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爲什麼總愛在慌亂中路過景山公園上去抽根煙

北京的中央有一座山,在這兒你能看見遊客,詩人,少女和無數廉價皇帝。

在北京去哪兒哭墳逼格最高?

去景山。

這裡是北京的中軸線,唯一的高處:兩分鐘就能登頂。此地能看到北京的全貌,無數廉價的皇帝和一個從明朝開始就在的幽魂。

景山有一個特殊的標記,站在上面有一種獅子王的感覺

景山的周圍有規定,不能蓋高樓。如果天氣允許,傍晚太陽落下去的時候,你可能會看到北京周圍的一圈山。你並不知道那兒會有什麼山,但小時候學過的那點成語啊詩詞啊,全他媽一股腦地湧到腦子裡了。

不過在景山公園呆了幾十年的老保安說,崇禎吊死的歪脖子樹已經換了三四棵。

問過很多人,為什麼會在毫無計劃的情況下,猛然湧現出一份上景山靜一靜的衝動。似乎去景山看了一次日落,第二天就可以重新做人。

一定不是因為門票便宜,雖然門票就兩塊錢。

隨時上去Roll一根,我曾不止一次在那裡聞到葉子混合廉價古龍水的香味。

兩塊錢的門票,倒是很多外國人上景山的理由,他們的設備不像那些常年在景山圈混跡的攝影愛好者那麼牛逼,常常拿了個安卓機就上路。

他們會隨著人流在萬春亭拍幾張故宮的屋頂,回家發在instagram上,底下是一行評價:Beijing is a low city.

萬春亭的石臺上,趴滿了一堆長槍短炮。他們大多是景山的常客,沒事的時候就到景山拍一炮,大部分不會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網上。“網上的照片都不入流,我的照片,你想買也買不到。”

於是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中國的攝影現狀,中老年與攝影器材在這裡一起等待日落。

景山最好的時光是在冬季,雪後。來看雪後的京城於很多人來說是年復一年的習慣。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景山就意味著特別冷。兩分鐘就能登上的山頂,風卻大得離譜,蘋果會冷得自動關機。如果要去看景山雪景,最好像我上次遇到的那個俄羅斯兄弟一樣,帶上一瓶伏特加。

傍晚景山的日落,就像愛丁堡卡爾頓山上的日落,沿著長安街隨便就走到了二環的盡頭。那個你喝酒的小酒館。

景山的所見是鍵盤打不出的。獨自登景山的人,很喜歡這種不需要自己參與的設計,只需要在下一次的酒桌上表示自己曾經去過。

這大概是文藝青年來此地抽菸的初衷。

他們甚至不屑於拿出自己吃灰的海鷗,在山上拍上一兩張。大概是因為和老年攝影師擠在一起,有點代溝。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景山上面的那些彷徨的眼神,就會想到《站臺》那樣的電影:城市本質上離自己是遙遠的,最容易的對抗就是在這裡浪費一點時間。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餘的東西.這正是外潮湧入的年代,你只能在景山上瞻望西方湧入的文化,或者任由自己放空。

而景山之外的北京,連浪費時間都是不被允許的。

如果我是個導演,我就會把鏡頭一直架在紅牆邊上,鏡頭就一直對著那些爬上來抽菸的人的背,和屁股,一動不動。絕對沒有拉過去拍一拍幾個人的合景或者故宮一角的意思。如果沒有人了,那就是空鏡頭,就那麼拍一天。這是最好的諂媚------對於所有來景山的那些懷才不遇者,那種說不出來的慌張。

如果想在景山公園看日出,但景山公園晚上會關門,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準備備帳篷,乾糧,電筒,相機,和自慰器。

如果世界末日,只能在景山上度過,要幹嘛呢?

就看著北京城無助的人流,然後在山上挖個小坑,對著小坑一次又一次射精。

如果傍晚日落的時候讓你在景山公園的山頂衝著全北京,大聲喊句話呢?

一定要大聲喊,定。

去景山能讓你換一個視角去俯視,不是俯視這個城市,而是平庸生活的全貌。哪裡是不要命地工作,哪裡是花錢折騰,哪裡是那盒剩下的安全套。不,都是霧霾。

如果你沒去過景山,那你最好下半輩子都不要來。如果你是個年輕人,那就更不要來,在這裡如果站不穩,很容易就飄下去,山下的北京很大,你們沒有地方可以療傷。

傍晚的山頂上到處是翹課和翹班的文藝青年,吃了數顆大力丸站在夕陽下吹風和牛逼。這是北平的中軸和至高點:地鐵,故宮,CBD都在低處起伏。你所要做的就是等霧霾被風吹散,找好方向,衝東尿。

所謂思想,就是霧霾底下樹立了一座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