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李小龙?

SUPERMAN133287725


一个把Kungfu写入英语词典的人,一个把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的人,一个革命性的推动世界武术和电影发展的人,还需要如何评价?他就是中国功夫巨星的形象代表,一个无法超越的存在。

你可能会说:“李小龙生活的时代已经有影像技术,为什么一段完整的视频记录都没留下呢?”

那位也可能反驳道:“李小龙是世界公认的武术巨星,你又有什么资格品头论足?”

历史上的李小龙还真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格斗比赛,但他在美国开武馆确是事实。私下较量可考证的有以下几次:

1、在美国开武馆时有一个黄姓中国拳师踢馆,有点实力的人才敢去踢馆。切磋开始以后,黄师傅进攻凶猛,奈何李小龙速度太快,纵使黄师傅竭尽全力,也不能对李小龙造成丝毫的伤害。相反,李小龙虽防守为主,但他瞅准时机,一击必中,结果可想而知。

2、拍摄《猛龙过江》期间,李小龙与当时的美国五届世界冠军罗礼士切磋。当时,李与罗打的难解难分,格斗一度白热化,但“文无第一,武武第二”,最终,李小龙凭借点数取胜。比赛结束后,罗被采访时说:“与李小龙切磋需高度戒备,稍不注意,可能万劫不复”。

这些历史事件虽没有被影像记录下来,但并不影响李小龙是功夫巨星的形象,他在训练时曾创造过很多记录:

1、用侧踢把一只45公斤的沙袋踢破

2、用双节棍打出了1600磅的力量

3、1秒打出9拳,寸拳最高记录可以把一个150斤的成年打出5米远

4、轻松把手指插入一罐未开封的易拉罐

5、一拳打出350磅力量,拳王阿里也有这样的记录,但是李小龙的体重是阿里的一半

6、1秒内可以踢腿6次,招牌动作“垫步侧踢”可以把150斤的成年踢飞10米远

7、双手1500个俯卧撑,单手400个,两根手指200个,单手大拇指100个


8、把34公斤的杠铃水平向前伸出,静止20秒,然后收紧。把56公斤的杠铃平举,一只手持32公斤的哑铃水平前接一个顺势后摆,再举至肩部。

暂且不论李小龙创造的记录是真是假,先看一下泰森在怎么评价李小龙的。拳王泰森虽与李小龙生活在不同时代,但泰森对李小龙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中肯的,泰森曾说到:“李小龙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在无规则的比赛中,李小龙能把我打死,他简直就是一个杀手”。


☜李小龙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他创造的成就绝对可以让那些质疑声消失。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突然逝世,他的死是全世界武术界的损失,他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战斗状态,仿佛常驻人们心中,他的精神久久不能离去……(完)

(图片源自网络)


小小嬴政


几句话评价。

第一句,李小龙是一个对“功夫”的推广有着重要价值的人。

因为李小龙,让欧美电影中出现了中国功夫的情节,这一点,足以让李小龙成为华人的典范。

在上个世纪,李小龙开武术馆,拜师学艺,拍电影,不遗余力的让中国功夫在美国扩大影响力。李小龙因此得到了电影领域的巅峰成就,同时,也让美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中国武术。

成就斐然。


第二句话,李小龙是一个努力的人。

李小龙自己曾经激励自己:要成为美国薪酬最高的演员,要拥有1500万的资产,要让家人过的幸福。

李小龙用这个目标激励自己,也用这个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对电影的投入,对武术的传播,对武馆的投入,

这些都是李小龙的努力,而他的努力也收到了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对李小龙的认知是被当下影响的,这会导致不客观,不真实。

比如李小龙的实战记录,比如李小龙电影中武术镜头和现在电影武打镜头的格格不入。

但李小龙对武术的成就,还是巨大的不容抹杀的。


新观点评说天下


在说出“李小龙”三个字的时候,

脑中仿佛响起一声“阿打——”的标志性怪吼,

一个身穿黄底黑条连体衣的男人拳脚如闪电,

敌人一个个应声飞出,倒地呻吟,

人群中,一张眼神凌厉的东方面孔傲然逼视,

震慑了所有的人。

极少人能像李小龙一样,

在全世界有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在华人社会,他是民族英雄,

《精武门》一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站了起来。

在西方世界,他是“功夫之王”,

他征服了泰森等一众世界级高手,

被美国周刊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之一。

在亚洲,他是武学宗师,截拳道之父,

逝世多年后,他的影响力依旧在不断发酵,一步步神话……

可与此同时,很多人对李小龙的了解,

却也仅仅止步于 “功夫”这个片面的标签。

▲ 1978年 《死亡游戏》李小龙主演。

其实,李小龙远非我们想象的“一介武夫”。

他对武术的哲学思考,他对自我的解剖和超越,

才是他被称为“伟大”的真正原因。

今天,是李小龙逝世44周年,

重温他短暂却非凡的一生,我们会明白:

一个真正的勇者本与他人没什么不同,

只不过他终其一生,都在以激光一般的专注追寻真实的自我,

生命的终极含义,

就是忠实地表达自我。

▲ 1978年 《死亡游戏》李小龙主演。

1940年11月,李小龙在美国加州出生。他有四分之一德国血统,母亲何爱瑜是上海富商之女,父亲李海泉是一名祖籍顺德的粤剧演员。

▲ 李清泉抱着儿子李小龙。李小龙原名李振藩,小名“细凤”。因前一胎的哥哥不幸夭折,家人为他取女孩名,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不久,一家人回到香港九龙生活。虽然家境富裕,李小龙却没有丁点少爷的斯文样,性格捣蛋,打架、逃课是家常便饭。

思来想去,父亲决定亲自教他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能修身养性,克制李小龙浮躁的性情。

然而李小龙刚学了点皮毛就开始厌倦。日复一日,他找人“街战”的想法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每次放学回家,他总要第一时间换掉校服,穿上唐装,到处找人比武。

刚开始还俨然“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他终归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13岁那年,李小龙第一次倒在了别人的拳头下。

这是李小龙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被打败后的李小龙情绪消沉,朋友看在眼里,他决定将李小龙引荐给自己的师傅——咏春拳宗师叶问。

加入叶问门下后,李小龙决心将咏春拳练好。除了上课,他还在家里设了一座木桩,天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无时无刻想变得更强大。一家人围坐吃饭的时候,李小龙常常边吃饭边用拳头狠狠砸凳子,说:我要让自己的拳头变硬,不能被人欺负。

但这时的他,只是为了肉体强大而一味急进,未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方法。在跟随叶问的5年间,他始终无法很好地领悟“柔能克刚”。

▲ 叶问与李小龙,1956年前后,前往香港九龙利达街,拜入叶问门下学习咏春拳。

叶问对他说: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

李小龙不断逼自己“放松”,可这却让他进入了另一种紧张:越想放松,越不能真正放松,无所适从。一天出海划船散心,他回想往事,气恼得用拳头猛击海水。

可就在那一刹,他突然领悟: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就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谛吗?

一个人要练好功夫,就必须学习水的“柔”性。

而当站在对手面前时,不是说全无感觉,而是应该使自己的思想像水的倒影一样,随着水的变化而变化,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游走自如,不受滞带和阻碍。

这是李小龙第一次以自己的双眼,自己的内心去领悟何谓“武术之道”。

他开始将自身的思考融入所学,

逐步摆脱一招一式的束缚,

一步步走进自我觉悟之境。

多年后,他也对自己的弟子说:

我无法教你什么,只能帮助你探求你自己。

在很多人眼中,李小龙的功夫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他的肢体动作犹如流水一般优美,极具爆发力的同时拥有高度的美感,他那最有名的连环飞踢动作,更被称之为“致命的芭蕾”。

▲ 1972年《精舞门》李小龙主演。

这正是因为,李小龙不仅擅长武术,也是个出色的舞者,18岁那年,他就获得过香港恰恰舞比赛的冠军。看似不相干的“舞”与“武”,在李小龙身上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他看来,舞蹈和武术不是泾渭分明的,如同世间万物各有其相通之处。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活得像水一样,可以灵活地适应和融合不同领域的东西。

只有当心灵是开放的,才能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天赋和优势,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个性与成就。

除此之外,李小龙还十分喜欢演戏。因为父亲的关系,他常常能在剧组里跑跑龙套,露露脸。

在镜头面前,他慢慢学会将自身的霸气收敛、调和,化为翩翩得体的风度。不到18岁,他便在香港参演了20多部电影,大受好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童星”。

▲ 3个月大的时候,襁褓中的李小龙便在银幕上露面,在《金门女》中饰演一名叫“伯父”的小婴儿。

▲ 8岁时,李小龙参演第一部电影《富贵浮云》,10岁担任《细路祥》的主角,编剧袁步云给他取了“李小龙”的名字。

▲ 少年时期的李小龙。

1959年4月,19岁的李小龙只身前往美国留学。为了赚生活费,他要每天起早送报纸,放学之后还要在餐馆工作4小时,日子过得很艰苦。

可他对功夫的执着丝毫不减,不仅特意从香港运来木人桩,每晚练习,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在学校进行训练和表演。他出色的身手渐渐吸引了周围的人,像“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常常博得满堂喝彩,很多老外纷纷向他拜师学艺。

▲ 1959年,18岁的李小龙到美国留学 。

在这个过程中,李小龙不断地开拓、摸索自己的拳路。除了各类拳术,长棍、短棍和双截棍,甚至气功、硬功,从传统武术到西方健身方式,都全数被他纳入自己的体系。

他还公开教授咏春功夫,打破咏春不外传的禁忌,让外国人也能领会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在李小龙看来,要想确立自己,首先不能拘泥旧法,必须百家争鸣。

他说:

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

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

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

而非以做观念上的俘虏。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

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

了解的只是老路子,

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1961年,李小龙考入华盛顿大学。当大家以为他理所应当要学体育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哲学。

一个天天练功的小伙子,为何偏偏要学这种“玄而又玄”、不实用的东西?

其实这终归是世人对武术的偏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胜利?

武术和哲学看似对立,但我认为,中国武术理论与哲学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了,每个动作都应该有它的缘由和来龙去脉。我希望能把哲学精神融入武术。

大学期间,他大量读柏拉图、苏格拉底、笛卡儿的著作,做了满满几本读书笔记。他家里有海量的藏书,从地板堆到天花板,随便拿起一本,都能在书上发现他做的批注。

他也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喜欢文学,喜欢写诗,还会把一些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

▲ 1958年底,18岁的李小龙来到了美国,开始了一边求学,一边开武馆、推广武术的生涯。

曾有很多人以为李小龙只有健硕的肉体,却不知道他同样有着健壮的大脑。他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武装自己,不再像儿时那样冲动,一味只会用拳头来反抗世界。哲学,是他寻找武术渊源的工具,也是他通向自我灵魂的道路。

能改变世界的人,一定是思想家,不会是一介武夫。

哲学不能教你具体做什么,

但它会告诉你是谁,

你为了什么才活着,

你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此后,李小龙在国际武术、电影舞台上的成就,自不多言。

1965年,他受邀参加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试镜,凭借“功夫与水”的演说和行云流水的武术惊艳面试官,正式进入好莱坞;

1966年,他在《青蜂侠》中饰演男二号,放映后大受欢迎,使他收获了美国的第一批忠实影迷。

▲ 1966年,《青蜂侠》李小龙主演。

1971年,李小龙接受嘉禾公司邀请回港,以1.5万美元片酬签下了两部影片,

第一部《唐山大兄》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第二部《精武门》打破了亚洲票房纪录,功夫片风靡香港和亚洲,

据说周星驰和梁朝伟看的第一部武打电影就是李小龙的电影。

后来,两部《猛龙过江》和遗作《死亡游戏》,又让他在好莱坞掀起热潮。

▲ 1971年 《唐山大兄》李小龙主演。

可惜天妒英才,

正值全盛的李小龙却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33岁的他因急病突然陨落,留给后人无尽怀念。

但这短暂的一生,却鲜明得令人刻骨铭心。

正如他年轻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

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

世上只此一个李小龙,

一个无人能模仿的李小龙,

他做到了。

▲1972年 《猛龙过江》李小龙主演。

有人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是看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见天下,是看见自身的渺小,不做井底之蛙。

见众生,是能够启发别人,走出天地的牢笼。

▲ 成龙在电影《龙争虎斗》中作为龙套出场,与李小龙演对手戏。

▲ 李小龙与人称“小麒麟”的陈元宗切磋。陈元宗也是武打明星,擅长翻筋斗,是李小龙在港的知己好友。

而李小龙说,

功夫如人生,有三个阶段的修炼:

从初级、到艺术、最终达到“无艺术”。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达到自我实现,

而不是幻想的自我实现。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诚恳、持续地寻找真我,

一旦能完全自由的表达你自己,

你将是无形的形,又适于所有的形。”

随着时间的流逝,

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

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我们还活着。

我们更有理由穷极一生的,

去寻找、发现、领悟真正的自我。

文章为物道原创,部分文字图片参考《知中 · 再认识李小龙》,


物道


李小龙,一个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武术家 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演员,格斗教练,导演以及编剧等等……想到他就会联想到很多他的电影以及哲学思想。例如《猛龙过江》《龙虎争斗》《死亡游戏》等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效应,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功夫……多数人在赞美李小龙的同时其实很少去关注李小龙在成名之前的经历,以及为何能够以一己之力让全世界都为之敬仰,我觉得这和李小龙不同于其他华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1960年进入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 哲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这过程中的学习经历对其日后在电影和截拳道的创立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回到最初的话题,我觉得现在很多朋友仍然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武者的状态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李小龙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武者是需要头脑的,身体只是思想的表达方式而已,而武者是身心俱修的最佳表达方式……


邱建良


李小龙是华人的骄傲,拍的电影跟功夫都影响了世界,全球都有李小龙迷,甚至国外对李小龙的热爱跟崇拜都比国内多,我们甚至有许多人黑李小龙,说李小龙功夫一般,李小龙神话了,无论怎样李小龙的个人魅力跟做的贡献是无可厚非的,无论他是白人跟黑人,李小龙在国外一次访谈节目,主持人故意问李小龙关于国籍的问题,李小龙很巧妙的回答:都是一家人。


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影响了全世界,值得骄傲是因为他,外国人见识了中国功夫,他们字典里也出现了功夫这个词,让外国人对华人有了新的定义,李小龙也影响力香港电影进军好莱坞做了贡献,后来的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也都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学了不少东西,他们能顺利闯到好莱坞也感恩李小龙。


不管怎么说李小龙是华人的骄傲,从小看他电影,也激励过无数人,例如迈克杰克逊,他是一个黑人最后由于皮肤问题整容成白色,人们依然喜欢他,因为他的舞蹈已经出神入化了,李小龙更迈克杰克逊是一个级别的巨星。



香港老片迷


李小龙,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一代功夫之王、、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开创者、截拳道创始人、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美国《黑带》十大世纪武术家之一(李数次上榜黑带杂志,多次成为封面人物),武打演员、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

李小龙,首先是一代武术宗师、哲学家,其次他才是一个巨星演员。

7岁,习练太极拳;1949年,拜一代拳师邵汉生为师;1954年,拜咏春立派人叶问为师;曾习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多种拳种;1960年,研究学习西洋拳,步法、身法等。

1962年,在西雅图成立“振藩国术馆”,之后在洛杉矶、奥克兰等地陆续开馆。(在当时华人地位较低,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的时代,华人开创拳馆,以当时美国风气,没有真本事,早被踢爆)他“以武会友”,美国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

1963年,出版唯一个人专著《基本中国拳法》

1972年,国际权威杂志《黑带》所列武英殿世界七大武术名家:李小龙、丹依云、山口吾诚、山田嘉光、增根泰三、约瑟·希斯和杜·格林姆。

主要的八大弟子:

丹尼·伊诺山度,全面继承李小龙嫡系弟子。美国著名武术家,四度入选过“黑带群英殿”。由《黑带》杂志刊登(美国权威武术杂志)。

木村武之,亲传教练级弟子。

乔·刘易斯,权威弟子之一。出身武术世家,父亲为职业拳击手,超级擂台搏击巨星,美国武坛有名空手道武师,数次获得美国空手道冠军。美式自由搏击主要创始者和职业赛的推动者(美式自由搏击早期可以说是截拳道的翻版),1975年,获得“黑带群英殿”中的“擂台悍将奖。(黑带杂志颁布)

李凯,嫡传名弟子之一。旧中国全运会轻中量级拳击冠军,1988年,入选美国《黑带》杂志“黑带群英殿”年度名人。东方医学博士,资深电子工程师。

严镜海,亦师亦友亦徒,传武高手。

贾巴尔,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绰号“天勾”。

黄锦铭,截拳道代表核心人物。

查克·诺里斯,空手道世界冠军,美国武坛为数不多空手道九段高手之一,四次入选“黑带群英殿”。

他的弟子不乏高手,李小龙对其的弟子也是精挑细选过的,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占士亨宾、史提夫等都是他的门徒。

李小龙的武术理念以及超越他的时代太多,我作为习练泰拳、巴柔、拳击等现代武术搏击三年(曾跟随职业队学习许久,稍强点的菜鸡),学习他的“截拳道之道”依然受益匪浅。

书中科学的热身、实战对距离的把控、身体的放松、力量的使用、平衡的掌握、时机的控制、攻防步法等经验无一不是现代搏击所有的。这些足以说明李小龙经历过许多实战,只有无数次战斗才会有这些经验,这里没有纸上谈兵。截拳道包含现代各种搏击技巧,拳膝腿肘到地面技一应具有。

“搏击的本质就是移动的艺术”——李小龙

截拳道确实如他所说“这只是一个名称”。截拳道之道只有给那些自由、有创造力的武术家能读懂,“探索自己的经验,采纳有用的,摒弃无用的,并加入自己基本拥有的”。

他是一个真正的武者。

也是一个哲学家。

“自我意识是对一切适当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行动是我们与一切的关系”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让你的思维如水一般没有束缚,招式变幻的伟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启迪”
“Become water, my friend.”

学习截拳道之道,也是对心灵的洗涤。不止对武术,对一个人的一生大有裨益。

最后,他是一个传奇巨星演员,相信这方面也无需多言。

这些,便是我作为一个习练多年的现代武者所认识的李小龙,四十五年已过去,传奇依旧。

PS:说点题外话,对于网上龙黑和龙吹的言论也真是无语。现代搏击实战,以李小龙的68KG是中量级级别,别动不动说他和谁谁打谁厉害,和100KG的泰森、99GK的霍利菲尔德?双方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还有什么李连一个随便训练的一米八的普通人打不过,你别让我肚子上的腹肌8块笑成10块了。至于龙仙,李小龙还是个人,不是神。至于他的实战真正实力,从他对实战的见解经验来看,在几十年后今天的搏击圈中也是中上游水准,经验可不是纸上谈兵聊出来的。在搏击光速发展的如今,天天拿现今的搏击人物和几十年前各门派自立时代的人物比较谁厉害很有趣?我说过,他的搏击理念在几十年前,对今天依然适用。很多人也拿他的私生活喷,一样,李小龙是一个真实血肉存在的人,不是神。历史上传奇伟人私生活随便百度了解下。

还有这么多巨星、名人、组织眼也都不瞎,李小龙没实力还一直那么顶他?大家都客观点。

不过话说回来,别的不敢保证,李对付屏幕后面键盘侠和打嘴炮的,怕一拳真的能把他们打死,我讲真。

文/拳击爱好者 蜜獾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李小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格斗家,哲人,演员。注意我说的顺序。首先他是一个伟大的街头格斗家。他汲取百家之长,取其精华,融汇贯通,创出震惊世界的混合格斗体系(截拳道),他对武学的态度认真而务实,任何花哨不实的技法他都嗤之以鼻。他追求实战,讲究以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击打对方最致命的要害,快速放倒对手。他不屑于擂台这种诸多限制的体育比赛,他只追求真实的格斗,所以他本人和他的好友都称他为街斗家。其次,他是一个哲人。他的武学哲理至今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他所书的截拳道之道,被誉为武术界的圣经,不朽的存在。他的精神不光影响了武术界,时至今日,健身,篮球,酷跑等等很多领域的顶尖高手都承认受到李小龙思想哲学的启示和指引。最后,他是一名出色的功夫演员。他选择了通过影片把功夫,推向全世界。他的功夫片创造了票房神话,他把kongfu这个词写进了英文字典,他让西方人对中国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西方人对中国人有着极大的敬畏,他们认为中国人身材虽然矮小,但却有着致命的武力。李小龙是伟大的,是一代传奇,是中国的骄傲。但时至今日,却有大批的中国喷子在对伟人进行诋毁。一群狗屁不通,毫无建树的愤青,在对伟人进行抹黑。全世界都认同李小龙的伟大,全世界专业领域的人都对李小龙尊敬,而只有中国的这些喷子在说李小龙不行。全美空手道冠军说李小龙厉害,喷子说不行。重量级拳王说李小龙厉害,喷子说不行。连日本这种民族,都为李小龙建立雕像,尊称为武圣。而喷子说不行。如此看来,喷子比全世界人都行,比任何专业人士都行。真是悲哀中的悲哀。他们要求一个街头格斗家和人切磋的时候一定要录像,而且还要是在一个黄种人,普遍受到歧视而胶片异常珍贵的年代的情况下。他们要求一个街头格斗家应该有擂台比赛的数据。更有高级黑捏造找一些什么一脚把人踢上五层楼高这种人类不可能达到的数据,制造卖点让其他喷子来喷。这些人没脑子,或者脑袋被驴踢了。他们想不到那些年代的高手为什么会服一个身材矮小的中国人?他们想不到为什么那些不可一世的搏击王者都对同一个人,抱有绝对的敬意?因为他们是喷子,是一群无脑的猪,而我们这些正常的人类,对一个伟大的李小龙,永远都是尊敬。


Neglect2175486526


李小龙先生对于全世界几代武术格斗爱好者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武术理论家、哲学家和演员。他创建的截拳道体系,突破了当时的门派和技法的禁锢。他的理论包括“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是非常由时代性的理论。他让综合格斗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无怪乎很多MMA赛事都称李小龙为综合格斗之父,李小龙大IP的存在让MMA赛事可以更多的蹭热度,但我们一直要重申的是,真正的综合格斗之父是“吉恩勒贝尔”他开启了真正的无限制格斗序幕,真正的实现了跨流派对抗,而李小龙先生则是理论基础并非践行者,这个即使被众多黑心商人掩盖的事实,我们一定要提出来。

另外,李小龙先生的电影让西方电影出现了一个名词“现代功夫片”,这是我认为比创立截拳道流派更加影响深远的一件事。李小龙先生自小对于电影的水土和敏感,早就了他的电影传奇。不停刷新票房的李小龙,虽然英年早逝,但被永远的录入了电影的银幕里。


另外要说的就是李小龙先生的实战能力了。在当时时代里,比较多的对抗是寸止比赛。小龙先生的实战能力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不错的。但我认为达不到独孤求败,格斗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运动,体重、绝对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李小龙先生大概羽量级到轻量级的身材可以战胜重量级的选手,这不仅不科学也是对李小龙先生的不尊重。我们看到的视频影像,可以看出,李小龙先生的速度很快,爆发力很不错,从解析度看,训练也比较系统。但是一方面要在两年内发4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一方面要兼顾武术修为,我们相信小龙先生那个时代演员里非常厉害的,但由于精力原因,他不可能超越纯粹的武术家。

更多关于李小龙先生的内容,各位可以从腾讯视频搜索我的脱口秀《搏击情报局》


王琰博Dylan


人的身体的潜能是有限的,而思想是无限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李小龙哲学思想的重要精髓。不敢妄加评断李小龙的格斗技巧,但是李小龙把格斗技巧上升到的思想高度才是影响世人的重要财富!


麒麟尊84


李小龙集合了东西方的精髓,模式走在了mma和ufc之前,只是自己透支的训练方法和当时一些不知道的内幕,让他英年早逝。另外他如果有合理的营养师和系统训练,即便放到现在,我相信打进同级别ufc世界前10是没有问题的(弱项可能在于搂摔方面)。试想,李小龙这种体格,能打出和泰森相同的击打力量,是多么的恐怖。如果去掉手套,和李小龙玩巷战或者械斗,动真格的,估计没人是他的对手。毕竟李小龙无限制街斗,是有真实战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