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教育,可以让没伞的孩子跑得更快!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

无论是BBC拍 《人生七年》的系列纪录片,还是中国的纪录片《出·路》。都给了我们的启示。虽然这两个记录片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残酷的事实,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他们的未来。但态度决定命运,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走向。

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郭德纲讲过他小时候的故事:“我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我知道我家里没伞啊,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

面对阶级差异产生的成长壁垒,《人生七年》的记录片中的14人中有一位名叫Nick的幸运儿,作为所有人物中,唯一一个从底层实现阶级跨越的案例,他既是打破阶级壁垒的特例,也是教育改变人生最好的例证。

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他的视野变得开阔,他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他可以轻松地发现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向前走一段,头顶就是广阔的天空。

今天,跟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就叫《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这本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证了“教育是通向成功的原配钥匙。”

《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是福布斯集团的缔造者B.C.福布斯所编著的激励年轻人的成功学励志读物。书中收集了上百位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作者结合自身感悟对这些案例条分缕析,不仅细致诠释了人生的要义,还教给年轻人获得健康快乐心理的有效途径,以及面对生活的正确思维方式,鼓励年轻人不惧困难挫折,积极思考并勇于付诸行动,争取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教育能够培养出能力,而能力则意味着优势

教育不仅是通向成功的“其中一把”钥匙,而且是通向成功的“原配钥匙”。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没有文化的人算不上真正的成功,因为真正的成功不是由金钱构成的,而是由心智构成的;成功是内在的事情,而非外在的事情。

教育既是迈向终点的手段,又是终点。如果不接受教育,没有人抵达成功的顶峰。

然而,教育并不是由学校知识组成的。教育是我们所知所学的总和。

我们的教育源自——或者说应该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与其说教育是汗水与努力,不如说教育就是观察。书籍构建了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刻苦的阅读,那么几乎没有人能够奢望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然而,并非所有的智慧都包含在书中。我们可以从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中学习,从男女老幼的身上学习,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所见所闻中学习。自学可以成为最好的习惯之一,自学无疑是所有习惯中最能够令人获益的。教育—知识,意味着力量。教育能够培养出能力,而能力则意味着优势。

记录显示:我们所介绍的一半成功人士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其中有很多人甚至没有完成基础教育课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在10 岁时就退学了。马萨诸塞州州长兼全球最大的鞋子制造商,威廉·L. 道格拉斯(William L. Douglas)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太平洋海岸的名人罗伯特·杜勒(Robert Dollar),木料国王兼汽轮公司所有者,12 岁就退学了,并被流放到远离人类文明的偏远的加拿大木料场,在那里,他曾一度无法阅读或写作;但如今,他却成为有名的公共演说家,也是知名著作《回忆录》的

作者。

烟草大亨詹姆士·B. 杜克(James B. Duck)的学龄很短。爱迪生大约在7 岁时就被学校开除了,原因是老师认为他太笨了,不适合学习!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门(George Eastman)、全球最大的硬件商E. C. 西蒙斯(E. C. Simmons)、亨利·福特、全球最大的零售商F. W. 伍尔沃斯(F. W. Woolworth)、煤炭与钢铁巨鳄亨利· C. 弗里克(Henry C.Frick)、马歇尔菲尔德公司董事长约翰· G. 晒德(John G. Shedd)、史上最大的工业组织——美国钢铁公司首脑詹姆士· A. 法雷尔(James A.Farrell)、著名包装者托马斯· E. 威尔逊(Thomas E. Wilson)——这些人

与其他很多成功人士,所受过的学校教育都很有限。

然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成为有文化的人、学识广博之人、心智卓越之人、观察敏锐之人、判断准确之人、通晓人类本性与商业之人。

安德鲁·卡内基甚至在毕业之后,还请了位家庭教师前往第五大道的宅邸授课。结合《华尔街日报》刊载的一系列介绍“行业领袖特点”的文章,讨论有关教育的主题,我注意到:无论一个人在年幼时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多么贫乏,如果他不能成为有文化之人,学识广

博之人,判断准确之人,人性的学习者,那么他很难成为行业领袖。大部分金融领袖与商务领袖都会努力通晓历史,尤其是世界上最为有名的成功人士的传记。(我发现拿破仑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榜样。)

“即便是最为繁忙的金融家与行业领袖,也会抽时间博览群书。其中有些人,包括金融家奥托· H. 卡恩与行业领袖丹尼尔·古根海姆(Daniel Guggenheim),都有在每晚睡觉之前,阅读至少一个小时的铁定原则,无论多晚都雷打不动。

“就在前几天,我碰到了在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鼎鼎大名的铁路大亨丹尼尔·威拉德(Daniel Willard),我发现他正在研读一本高深的法语图书——他刚换完班,在西行的这段路上,他整晚都睡在动力车厢内,以便能够每晚起来两三次,用木材加火,以防火车头冻结。“ 国民城市银行行长弗兰克· A. 范德利普(Frank A.Vanderlip)有一套针对年轻人的教育理论,这套理论为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所推崇。

“范德利普先生说:‘年轻人每天除了要完成办公桌或办公椅上的工作之外,还要从中再挤出一点时间,研究所做的工作或专业,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意义,这样做的原因和理由,以及潜藏的规则,从而武装自己,升华到新的高度’。

“在父母供养之下,完成大学学业的美国年轻人,很少能够爬到梯子的顶端,对此,我感到大惑不解。也许我应该说,站在梯子顶端的很多人都是自食其力地念完了大学。俗话说:‘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一真理同样适用于大学教育。那些辛勤努力,自食其力地支付了学费的学子们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他们聪明睿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机会。同时,这也教会了他们勤俭。“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总裁达尔文· P. 金斯利(Darwin P.Kingsley)用165 美元读完了整个大学学业;他的学费是通过帮学校摇铃赚来的。

“他曾对我说:‘这个经验使我深刻理解了守时的重要性,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从未迟到过。’范德利普的大学学业用了205 美元,他的生活非常节俭。

“然而,正如之前一再说明的那样,大学教育并不是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所必需的。你是否认真思考过:在美国取得了巨大商业成就之人,几乎都没有大学毕业?“约翰· D. 洛克菲勒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哈里曼与詹姆士· J. 希尔(James J. Hill)既不是文学学士,也不是文学硕士。

当今的美国银行财长乔治· F. 贝克(George F. Baker)也不是大学生。我想约翰· D. 洛克菲勒的所有合作伙伴也无一是大学毕业,包括即将接管A.C. 贝德福德标准石油的首席继承人。”

不过,我要重申一遍,无论年轻时所受的教育是多是寡,我所见过的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不会懒散地虚度人生,不会眼不见,耳不闻,而是不断地磨炼着自己的心智,想要发挥最大的潜能。

对于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是:首先,认清教育的价值,而后,努力、主动、不断地培养自学习惯。教育对头脑的作用就好比食物对身体的作用一般。如果头脑得不到新鲜的知识供给,那么就好比身体得不到新鲜的食物供给一般,将会无法维系身体健康并蓬勃地发展。

思想可以被训练得如同磁铁一般,吸引真铁,忽略渣滓。必须锻炼思想吸收实用而有价值的信息,忽略无用的信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选择——选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选择如

何分配时间,选择可以增长知识、智慧与力量的东西,或是相反的东西。

当今的竞争是如此激烈,只有见多识广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任何公司,任何机构,都不会雇佣不学无术的人来掌管重要职位。“安迪这个年轻人,对工厂的了解不次于我。”年轻的查尔斯·施瓦布就是这样被老板介绍给了安德鲁·卡内基,就这样施瓦布开始了步步高升——凭借他的知识,凭借他对钢材生产相关知识的学习。

年轻人不要因为自己所受的学校教育贫乏而感到沮丧。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在近70 岁之时才开始学习希腊语;她之所以学习希腊语,是为了能够阅读原版的《圣经·新约》。改变粗心、懒散的习惯,转而刻苦学习,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努力,需要严格的自律,需要痛苦的克己。然而,不久之后,好习惯带来的欢娱将会不可限量,彻底胜过坏习惯带来的表象欢娱。

当如今的成功人士还年轻的时候,自学条件十分落后。

今天,不仅条件齐全,而且还有各方面的因素。当你翻开杂志或报纸的时候,一定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教育课程广告。

也许,最有帮助、最实用的课程是由领军的函授学校或学院推介的课程,正如有些一流学府所宣称的那样。例如,有所不错的学院推出了一个商务课程,据我所知,该课程令数千位年轻人与雄心勃勃的中年商人与管理者们受益匪浅。

此外,还有法律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发现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帮助他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大有帮助。当然还有会计类的课程——很多人正是因为懂得记账的基本

原则而获得提升的。如果明智地选择了英语课程,也会物有所值。简而言之,对于一般的美国年轻人而言,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意愿,那么任何自学需求都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自学主要包括阅读、观察、交谈与反思。托马斯·利普顿爵士(Thomas Lipton)说:“知识是一种复合体,是我们从书中获取的精华,是我们通过观察,从周围世界汲取的精华。这两样都是学识广博者所必需的;在二者当中,显然是后者更为符合生活的实用性目的。只有能够把书中内容与观察生活紧密结合的人,才无愧于学识渊博的名号,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诚然,在很多家庭中,安静读书、学习与反思的条件还差得很远。

然而,只要处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年轻人愿意,他们可以想办法克服困难,比如,去公共图书馆,读夜校,成为相应俱乐部的会员,或是与家庭环境同样不济的朋友结伴学习。“有志者事竟成。”

通过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地学习,通过让思想专注于有用的主题,你不仅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不仅能够占据高位,拥有更大的权力与影响力,还能为自己积累财富——“既不会被虫子咬坏,也不会让财富生锈腐蚀”。这些财富在你日后的生活中,将会变成无价之宝,当一个人无法满足于金钱可以买到的东西时,必须从内在找寻欢娱、满足与快乐,而不是从外在的生活中找寻。

人老之后,百万金钱毫无用处;只有思想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福布斯杂志》的箴言是:“在你得到一切的同时,得到感悟。”自学将会使你得到更多东西,也会得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