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择偶资源的选择

择偶资源指的是择偶的范围,有人也称通婚圈。在人们择偶的过程中,关于择偶范围听到最多的是要讲究"门当户对"。女性在择偶时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自己所属的阶层或社会群体范围内寻找,她们认为这样比较般配,成功的几率要大,婚姻家庭的基础也相对牢固。她们关注对方的兴趣喜好、生活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是否与自己相合或相近,关注彼此之间是否产生共同语言。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即表明她们很聪明、很理性,同时也增加了她们择偶的难度。

朋友们一直认为吴思雨是一个比较优秀的青年女性,有个性、有思想、有能力。就像她的妹妹说的那样:姐姐的作用是无人替代的,她有时比一个男人还要强。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女性,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依然不能免俗,对于伴侣的选择还是遵从了传统的"男高女低"模式。不论是医生还是大学的老师,他们都有着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吴思雨的择偶观中除了注意对方的兴趣爱好,有没有感觉,也注重考察对方的条件和能力,想要寻找一个比自己优秀的男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形成了以"男权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对男人和女人设置了一整套的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其特征就是"男主女从"、"男强女弱",逐渐形成一种性别刻板印象,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得到了提高,女性的独立和自由得到更大的彰显,但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使得一些传统的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完全消失。它们而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被部分地保留下来作为新时代的“都市剩女”择偶的一个标准。她们在择偶的过程中更多地还是选择比自己地位高、收入好、学历好的男性,这其实仍是受到传统的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的经济基础和家庭环境要匹配。

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的门第观念虽然淡化,但男女个人条件的般配又成为新的要素。在中国的择偶观念中,人们一直遵循"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这也就是择偶理论中的"择偶梯度"理论。男性通常在本层次和下一层次中寻找伴侣,而女性则更多在本层次和上一层次中寻找。女性用她的容貌去换取男性的成就和地位,成为向上流动的潜力。70、 80后的剩女们是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代,虽然享受着现代的物质生活,接受开放时尚的理念和思想,却也摆脱不了传统文化对她们的深深影响,她们要求对方是相貌、经济、人品各方面样样完美,是一个可以让自己称心的理想伴侣,是一个在将来可以倚身托付的人。或许正是剩女们择偶观的矛盾和自己那宁缺勿滥的心态,才会使得自己在择偶的道路上落队,成为一名大龄的单身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