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西城轨对附近片区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周周带着风


比如对于江门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2016年,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把江门市定位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江门从此进入珠西枢纽建设时代。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位于江门市新会区枢纽新城,毗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是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交汇站,建成后将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江门站建成后,将成为珠中江和粤西的地区性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大西南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珠三角东部的深圳北站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珠西枢纽江门站对江门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关系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2017年,江门把江门站建设作为交通大会战的“头号工程”,加快站房同步合建,力争于2018年6月与深茂铁路江茂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江门站客流量预计达千万级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未来将建设成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是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城际等多条铁路的交汇点,连接江门城市大动脉江门大道。建成后,从江门出发,向东可以到深圳、厦门、上海,向西可往贵州、广西、海南,向南到珠海、澳门,向北到广佛等地区,实现铁路交通四通八达。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珠中江地区最大、始发线路最多、站台数量最多的铁路枢纽站,建成后将达到9站台18条线的规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根据预测,预计江门站铁路客运量近期达1261万人次、远期达2607万人次,其中中长途客流近期250万人次、远期420万人次。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明确2018年6月底与深茂铁路江门段同步建成投用。为完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周边交通配套,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江门的区域地位和综合竞争力,江门规划在新会经济开发区内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配套设施工程项目。2016年12月23日,经江门发改局组织市相关部门审核讨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配套设施工程建议书获得通过并作出批复。12月29日核准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配套建设项目招标方式。今年初,《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配套设施工程可研报告》已经出炉。2月7日至8日,召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配套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审查会,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通过。3月初,针对专家所提的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修编稿。

项目定位为江门市主要铁路客运站和对外交通门户、珠中江都市区地区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城际铁路网核心枢纽、大型高铁客运站。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现有货运车场西侧新建深茂铁路及城际铁路车场,分别设广佛江珠城际场、广珠城际场、深茂场和广珠场,其中客货车场独立设置。站场规划预留地铁接入条件,将构筑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功能综合、布局合理、换乘便捷、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和城市地标。

江门站整体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

根据目前最新设计方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采用高架候车室形式,候车室内两侧布置设备用房和商业夹层,规划站房主体面积4.2万m2,总建筑面积约17万m2,整体计划总投资约为50亿元。

江门站建设将以经济适用为原则,采取“充分利用地面”理念进行布局,是集高铁、地铁、公交、长途、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并集合多种交通功能建筑和商业开发于一身的综合体。

其中,地面三层包括首层地面广场层主要规划布置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场以及站前人行集散广场等;人行夹层主要规划连接江门大道两侧人行系统;高架候车层主要规划布置进站大厅、高架候车室、商业夹层、进站天桥以及小汽车落客平台等。地下二层包括地下一层主要规划布置铁路出站厅、轨道交通站厅、出租车场站以及社会停车场等;地下二层主要规划布置平行的轨道交通站台及江门大道下穿段等。

记者了解到,江门站的建设分为铁路站房和配套工程两大部分。铁路站房的建设由广东深茂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主要是建整个“T”型铁篷覆盖下的站房建筑,如站台、候车室、出站口、进站口等。配套工程则包括了地面广场、公交车场、长途车场、地下出租车场、社会车场、公共集散空间、商业开发、地下市政配套设施预埋以及江门大道等工程。

到明年投入使用时,江门站"T"型站房的框架将全部建成,并率先开放深茂铁路、广珠城际的乘车区域。配套工程则要基本全部完工,其中江门大道下穿段、江门大道辅道、各高架匝道都将建成 通车,为车辆进出站提供方便。公交车场、长途车场、地下出租车场、社会车场也将建成。

江门把江门站建设作为交通会战的头号工程,加快站房同步合建,力争于2018年6月与深茂铁路江茂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据了解,根据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工期要求,项目中标单位——铁四院于已2月26日提前正式进场施工。

支线华丽转身为广东第四大枢纽

此前,江门南站(现江门站)只是广珠城际过境新会的一个普通站场,为广珠城际铁路支线终点站,站场规模为6000平方米。但随着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广佛江珠城际线、江恩城际线等多条轨道交通的汇集点,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在江门南站设站,广珠城际铁路支线由新会站继续向前延伸便可连通到江门南站,此外预留线路江恩城际也将接入江门南站。不仅如此,作为江门产城主轴、串联东部蓬江新鹤的江门大道也经过江门南站,江门市轨道交通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江门南站将成为汇聚多条轨道线路的车站,其已具备成为综合交通枢纽的硬件要素。

2017年3月10日起,广珠铁路江门南站更名为江门站、广珠城际江门站更名为江门东站,江门市构建“一中心、四门户”铁路大城格局进入新阶段。更名后,江门站将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中心,打造成为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珠三角通往粤西乃至祖国大西南地区的铁路门户。江门东站将打造成为以承担城际客流为主的江门东门户,与江海综合交通枢纽一并构建成为集城际、长途、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区域交通枢纽,为江海区加快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据了解,经过多次研判,江门站的站场建设规模也经历了一个壮大、完善的过程。江门站原规划的站房面积为6000平方米,但此后江门提出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原有规划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目前规划站房规模已近4万平方米。建成后,江门站的规模在全省将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将成为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交通基础设施对一座城市战略地位和城市格局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两年间,从江门南站到江门站,改变的不仅是名字,对江门而言,是一次实现飞跃发展的重大机遇,江门的地位也将随之升级,将从“过气”的水陆联运枢纽华丽转身为打造珠三角辐射粤西的第一门户,成为珠三角向粤西甚至大西南沟通、承东启西的枢纽,江门枢纽城市宏伟蓝图画卷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