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剩女”现象的伦理反思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我国的传统婚恋伦理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一些高阶层、高收入女性出现了择偶难、结婚难的现象,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单身生活,从而形成了“剩女”群体。“剩女”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剩女”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伦理问题,有关该现象的伦理反思也极其重要。

对当今“剩女”现象的伦理反思

大龄未婚本来是个人对于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在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前提下享受单身的自由,这种行为本身应当在文明社会中得到理解和宽容。许多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或转型期内都出现过单身潮,但为何中国要将这些年轻女性冠以“剩女”的名号,并诸多争议,这必然隐含了特殊的含义。所说的解决“剩女”问题,并不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剩女”进入婚姻,表面上减少“剩女”的数量并不能证明“剩女”是否获得了人生幸福。我们要解决的是“剩女”背后隐含的伦理问题,不再将“剩女”差异化对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这需要社会和个人双方面的努力和坚持。

对当今“剩女”现象的伦理反思

从大的方面来说,社会必须通过制度的正义性保障人的生活环境,创造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首先是人权的体现,然后才有性别差异,强调男权还是女权都不利于平等、自由的实现。一个文明的社会,应给予个体更多的选择自由度,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宽容。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渡的时期内,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制度变革,这其中坚持的是正义的价值取向,争取的是人全面的幸福,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整个社会的制度具有正义性可以引导人性中善的一面,即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能获得道德尊严。充分保证每个个体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需要注意程序和手段的正义。个人一般以获得幸福为目的,但在程序和手段的运用上容易因价值取向的差异而失去正当性,甚至会偏离原先的目的。目的善必须联合程序正义才能结出善果,通过非正义手段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是对伦理规范的颠覆和道德尊严的站污,最终会损害正常人际关系,造成自身生活的不幸。

对当今“剩女”现象的伦理反思

​“剩女”群体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在不停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剩女”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对“剩女”给以更多的人道主义关注,并帮助她们找到属于她们自己的家庭,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女性在宽容、平等的社会环境下在自由选择生活方式时可以更加理性,以获得人生圆满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