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为什么林黛玉读完西厢记之后会哭?

艺屿EYESVOT


黛玉看完《西厢记》以后并没有哭,而是“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林黛玉是她回房去时,听到十二个戏子演唱《牡丹亭》中词句,百感交集,联想到《西厢记》才眼中落泪的。因为她想到了她自己。原文是:

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到古人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有方才所见《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亡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存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林黛玉哭实际上是自怜身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自己的爹娘,尚且事事不如意,就如同是被困在牢笼中的小鸟,只能在幽闺中自怨自艾,大好的青春虚付给断壁残垣,古诗中也有春光短暂之意。

《西厢记》中词句不仅启示人们时光匆匆,人生不易,愁事多多。而且还让林黛玉联想书中女主崔莺莺虽然父亲亡故但还有母亲为她操心,还有弟弟作为依靠。而林黛玉自己却是孤身一人,寄居在外祖母家,虽然外祖母宠爱,姐妹们和睦,但是却管不了那些下人们的阴违阳奉,眉高眼低,少不了生一些只能意会,无法说出闷气。

并且时光荏苒,转眼她已到贾府数年,从一个七岁稚童长到十二岁少女,若是父母尚在,一定会为她的前途着想,操心她的婚事了,可现在呢,她的一腔心事无处倾诉,将来也不知着落在哪里,与宝玉虽说情投意合,但有着王夫人拦着,将来也不知会走到哪一步。



林黛玉本就“心较比干多一窍”,现在百种愁思凝聚心头,惶惶难定,难怪会流下泪来。


萍风竹雨123


林黛玉读完西厢记之后没哭的。共读西厢,沁芳闸桥边的石上,宝玉拿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然后,一个兜着抖落,一个装绢土埋;一个慌藏,一个索逼;一个试探,一个怒嗔;一个告饶,一个嘲笑……这里只是眼红,没哭的。

宝黛葬花后,宝玉同袭人去了。黛玉听笛韵戏文。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戏文,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细嚼“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 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从以上词句看,关键词在“花”和“水”。春花随流水而逝,美眷如花,流年似水,岁月无情呀。想那杜丽娘走进花园,在春天大自然的感召下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以及心底的那一丝渴望爱情的念头,并在梦中与情郎柳梦梅幽会于牡丹亭畔。可现实中她没有办法获得自己的爱情,最终只能郁郁而终。又想到崔莺莺醒悟到爱情是自古以来最甜蜜最令人向往的情感后又感叹自己闭锁深闺的痛苦。想起崔莺莺想爱又不敢爱……


两个都是在“你在幽闺自怜”,联想到林妹妹自己的身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自己的爹娘,尚且事不如意,只能在幽闺中自怨自艾,大好的青春虚付给断壁残垣。《西厢记》中崔莺莺无父有母有弟,林妹妹却是孤身一人。虽有外祖母疼爱,但老祖母老了,能护她多久呢?若是父母在,肯定会为女儿的前途着想,会操心女儿的婚姻。林妹妹从童年到少女……时光匆匆。少女的一腔心事无处倾诉,少女情素盟生时的慌乱、向往、担忧、恐惧、掩饰……如此,泪落。


ld依荷听雨


林黛玉为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而感动,她内心深处自然也向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生活。《西厢记》里崔莺莺为了这份爱情,敢于与相国夫人斗争,不怕世俗与礼教的束缚。而在这一点上,恰恰是黛玉与宝玉所缺少的。

即使黛玉对宝玉是心有所属,情之所钟,但也不敢大胆流露。她与宝玉共读完《西厢记》后,宝玉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看玩笑,却惹怒了黛玉。这在黛玉看来,用世人视作禁书的混账话来评价她,是对她的侮辱,也是对她纯真爱情的亵渎。

宝玉把黛玉哄得转涕为笑之后,二人各自散去。黛玉却听到了隔壁所唱戏文《牡丹亭》里的词曲,又是一番伤心落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这些戏文,无疑唤起了黛玉对于自我生命和命运深层里的伤感。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样岁月无情,纵使林黛玉目下无尘、才情无双,也难逃这样的悲剧命运。尤其《牡丹亭》本就讲述至情至爱之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黛玉如此多情,对于这种缠绵悱恻的戏文,也会勾起自己对于纯真爱情和缠绵情爱的感伤。

不管是《西厢记》,还是《牡丹亭》,对于林黛玉来说,都是读着别人的故事,留着自己的泪。


此笺


宝黛共读西厢是最经典的场景。共读西厢,沁芳闸桥边石上,宝玉拿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林妹妹来了。然后,一个慌藏,一个索逼。一个试探,一个怒嗔。一个告饶,一个嘲笑……这里,林妹妹只是眼红并没哭的。

宝黛共同葬花后,宝玉有事离开。后在梨香院外,听笛韵歌声。听到戏上好文章,听得如痴如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又想起古人诗词的两句和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仔细付度,才落泪。

落泪原因是因词触动自己身世。自怜自叹。《牡丹亭》中杜丽娘有自己的父母,还是事不如愿,只能在幽闺中自怨自艾。大好青春虚付给断壁残垣。《西厢记》中崔莺莺虽无父但有母有弟。林妹妹却是孤身一人。虽有外祖母疼爱,但毕竟不比父母,而且外祖母已老,也不知能护自己多久。若父母在,一定会早早操心她的前程她的婚事。想起时光荏苒,从童年到少女……共读西厢,少女情愫萌生,不知如何处理如何掩饰,少女的矜持,少女的向往,少女的担忧,少女的敏感……全融入泪中。


依荷听雨154


她哭封建社会铁的桎梏,婚姻没有自由,她的抗争优如飞蛾扑火,根椐林妹妹的一贯流露,他想的是现代人的自由婚咽,也有乱伦思想,不过埋在思想很深处,那時如果有美国和自由女神他会去的。


包强中


给你一个富贵命,生活的像宝玉,周围全是各色美女,也不能阻止天灾人祸,宝玉是无能的,不能保家卫国,连自己心爱的人也保护不了。你还要这样过这样的生活吗?黛玉是一种诗书才华式美女,再怎么夸张表现多愁善感,都为了突出这种美。这些美终究会烟消云散,醒来不过是一场梦。作者告述你宝玉样的日子,人人向往,却一无是处,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