局面。这样看来,湖北省的家庭保费支出应该都要5位数了,你要买的话,家庭保费支出起码也得大几万啊,基本这个你要买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两个数字非常尴尬。总理赔里有98%的理赔,平均理赔金额只比平均保费高一点点,而且理赔金额占了总理赔的50%。

当然不同险种的发生机率不一样,杠杆不一样也就是费率会不一样。有些大而全的保险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额的费率比其他家分开买同样保额的费率要高,这里就不点名了。

到这里,您看看你手上买了的或者将要买的保险,如果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额的概念来重新配置保险,算一下保费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险大杠杆作用的理赔几率,是少于重大疾病的0.16%,略高于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万分到千分之一的区间以内。而且绝大部分在于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赔金额,也就是保险公司给的真实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数据来看也就10万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几年的保费而已,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时间更是短。

绝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欢说对所有人说如果没买保险,重疾需要几十上百万的时候怎么办?或者时不时晒一下过百万的理赔案例。麻烦大家去看看理财分红型的重疾险,保额达到几十上百万的时候保费是多少吧,再者每个家成员都按这个标准配置后,保费支出还得加倍增多。看看还剩下多少家庭负担的起吧。买了他们推荐的保险万一真的发生几十上百万的医疗支出,绝大部分人都是覆盖不住的,他们完全是在诡辩的,广告词你也相信?确定你付得起保费再说吧。见过太多的家庭花了大价钱,有效保额只是保费的几倍,他们却以为自己有几百万的保额,都是几百万身价的。

我们再看看图二:

大家看到没?重大疾病的4000例里,top10第十理赔也就50万左右,都是买了多个保险产品综合理赔才有这么多的,不得不说这里的理赔是有点疑问的。而且还有豁免金额数据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来看图三,在这个数据里98%的理赔都是50万以下,50万以上的按比例应该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图里,top10里最大不过80多万,最小的50万。难道有70个都是个50万理赔?数据有问题,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实这上面的客户都是听了商业保险代理人的建议,按自己家庭收入来配置产品的,虽然可以买多点增强保额,但是不可能加多几倍保费支出吧?图上却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户的理赔都满足不了需求的,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一旦发生理赔,总客户里有71%保额是不够的,是属于无意义的保险,因为一般赔付储蓄,或者省下来的保费足够覆盖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发生,你的有效保额太低了啊。万一不是投保人发生不幸事件呢?你还没算上其实老人发生重疾的机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费也是天价,保费比保额高。就算20年前现在的老人当时还能算是年轻人的时候买了商业保险。您看看他现在那可怜的保额和现金价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险都是有问题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费差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利差没有体现。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来说你懂个屁,保险公司的利润来自死差费差和利差,他们根本不懂保险,只是死记硬背上线教的东西。同时本文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刚开始也没把利差考虑进去。同时也有人提出算法不太公平,因为有些险种是100%理赔的,其实应该说是返还,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险人群还是相对年轻。往后理赔率会越来越高。

这里我就增加利差的内容,并针对这一项进行分析。对于大部分非消费型的保险来说,都不是保终身的,这里是人为的拉低了理赔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费。有一小部分特别是重疾险是保终身的,有事理赔没事返还。所以按总保费收入来除理赔是不够准确的说话我部分认同。首先我不认同返还部分是属于理赔,这个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约定的高概率事件。返还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费通过几十年的长期投资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属于利差。你交的保费算入保费收入里面是没毛病的,这部分的产品,还是有小概率产生理赔的,和一般的产品没区别,理赔从保费里出还是利差部分来出这个我们深究也没用啦。所以非理财分红型的利润率也不低,保费巨大,深受保险公司特别是代理人的欢迎。不信你用非理财型的保费用来做4%的定投算复利,再和保险理赔+返还的总和比较一下?

无论保到60 70还是终身,几率虽然高一点,但是费率也高啊。而且这类型的保险你有没有发现让你出一堆的钱,但是最终算下来保费和保额相差无几,更大的风险在于你现在年纪轻轻的买了保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产品,费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觉得这些保额会够?到你年纪大了再买,费率直线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义了。再说一句,所有的保费交到保险公司,都会产生利差的。算上这部分的收益,好过卖军火、贩毒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想方设法去往这一块钻,万亿市场规模啊。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目前商业保险太贵,利润太丰厚了啊,保险公司自己卖这些所谓的产品,一方面谈保障,另一方面却给不到大部分客户足够的保障,还嫌客户穷咯。再一次从不同角度来证明我上面的论点。

单纯意外死亡的几率实在太低,单买这个的保费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会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龄没有正相关的。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就回归到重疾上面来了,家庭的主要风险就在于这里。根据公开的数据统计重疾里有80%的是癌症,根据某互助里17年的数据啊。我帮助过几百人里,他们最高得到30万帮助,最少也有5万啊,而我只付出20块不到去帮助别人。数据是不是很吓人?

最后结论:对于99.99%的人来说,只要你不要一发工资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于保费或者家庭总收入的10%用于定投抗家庭风险就可以了,并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买任何保险都没关系的。对于你相信代理人离开数据谈风险的忽悠说法:万一发生就是100%?风险一旦发生怎么办?你能保证不是你?…………我也有解决方案的。你买纯消费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没多少钱,代理人说的一旦不给续保, 通常都是你年纪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费来定投,年纪大了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额还多啊,我还要你保险公司保障个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单算一下咯。还有我能确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险,那些人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保额,现金价值等,他们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为这万分之一的其中一个,这个是没办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为降低几率,我们也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给自己家庭带来最大的保障,千万不要相信绝大部分代理人的话,消费型的保险,互助,社保医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资已经够用了。不幸事情发生也没办法,但是他不会因为你买了保险就不会发生,甚至某种意上来说,买了几率还会高。不信你看看两部一样的车,一部只有交强险,一部有200万第三者,你看谁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营销都很牛,让你觉得如果买了他们的产品,钱还是你的,您身价已经是百万?而且出险还有赚的感觉?对不对?其实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们的逻辑: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发生几率,你能保证不是你?万一是你怎么办?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拿收入的10%来买双色球,要不一年买一次,中头奖几率可以达到千分的级别,要不每个月买一次每个月都有万分价格的几率,还没算上其他等奖呢?理论上你中头奖的几率和发生重大理赔的几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商业保险揭秘


说实话,两个产品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如果非要选一个,我建议国寿福。

一、平安福的优势

1、平安福的观察期90天,国寿福的观察期180天。平安福有优势。

2、平安福轻症赔付三次,且赔付后重疾保额增加同等保额,国寿福賠一次,重疾保额不变,平安福胜。打个比方,王某购买平安福30万保额,轻症赔付6万后,重疾保额增长为36万。

二、国寿福的优势

1、相同保额下国寿福便宜。

国寿福


平安福

国寿福便宜8%左右。

2、平安福轻症疾病有坑:

第一,将早期恶性病变、皮肤癌、原位癌拆为三种轻症,国寿福为一种

第二,不包含不典型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这三种都是高发轻症,平安福都不包括,实在是有点坑,国寿福包括。

我的建议

综合来看,国寿福比平安福良心一些,建议国寿福。

同时建议题主看看华夏,泰康,天安等等公司的产品,货比三家不会错,不要听信业务员的推销。


安优保小安


感谢诚邀!

对于楼主提问的“平安福和国寿福哪个性价比高?为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我想明白楼主讲的“性价比”是如何评判的—公司规模?快捷投保?相同保障下保费差异?还是后续的理赔?服务?还是想通过这种对比获得充分的保障?网上两款产品的类比文章非常多,我就在想:很多伙伴认为的终身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真正意义上的性价比到底是什么?

如果真是比较性价比。首先:为何只选择平安福和国寿福做比较?市面上还有很多终身寿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可以考虑。

一个别人合适的产品,对其他人未必合适。这个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详细情况具体分析。为何要买保险?买保险的初衷是什么等等,何不做个详细的需求分析呢?


保险经纪人小懒


不用比,一分价格一分货,平安福轻度重疾赔付3次,癌症可赔付3次,但每项收的有费。

任何一家公司的都一样,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保费。

和货物是一样的

你需要挑的是公司的发展和代理人的服务

至于有人说提成高,这是废话,由不得你我来制定。

至于有人说保险不赔,那也是有不配的道理的,大部分是不想办保险,给自己找的借口。

其实,保险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家的事,而不是别人口中的事。

下附我们经常收到客户的理赔资料




平安综合金融刘老师


单险种对比国寿福高,如果组合对比,不好断定谁高谁低。

平安福以寿险为主,附加长期的医疗险,意外险性价比还不错;如果附加短期的还不如国寿福实惠。

国寿福以重疾险为主,附加短期险性价比高,附加长期的不如平安福。人寿新出的康宁是以寿险和重疾险双重为主,让客户多了一个选择。

单险种对比没有任何意思,现在都是组合计划,看那个性价比高,那个更全面.。还有后期的理赔特别是医院有没有限制。医院有限制性价比高也没啥用,两字不赔还不如性价比低的。

买保险一定要看清医院的限制以及理赔的手续是否过于繁琐。这些在合同上都有。

合同条款以通俗易懂为主,合同过于繁琐,对客户不利。完全看不懂。


医保专员


性价比不是买保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甚至连次要因素都算不上。虽然很多人把性价比等同于保额/保费。


首先应该考虑自己面临的风险,然后找到对应的保险,推算需要的保额,然后根据自己能承担的保费,购买对应保险期限的产品。

也就是说,考虑的顺序为,面临的风险——>对应的保险类型——>所需保额——>可承受保费——>保险期限——>具体保险产品


预算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考虑附加增值部分也不迟,但那真的是最后考虑的东西了。


保险蔡师傅


其实保险就是买保障,其它功能,如返还分红啥的就不要搞了,肯定是亏钱的,以后短期返还估计也没有了。理财搞其它产品,保险的理财功能很弱。

既然说保险就是保障,那么保额就是保险的核心指标,保额才是救命用的。


tsyhust


纵观整个市场来说,它俩的性价比都不高,它俩费率都好很多,年纪稍大保费就要倒挂了,而且平安的轻症缺少两个常见病,不典型心梗和轻微脑卒中。考虑一下华夏的华夏福多倍版、天安的健康源尊享、光大永明的童佳保和百年人寿的康倍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