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同:火龍果「火」了火神坡

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 胡江勇

7月19日,記者來到會同縣連山鄉火神坡村,連綿的火龍果大棚,在天空映襯下甚是壯觀,棚內上萬根支架整齊排列,攀爬著形似仙人掌的火龍果樹,嫩綠的枝條邊緣冒出一個個淡紅色花苞,即將收穫沉甸甸的果實。

果農唐李穿梭大棚,澆水、修枝、除草,查看火龍果長勢,這片20餘畝的火龍果基地是他”夢”開始的地方……

火神坡距離會同縣城4公里,渠水河環繞,枝柳鐵路、懷通高速穿村過,地勢開闊、物產豐富,被譽為會同“花果山“、“後花園”。

“火龍果在會同‘安家’,是我創業之初的‘夢’!”唐李,火神坡村人,基地合夥人及“總管家”,早年外出打工,2015年,一次偶然機會,他了解到火龍果營養豐富,市場前景好,加之火神坡獨特的區位優勢、優質的自然資源,只要掌握好其生長習性,培育得當,火龍果完全可在會同生長。他萌生了種火龍果的想法。敢想敢幹,市場調研、土地流轉、搭建大棚、引進種苗,唐李、於新軍、李全坤3人合夥,投資30餘萬元,10畝火龍果在火神坡生根發芽……

“萬事開頭難,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2015年冬,唐李因剛種火龍果,掌握的防寒技術還不成熟,當年遇上了霜凍、狂風天,整個大棚一夜間幾乎被摧毀,大片種苗凍死,損失慘重!一切從頭開始,那段時間,唐李沒日沒夜,天天守著它們,天涼了怕它凍著,天熱了又怕它熱著,比照顧孩子還費心。

“火龍果苗能不能捱過去?果樹蟲害病害如何解決?如何提高產品品質?產品怎麼推向市場?”這些問題都讓唐李發愁。

“上網查資料、請教農技專家……”唐李潛心研究,將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方案一一記錄,他積累了一套自己的種植經驗:“火龍果怕冷不怕熱,平均氣溫低於10°便會停止生長,氣溫高於38°也不行;根部分枝多,影響主幹發育,影響果實品質,要及時修剪分枝……”經過一年多精心摸索、培育,2016年,火龍果首次掛果,唐李和夥伴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他們一鼓作氣,將種植面積擴大到20餘畝,並聘請該村10餘名貧困戶務工。肯付出總會有收穫,2017年,基地火龍果迎來豐收,前來採摘、觀光的客人達到4000餘人,當年收入40餘萬元,火龍果“火”了火神坡。

火神坡的火龍果種出名了!貴州省天柱縣、通道、靖州、洪江區、會同周邊鄉鎮等地種植戶紛紛前來取經、購買種苗……在唐李帶領下,火神坡村10餘戶村民也相繼種植火龍果,村民楊永剛2016年試種5畝火龍果,掛果當年收入7萬餘元。

“果園忙就來果園做事,不忙就回家忙農活,每月工資1500元。”王小平是火神坡村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到火龍果基地做事,在基地他每天除草剪枝、澆水施肥……農忙回家栽田打穀、採摘柑橘,勤勞肯幹的他,2017年順利脫貧。

像王小平一樣在火龍果基地實現家門口就業的貧困戶有20多人,收入每天至少70元。

“火龍果‘走出’火神坡,帶動鄉村遊,帶領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唐李告訴記者,火龍果在會同“安了家”,開闢出會同及周邊市縣水果市場新“疆土”,通過電商平臺、微信朋友圈、觀光采摘、超市對接等方式,賣到了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及貴州、湖南周邊市縣,火神坡火龍果“走”出去了。“火龍果晚上開花,早上9點前花就謝了,花很美,不少好奇‘寶寶’大晚上、大清早到基地看花開。”據唐李介紹,火龍果花和果實都極具觀賞性,3年來,到基地參觀遊玩、採摘的客人達8000餘人,推動了火神坡楊梅、西瓜、柑橘、葡萄等水果產業及農家樂、娛樂業的發展。下一步,唐李將依託火神坡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計劃再擴種30餘畝,讓火神坡變成集水果種植、採摘、旅遊為一體的特色水果莊園,為火神坡鄉村旅遊再添柴加“火”,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