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如果胤礽顺利即位,参与夺嫡的其他阿哥下场会怎么样?

转身de距离53294756


如果胤礽顺利即位,参与夺嫡的阿哥会变少,即使是有人参与夺嫡,下场也会比雍正即位以后好很多。

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康熙皇帝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皇长子是承瑞,嫡长子是承祜,但是他们二人活到了两岁就夭折了,未序齿,所以,后来的皇长子就变成了大阿哥胤禔,嫡长子就变成了二阿哥胤礽,胤礽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最符合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的规定,其所具有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所以,胤扔能够顺利即位,参与夺嫡的阿哥会少很多,他即位以后,因为其皇位的得来本身就具有正统性和合法性,所以,对没有参与夺嫡的兄弟们也会宽容一些,而不会有过多的猜忌,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在皇位继承制度方面是最反对“废长立幼”的,因为一旦“废长立幼”,就会引起诸皇子内斗,而且不是嫡长子的皇子做了皇帝以后,其他的皇子也会受到猜忌和屠戮,“废长立幼”影响了一个王朝的稳定。

(被立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

既然不可以“废长立幼”,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坚持废掉太子呢?其实,加在太子身上的罪名诸如“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等都是一种托词,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子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快要威胁到康熙皇帝自身的皇位了,甚至康熙皇帝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正如他在废黜太子之时,公布的诏书中所说的那样:“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

康熙废掉太子之后,引起了诸皇子夺嫡之争,而且朝廷官员每每议事,不提政务,只讨论立哪位皇子为太子的问题,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康熙皇帝再一次复立胤礽为太子,暂时平息了这场政争。

可是,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月,康熙皇帝又听闻胤礽欲逼其内禅,提前登基,于是,康熙皇帝怒不可遏,再度废黜太子,至于两次废黜太子之前,康熙皇帝所听到传闻究竟属不属实呢?其实,就算是不属实,这种事情传到了康熙的耳中,也极易使父子关系破裂,因为,在中国古代,皇位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非常的残酷,康熙皇帝如果不果断行事,废黜太子,轻则致使自己如同李渊那样被逼退位,重则有可能被鸩或遇害,在这场残酷的皇位之争面前,任何的传闻都会在朝廷引起风声鹤唳般的扰动。

所以,太子并不是无德,也不是没有能力继承皇位,而是他的势力已经开始威胁到康熙皇帝的权力了。

既然胤礽是嫡长子,其继承皇位所具有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其他皇子所无法比拟的,那么,为什么他会受到其他皇子的孤立呢?其他的皇子或多或少都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呢?其实,这与大清王朝皇位继承的历史传统有关。

(皇八子胤禩)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皇位继承制度是历朝历代选拔太子的一个大原则,但是,每个王朝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比如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这就在唐朝开启了通过军事政变夺取皇位的先例,以后的唐中宗、唐玄宗皆是通过军事政变登上皇位的,唐肃宗也是在朔方节度使的拥立下提前登基的,有人开了先例,那么后世之人就不必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的大原则。

后金(清)在关外的时候,其皇位继承制度,就不太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了,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并不是嫡长子,但他顺利继承了汗位,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但继承了皇位,只有入关之后,清朝的皇位继承制才稍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皇帝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但是皇长子牛钮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皇二子福全因为有一只眼睛残疾了而无法选为皇位继承人,所以,康熙继位也比较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因为皇太极、顺治继位的时候,都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皇位继位也只是稍稍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清朝后世的皇位继承也往往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雍正皇帝画像)

胤礽作为皇太子,与他关系最紧张的当属皇长子胤禔,其他皇子也在背后不断对胤礽的储君之位发起挑战,所以,如果胤礽顺利继位了,最先受到打击的其实就是皇长子胤禔一派,而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都不会受到重用,会被永远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但胤礽不会对他们进行圈禁或者屠杀,因为胤礽是正当继位,只需要排斥异己就行了,而不需要圈禁或者屠戮自己的兄弟,以达到树立权威的目的,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可能还会受到重用,因为四阿哥胤禛本来为人就低调,而且在康熙第二次废黜太子之前,他属于太子一党,十三阿哥胤祥则属于四阿哥胤禛一派。


腾飞说史


其实如果胤礽顺利继位,其他阿哥的结局也会差不多。胤褆仍然会被圈禁;胤祉会继续编他的书;胤禛会继续念他的佛;胤禩、胤禟、胤䄉仍然会被打倒;胤祥仍然会重用,但可能不是铁帽子亲王了;胤禵会继续重用。


胤礽变成《雍正王朝》里那副模样的时候,其实已经性情大变了。一开始的胤礽可是文武双全,通晓谋略,治国有能,很有声望的角色。曾经数次监国,是康熙的得力助手。

如果康熙对待胤礽像朱元璋对待朱标那样,全心全意信任,并且给予最大权力。可能清帝国的走向后,用不着雍正后来改革收拾烂摊子。


康熙到了晚期,越来越好大喜功,听不进人言。花钱如流水,导致各种利益链条派生,吏治腐败。而《雍正王朝》把这责任全部摊在了负责监国的太子身上。但实际上康熙没责任?胤礽不过背锅而已,就像魏东亭欠300万两,钱究竟用哪去了?

所以康熙和胤礽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胤礽心想,大清朝将来必然是自己的,可是康熙这么作,我接手一个烂摊子?

当这种矛盾直接碰撞的时候。康熙又玩起了他擅长的“平衡术”,我出巡,就不需要你监国了,让老三、老四、老八监国。出去打仗带老大、老五。把胤礽晾一边。


最终胤礽慌了,开始疑神疑鬼。而别的皇子一看有机会了,那就拼命倒灶!所以康熙终于做出一个错误决定,废胤礽。但废完之后,发现各个自己曾经扶植起来抗衡胤礽的阿哥们都开始尾大不掉,明争暗斗了。于是后悔了,复立胤礽,而此刻胤礽也彻底看穿康熙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最终太子胤礽被彻底废了。而留下一个“九子夺嫡”的局面。

但如果康熙驾崩于二废太子之前,那么胤礽顺天即位。清算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胤褆、胤禩曾经作为胤礽的直接对手出现过。而胤褆早在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就已经被圈禁了,政治生命早就结束了,所以胤礽虽然和他有仇,但是已然成为新国君,所以也是要一个宽容的脸面的,没必要再去杀他,圈禁着就行。


而胤祉曾经帮助自己怼过胤褆,而且至少没有明显露出自己有意皇位,所以文治这块,胤祉必然受到重用。


胤禛从来都是以太子党面目示人,但是此人有才,胤礽自然表面重用,实则暗里重点防范。那胤禛自然是懂的,吃斋念佛,以休长生,暗中继续观察时局。


胤禩等三人已然成党,他们本身自然不服气,而谁当皇帝,也不会就此拉倒。而胤礽上台,会比胤禛有个更大优势,那就是名正言顺、天命所归。而有一部分倒向胤禩的势力,会毫不犹豫地站回到胤礽身边。那么处理起胤禩集团,就没那么凶险,也用不着等到四年以后了。


而胤祥本身铁杆太子党,胤礽的重点小跟班。但是对比胤禛,胤祥对胤礽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弱了。所以重用会是继续,但是在分封赏赐上,胤礽就不会像胤禛那么大方了。毕竟胤祥位份太低,要赐他铁帽子亲王,胤祉、胤禛等就没法再封了。


而胤禵因为西北战事,仍然得到重用。当然胤禵主要还是托了老十三身体不好和老五脸破了相的福。否则命运也不会好在哪里。毕竟胤礽没有一个叫年羹尧的大舅哥。

但是胤礽其实如果能继位后,大清也已经是烂摊子了,而不是康熙45年的大清了。胤礽也已经过了他的巅峰时期,所以他能否像胤禛一样励志改革,是不得而知的。但有一点他肯定没有雍正豁的出去,至少他对士绅阶层,是不敢像雍正那样下死手的,那结果自然不容乐观。


炒米视角



真实历史上废太子胤礽可不像电视剧中那般无能,他的失败更多是因为自古以来储君与皇帝的天然对抗性原因,坐了近四十年的太子,与皇帝的矛盾可想而知。再加上几个如狼似虎的兄弟时不时落井下石,他是双拳难敌四手,只能以失败落幕。

胤礽这个人准确来说,不属于那种无能之人,虽不是绝顶聪明之人,也是能力不错的人。

如果废太子胤礽顺利继位,应该与雍正登基以后的格局差不多,不过对于其他皇子的打压程度不会那么残酷的。

首先是夺嫡时的敌人老八、老九、老十会被一一收拾,最后被圈禁至死,当然老八和老九应该不会被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和被削除宗籍,老九也不至于在狱中被折磨至死。

因为太子虽然与他们是政敌,但毕竟是多年的太子,威严还在。(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不至于双方闹的面子过不去。雍正之所以恨他们,主要是他当时身为夺嫡冷门人选,老九自然对他不重视,甚至数次当众顶撞他,使其颜面大失,自然是登基以后往死里整了。

手握重兵的老十四应该也是被圈禁监视的下场,也有可能打着让其去守陵的名义,实际上监视圈禁起来。

老八派系说完再说说其他皇子。


老大在康熙时代就被圈禁自然是继续被圈禁至死。

老三因为修书获得了一批读书人的支持,但与太子关系不错。如果就此低调点,老老实实继续修书,当个闲散王爷也不错,不至于像雍正时代被夺爵圈禁于景山。

老四与太子胤礽关系也不错,直到太子被废以后才另起炉灶的。说明两个人的关系还好,所以胤礽继位后,老四估计依旧是潜心佛法。

老十三身为一代侠王,有着江湖人的义气,对皇位并没有什么野心。(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太子胤礽应该可以驾驭得了他的,应该还是会像雍正时代那样被重用。

所以说如果废太子胤礽继位,还是会和雍正时代差不多的,该打压的打压,该用的用。不过胤礽毕竟是快四十年的太子了,继位肯定没什么争议,不至于像老四继位后那样往死里整其他兄弟,比如说老九应该不会被折磨至死,胤礽继位后的打压程度肯定没有老四继位那么严重。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看看九子夺嫡时的激烈程度,就知道不管谁登基,政敌都要倒霉的被圈禁或者打压的。其他关系好的要么不打压要么重用,就是这么简单,胤礽继位肯定如此,只不过相对来说没有老四继位后那么狠辣的。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此假设只是博君一看一笑罢了,请勿当真请勿较真!


宋安之


历史没有如果,太子被废是必然,威胁到皇权了,归根结底还是太子能力不够,但是要是能像四阿哥一样隐忍,那就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其实谁当皇帝都差不多,也不会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大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朝,中央集权,皇权已经达到顶峰,个人的能力只是能不能让这个朝代变长一点还是短一点,中国封建社会到达顶峰,人的思想被禁锢两千多年,根本没什么资本主义萌芽的土壤,还是没什么根本性的改变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切都会过去74437665


被杀,圈进,流放或者边缘化,做个富贵王爷。

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是不择手段与你争夺皇位的?反正从历史来看,有能力,有想法争夺至尊位的基本就是不成功就死。当他们陷入这个旋涡中的时候,也已想到了。


手抖的老司机


如果说是历史,康熙在位期间国库确实是不充盈了!不一定有各种小说写的那么严重,但是这绝对是事实,个人认为老二没有老四那样的狠劲儿,不会把国库弄得那么丰盈,会导致外族侵略的时候,无钱可用,一两次大仗下来,可能清朝还是会赢,但是就经不起任何的风浪了,有可能会导致清朝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