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那种文学才华横溢,而个人武力值又相当强悍的人物?试说两个?

生活爆破手


非辛弃疾莫属。

先讲三件武力的事,才说他的诗词。

一、年轻时,招募两千人抗金,后投奔耿京义军,做了义军的掌书记,掌管文书、出谋划策,“上马击贼,下马草檄。”而后,起义军义端和尚携印叛逃,辛弃疾日夜兼程,追上义端,提头回来复命。

二、南归宋朝,得知曾经的统帅耿京被杀,义军解散,罪魁祸首是张安国,听闻消息后,二话不说,招募五十多人的敢死队,日夜兼程,奇袭万余名金兵把守的军营,擒拿张安国,直接带回临安,枭首示众,何等英豪。

这是辛弃疾的顶峰时期,可惜得不到重视,从此被逼当了一个优秀的词作家和文人。

三、公元1175年,茶商不堪苛捐杂税,以赖文政为首聚众作乱,朝廷先后调换三任提刑,动用上万兵力围剿,也没能控制局势。宰相叶衡推荐辛弃疾任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捕茶寇”。他到达赣州后,采取重兵围困、多路协作、招安分化等方式,诱杀了赖文政,轻松平定了历时半年的茶商之乱。

主要辛弃疾出马,快刀斩乱麻,手起刀落,直取敌人性命。

说说他的词。

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无奈,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可爱,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清新,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抑郁。还有什么诗词是他不会的。

其实,他是个武将,只是不被重用,最后被活活逼成了我们现在广为流传的豪迈词人代表。


每天读宋词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答题当如此。此题已有995个答案,所列举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位:

李白:天才诗人,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顶级诗人,也是剑客,长相清奇,人称谪仙人,目光如电,侠气纵横,自称曾杀过人,其《侠客行》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辛弃疾: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词人,武力超群,虎背熊腰,被人看作“青兕”,就是像犀牛一样的猛人。20岁左右,在山东一带纠集2000人的义军,抗金,先后诛杀叛徒义端和尚、张安国。特别是带领50名骑兵,夜袭金兵大营,在几万人中,把主帅张安国生擒活捉,送到南宋都城临安,枭首示众。当代宋代文学研究名家王兆鹏先生《重回历史现场——辛弃疾生擒张安国始末考释》,详细解读了辛大侠的这段辉煌历史,可以参看。

后来,辛弃疾又多次评定南宋内部的叛乱和农民起义,收复中原,也有宏大规划,上《美芹十论》《九议》给宋孝宗。辛弃疾在南宋时,被视为大英雄,陆游等人都非常崇拜他。

相对而言,辛弃疾比李白更能够称得上是“文武全才”。

被称为文武全才者还有以下诸人:

汉魏南北朝的曹操、诸葛亮、张飞、刘琨、杜预和王羲之。

唐宋时期的李存勖、张齐贤、范仲淹、岳飞、虞允文和陆游。

明代的王阳明(王守仁)、于谦和袁崇焕。

清代的曾国藩。

有些答案,题主问的文武全才的古人,有人竟然列出20世纪的人物,就不太合适了。还有说孔子“文武双全”,脑洞也忒大了吧。有些竟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比如林冲和卢俊义当作历史人物,这都是哪跟哪啊!

除了以上其他答主所列的十多位“文武全才”的人物,答主再补充几位:

清代的纳兰性德(纳兰容若):

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京华三绝”之一,被况周颐和王国维等大师表彰的大词人,著《饮水词》,存词349首。对儒家经典也有研究,酷爱《左传》,又有《通志堂集》《渌水亭杂识》《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作。他的武功也非流辈可比,加上跟清代皇室有亲,康熙刚开始让他作御前三等侍卫,继而晋为一等侍卫。这是一般文人所不及的。

宋代的丑鬼词人贺铸:

贺铸,丑男一枚,头上没有几根黄毛,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写的词,特别是爱情词,却缠绵感人。其《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感人无比,《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有名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赢得了苏东坡和黄庭坚等人的赞赏!

贺鬼头武力还非常突出,年轻之时,大街上混混们都害怕他。他最初做的官都是武将序列,做过类似刑警队队长之类的官,后来经过苏东坡等人的推荐,才作了文官。他也是不折不扣的文武全才,可以出生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还是宋太祖皇后贺氏的亲戚,属于皇亲,很难有用武之地了。

唐代的大诗人高适:

和李白、杜甫等人不一样,高适诗歌写的好,富有远大抱负,更有将帅之才,而李杜的政治军事才能,大家还是有所怀疑的。李白晚年追随永王李璘,企图割据江南,与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时,高适向唐肃宗主动请缨,要评定永王之乱。结果,他领兵去没多久,就把永王的人马干翻了,李白也被高适手下人捉到监狱里了。

之后,高适一路辉煌腾达,做到节度使。

他也是不折不扣的文武全才,而且也是大器晚成,落魄大半辈子,到了五十岁以后,才逐渐起色,跻身统治阶层了。

[文武全才、出将入相的周公旦]

西周的周公旦:

民间皆知“周公解梦”,而此周公,就是周文王四子,武王弟弟周公旦。他曾自我表彰,予“多才多艺”,《尚书》中,记载了他的很多事迹,他曾完善分封制度、制作礼乐制度,据说《周礼》和《尚书》的一些篇章,都是他作的,他后来成了孔子仰慕的对象。他作了许多诗歌,《诗经》中的一些篇章,也归在他名下,即他也是诗人。

而他更是军事家,当武王死后,新天子成王年幼之际,他辅佐成王处理朝政,还评定了管叔蔡叔、武庚和淮河一带少数民族(即淮夷)的叛乱,还灭了在今山东一带的奄等五十多个国家,把周王朝的疆域拓展到大海边。

可以说,周公比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更突出,至于岳飞、辛弃疾等文武全才,可惜不像周公那么幸运,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也难以留下丰功伟绩,而只能让后人惋惜不已了。

就补充以上四人吧,如觉文章不错,还望点赞、转发鼓励~~

您知道的文武全才的古人,还有哪些?留言告诉大家吧~~


风雅人文观察


这类人物,常应了一句老话:人不可貌相。下面这两位就是典型:看上去弱不禁风,其实一身武艺强到逆天的文化大牛。

首先一位叫人意想不到的强人,就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泰山北斗人物:王羲之。

现代人说起王羲之,常赞叹他优美的书法墨宝,而且说到书法家,在好些人的印象里,经常就是弱不禁风的优雅文士。放在王羲之生活的魏晋年代里,文化阶层更崇尚变态的病态美,同时代的好些文化大牛,经常就是一副病歪歪的样子,就要吸毒嗑药都成了优雅时尚。但身为一代书法宗师的王羲之,绝不是这样!

相反,很负责任的说,一代书法巨匠王羲之,更是一位雄健豪迈的好男儿。他的“雄健”程度,可以先瞧他的练字模式:经常悬空持笔,笔杆上面顶着一块大砖头。练到最炉火纯青的时候,笔杆子上顶着四五块大砖头,照样笔墨挥洒,写出满篇俊秀墨宝。后来用这招训导儿子王献之练字,还采取魔鬼练法——每次小王献之正拼命顶着砖头苦写时,他突然出手抽儿子的笔,以儿子的手多次被砸肿为代价,练出儿子过硬的执笔功夫!

设身处地就知道,这一手雄健笔法背后,是多么强悍的臂力!

身体素质如此爆表的王羲之,习武更是好手。比起后人熟知的书法家荣耀,他在东晋却还有另一荣耀光环:东晋剑术高手。一身刀剑功夫,多年来在东晋的贵族圈里十分出名,每次参加饮宴,喝高兴了就当场舞剑助兴,一片剑花飞舞博得满堂喝彩。而且千万别拿这当花架子。他担任右将军职务时,也曾多次视察部队,和好些沙场战将都实打实切磋过,几乎从无败绩。

正是这百炼成刚的武艺,与他一生精研的书法完美融合,终于成就了《兰亭序》震撼中国文化史的神奇笔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而比起一生爵禄显赫的文化大牛王羲之来,明朝一位知名度十分低调,半生更十分坎坷悲苦的文士,却也同样堪称文武才华强到亮眼的厉害人物:韩上桂。

韩上桂这个名字,在今天已经十分陌生。但在明清年间,这位生在广东番禺的书生,在文化界却有如雷贯耳称号:万历年间岭南第一才子。甚至比起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宗师地位,他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是公认同样的等级:身为汤显祖后明朝戏曲界最牛人物,代表作《凌云记》传唱数百年,慷慨壮烈的创作风格,感染得多少明末志士慨然报国!明末风流人物扎堆的文化界里,绝对的泰斗级人物!

但对于韩上桂来说,哪怕贵为文化大师,在他的人生追求里,都不过是个小目标,他真正的理想,终其一生都不曾磨灭:建功沙场,浴血报国!

为这个看似疯狂的追求,这位写得风雅唱词的艺术大师,从年轻起就开始了另一种艰难磨炼:不惜重金遍访名师,苦练骑射击剑武艺,更辛苦搜罗各类国防情报,苦苦思考边防良策。惊人的军事天赋陆续爆发:进京赶考的路上,单枪匹马就收拾沿途土匪,甚至因为扭送被他打残的土匪去官府,还差点误了开考日期,就这么走一路杀一路,杀进北京考进士。

而且还没开考,这位未来的戏曲大师又把考官吓一跳:当时正是万历朝鲜战争杀的惨烈时,他直接一封奏疏,凭着多年来对日本的情报搜集,竟与明朝名臣金学曾不谋而合,提出了海军奇袭日本的惊天战略。参考当时的战场情况,这疯狂构想可不是写戏乱编,相反是大智大勇的卓越战略!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考场上,这位热血青年就能洞察沙场风云,为前线将士找出致胜之路。如此天赋奇才,正如二百年后,清朝学者们对他的由衷叹服:立中兴之朝,称重臣亦可也!如果赶上好时代,这位晚明全能天才,极有可能根本不混戏曲界,相反会出将入相,缔造不世之功!

但倒霉的是,他偏偏赶上了一个坏年代,这是万历皇帝正歇菜的年头,神圣的科考早成了党争的工具,不肯趋炎附势的韩上桂,几次科考都悲催落榜,而他对大明边患的精准预见,却一个个悲催验证:尤其是辽东长期装孙子的努尔哈赤,如他预判的那样嚣张反水,以横扫辽东的八旗大军,成了明朝国防大患。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却无奈的韩上桂,只能寄情戏曲诗词间,就这么悲愤的玩票,还玩出了名满天下的文化成就!

但即使在凭着声誉鹊起的戏曲创作,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面对晚明北方深重的国难,这位文化牛人却是血不曾凉。崇祯年间时,他不顾官职卑微,慨然投身辽东前线,虽然做的是筹粮督饷之类的苦活,却样样做得有声有色。但是卖力苦干,也难挽大明朝日落西山。崇祯十七年,当北京沦陷崇祯殉国的消息传来时,身在宁远的韩上桂痛哭许久,慨然选择了绝食的方式,客死在风雨飘摇的宁远城上,享年七十一岁!

无论赶上好时代还是坏时代,这位晚明文武牛人,一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承般,不变的,就是这样矢志不改的坚持!


我们爱历史


当然是我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啊。

李白的才华不用我吹了,重点划一下李白的茬架史。

史记李白这个人: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

就是一个打主架的主。

魏颢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

这可是杀过人啊,不但杀人,还跟老虎叫过板。

年轻的时候,李白认识了一个朋友吴指南,两人游历江湖。吴指南不幸去世,这时候,来了一只老虎,围着李白跟吴指南的尸体转,大概想吃肉。李白就拿起剑来跟老虎比划,把老虎给吓跑了。

可见功夫不是一般,有人说,李白是大唐剑法第二高手。他自己也说过: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

十五岁就是剑术高手了。他还写过一首诗《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他还写自己当年混社会的事: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

结交的都是江湖好汉,动不动就是喊打喊杀。

其实,不止李白啊,明朝以前,文武不分家,文人都会点功夫,腰上带把剑,武人也会搞点文化工作。

跟李白同期的高适,也是一个诗人,但同时也是一位将军。大将吴起,都知道他是战神,但人家也是经济学家,搞改革也是一把好手。还有王阳明,儒学大师,但论打架,也是明朝有数的军事家。

最后,怎么可以忘了王司徒。

三国演义记:

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昕,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昕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竟然可以跟太史慈鏖战三天三夜呢。


脑洞历史观



问:中国古代有没有那种文学才华横溢,而个人武力值又相当强悍的人物?试说两个?

答:有有有,有很多的。但根据题主的要求,我不多说,就列举两个好了。这两个的名字,说出来大家都得写个大写的服,他们就是:陆游和辛弃疾。

这两位都是南宋时人。大家熟悉他们,不单单是历史课本、更多是语文课本。毕竟,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入选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所以,说他们的文学才华横溢,应该没什么人会反对。

所以,主要还是着重掰一掰他们不大为人知的强悍武力值。

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即陆游比辛弃疾大了十五岁,所以,按年龄大小,先从陆游开始。

陆游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个神童级别的人物,十二岁即可作出一流诗作,成年后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著有诗集《剑南诗稿》、词集《放翁词》,晚年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在尚存九千三百余首,被后人誉为“南宋诗人之冠”。此外,还著有《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数十个文集存世。

现在,收录入中学课本的陆游诗作,大多表现为忧生伤世、悲愤国事,如《书愤》里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当然,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在小学课本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通过这些诗作,虽说陆游的才华毕露无遗。但,也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是个长年卧病在床的糟老头子,弱不禁风。

陆游高寿,享年86岁,上面提到的诗作,都是80岁后的作品,长年卧病、弱不禁风,有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是,青壮年的陆游,那是很生猛的。

生猛到什么地步?

说起来惊破英雄胆——杀虎,而且不止一次杀虎!

公元1172年,已经四十七岁的陆游应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投笔从戎,到汉中抗金前线戍守边境。

陆游后来曾作有一首《怀昔》诗,记录了自己在凤州打虎的经过。诗的大意是:在某次执行巡察各防守驻地的过程中,天色将晚,一行人沿着山路驰马赶赴大散关,山涧中的冰块一块块冲下,漫天飞雪笼罩着大山,突然跳出一头饥饿寻食的雌虎,陆游不假思索,“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用剑将猛虎刺杀,血溅了自己一身。

除了《怀昔》诗记录这次刺虎过程外,陆诗还有其他不少作品都提到了这次“刺虎”、“猎虎”的情形。

陆游的另一首诗《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还记载了另一次杀虎经历。

从宋至清,秦岭山南地区一直有老虎为患。陆游某次从四川阆中出差返回汉中途中,在沔阳驿(勉县老城)停留了一晚,次日清晨乘马西行,行走一个多时辰,到达长木铺(今宁强县桑树湾一带),下马早餐时,得知北山(当地人把秦岭叫北山)有恶虎伤人。身为军人的陆游,决心要为民除害,就带领当地驻军30人上山猎虎。

陆游在诗中写:“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从诗中可见,这次猎虎,用的是戈。

同样,陆游在《剑南诗稿》《谓注文集》中也用了多首诗词来追忆到这桩打虎轶事,如《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的“腾身刺猛虎”;《建安遗兴》的“刺虎腾身万目前”;《忆山南》的“怒虎吼山争雪刃”等等。

从这一点上说,陆游绝对称得上打虎英雄、武林高手。

掰完了陆游,再来说说辛弃疾。

辛弃疾为南宋词坛巨擘,后称赞他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文学思想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这样评价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作品除了收入语文课本深为大家所熟知的《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外,其文《议练民兵守淮疏》、《美芹十论》、《九议》“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都可称为一时之杰作。

所以,辛弃疾的文学才华是没得说的了。

下面说说辛弃疾的强悍武力。

辛弃疾原籍山东济南,他出生时,靖康奇祸已过了十几年了。

后来宋金议和,以淮水为界,即从某种意义来说,辛弃疾属于金国人,或属陆游诗中反复吟咏的泪尽于胡尘的“遗民”。

但辛弃疾不甘于做一个泪尽于胡尘的“遗民”,他于二十一岁时加入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曾单兵独骑追杀窃帅印叛变投敌的小头目义端和尚。耿京的事业做得很大,特意派辛弃疾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辛弃疾历尽劫难,终于谒见到了宋高宗赵构,得到了朝廷的委任,兴高采烈的北上复命。然而,行至海州途中,惊闻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偌大义军烟消云散。辛弃疾怒不可遏,“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奏淮”,他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济州敌营,把叛徒张安国擒返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辛弃疾这武力指数,应该不会逊色于关羽、张飞吧?!


覃仕勇说史


按这样的话,就是说得满足三个条件:

1、很有文化

2、能自主创作

3、能亲自上阵杀敌

这样的标准当然首推我岳武穆。但是很多人写了他,我就推荐两个比较冷门的。

第一个:张飞

“羽、得皆万人敌也”——《三国志集解·张飞传》: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刘备)遂得免。

张飞是万人敌,世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他其实还是一名儒将,《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模糊了它本来的面貌。下面请欣赏一下张飞的书法:

《立马铭》今本虽被证实为后人伪作,但是张飞在打败张郃后于“八濛”立马勒石倒是事实,因为《三国志集解》作者裴松之说过原《立马铭》“盖飞所亲书也”——要是没有一定文采,断然不会干这事。

至于文学创造,正史是真的没记载,但是我们推测张飞的文学素养应该还是不错的;

第二个:东汉韩信——耿弇

《后汉书》:

“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

其父能与王莽这样的大儒世家子弟交流,可知造诣颇汉,耿弇既出自这样的家风,断然文学素养是不容低估的,虽然他没有作品流传。

武力值方面,《后汉书》说刘秀派耿弇伐张步是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

可知耿弇是何等勇武善战!

再补一个,这个很少人能想起的,哈哈!

第三个:你猜~

《过旧宅二首·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这是他的一首诗作,水平毋庸置疑,我个人很喜欢这首,除了首联与我的家乡同名外,更重要的是这首诗体现了一个帝王不忘初心的可贵和真诚!

没错,他就是仅次于太阳大帝汉武帝的第二个最伟大的华夏帝王——的“天可汗”李世民!!

文采已不必再多说,他所流传的诗,绝对是所有帝王中最高水平的,同时我不输正牌的大诗人。大概,帝王中只有杨广可与之相比。

李世民的文学成就主要还是体现在古今唯一一本的帝王教材——《帝范》这本书里!

这是一本因“帝权”色彩而被远远低估的儒家经典!李世民在书里俨然就是帝王版的孔子似的,化身成一个大儒,大谈儒学之论!“天可汗”的文学素养实在叫人汗颜!

武力:没得说了。。。。言语都是多余的。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又曰:“贼见我而还,上策也。”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资治通鉴》


無風即風


文学才华横溢而个人武力值又相当强悍的人物,夜狼给大家说两个。

第一个是妇幼皆知的人物,他就是三国时期和刘备桃园三结义的猛张飞。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那是三国武力排名前三的武将,三英战吕布,长坂坡一声怒吼吓死夏侯杰,那武力当然强悍。

历史上的张飞,个人武力值仍是十分强悍,陈寿评价他和关羽,皆万人敌。

而历史上的张飞,不仅个人武力了得,而且文学才华横溢,他的书法,竟可以达到三国大家级别,尤善草书,他曾经在大败张郃后,在八濛山立贴为证,古迹尤在。

同时他还擅长丹青,尤善画美人。

而且也还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根据以上史料,有学者甚至认为张飞其实是一个超级帅哥,而不是演义中胡子拉渣的猛汉形象。

正是因为其文武双全,家世教育良好,他的两个女儿才嫁给了阿斗当皇后(不然为什么关羽家闺女就没戏,哈哈)

大跌眼镜了有没有?

第二个则是南宋的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留下了很多令后世叹服的文学作品,刘辰翁评价他“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其词之成就,中国历史上可以排前三。

而辛弃疾本人,除文学才华横溢外,恐怕是中国历史最能打的文人了,早年,他在北方积极组织抗金活动,曾经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抗金队伍,后来并入了当时抗金领袖耿京的队伍,当时和他一起投奔耿京的还有一个和尚叫义瑞,不料加入队伍后,义瑞偷了耿京的帅印跑了,因为义瑞是辛弃疾介绍来的,耿京怪罪于辛弃疾,辛弃疾也对义瑞背叛组织的行径很气愤,于是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提义瑞人头来见,三天后,当所有人都认为小辛是在吹牛皮借机溜人时,辛弃疾提着义瑞的人头回来了。

后来另一位义军头目张安国投靠金人,并杀害了耿京,辛弃疾率五十骑夜袭有五万众的金营,当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庆功喝酒,辛弃疾闯入营中,生擒张安国而归,为大哥报仇,快意江湖。

此等胆色武力,只有在金古柳的武侠世界里能找。

他的那首词作《破阵子》也可以算他生平的写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以武以事,以文立业,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唐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颜杲卿兄弟,明代大儒王阳明,都有危情时刻战场退敌的英雄事迹,不过胜于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真正武力值,还是以上两位胜出。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武力值一词得看如何理解——一般来说有两种解释:个人武功和领兵作战的能力,综合起来看:中国历史上做到文武双全的又何止两人?请恕我不能一一列举,试举几例如下:

孔子的儒家学说有时被认为是削弱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然而实际上真实的孔子是一个大力士,常年佩剑从不离身,虽然正史没记载孔子的武功到底高不高,但多少是会些功夫的,之所以正史对孔子的武功缺乏记载是因为他从不在人前炫耀武力。除了个人的武功之外,孔子也曾率部征战,关于他指挥战争这个是有正史记载的:鲁国费邑的长官公山不狃发动叛乱偷袭国都,鲁定公措手不及,被费邑的部队包围,情势十分危急。孔子指挥申句须、乐颀奇袭公山不狃,大破费军,救出国君。但就像他个人不推崇武力一样,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孔子也更倾向于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墨子门下的墨家弟子正是中国历史最早的武林侠客,时人称之为“墨侠”,但墨家弟子和武侠小说中独来独往特立独行的侠客又有所不同——这是一个极其讲究组织性纪律性、执行能力超强的跨国非政府组织,一个拥有自己独立的军事武装的跨国组织,就此而言:它比欧盟还牛逼——欧盟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并没自己独立的军队系统。严格意义上墨家和儒家、法家一样是一个流派,但它又和其它流派具有显著的不同——它更是一个组织、一种运动、一种实践。在锄强扶弱之外,墨家还精通光学、哲学、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工程制造等等,这算是文武双全吧。

吴起文能变法强国,武能打造战无不胜的无敌铁军。

一代学霸班定远投笔从戎立功业于绝域之外,殊不知其兄班固著《汉书》亦有其一份功劳。

曹操文能提笔写诗作赋,武能青兖破黄巾、白门擒吕布、官渡战袁绍、淮南征袁术。

李世民以文治国开创贞观之治,以武破敌灭东突厥。

岳飞岳武穆朱仙镇破金军,武力值自不待言;一首《满江红》传唱千古,自是文采斐然。

陆游陆放翁的诗作多为咏叹山河沦丧矢志北伐之作,这正是他长期奋战在抗金前线的生活阅历造就的。

辛弃疾二十一岁就加入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曾单兵独骑追杀窃帅印叛变投敌的小头目义端和尚,足见武力值之高,至于他的文学成就有人质疑吗?

于谦(不是和郭德纲同台那位,我说的是明朝那位)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就是这么一位少年得志的神童后来在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俘,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之际领导了北京保卫战。

戚继光作为抗倭英雄,武力值不用多言。至于他的文学成就嘛,那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他十八岁时的作品,另外除了军事家和诗人这两重身份之外戚继光还是一位书法家。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开创了儒家心学。但他并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而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王阳明不仅带兵平定了农民起义,还在宁王反叛之时,伪造讨伐檄文动员各地兵力,以乌合之众击败强大的叛军。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李白就是这种才华横溢,又武艺非凡的牛人。

在《旧唐书·李白传》中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此处传记中提到,李白为人洒脱,豪放不羁,从小就喜爱纵横之术,经常击剑,行侠仗义,热善好施。

或许有人会说,李白喜欢玩剑,未必剑术就玩得好。其实在许多唐宋史料中,都提到过李白精通剑术。

在李白的《干韩荆州》一文中,李白写道:吾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身不满七尺,然心雄万夫。

青年时期,李白曾有一段时间遍访诸侯,渴望得到他人推荐。这韩荆州名为韩朝宗,乃是唐朝名臣,当时担任荆州长史、襄州刺史、东南道采访使,相当于如今的省部级高官。此人不但身份颇高,且有爱才之名。李白希望通过韩朝宗推荐,进入朝廷的视野。

写给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信函,其中列举的必然是是事实,若禁不起核查,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信函中可见,李白不但剑术高超,并且在十五岁时,剑术已经大成。他凭着剑术,曾经拜访过许多豪侠,见过许多高官。

在一些笔记中还流传李白在十一二岁时就曾经当街杀人,为此还避入山中。后来更得遇大隐士传授武道,因此,其剑术,轻功都极为高明。

在李白的诗歌中,曾经描述李白登上黄山天都峰顶的奇观。史料明确记载,李白是黄帝之后第一个登上黄山绝顶的人。

那时的黄山非常陡峭,根本没有道路通达山顶。明朝时,徐霞客组织了一个百人攀登队伍,结果只是爬到了半山腰,就无功而返。

李白的师父非常有名,叫做裴旻,人称裴将军,乃是盛唐赫赫有名的第一剑客。当时人们公认世间有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

在裴旻的后人留下的诗文中就曾经提到,李白曾经投贴拜裴旻为师,其剑术得到裴旻指点。李白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剑术高超,来到长安后又得到名家指点,自然剑术不凡。


叶之秋


那可太多了,下面从历史,文学,传说三个角度举几个例子。

先说历史记载的:

第一个是曹操,这个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不用多说。在毛主席的诗词中,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亦或是“成吉思汗”,不是“略输文采”,就是“稍逊风骚”,或者“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词《沁园春雪》)。而写到曹操,却不再有偏颇缺憾,“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主席词《浪淘沙北戴河》)。

论文学造诣他是建安文学的创建者,《观沧海》《短歌行》《嵩里行》《龟虽寿》等诗句传诵至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醉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名句更是尽人皆知。以他为首,以他父子三人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论武功他是三国魏国的缔造者。不但能统兵百万,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北方,其本人也武力强悍,武功了得。“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以一敌十,勇不可当。三国时能与其一较高下的,也就是吕布了。

顺便说说《三国演义》安给诸葛亮的空城计,实际上也是曹操的杰作。魏书曰:于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

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对于三国时期的另一个枭雄刘备来说,曹操就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几次相遇。都是望风而逃,仓惶夺路。

《三国志》载:(备)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献帝春秋曰:备谓岱等曰:“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等有报“曹公自来”,竟吓得顾不得回营,抛妻弃子,“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这是刘备第一次抛妻弃子。第二次是在荆州。刘表死后,荆州皆降,备众十余万,日行十里,面对人劝,还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等“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时,就都顾不上了,“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这就是历史上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曹操,直到《三国演义》出现,曹操不知得罪了罗家哪位先祖,竟被罗贯中黑了700多年。

第二个是三百年宋朝第一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堪称是北宋文学的泰斗。在宋史卷七十三,范仲淹父子单独成传,这在名臣浩如烟海的宋史是很难得的,他与李纲(卷一百一十七一百一十八),王安石(卷八十六)及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中兴四将功恐不及吴玠宗泽)等少数名臣同列,可见范仲淹在宋史中的地位。

范仲淹的故事太多了,头条打字太累,有兴趣的自己查宋史,或者百度一下,这里不多说了。

第三个不得不说的是巾帼英雄秦良玉,这是正史唯一记载的女将军。有关她的典籍传说也不少,虽然她的文彩不如上面两位大佬,但的确是巾帼不让须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将军,千古一人,不得不提。

此外明朝的书生将首袁崇焕、清朝的曾国蕃、三国周瑜等,也都是不世出的文武全才,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网搜。

再说说文学作品中的

首先说明,并不是这些人历史上庸碌无为,只是这些人经过文学加工,历史形象有了质的变化,成为了高大全的神一般的存在。在这里点到为止,不加详述。

这些人包括神机妙算诸葛亮,义薄云天关云长,浑身是胆赵子龙,精忠报国岳鹏举等等等等。这些人的形象在历史上也堪称青史留名,称雄一时,名震一方。但经文学作品的雕琢,成为了民族之魂,历史之胆,反正弱点都没了,成了正五边形人物,光辉形象高大全。

如果这类人中也加入个女将,那就是梁红玉莫属了。宋中兴四将韩世忠之妻梁氏,姓梁秩名(其实古人女姓无名很正常,嫁人后闺名是不用的,均以夫姓+父姓谓之,如韩梁氏),红玉其名是后来的文学戏曲作品加上的。梁红玉因助韩世忠于黄天荡擂鼓破金军成名,八千围十万(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但以八千人围困金兀术十万大军实属罕见,要不是最后韩世忠提出的投降条件过于苛刻,拖延了时日,加之金军援军到达,天气也突然变化,这十万人就降了!奇哉怪也)。她的故事网上到处都是,有兴趣就去网搜吧。

至于传说,那就多了,说个女将吧,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十二载,衣锦还乡女娇娥,天子欲纳绵绣宫,辞就归乡奉高堂。故事很多,传奇犹在,好莱坞还拍了电影,从此走出华夏,扬名四海。

最后说说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血性的文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投笔从戎,独臂擎天。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祖狄。这个名字或许不是很熟悉,但说起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路人皆知了。祖狄就是这个成语的主人公。

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太康十年(289年)侨居阳平郡的祖逖被郡府举为孝廉,又被司隶举为秀才,但都没有应命。

八王之乱后,北狄南下,五胡乱华开始。祖狄以一已之躯,只身北上,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祖狄的故事告诉后人,中国从来不缺英雄,但如果朝庭昏馈,英雄难有用武之地,东晋,南宋就是最好的诠释。民族英雄在前方撕杀,狗屁朝庭却在后方使绊,最后丑陋的文人史官还为贤者隐,为尊者讳,作恶多端后拉个替死鬼,实实可气。比如南宋就拉个秦桧跪了一千年,好象建炎集团所有的错都是他一个人的,妈的。比如,宋朝可恶的文官体系,尤其是建炎集团,打断了民族脊梁,扼杀了民族英雄,断送了大宋基业,置民于水深火热,最后想拉个垫背的替死,自已却想在历史上一走了之,一贯正确,混个清白,真特么混蛋。北宋,以司马光为首,蔡京等六贼为甚。南宋以秦桧为首,后面几个写名字都恶心。这种局面,追根溯源就是烛光斧影夺权的宋太宗赵光义埋下的祸根,自己做贼心虚,抢班夺权,因此对太祖的忠实军队从不放心,一步一步扬文轻武,剥夺了武将的地位,让富裕的大宋受尽屈辱,屡胜屡求和,屡胜屡割地,目的竟然是不能让武将立功!荒唐!

哎呦喂,跑题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