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教育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家长苦,孩子累,校内上完课,校外还得补缺补差培优,本是心甘情愿掏钱,最后落得家长一肚子怨气,孩子累的叫苦不迭。孩子要不要上文化类培训班?

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做出规范。

这次的行动通知也是对此前相关要求的落地实施和再次强化,近年来,关于减负和规范培训市场的信号持续释放。

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报告里就说到:“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件事迟早要做,迟做不如早做,小修不如大修。”

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文化类提高班、尖子班、精英班、培优班、强化班层出不穷。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非常复杂,在国际上也是个难题,不但涉及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还涉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部分学生的选择性、补充性需要。

现在的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也不是完全盲目的,校外培训是中小学教育补充对学习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性的补充,家长应根据孩子当下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所以培训内容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所以《行动通知》中特别强调班次、内容等的审核,如果不适合教学大纲,素质教育的要求,该班次就不被批准。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朵云碰撞另外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外一棵树,一颗心灵影响一颗心灵,教育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期待国家在基础教育找到一个平衡孩子社会环境之间的支点,教育起点的公平得以守卫,教育能真正变成一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