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未纳入港股通标的,股价一度大跌9%,为什么没有纳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财经小车


暂时无缘港股通的通知,无疑是给小米的一记重锤。今早一开盘,小米却遭遇了7.04%的大跌,报19.94港元/股。

  但是,随后小米股价又渐渐涨回,几乎和上周五的收盘价持平。

  颓势初扫

  自开盘第二天起,小米的股价一路攀升,上市首日即破发的阴霾,一度一扫而光。

  小米集团于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交易首日收盘报16.8港元,较17港元发行价下跌1.18%。针对上市首日股价的“破发”,雷军表示:“这次IPO能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在晚间小米上市庆功会上,雷军也承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在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大佬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之后,财经媒体人吴晓波也发文称买入20万美元小米股票,并表示“小米的核心投资价值是雷军,他对自我的期许是小米最大的溢价”。

  接着,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表示,以个人资金从二级市场认购了1亿美元小米股票。美的集团也在互动平台表示,美的集团持有小米接近1亿股。

  当然,小米股价攀升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雷军强大的朋友圈站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恒生指数公司公布,小米集团将于7月23日被纳入香港恒生综合行业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大型股指数、恒生环球综合指数。

  一旦被纳入恒生指数,就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小米股票即可被大陆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直接购买。

  此外,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富时(FTSE)指数7月9日宣布,将于7月13日收市后正式将小米纳入富时指数系列,并于7月16日正式生效。

  麦格理也随即发出报告,授予小米 “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30港元。

  截至上周五收盘,小米股价报收21.45港元/股,相较7月9日开盘价的16.6港元/股,上涨了29.22%。

  暂时无缘港股通

  周一开盘,小米的涨势戛然而止。大跌7.04%,报19.94港元/股。其直接原因就是周六(7月14日)沪深交易所对互联互通机制下港股通股票范围调整做出相应安排,并发布通知。

  通知指出,自2018年7月16日起,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中属于外国公司股票、合订证券、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的,暂不纳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围,其他股票调入调出正常进行。

  对于将同股不同权公司是否纳入深港通,港交所和沪深交易所也表达了各自的意见:

  沪深交易所方面表示,通过券商向投资者咨询,认为上述3类证券暂不宜纳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围。理由如下:1、有券商希望在内地市场先有同股不同权公司并熟悉后才判断;2、同股不同权公司对香港都是新生事物,应待此类公司在港有一定数量和营运基础,再作考虑。

  港交所以三大重点回应沪深交易的决定:1、一直努力在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前,就能否纳入港股通范围达成共识;2、指定全新的规则和具有针对性的投资者保护措施;3、新经济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应该尽快满足更多这类公司到两地资本市场融资的新需求。

  对于小米这类同股不同权公司,不仅是沪深交易所保留着审慎的态度。就在富时预期上市次周就能将小米纳入指数,另一国际指数公司MSCI却表示,会延续目前暂停纳入“同股不同权”股票做法,拒纳小米进入旗下指数。

  “我们目前还在咨询同股不同权的课题。在没结论之前,我们暂时不会考虑小米纳入指数之事。”MSCI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研究部主管谢征傧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MSCI的公告,“如在2017年11月2日和2018年6月21日宣布的,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暂时没有资格加入MSCI指数。对于投票权不平等的个股的讨论将延长至2018年9月28日。”

  结语

  从目前来看,小米在短期内纳入港股通范围已经不太可能,这不免让小米股价的上涨势头会有所停顿。另一方面来说,不仅是小米,对于即将在香港上市的美团点评等互联网公司,也等于已经被宣判无缘港股通。

  但是,对于看好小米、相信雷军的投资者来说,他们认同的是小米本身的价值。虽然暂时无缘港股通,对于小米来说,投资者中必然会少了一些投机者,多一些价值投资者。


投资界


小米还属于在新上市的初期,股价自然会相对活跃,但小米今日盘中一度大跌9%,不光光是因为未被纳入港股通标的的因素,而是起码两重因素的共振——

第一,巨大的获利盘在心动获利出局。在经历了首日以最低价17港元/股的低价发行还破发之后,小米近期连日上涨,积累了不少的获利盘,到今日开盘前,小米集团的股价报价已经达到了21.45港元/股,如此涨幅之下,小米集团的一些获利盘已经在准备随时出局。

第二,未被纳入港股通标的,意味小米失去了继续驰援的内地资金的抢筹预期,少了活水的驰援,小米的投资者情绪自然受到波动,再加上此前的获利丰厚,难免有获利盘的资金加速涌出的预期,造成了今日的盘中一度大跌9%的一幕。毕竟雷军的小米最大的市场和影响力最大的地方还是内地的国内,认可度最高的地方,国内资金抢筹的可能性最高,而如今国内资金不能通过沪深港通参与买入小米集团,影响自然是大的,放眼国际包括香港市场,对于雷军的小米定位还不过是一家做国产手机的企业,认可度并不高,这点从小米IPO募资时遇冷就能看出。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风生焱起


关于小米,最近是风口中心啊。媒体报道小米和雷军的不少。也不断有商界大佬为小米和雷军站台。

小米定价是17港元,这个估值是经过多方博弈的结果。并不是雷军有多么地高尚。谁不想让自己公司的估值高一些啊。只不过机构在当前的环境下给出的估值并不高。小米无奈接受而已。现在对小米是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的。
一种认为小米只是手机企业。而手机方面华为比小米要强很多。小米在外国的市场份额估计比较多一些。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华为这么多。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千变万化,给出的估值就不是很高。这是机构的想法。
另一种则完全是冲着雷军来的,认为雷军无所不能。小米不应该是这个估值,小米有可能还会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有所突破。现在,小米商店感觉就是个杂货铺,已经不仅仅在出售手机了。如果是按着互联网的估值,小米现在完全是低估了。

上市当天,小米出现破发。之后小米的股价出现连续几日拉升。我之前的观点是港股A股化。小米现在是眼球中心,借小米的影响力,又是破发的价格拉一把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和A股的次新股没有什么区别。小米要是在A股上市早就炒上了天。也不断有人说花了几个亿买入了小米。所以,上周的小米是不错的。在其他的独角兽破发之后一路下跌,小米不跌反涨。这也仅仅是炒作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估值体现。

小米这样的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暂时不会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小米将暂时无缘沪港通、深港通。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当然股价就会出现大跌了。如果是估值看好的话,有没有沪港通,深港通一点都不重要。由于现在小米也和A股一样是题材炒作,波动自然就会很大。把小米看作是A股的次新股,就不难理解小米的波动为什么会这么大了。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内地投资者非常热爱炒新,小米公司公司是港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独角兽,没有上市就被市场炒的如火如荼,可谓是风口的猪。

就小米公司股价而言,市场对其分歧较大,到目前为止究竟是属于互联网还是硬件公司还争论不休 ,估值水平还是千差万别,乐观者认为可以达到千亿美元,总市值涨一倍没有问题,但也有分析师持有较为悲观的观点,低看到16元。

小米公司营销见长,才会有小米的突飞猛进发展,对于IPO营销也是很到位,做足了功课,搞得世界闻名。

上市以后,股价破发,引发资金进场抄底抢筹,并拉高股价,希望等待内地资金前往炒作,这部分未必就是看好小米的未来发展,而是希望有人接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小米将暂时无缘沪港通、深港通,交易所层面考虑是内地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一架构,实际上就是说投资者难以给出合理的估值,容易被国际成熟投资者割韭菜。

既然没有韭菜可以割,市场就会出现失望情绪,今天股价低开7%,最高跌幅超过9%,此后股价震荡回升,但依然没有飘红。

小米公司是具有创新的独角兽,未来成长可以期待,但估值应该合理,才能带来长期的持股价值,但究竟多少总市值多少股价是合理,市场需要磨合,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目前市场并没有达成共识,存在巨大分歧,因此大涨大跌都不太理性。


杜坤维


受制于同股不同权的限制,小米并不能纳入港股通的标的。当然,这件事得分开两方面来看。如果能纳入港股通标的的话,内地资金会更容易配置小米。不过如果已经纳入港股通标的了,那么以后发行CDR会不会多此一举?

今天小米的股价确实一度大跌9%,主要是开盘急挫,但市场情绪稳定后股价也大幅度回升。

开盘急挫有未纳入港股通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买盘的减少。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自小米破发之后股价上涨了已经百分之二十左右,获利盘不少,在消息面利空的影响下落袋为安的投资者也不少。

可是,一时的涨跌并不代表着小米的价值,因为价格永远在波动。如果按照互联网公司的价格给小米估值的话,1000亿美元还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