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带领诸皇子狩猎,代表储君的金如意为何给了孙子弘历?

宋安之


康熙为何将代表着储位的如意赏给了弘历

《雍正王朝》经过刑场换死囚一案,明眼人都看得出,太子胤礽已失圣心,行将被废,此时除胤褆胤礽外其余无事的几位皇子不免对大位多了几分心思,而康熙经此一事决定前往热河狩猎散散心,当然,顺便也考察一番众位皇子。

胤禛的幕僚乌先生听闻此事,立刻敏锐的认识到这次狩猎大会的不同以往,太子储位即将空悬,此时皇上同众位皇子一同出游其目的为何是不言自明的,于是身为胤禛两位公子的师傅的他开始积极准备,有意的在教弘时弘历哥俩时给他们灌输有关狩猎的相关知识以及他们的皇爷爷康熙的英雄事迹,以备不时之需,而胤禛对此则一无所知。在秋猎大会上,几位蒙古的王公毕恭毕敬的觐见康熙,并献上了一柄价值连城的如意,请康熙转交太子胤礽,康熙神色如常,淡淡的说太子胤礽身体不适,没来现场,这柄如意还是另赏别的阿哥吧,于是晓谕众皇子,有谁能在秋猎大会中拔得头筹既赏予此柄如意。众阿哥听后各个摩拳擦掌,奋勇争先,都想给皇阿玛留下一个好印象,夺得锦标。


经过一番紧张的狩猎过程,众皇子都收获颇丰,其中尤以十三阿哥胤祥射杀的猎物为最多,如意赏给胤祥似乎最为得当,但几位蒙古王爷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八阿哥胤禩虽然所获不多,但得到的猎物都是活的,这既反映了胤禩的仁慈博爱,又体现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谛,理应获得这柄象征着尊贵祥和的如意。正在康熙沉吟不语之际下边一声稚嫩的声音响起,王公的这话不对!康熙心中一喜,抬头看时,却是皇孙弘历,康熙难掩脸上的笑意,和声细语的对弘历说,你怎么能说你王公的话不对呢,他的话哪里不对了?弘历迈步上前,来到康熙面前叩头行礼,又起身看着他皇爷爷说道,方才王公说八叔没有射杀猎物是有好生之德,这话不对!旁边胤禛因为大病初愈,没有参与狩猎,心中正自烦恼,却听得弘历竟然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对蒙古王公又如此童言无忌,好生无礼,直惊得魂飞魄散,浑身上下一激灵,似乎自己的病也好了大半,当下也顾不得许多,朝弘历大声呵斥道,你闭嘴!大人们的事情,你小小孩子懂得什么,也敢胡言乱语?弘历被他父亲这么一喝,心中有点怯了,回头呆呆的看着父亲,又转过头来仰头可怜巴巴的看着他皇爷爷康熙,看得康熙心中一热,板起脸来冲胤禛叱道,你闭嘴,下去!又转头朝向弘历,满脸堆满了笑:弘历,你说说看,你王公哪里说的不对?弘历受到康熙如此鼓励,胆气又壮了起来:我们满族人以骑射得天下,射杀猎物本就是上苍教给我们满人谋生的本事,况且天生万物,本就是给人取用的,猎取猎物更是理所应当,现在我们满人取得了天下,已经不靠打猎为生了,此时皇爷爷教我们围猎,正是致敬前辈,不忘本之意,怎么能算杀生,况且皇爷爷一生猎杀了那么多的猎物,难道因此就能说皇爷爷心中没有仁爱之心吗?



这番话说下来真的是震惊四座,康熙听得连连点头,旁边的王公哑口无言,班列里的胤禛惊喜交加,他当然明白这一定是乌先生的功劳,心中对乌先生感激不已。康熙心情大好,笑着问弘历,你小小年纪,怎么会知道你皇爷爷的事情啊,你皇爷爷都做过些什么,你倒说说看?弘历不紧不慢的说,皇爷爷一生平三番,定台湾,英明睿智,威镇寰宇,又猎杀过各种各样的的猎物,数之不尽,算来皇爷爷实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康熙一生中听到的马屁那是数不胜数,而他平素最恨的也是这等阿谀奉承之词,但今天由这么一个黄口小儿说出的这番话,自己却怎么听怎么受用,听得他全身上下的毛孔好像都开了,听得他全身好像都酥了,康熙一生阅人无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没想到如今却被这么一个小毛孩子撩到了,也算是一物降一物吧,当下康熙拍板,胤禩胤祥等众皇子另行奖赏,而这柄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如意被康熙赏给了弘历。



应该说,秋猎大会弘历被赏如意及随后的弘历被特地接到宫中由康熙亲自教导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预示着康熙心目中对大清的继承人已经有了眉目,只是有了胤礽的前车之鉴,康熙不想过早透露这个人选罢了,不得不说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他为大清选好了自己后两代的继承人,为所谓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微风山谷1381


金如意是蒙古王公送给太子的一件礼物,所以,大家都觉得谁能获得金如意,就能代替现在的“太子"。老八之前代替太子宴请蒙古王公,就给了大家一个错误信号:老八要接替二哥的太子之位!

我分两部分讲下此事:此事背景和康熙帝王权术的深意。

先交代背景。

张五哥替死案,牵扯出刑部贪赃枉法的事。而太子一直主管刑部,所以,太子肯定参与了这些事。老八在奉旨审理此案时,以康熙名义诱审肖国兴,将太子的事全部查清。



康熙大怒,想要废了太子,幸好张廷玉阻拦。张廷玉说得对,朝局不能动,国本不能动。康熙就让图里琛流放肖国兴到宁古塔。


此事后,太子凉了。所以,康熙让老八代替太子宴请蒙古王公。不过,图里琛回来后,告诉康熙“老八诱审肖国兴的事”。康熙评价老八“其心可诛”!所以,老八也凉了。

第二日,康熙让阿哥们比赛打猎,猎物最多着将会得到“金如意”!最终,老十三所获猎物最多。而,老八所抓得都是活物,蒙古王公都推荐赏赐给老八!

此时,幼年的弘历提出自己的观点:康熙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满清以打猎为生,猎杀猎物是谋生之本,无关“仁义”;金如意就该给十三叔。

弘历的话,拍了康熙的马屁,又批评了他八叔做的不对,很虚伪!邬思道这个老师教的不错。

回归正题,分析下康熙为什么将金如意给弘历。

首先,这几个儿子都不能给。

第一,康熙本来可能想给老四,因为老四之前办理国库欠款的事,处理的不错。虽然,最后被太子搅黄了,也没有得到“亲王”封爵。但是“孤臣”作风,让康熙很喜欢。可惜,老四病了,不能参与。

第二,太子也不会参与,因为这个礼物本来就是给太子的。

第三,老八凉了,都说是打猎,他还卖弄自己贤王的“仁义”!沽名钓誉!康熙曾批评老八,事事学自己,事事学的都不像!再加上诱审肖国兴,"陷害太子"的事,老八的阴险让康熙厌恶。



第四,老十三猎获猎物最多,按照比赛规则,就该他获得金如意。但是,老十三为人耿直,很容易被其他皇子下套。不能让老十三出风头太多。

第五,老大,老九,老十,老三,老十四,都没有老十三胤祥获取猎物多。有没有老八那么有心机(新意),所以,不能给他们。

其次,给弘历的话,大家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按照比赛规则,老十三应该获得奖品。但是,老十三给老四关系好,都和穿一条裤子!弘历是老四的儿子,给了弘历,老十三也会高兴。



老八抓活物这一招很有心机,也得到了蒙古王公推崇。但是,他的做法已经被弘历驳斥了:他抓活物是仁义的话,康熙猎杀了那么多猎物,不就成了不仁义吗?所以,老八不能得到金如意。

最后,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康熙说的话很不靠谱。

第一次,康熙在以金如意为奖品的比赛,没有把奖品给获取猎物最多的老十三。

第二次,他让大臣们推举太子人选,老八的票最多。但是,推举老八的百官领袖佟国维被革职,老八也没当成太子,还要被处罚。

康熙还好意思在册封德妃为皇贵妃时,说:朕说过话,几时收回过?

那是,您说过的话不用收回。因为,就算不兑现,也没人敢翻旧账。

康熙帝王权术的深意就是,我是皇帝,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看你们谁敢反对!?!


勇战王聊历史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很久没见到悟空问答邀请了,最近突然多了起来,受宠若惊啊。我们撇开正史,好好说说《雍正王朝》这一经典桥段。

康熙将代表储君的金如意传位给弘历,主要是这个黄毛小子“马屁”拍的好啊,童言无忌的弘历的一番好话,说的康熙热血沸腾。“田猎是缅怀先祖,满族以骑射的天下,物尽其用”“爷爷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 。弘历一番豪言把年近花甲的康熙气吞山河的雄心夸的呼之欲出,从此被康熙看上,后来更是被送入宫内由康熙亲自抚养调教。



这次行猎发生在死囚交换,刑部行贿案,太子受贿案后。八阿哥胤禩连夜诱审肖国兴,一纸奏折,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讲太子所犯呈送康熙,还好张廷玉机灵背锅,烧了奏折,废太子事就此暂罢,但是太子被废几乎板上定钉。图理琛奉命第一次外出讲肖国兴从大理寺押送宁古塔严加看管,以防不测。圆满成功的同时,还背后给八阿哥补了一枪,说肖国兴是八阿哥诱审的,康熙真正认清八阿哥心术不正。所以八阿哥被升为廉亲王其实明升暗降,职位上升了,在康熙心中地位降了,离储君远了。



行猎八阿哥胤禩捕抓猎物均为活物。十三阿哥胤祥猎物最多。但是因为破获贿赂案有功的八阿哥代替太子接替蒙古王公。很多人心里以为八阿哥胤禩为储君人选,蒙古王公更是以活物为由,力荐八阿哥贤德。这时候弘历站出来说了一番话,上文也提到了,大概就是行猎是祖宗传统,物尽其用,行猎猎物本该就是死物,康熙爷爷是例行祖训等等,赞扬了康熙一生功绩。康熙觉得说的太好了,金如意给了弘历。


弘历这么说,真的是临场发挥吗?其实不然,这都逃不出一个人的大概推算,就是邬思道先生。作为弘历的老师邬思道大概早早就推算到这场行猎的或许产生的结局。所以行猎前,加班赶工给弘历补课。四阿哥胤禛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以他的城府又怎么能想不到行猎的结局呢。弘历的行为正好是成为胤禛表面上输了机会,其实是幕后最大赢家的利器和手段。


看弘历这个小眼神,就知道这货小小年纪也不简单。


红雨说历史


有关金如意赐予弘历一事,虽然史无所载,但是却以虚构的手法反映了康熙晚年一桩著名的公案,即康熙传位雍亲王,是看在弘历“面子”上的。

有关康熙为什么要传位于四阿哥,历来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就是由于弘历比较优秀,获得了康熙的中意,因而给四爷加分不少。

在《清史稿-高宗本纪》之中,记录了弘历在还没成为皇子前,和他祖父之间的一些故事:

“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康熙在见到这个孙子之后就非常喜欢,把他养在了宫里。要知道,康熙的孙子过百,能获得养育宫中的资格的除了弘历以外就只有废太子的长子弘晳,在废太子未废以前有过此等待遇了。把弘历接到宫中抚养,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政治信号。

而在木兰秋狝中,康熙命弘历去补射一头熊,结果在弘历迟迟疑疑、刚一上马准备射熊的时候,熊突然站起来扑向熊。康熙赶紧举枪打死了那头熊,而弘历却拉着缰绳镇定自若。这场景,连见惯大世面的康熙也不得不对妃子感叹:“这孩子的命大,以后福气要超过我啊!”

有这样的好孙子,康熙实在是很难不喜欢他,自然对其父亲也就高看一眼。因此,把金如意交给弘历,就意味着,自己百年以后,皇权要交给他的父亲,并最终交接到他的手中。


青言论史


在《雍正王朝》中,其实在《康熙大帝》中也涉及到康熙在那次狩猎时对弘历的刮目相看。

四王爷提议猎狼得到康熙同意后,那天草地上死狼遍地,血迹斑斑,当时康熙携手弘历踩到没断气的野猪身上,那野猪嗷叫直立起来瞪着血红大眼,望着康熙。众人吃惊,侍卫刘铁成拨刀冲上去,小小弘历清脆呵斥,回来,你的职位是护驾!随着这声喊,小弘历抜出佩剑,一剑剌出野猪轰然倒地而亡!


在这万分危机时刻,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竞然如此勇敢护驾,让当时在场的伯伯叔叔护卫都汗颜,康熙当时心潮激动,伸手把弘历拉到怀里,喃喃自语,这就是天意啊!这是康熙喜欢弘历原因之一。

其二,老年的康熙因为太子一次又一次故犯弥天大错,众王子力争夺皇位个个磨拳擦掌,磨刀霍霍,康熙头都大了!

桐城文学大师方苞给康熙提议,选储君不单单看王子本人,还要看他下一代,这样连保大清三代江山。在康熙众多孙子中,只有弘历与众不同,经历几次考察,康熙才决定把

金如意送给了弘历!

后来事实证明,这也是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明智之举!


我主沉浮582


康熙带着皇子们去热河狩猎,顺便会见一下诸少数民族首领。于是,蒙古王公便打算进献给太子胤礽一个金如意。但他却赫然发现,太子并未出现在康熙身边,且在后来的宴会上,代替康熙宴请各位王公贵族的也不是太子,而是八阿哥胤禩。

原来,在这之前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包括黄河大水、追比国库欠款、刑部的冤案等,让太子在康熙心中的印象跌入谷底,甚至动了要废太子的念头,幸好张廷玉及时制止了康熙。



虽说没废太子,但太子基本算是凉了,于是诸位皇子们也都动了夺位的心思,大家都准备在接下来的狩猎活动中摩拳擦掌,争取得个桂冠让皇阿玛青睐。

而康熙的一个决定更是让大家振奋,他说:“今天谁打的猎物最多,朕就把这金如意赏给谁!”

原本是该给太子的,现在成了皇帝的赏物,大家都觉得谁得了它,谁就是未来的新太子。

结果,诸皇子中十三阿哥打的猎物最多,而八阿哥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抓的都是活的。

康熙问:“你们说,这赏物应该赏给谁!”



康熙就喜欢宽仁,这次八阿哥抓活的,恰好秉承了康熙的慈悲心怀,加之此前的宴会是八阿哥代表康熙前去的,于是大家都猜,八阿哥胤禩肯定是八九不离十了。

于是蒙古王公打算捅破这层窗户纸,说:“我认为应该赏给八阿哥!”接下来讲了一番“上天有好生之德”的道理。

我个人猜测,这时候康熙并没打算把这件金如意注入什么象征意义。但这时他肯定发现大家都想多了,所以呢,他要想办法去淡化附着在这件金如意上的象征意义,尽量不让大家对皇家的继承之事有太多的揣测之心。

更何况经历了诱审肖国兴一事,康熙已经讨厌死八阿哥了,说啥也不能吧金如意赏他。



恰好这时皇孙弘历闯了进来,大喊:“王公这话说的不对!”

康熙眼睛一亮,当时他肯定想的是:甭管你说的对不对,这赏物必须得给你。

因为这时只有弘历才能给康熙解围!

接下来弘历便将之前从邬先生那里学来的一套理论娓娓道来了一番,“皇爷爷是我大清的第一巴图鲁”,这马屁一拍,把皇爷爷康熙哄得是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如果说之前康熙只是想找个人解围,现在听完弘历这番马屁经,他肯定是要把金如意赏给弘历了,因为他从心眼里喜欢这个孙子,这与皇位无关。



至于康熙是不是看在弘历的面上才将大位传给四阿哥胤禛,我觉得应该有这方面因素,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而发生在这次“木兰秋围”上的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其实并非康熙本意,康熙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想好是否要废太子,又怎么会冲动到要用一次围猎、一个如意就决定了未来的皇位继承呢?


达摩说


很多人认为如意给了弘历就预示着胤禛是皇位的继承人或者康熙因为喜欢弘历,想让弘历将来做皇帝,因而把皇位给胤禛。从伦理和逻辑上说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如果胤禛不是当皇帝的料,即便继承了大统,将来也会出很多事故,甚至亡国都有可能。还有,假如胤禛当了皇帝,那康熙必然已经驾崩。那时如果胤禛想把大位传给弘历还好,如果不传,谁也没辙。再有,爷爷再喜欢孙子,毕竟是隔代人。都说隔代人疼,疼归疼,但自己的儿子才是最亲的。况且,一个孩子还在成长,变故也很多。所以,作为一代明君的康熙怎么会干这种糊涂事呢!争取金如意可以说是众阿哥的一场无声的夺嫡之战。秋围中,八爷和十三爷各有所长。但在康熙的心里,他俩都不是皇位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弘历的出现,康熙也是难以决断。最后,金如意给了弘历,表面是因为弘历聪明过人,深得康熙喜爱。实则是康熙在告诉天下,太子胤䚮已经不配当皇位继承人了。


鹰熊得鹿


如意本来就是个假设,是个代表,本身就是个美好的愿望。实质性的告诉皇子们你们我谁都看不上,只有我的孙子弘立还是有些作为和能力的!比起儿子级别的就太差了,一桩桩一件件那件事揪出来都和儿子们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儿子们有事不帮你们的父亲也就算了!还说什么(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是啥话?这说明君臣不和,君父不是君父,臣子又不是臣子!这话一出寒心阿!

皇子们都心怀鬼胎,都在刷各自的心思处,父亲有难处,只有雍王爷出头帮助君父处理政务!康熙看到眼里,记到心上。同是康熙看到弘历是→_→个当储君好材料,这样老皇帝康熙用打猎的方式告诉皇子们皇帝的宝座就由弘历来接!怎么接。大家明眼人一看便知!

不知问题你满意吗?


北风之神529


谢邀。康熙此次狩猎,让太子让出金如意给诸皇子来说是明显的政治信号,说明太子的确不适合继续为储了,康熙目的就是想借狩猎看皇子中是否有人跳出来来争夺皇权,很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四阿哥一如既往的维护太子,而八阿哥显然收买了许多人心,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儿子中不乏侠义的人老十三,而弘历的确是他孙子辈中难得的,太子对于父亲的安排已经是无法挽回了,所以才有了之后太子疯狂的举动。看似无奇的狩猎,却充满了无限的政治漩涡,而九阿哥假借太子手令更是让康熙看出来端倪,有人在搅浑水。这件事之后康熙心中其实已经有七分以上把握对于传位给谁的决心。


源点1光年


因为弘历说康熙是第一巴图鲁,把康熙说高兴了。就给弘历了。当然了,这只是电视剧。真正的出处是永乐大帝的的谋士说了句好圣孙,把这个安在了乾隆的身上。读者看个热闹就好了,切不能当正史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