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里不退群也从来不说话的人,是什么心态?

Congratulationxp18


首先,对于我来说,我在同学群就从不说话, 一是没时间 ,二是没啥正事, 三是关系好的就那几个 ,想说啥直接电话或者单独微信 ,四是不好意思退群;

其次,看看网友们有什么好答案:

1 同学群一般不说话,说话的都是些炫富,装逼的,我就静静的看他们装B。

2 在同学群大多是势力眼,都捧着有势力的说,所以我一般不大发言。

3 我也是,在群里从不发声,能人太多。

4 刚建群的时候还说说话,现在连红包也不抢了,静静的看着他们炫耀,装B;

5 同学群里都是闲聊的,我从不说话,也不听,不退群是对同学的尊重;

6 不做声的两种人,成功混的比较好的,混的不尽人意的,好的听吹捧,差的也只有看一看,听一听的份了。

最后,同学群本身没错,既然进了这个群就认同了这个群体,自已原本是啥性格就自自然然然的做原来的自已,这样就轻松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呢?


游戏大咖王


职场火锅有十几个同学群,据我观察:同学群里长期“潜水”从不说话的人,大约占30%左右;若有若无、偶尔冒泡的人占30%左右;保持阶段性活跃的人占10%;长期活跃的人只占10%左右;赌气退群的也占10%左右。

现在社会发展分化很快,同学走向社会后,五年一次分化,十年一次大分化,十五年到二十年基本天上地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萝卜青菜大鱼大肉混在一个锅里。锅(群)还是那个锅(群),但菜(人)已经不是那个菜(人)了。长期潜水的“锅底人”,大约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是心态理智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些同学已经混到较高层次,他们的眼光向上,忙于更加高层次的大事。他们也不是瞧不起同学,也念同学情谊,只是精力不在这个群里了。再说,他们说什么呢?他们深知大家口味不同了,说什么都会刺激别人,不如不说,省得浪费精力。他们不会把同学群置顶,也不经常打开看,同学群只是一个存在。

二是心里比较自卑,混得不太好的人。同学群也是一个秀场,同学之间的攀比、炫耀无可避免。有的是真炫耀,有的是无意之举。比如,成功人士无意说宝马提速快,有些同学自然而然认为他在炫耀。对那些混得比较差的同学,任何有意无意的语言和图片,都是一种刺激。这种同学比较敏感,缺乏自信,害怕自己说话,被别人看出自己的窘境,不如永不说话,自我保护。但这种人,恰恰还喜欢刷同学群。

三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干脆不说。有些同学既不自傲,也不自卑,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懒得说话。沉默时间长了,突然想说话,又觉得突然冒泡,是不是显得很突兀,与其引起大家关注,还不如静静地潜在水底呢。

四是对同学情谊不在乎的人,原来就长期疏离的人。有些同学对同学群的认识极其冷静,对同学情况很冷漠,别人混得好坏,与我何干?我关心,对我有什么好处?这类人比较孤僻,同学时代朋友也不多,感觉大家对他都挺冷漠的。为了自保,为了保护自己那点自尊,我真的不在乎这个同学群,或者我假装不在乎这个群,所以,从来不说话。

五是真忙的人。有些同学全身心投入奋斗之中,除了工作,其余都不放在眼里。这类人,目标坚定,在奋斗期内不被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打扰。他们也不是不想炫耀,不想说话,他们只是想等我混出来了再说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个长期潜水的人开始活跃,说明他已经阶段性成功了,他开始有表达的欲望了。

六是位高权重和极其谨慎的人。这类人有规则,有纪律,自保性强,不想留下网络痕迹,不想暴露自己的任何信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不留任何痕迹在网上。


职场火锅


不仅仅是同学群,诸如公司群、同事群,里面也总会有始终沉默不语,甚至连红包都不抢的人。他们从不聊天,只有在极其必要的场合,才偶尔冒一下头,旋即又消失不见,仿佛从来不存在一般。

我十分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心态,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

道不同,不相与谋。

在《社交的本质》中,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将社交分为两种: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顾名思义,共情社交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情感联结和情感体验。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的社交大多属于共情社交。当我们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抑或遇到挫折、困惑时,我们需要从这种社交当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正因如此,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对共情社交的需求就会越少——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从他处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了。

而随着一个人心智的逐步完善,他会更加注重社交的效益性,即功利社交。

一般而言,功利社交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有效信息的交互传递,二是相对平等的价值水平。

功利社交的基本目的,就是从对方处获得利益或者帮助。如果一个人与你差距极大,既不能与你有效沟通,又不能给你带来帮助,那么你就会清楚地感觉到,这个社交关系对你来说毫无价值,进而出于本能想要舍弃。

而同学、发小这样的旧社交关系,也只有在两个人尚可有效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维持。

所以实际上,是那些比你强的朋友悄悄舍弃了你,而你也在悄悄舍弃那些比你弱的朋友。

才女张爱玲年少时有个最好的朋友,唤作炎樱。

炎樱是个混血儿,她的父亲是一位阿拉伯裔斯里兰卡人,在上海开了一家珠宝店。据说《色戒》中描写的那家珠宝店,就是按照炎樱家店面写成的。

十八九岁正是挖心掏肺的年纪,两个人在港大同窗时,好得形影不离,宛如一对双生子。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境遇的不同,两个人也开始渐行渐远。

张爱玲赴美不久后,炎樱也去了美国。可是炎樱给张爱玲写过不少信,张却一直没有回复。在一封信中,炎樱写到“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据说张爱玲是这样回复的,“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人在一生当中始终在成长,每个阶段的想法都可能迥然不同。

如果说少时我们能成为朋友,也不过是因为恰好进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又恰巧都需要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

可是他们之中有的人,灵魂已经跟不上你的脚步了。

所以,与其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沉湎于所谓旧日友情和闲聊扯淡上,真不如多看几本书用心充实一下自己。

毕竟,他们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们了,你也不再是从前的你。


高太爷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微信实在是个很了不起的社交平台,它把分散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属性套进了各式各样的群里,连我退休多年的老爸老妈,也通过微信群找到失联半个世纪的中学同学、甚至是小学同学。

同学群的演变历程,总有那么些人默默围观

刚进入同学群时,既新奇又兴奋,再次遇到了几十年素未谋面的老同学,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久违了的熟悉感,很快就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地聊过往、谈现在,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群的人数渐渐的稳定下来,群里的热闹也渐渐的减退了。每个群里总有那么一些人继续畅聊着、分享着、组织张罗着,也总有那么一些人安静的“潜水”了。这与当年的班级何等的相似啊,总有活跃的班级干事,也总有默默无闻的“沉默的大多数”。只不过,时过境迁,各自不同的生命故事,造就了新一批的活跃分子与围观潜水者。

这些围观潜水者,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并非少言寡语,甚至可能在某些群里相当的侃侃而谈。这并不奇怪。社交吸引,是由空间距离、交往次数、特征匹配度、需要性互补、以及彼此的熟悉度、共同的好恶等等多种因素所影响的。所以,曾经的同学朋友,在回忆完峥嵘岁月之后,这么多年各自生活环境和观念的改变,大家的共同点和交集越来越少,自然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少,潜水的人也越来越多。

至于这些在同学群里“不退群也从来不说话的人,是什么心态”?

我们先来看看同学群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吧。

心理学关于动机理论的研究很早就指出,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前面也说过,微信群林林总总千奇百怪,加入一个群,退出一个群,这些行为的背后也有着各自的心理需要。

马斯洛在他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内部动机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同学群,正是满足了人们对于共同拥有的一段青葱岁月所带来的归属感。愿意留在这个群里静静的围观,至少是对“老同学”这个角色的认可,是对这个虚拟的班集体所承载的怀旧情怀的接纳。

为了写这篇问答,我特意重新找到了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文章《我终于毫不留恋地退出同学群了》(作者:枫叶君),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写道:“至于同学群,就那么回事。如果有交情,我们可以私下聊;没有交情,群里在装逼得热闹,我们也无话可说。如果见了面,那就真的只剩下尴尬:对对,你不是那个老谁吗?”

请注意此文的标题——《我终于毫不留恋地退出同学群了》:其实很多人,若无留恋,早已退群!

如果清理掉这些不退群也不说话的人,同学群还能叫同学群吗?只能叫某某班活跃小组群了吧。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这个要分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可能一边看一边笑着骂“傻逼”;有些人可能觉得你们聊得到一起但他插不上嘴;还有些人可能忙得根本顾不过来。

同学毕业多年后,各自的境遇都大不一样。有人当老板发大财了;有人在搞高科技,写专业论文;有人天天工作十多小时根本抬不起头;也有人在捡破烂混口饭吃。

这下好,你们一帮人建了个群,还聊得不亦乐乎。最能聊的那十来个人,都是不上不下,有点小钱,有的是时间,其中又以女生居多。聊的最多的是小孩子教育,养老,旅游。聊工作的恐怕不多。偶尔有几个不识趣,天天要求去投票,或者发广告要求买他的产品,但久而久之也就没人理了。

这帮人聊得很开心。其他人有些人在看,有些人根本没时间看。

看的人有两种。第一种人认为你们聊的话题,不是他所关心的。因此就偶尔看看,但是不说话。这种人可能比你们更有学识,也可能比你们更有钱。第二种人认为你们聊的,都是要花钱的,比如买个大房子,给孩子报个什么班,到哪个岛去旅游一下,但是他并没有钱,于是搭不上话。

不看的人也分两种。第一种是根本没时间看。有些人的工作真的很忙,在车间流水线上的,哪有时间看手机?在专心做科研的,也没时间看手机;忙着处理事务谈生意,当然更没时间闲聊。第二种是觉得看了也没劲儿,索性不看,这包括生活处境远远不如你们的人。

只要他没退群,无论他发不发言,都说明他对老同学是重视的。只要他时间或者经济实力允许,他有一天可能也会插进来说几句话。

总之,对于不同处境、不同性格的同学,我们不仅要尊重他说话的权力,也要尊重他不说话的权力。要抱着充分的同情之理解。


王可期


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家随身不离手机,干什么都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联系、学习。每个人都加了很多的群,同学群、工作群、学习群、减肥群等等。

刚加入的时候,大家叽叽喳喳,会说很多话,你只要一会不看就会显示消息99+。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说话的人越来越少,说的话也越来越少。最后,群里彻底安静了。也就偶尔有人发个问候的消息或者需要投票或者只是单纯的分享的消息。

很多人基本都是观望或者几乎不会打开的状态,我就是其中一个人。

群真的太多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根本没有时间打开来看。每天工作完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只想默默地看会视频啥的。

再有就是群的粘性是和自己的兴趣、群的主题、群成员距离的远近和成员之间关系的程度等很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

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在减肥,于是我就加入了一个减肥的群,我每天在群里晒自己做的减肥餐,和大家交流心得,聊得不亦乐乎。但是一个月后,我的体重达到了我可以接受的体重,我也能控制自己不去那些油腻的零食。于是我就再也不想看那个群了。

没有退群的原因是我懒得退,还有就是万一哪天我又想看看这个群里的消息了呢?我想如果等到我哪天真的很闲,我又觉得这个群真的对我没什么用了,我肯定会毅然决然退群的。就像删除那些永远也不会联系的好友一样。

综上所述,在群里不说话的人,一是没时间看;二是群与自己的相关度不高,故而黏性不强。不退群可能是因为没有时间懒得退,还有一个原因是还有用。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微信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交流模式,不同的群,是社交最亮的景点。对于在同学群里不退群也从来不说话的人,我称为“在场的缺席”,有几个差不多的意思:说你在也等于不在;说你不在又在那;有你不多无你不少;潜伏的存在。


在场的缺席者,他/她对于同学群的立场,是一种保留群籍保持缄默的心态。至于这心态说明啥,反映什么?我从个人的经验感受,结合对身边“在场的缺席”者的了解谈两点。1)个性被动,喜欢做观众、听众。一般而言,性格好静、好思索的人,在人际关系或人际交流中,多处于那个倾听、沉默或回应的被动角色,但这并表示 他怯弱、畏惧交流,而只是内倾、稳重的个性本身。


2)求简单嫌麻烦。我被拉进在几个同学群,其中有两个我从不说话,也没退群,为何?认真反思后认为,我之所不发言,一是感觉对转发信息,尤其是对投票之类极没兴趣,二是对参与对话,哪怕是有意思的对话,也感觉很麻烦,干脆就不吭声。这倒不是我不想发言,但就是有一种感觉作怪 ,群聊既费时又费劲。我想躲避这种感觉。


同学群里的另外两类:有节制的健谈者、话痨。他们是怎样的心态,又如何看“在场的缺席者”呢?个人的经验之谈:a 有节制的健谈者,我眼里的他们是比较外向、有思想、喜欢表露感情、意见,喜欢分享见闻的同学,我比较欣赏,很愿做他们的倾听者;而他们对“在场的缺席”视为常态、给予尊重。


b 话唠着,我眼里的他们是闲得无事的大忙人,忙着晒他们的幸福照,或各种好(不好的,一般都留在肚子里),忙着与同学抒衷肠....好似有堆积如山的话没道过,就算化多少时间倾盆而泻也道不完。对他们的话唠,包括刷屏,我既不喜听阅,也不愿参和。而他们对“在场的缺席者”的看法,有很愤懑的,觉得你在群里就应该说话呀;也有心态平和的,无所谓你说不说话,只要自己地方说,就心满意足。


我还这样看:同学群,像是一座古城堡,有人在里头狂欢,有人在里面深入潜水,有人在里面互惠互利的各种“交涉”;同学群,更像一座风景城,有人在里面活跃地建设,有人在里面无聊的睡觉,有人在里面好奇的观赏美景、做游乐者。总之,同学群,各取所好的场域。


熊玲心理咨询


我来告诉你是什么心态。

我的微信群里有——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

这3个人生阶段的同学群,不管是哪个群,我可以准确的告诉你,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那是为什么呢?

1.初中同学群不说话原因

初中算是我读书生涯里美好的一段回忆。

那时的我还没发福,还很帅,班里的同学关系氛围都挺好的。

我记得,当时与我玩得好的有上十个人,这里面,有成绩好的,也有混混;有坐在旁边的美女,也有隔着几组的篮球玩伴;有放学一起回家的好基友,也有牵过手亲过嘴的初恋。

这些人,目前都躺在我的初中同学群里。

但是,在群里,我们仿佛并没有什么交集。

看到了曾经的初恋,曾经的好基友,我没有聊他们,也没有看到他们聊我。

我们很有默契似的连加好友都没有。

仿佛没有发生过交集一样。

夫妻两地分居都很有可能产生隔阂和距离感,更何况初中同学呢?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2.高中同学群不说话原因

如果说初中同学班里氛围还比较合拍比较融洽的话。

那么。

高中班里氛围显然要逊色多了。一个班60多人,其实是划成了好多个小圈子。

圈子之外,互不打扰。

很多人,在当时来说都不能算熟,甚至可能一学期下来都没有讲过几句话。

同学,同学,真的只是凑巧在同一间教室上过课而已。

仅此而已。

高中同学群,里面有几十人,基本上几个月不见一声响。

大家都挺忙的,谁还记得谁是谁?



3.大学同学群不说话原因

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很多,其实都是互相看不惯的。

虽然一个班才30几人,但每次聚会人都到不齐。

我宿舍的其他2人,毕业就没有再联系,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也不想知道。

还有1个,偶尔聊下天,也是没啥联系。

当时来说,其实也是表面的玩一下而已,想交心,其实很难。

你不想与他深层次接触,他也不想跟你深层次接触。

大学群,也是好几个月都不会有一声响的死群。

每个人可能都忘了有这么一个群存在。

这很正常,因为本来就没有交过心,而且还各奔东西了,谁还认识谁?

不过群里没人说话,可是大学里还是有几个好玩伴的,平常也经常联系聊天。

至于为什么跟他们有话说。

是因为当时就跟他们真心对待,可以说是臭味相投吧😁


相信,和我有一样感受的人也不少。

你又是因为什么没有在同学群里说话呢?


进击的新媒体人


我是不将就的张小果,我正在创业中,善于不将就的看问题,欧耶!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大家代替手机的通讯工具,因为使用频率,其实现在大部分人的手机微信里面太多太多太多太多群。

群的种类

一类是属于特定群体和目的的群,比如工作群(过去的同事群、现在的单位群、项目群......)、同学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下一代群(幼儿园家长群、小学家长群、兴趣班家长群......)、家族群(父亲家族群、母亲家族群、兄弟姐妹群......)。这类群,必须保持关注,了解信息,因为这些群里的信息跟你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类是属于社交群比如各种兴趣群、活动群、社团群、老乡群、小区群、朋友群;这类里面存在大量没事闲聊的人,除非你是群的运营者,否则实在是浪费时间,但这种群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涉及到一些社会资源和人脉的链接,直接退出好像又不好,所以就当做一个通讯录留着好了。

一类是属于无缘无故群,这种群,就是不知道哪一天不注意就被人拉入了群,入了群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个群是做什么的,这种群一定要问清楚,没有用没有意义的直接删除退出了。

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群,就是要说明这个问题的一个前提,就是大家微信号上基本上都有太多的群,有一些是不好退出的,比如我手机上就留着将近50个群,但如果每个群的信息都要看,一天都不要做事情了。

我总结在同学群里不退群不说话的原因

一种是群实在太多,应付不过来。如果只是闲聊的一些信息,其实也没有必要回应和参与,是很浪费时间的。所以在我看来,不回应不参与,不是没有同学情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压力,也许你很轻松,但别人并不一定是这样,所以,给他们多一些宽容之心吧。对于这种情况,有关于他的事情,就@他直接说,这样对于大家都好,他也能很好的看到他必须要知道的信息。

一种是性格使然,你会发现,很多在群里不发言的同学,在原来学生生涯中,其实也是性格比较内向,也没有太多要好的朋友,这种性格我们要尊重不能鄙视,不要强求不活跃的同学变的活跃起来,这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尊重并接受他们。

一种是自尊心受损,就是可能在近期家庭的变故、职场的失意、身体受损甚至遭受了什么比较大的事情,人突然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同学渠道可以了解清楚。如何合适就通过线下或线上单独的联系去开导安慰他,给他更多的勇气和快乐,同学一场情谊深重。

所以,在同学群里,同学一场,其实没有太多繁杂的原因,因为同学关系是最单纯的,这个小果深有体会,当我困难的时候,也只有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很感激也很珍惜,所以,对你的同学好一点,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是你的救命恩人!

不将就的张小果


我就是那种不退群,不说话,不发红包也不抢红包的那种人。

我从我自身的原因来分析一下吧:

不退群是因为不好意思退,怕同学说你这人还挺牛的,等等。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心里还关心着老同学们的现况,隔那么些天,会翻开看看群里的老同学的聊天信息,都在说些什么,所有是不会退群的。

不说话的原因就很多了,毕竟大家分开这么多年,突然在一个群里了,不知如何说起,只能是回忆以前,要是谈到现在总感觉自己插不上话,偶尔说一句,还没人理你,就感觉很尴尬了,索性就不说了,因为自己本身就混的不行,怕同学瞧不起。

你说我们这种不退群,还不说话的人该怎么办呢?很纠结的,只能维持现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