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射雕三部曲前两部都没有提到明教?

郑极夫


明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宗教。

该教创于公元三世纪,教主是波斯人摩尼,教义信奉光明黑暗二元论。公元六世纪左右,摩尼教进入中国,八世纪到达江淮地区而得到发展,因教义简单而被下层百姓迅速接受。唐武宗灭佛时,摩尼教同样遭到重创,被迫转入地下,改成了明教。

自此,摩尼教连续被唐五代宋元的历代政权打击压制,统治阶级污蔑他们是食菜侍魔,也因此,摩尼教被广泛称为魔教(香港曾拍摄《魔域桃源》的武侠电视剧描写这事,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北宋末期方腊起义就是明教所为。当然方腊可不是简单教徒,他是当时的明教教主,因勾结地方官偷采银矿致富而产生政治上的渴望,进而举兵造反。此举也在事实上重创了本就风雨飘摇的北宋政权。

此后,损失惨重的明教再次进入蛰伏期,与佛教净土宗、白莲社、弥勒教等多个秘密社团组织互相渗透与影响。

元末民族矛盾尖锐,明教教义得到发展,大小明王出世理论获得了很多信徒。韩山童死后刘福通等拥立其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号小明王。朱元璋也是明教的分支,同样遵奉小明王。朱元璋后来力量膨胀暗杀了小明王,建国大明以宣示自己是大明王转世。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用宗教教名做王朝国号,可见明教教义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

随后,朱元璋过河拆桥,禁止明教传播。明教残余部分转入地下,逐步形成白莲教。此后白莲教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乾隆末期的王聪儿大起义,她领导的20万白莲教徒纵横于川鄂陕豫甘五省,沉重打击了满清统治,满清政权仅军费就花费2亿两白银,这是满清转入衰落的标志性事件。这之后,已经损伤殆尽的白莲教遭到多重围剿与残酷报复,逐步消失了。

所以,金庸射雕三部曲中前两部中没有关于明教的事,是因为南宋时期的明教还处于蛰伏阶段,没有达到元末时期的兴盛。


四川達州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十四期:《倚天屠龙记》前传之武林中的明教。

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里面所描述的武侠世界是一个广阔的江湖,除了东土偏安江南的南宋,西至西域诸邦,南至大理,北至新崛起的蒙古,囊括的是现今中华版图中所有的疆域,其中各地域的人文历史、江湖故事应有尽有,其迹皆有可寻。由波斯传来,总坛设在西域昆仑山光明顶的明教同样如此,明教在这三部曲时代同样经历了一段历史。



百年中衰

《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在桃花岛跟郭靖讲述《九阴真经》的来源时,曾提到黄裳曾被徽宗皇帝派去剿灭明教,这是明教这个名字在三部曲中第一次出现。后来根据《倚天》中,杨逍对明教历史的讲述,我们可以还原出明教在这时期的一段历史。

周伯通道:“那黄裳练成了一身武功,还是做他的官儿。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教门,叫做什么‘摩尼教’,又叫‘明教’,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他们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公元1120年,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教主)的宋徽宗派黄裳带兵攻入西域光明顶明教总坛,企图剿灭明教,这一战,黄裳杀死了明教众位法王和使者,致使明教元气大伤,不能支援正在中原率领起义的教主方腊,第二年,教主方腊被教中叛徒告密,受伤被俘身亡,起义失败。经此一役,明教进入中衰时期,到第三十一代石教主期间,更是将中土明教的信物“圣火令”失落,被波斯总教收回,直至1307年左右阳顶天接任教主,明教才重新复兴,期间衰落竟长达近两百年之久。《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开始于南宋宁宗年间(1194-1224年),《神雕侠侣》的故事结束于蒙古大汗蒙哥去世的那场“襄阳之战”(1259年)。因此这两部小说的故事发生时,明教正处于这段中衰时期的末段,在武林中出现甚少。不过也可从中看出明教的生命力有多顽强,星火传承,自强不息。而且自蒙元并吞宋朝之后,明教皆以抗元复国为己任,这点在武林中除了丐帮,是其他教派都不能比拟的。




此后明教在阳顶天时代的二十年中,在他的内修外攘之下,实现了全面的复兴,但是随着此时明教的崛起,与武林各派的摩擦也越发频繁,其中间隙也越来越大,魔教之名成为了武林中对明教的代名词。而明教与武林各派的摩擦究其根源还是从西域武林开始的。

西域武林

明教属于波斯传入的教派,首先在西域立根,明教的总坛就设在昆仑山光明顶,因而在西域武林中,明教对西域各派的发展也是影响至深。在明教衰落的那段期间,西域武林新生了不少门派。其中有来自中土少林传承而来的西域少林和金刚门、欧阳锋家族的白驼山庄、跟明教同处昆仑山脉的昆仑派,更有天山缥缈峰上正处于衰亡时期的逍遥派灵鹫宫。这段时期因为明教的长期衰落,以及虚竹逍遥派的衰亡迹象,西域武林反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状况。

(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看我之前一期的《西域少林的衰落》和上一期《昆仑派的百年传承》)



随着明教的重新崛起,阳顶天武功盖世,手下光明左右使少年英雄,四大护法法王声名振振,兵强马壮的明教,再加上行事历来偏激,我行我素,在扩大势力的同时,与西域各派的冲突当然也是不可避免。




此时的逍遥派和白驼山庄已经灭亡,西域少林已经衰落,这三派的弟子大多投入明教教下,寻求附荫自保。而金刚门投靠蒙元朝廷,自始至终与以抗元为己任的明教始终对敌,但依靠朝廷势力,势均力敌。真正跟明教有地盘冲突的反而是同在昆仑山脉的昆仑派。

昆仑派此时的掌门传到了何足道的师兄灵宝道长的嫡传弟子游龙子和白鹿子这一代,掌门游龙子见不得明教在阳顶天的带领下席卷西域,强势崛起,担心威胁到昆仑派,首先上光明顶挑战明教。但他还没来得及对阵阳顶天,就败在了杨逍的手下,堂堂一个门派的掌门之尊却败在一个魔教少年的手中,当下就面子拔不下,气绝身亡了,继任掌门的白鹿子立志报仇,但同样死在杨逍的手下。两位掌门死在明教手中,昆仑派有感在西域势单力薄,于是转而加大与中原武林的联系,搬弄明教是非。



抗魔联盟

在昆仑派的挑拨之下,再加上明教教徒在中原历来诡秘行事,以匡扶武林,维护秩序为己任的峨嵋派与少林先后与明教成功结怨。峨嵋派的孤鸿子(灭绝师太的师兄)和杨逍约战(估计就是为了替昆仑派出头),倚天剑还没出鞘,就被杨逍击败,杨逍更是留下了一句“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可在我眼中,却不过是一堆破铜烂铁!”然后弃剑而去,孤鸿子受到如此大的侮辱,也被气病而死。少林的渡厄、渡难、渡劫三渡组合倒是得到直接对阵阳顶天的机会,估计是阳顶天有感少林威名不敢托大,因而亲自迎战,最终击败三渡,渡厄还被阳顶天打瞎了一眼。

(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详看我之前的一期《阳顶天明教的辉煌与破裂》)

这段时间中,由于峨嵋和少林的新败,中原武林对明教畏惧三分,倒也是相安无事。但局面却发生突变,由于阳顶天突然离世,明教四分五裂,自此进入三十年的又一轮中衰时期。接下来在成昆的挑拨之下,金毛狮王谢逊抢夺了崆峒派的传世武学“七伤拳”,华山派的掌门鲜于通始乱终弃抛弃了蝴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妹妹,也与明教结怨,武当派因为张翠山与殷素素的爱情故事也被卷入其中。于是,在成昆的挑唆之下,反明教的抗魔联盟“武林六大门派”正式结盟。



在阳顶天死后的三十年后,六大门派联盟反攻光明顶,企图一战消灭明教。当然了最后由于张无忌的出现,并经他的化解,最终成功消除了六大派与明教的积怨与隔阂,整合武林一致抗元,将明教带入了新一轮的复兴,这就是后话了。

前期回顾:

第十三期《昆仑派的百年传承》

第九期《阳顶天明教的辉煌与破裂》

第七期《西域少林的衰落》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明教在南宋的寂寂无名主要是源于朝廷的打压,而这个过程又与一个绝顶高手密切相关,这个人就是《九阴真经》的撰写者:黄裳。

徽宗时期,明教发展迅速,他们自主聚集,而且势力扩张迅速,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故而徽宗就派人去剿灭明教,此人正是黄裳。

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对郭靖的对话提到此事:

周伯通道:“那黄裳练成了一身武功,还是做他的官儿。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教门,叫做什么‘摩尼教’,又叫‘明教’,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他们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此时的黄裳因为之前整理“万寿道藏”而对道家经书研究极为透彻,不经意间学会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所以在剿灭明教的过程中,他向明教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明教的几个法王,使者,而这些人的同门又开始找黄裳的事情,最终又是一场厮杀,因为寡不敌众,黄裳在杀了几个高手以后,负伤逃离。而他的一家老小却被明教全部杀光。

其实,此战黄裳也算是重创了明教,毕竟此时的明教只是刚刚起步,而教中几大高手都被黄裳所杀,这直接打击了明教的整体实力,高层的损失对明教来说无异于一场浩劫。

可以说,黄裳一人对明教的杀伤力超出了军队对明教的围剿,因为黄裳重创的是明教的根本,而军队却只是伤及表面。

从另一方面来说,与明教的过节也成就了黄裳,因为他的亲人被杀,他就想着复仇,从此孤身一人,身居荒山野岭,全身心修炼武功。不知不觉过了四十年,黄裳所学武功全部融会贯通,复仇发现仇人都死光了,随后撰写一部影响深远的不世秘籍:《九阴真经》!



明教第二次重创是在方腊时期。

在黄裳去深山修炼的四十年中,明教虽然遭受重创,但是他们幸运的遇到一名有能力有见识的教主方腊。方腊是极具眼光之人,他看到民间疾苦,于是在方腊的领导下,明教发动贫苦老百姓,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迅速强大起来,甚至发展势头比之前还强很多,于是方腊就开始领导明教对抗朝廷。

徽宗随后利用水泊梁山首领宋江一心想要被招安的心理,让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与方腊带领的明教进行强强碰撞,双方实力损失惨重,而明教基本被剿灭,最终方腊被“打虎英雄”武松擒住。明教高层死伤无数后,残余势力不敢在中原露面,他们远赴西域,在昆仑山薪火相传。

经此一役,明教在中原的实力基本上被清除,除了极少的残余势力脱逃以外,其余势力基本被剿灭干净,而教主方腊更是被杀。从此,明教进入漫长的低谷时期,而远在西域的他们也是重头开始,一步步发展势力,但是由于高手的缺乏,导致明教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基本为零。

而且,后来黄裳武功大成以后,寻找明教高层报仇,却没见到明教的踪迹,因为此时明教大部分被剿灭,小部分已经退出中原。



可以说,明教的存在间接成就了两宋期间两代高手。

第一个,就是明教的头号敌人黄裳。

若非与明教结成深仇大恨,黄裳也不至于一人深居深山,勤修苦练,最终武功精进,举世无敌,这一切都是源于明教,而且黄裳最终创作出《九阴真经》,影响深远。

第二个,就是明教的敌对势力后代郭靖。

郭靖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而梁山好汉就是明教的绝对敌人,故而郭靖就是明教的敌对势力后代。当然,郭靖一心也是保家卫国,为风雨飘摇的南宋付出一生的精力,可谓侠之大者。而郭靖是唯一一个把《九阴真经》学全之人,也算是得到黄裳的真传。

可见明教在南宋并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实力的不济,还在休养生息,全力恢复元气。而另一方面,他们是大宋的仇人,他们一心想要为前教主方腊复仇。而大宋正处于北方蒙古南下进犯的时期,如果明教此时出来对抗朝廷,也会令江湖同道中人不耻,会认为是勾结蒙古。故而,此时明教也没有出来的理由。

其实,明教在南宋时期实力的恢复应该是达到一定的水准的,但是明教行事更为隐秘。而且,他们对大宋朝廷一直极为愤恨,面对国家的危难,他们选择了袖手旁观。既没有趁火打劫对付大宋朝廷,但也始终没有出面保家卫国,可见明教的大局观是不够的。

明教的起起落落其实归根到底也是大局观不够。

刚开始明教格局甚小,一直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被黄裳围剿;

接着教主方腊个人格局观极大,让明教强大起来,惊动朝廷;

南宋时期明教格局放不开,不愿意为朝廷出力,最终导致名声消退,而南宋也最终灭亡。

元朝阳顶天格局极大,想着为民请命,带头反抗暴元,在江湖上影响力也是极大。

可见,明教的起起落落印证一点:志当存高远。格局决定一切,只有大格局才能包容天下,才能成就大业。如果格局不够,就难以施展抱负,也难以运用人才,离强大甚远。当然,后世的明教教主朱元璋,出生草根,继承前任教主的志愿,最终推翻暴元,开创大明王朝。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45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既然问题是问的射雕三部曲,那我们就按照小说里来说,不扯现实中的明教,明教这个名字之前出现过,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首次到桃花岛找黄蓉,碰到周伯通,谈到九阴真经的来历,周伯通讲了,当时黄裳在道藏中领悟出绝世的武功后,正巧碰到明教作乱,他以一己之力,重创明教,连杀多名好手,让当时的明教元气大伤,后来黄裳一家被杀,自己也被围攻受伤,他躲起来四十年,把领悟的绝世武功融会贯通,出来报仇的时候,发现当初的仇人都老死了,就剩一个方面的少女,现在也成了老太太了,这么多高手损失,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围剿,好不容易用了百八十年,才发展到阳顶天时期牛逼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