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年读多少本书是正常合理的?

作战的小鸟


我平均每周读4-7本书,但因为我时间比较多,每天会抽出2-3个小时的时间看书。再加上自己读书、写笔记都比较快,基本可以做到1天1本实用书,但遇到大部头的时候自然进度慢很多。

我推荐第一年100本,第二年150本,第三年300本。

但你可能会问读这么多真的有用吗?我也经常问自己,每年300本的读,我到底记住了多少?弄懂了多少?是真的每页都看了吗?或者,读书到底是重量还是重质量?什么才算是质呢?

第一,先有量,后求质

如果连量都没有,或许真的无法保证质。就跟“饥饿”与“挑食”一样,只有吃饱了饭的人才会挑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而对于饿了三天的人来说,哪怕是啃干馒头都是美味。
所以,普通人一年读多少书。根据我的经验,我建议第一年100本以上,而且第一年不要读过于专业的书籍,不要为了提高自己的逼格而读各种难度较高的大部头。
最好是先读上一年的文学、历史、名著,其实就是小说和故事。

一来通过读这些“故事”,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二来让自己对什么是真正的好书有一个标准;三来还能让你掌握一些读书技巧、笔记技巧、写作技巧。

第二,质和量,同步提升

经过第一年,你几乎把市面上你感兴趣的、全球公认的经典著作都读完了。第二年,开始提高自己的读书Level,读一些对你工作、生活有帮助的实用书,这一年就求“短期效应”,要求自己读完这些实用书就把里面的知识用起来。
比如,读了时间管理的书,就让自己做好时间规划;读了人际沟通的书,就让自己努力改善同事和家庭关系;读了演讲的书,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

随着你读的越多,你会发现第二年不知不觉间,你就读完了150本书,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本人亲身实践。所以说第一年读文学书很重要,它会帮你培养读书习惯。

第三,向一年300本的飞跃

前几天在悟空问答写了一个回答,一个小伙伴匿名给我评论,她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在开车的间隙用喜马拉雅听书,光“听书”每年就听了384本,还不算“读”过的书。

要知道,1年、2年、3年可能都看不出来读书对你有什么用,但如果能坚持读书5年,每年都在100本以上,或者300本以上。

你会发现你的谈吐、气质、思想、思维、阅历、心态都会发生一个完全的蜕变。看看主持人董卿就知道了,她并不是一个花架子,是由内而外的、因读书而散发出来的气质与芳华。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我认识的普通人里,有一年读三百本书的,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鸿篇巨制拆分几日,至于十多万字的小本,则一日两日就解决了;也有一年都读不过五本书的,这话说来像是笑话,怎么会有人两个月都读不完一本,其实并不是读不完,而是他们缺失了读书的这个概念。

至于普通人一年应该读多少书这个问题,其实读多少都好,不读书的时间里你在做什么,对于你的人生来说也同样重要。但前人的智慧太多,因此我仍旧是建议,如果可以,一两周的时间尽量读完一本书。一年下来,二十余本,既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负担,又可以从书中找到些许乐趣。

其实读书这事儿,既不在多,也不在精,最重要的,还是你是抱着怎样的想法,去读的这一本书。过于功利或者漫无目的,都不太好,只有建立在理解之上,再去阅读,才会收获更多的东西。


酗我


一周1本,一月4本,一年48本。

一个星期读一本书的速度不算快但也不慢。

假如你每天拿出一个小时的完整时间阅读,每小时阅读2万字左右,一周下来也15万字左右了,一本书就读个七七八八。如今的书都是图多字少,15万字,够你读了。

算这笔账很简单,一分钟不到就算完了。养成阅读习惯很难。

以下给出几个培养阅读习惯的小方法。

1-给自己一个许诺。

比如说这周如果坚持把手上的书读完周末就允许自己去吃个小火锅,比如这个月坚持读完四本书就把自己惦记很久的那套衣服包了拿回来,比如如果今年坚持读完50本书就奖励自己去西藏旅个游。当然自己要和自己较真,如果没读完,那些许诺一律取消。实在不行可以找个人监督。

2-找到阅读的感觉。

大多数读书人在没养成阅读习惯以前读书对你来说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书往往变成了催眠利器。这时候应对的方法是朗读,大声的念出来,防止自己睡倒。其次可以孩子或爱人一起读书,分享书里的故事或者观点。

3-下载个听书软件。

我以为这实在是人类的一大发明。现在一些软件可以做到把一本书里精彩内容提炼后念给你听,多省事啊,多有效率啊。

4-借别人的书读。

《黄生借书说》里说了,书非借不能读。借了就想着要还,于是会追赶着读。除非你是个言而无信之人。


5-明确读书的意义。

关于读书的意义不多说,下面的图看懂了,也就理解了读书之意义的要害了。


一粒思想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对普通人而言,更需要在繁杂的生活之中,为自己建立一所能治愈所有伤痛的避难所,阅读正是最简单又最容易操作的,用书本垒起来的城堡,足够治愈你。


由于早年给杂志做过推荐书目的栏目,而推荐对象又是普通读者,因此与这个问题对象完全契合。

我认为,普通人,一年安排读50至100本书比较合理。书的质量是关键,数量上还是其次。

如果你是一位初期打算安排阅读的人,没有太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连杂志、报纸都不大翻阅的那种,列太多的计划,反而会阻碍执行, 一年计划50本左右合适,每个月平均三本左右,很容易坚持


阅读从浅的开始读为好,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装大逼,拿些难懂的大部头来看,像普鲁斯特的《似水流年》厚厚三本,我下了几次决心都没看完。更别追风一上来就读霍金的《时间简史》,昨天李敖先生过世,莫非你又要捧他的著作?那你的阅读就很难形成自己的习惯,也容易中断阅读。但是,如果你实在无从挑起,那也可以与周围的朋友交流一下,互相推荐书目,或是关注一些推荐书单的公号。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大概了解书本内容是否感兴趣,再来选择。只要坚持一年,你的阅读口味习惯就会自然养成。


阅读需要时间。当你没有整块的时间可用时,那就让碎片时间成为宝贵的阅读时间,虽然上洗手间看书,不是很健康,但阅读出版社却一直在评选最佳马桶阅读读物,可见,喜爱阅读的人,一样会选择上洗手间翻阅,如果你有刷手机的习惯,那就换成一本书,以往篇幅短小的散文随笔为主的书,不至于让你坐在洗手间里忘了出来。我的洗手间的洗手台上,永远有一叠的书和杂志供选。 睡前也是阅读的好时间,但需要一定的计划和自控力,比如只看半小时便打住。排队等候时,也可以随身带一本书。因此可以看出来,你在一天时间里,完全可以计划看二到三本不同类型的书。


阅读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作用要在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得出来。当你浮躁的时候,一本书能让你安静下来;当你孤独的时候,一个故事,让你进入另一个世界;当你迷茫的时候,可能一句经典的话让你看到光芒;甚至在你失意的时候,你也能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力量。


所以,阅读完全值得你为它做一个最好的安排。一年50至100本,把手机放下,把书捧起来,如今很多电子书也供选择。但是,纸质书更有感觉,读完十本,在朋友圈打个卡,那一本本叠出来的厚度,就是你为此走过的路,一定会有回报。

祝你早日拥有一座自己打造的避难所。


榛果的婚姻偏方


不请自来了,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都知道,我国国民个人阅读量在世界上是属于比较低的,而日本、韩国、法国,尤其是以色列的国民阅读量是非常高的。其实阅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关键看你愿意不愿意坚持。

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和我们说过,他自己就是每天晚上睡之前看半个小时书,多少年来一直这样坚持着,到后来睡觉之前不看书都睡不着,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如果每天可以坚持拿出半小时来读书的话,我觉得一个月至少可以看2本书,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那么一年下来就是24本书,是不是也是很客观的阅读量了呢?

如果每天可以拿出一小时来读书的话,一个月至少可以读三本书,一年下来就是36本书,差不多就是40本书,这样的阅读量,对于一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木笔架子


既然提到这个问题,我相信你对读书是非常渴望的。那我不知道你一天可以安排多长时间来阅读呢。是两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呢?

如果你一天有半个小时时间阅读的话,一个月差不多可以阅读最少3本书。如果你阅读速度比较快的话,一个月一般可以阅读10本书。按照一年来算的话,这个阅读量已经是非常的可观了。

如果你一天有一个小时来阅读的话,一个月差不多可以阅读6本左右,如果阅读速度快的话一般一个月18本左右。一天一个小时这个阅读量非常可观。

关于阅读量来说,也需要看你阅读的书籍是有多么的厚,理解度有多么的难。而且读书的时候呢,并不是要把书上的每一个字都读完。所以我们也要学会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去阅读



读书更多时候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在读书的时候看到对你有用的字句,那么可以及时记录下来。

我一般半个小时的话可以阅读70页左右,所以有时候三天就可以阅读一本书。当然,阅读的速度也是可以锻炼的。而且刚开始阅读的话呢,我们不需要追求速度快。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当我们走出校园之后,很少有人再去坚持读书的习惯了。那么如果你渴望阅读,现在就拿起手中的书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用户3750187415993


合理的安排不是一年读多少本书,而是争取每一本都读的相对透彻一些。

如果读的不透,没有思考和理解,一年读的再多也没用。

不要用读多少本,或者所谓的多读书来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

个人的读书建议
1:每次就读一本,不读完绝不读下一本。

2: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时间分开,可以每天同时读两本书。例如早起读读传统文化,晚上读读西方的书。还是要坚持第一条,书不读完,绝对不要翻动其他的书。

3:经典的书或者你感觉对自己帮助大的书,要进行重读。

4:读书不为记住,说实话一本书读一遍基本记不住,读两遍也许会有点印象,三遍以上才会记住一些。多理解,活学活用,不要死记硬背。

5:针对自己的工作后者以后想要的方向,拓展书目,深度阅读。

6:每读一本书,要进行知识输出,写写笔记,写写自己的思考,这样会记忆更加深刻。

7:最重要的是要实践,一本书哪怕实践一个点,验证一部分内容,那就真的赚到了。


松鼠好书分享


据我观察近些年来中国人读书呈减少的趋势。多数人的习惯是现用现上网定向收索,然后拿来使用,不系统阅读。这种习惯当然是网络导致。但这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是否会出现一批一知半解的学生呢?应该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学习只靠网络而放弃纸媒书籍是不行的,还是要全面的,系统的对一理论进行全面学习才能真正学懂弄通,才能学以致用。还有人说:现在节奏快时间紧,不可能坐下来静下心看大部头的书。我认为这不是理由,只是借口。我认为:普通人每年要按自己的专业,性趣,结合工作制定阅读计划,要精读20本书。


渔潐


其实我们都知道,读书是自我提高最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但是知道归知道,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现在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我们需要的是碎片阅读。所谓碎片阅读就是利用零碎的时间拿起书来读上两章,如果你说我不能随时带着书吧?不用,只要你随时带着手机就行,给大家推荐一个软件,微信阅读,很好用。扯远了,言归正传,一天的话,白天一个小时是有了,晚上回家大概可以空出一个小时,一天两个小时,那么一个月读一本书绰绰有余,还把你平时应酬的时间都算进去,也就是说,一年最少读12本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素心若雪193


用一年读多少本书去恒量合不合理,这样讲是不合理的。

一年中你读再多的书,没有领会到书中的含义,那也是白读。

就像有人问起来,“你读过《简爱》吗?”

“读过啊!”

“那里面讲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额……不记得了”

看吧,这样的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书,在于读精华,而不是走马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