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這條河一天撈出近百條死魚,市民盲目「放生」變「殺生」?

在三亞同心家園五期旁的河道上

吉陽區環衛所的工作人員

從河裡撈起一條條翻肚的死魚

不一會就裝滿了3個塑料袋

這已經是他們打撈死魚的第8天了

但河裡還是不斷出現漂浮的死魚

目前數量已達到數百條

這可能要追溯到22日的一次放生

第二天河裡就開始出現魚的屍體……

河裡漂浮的死魚,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臭氣

居民:河邊飄來腐臭氣味

“這幾天跑步都聞到臭臭的味道,後來才知道是死魚。”住在同心家園五期的黃家營每天都到小區旁邊的棧道上跑步,但以前很少看到死魚。

5月30日早晨,記者到該河道進行走訪,沿著階梯走道棧道上,迎著風就能聞到水面上飄來的陣陣腥臭味。沿著河道一直走,在一些水生植物的旁邊能看到一些泛著白肚子的死魚漂浮在水面上。隨著太陽越來越曬,水中的腐臭味更加刺鼻。

“這個星期跑步的人和晚上散步的人都少了許多。”黃家營說,他從小區微信群裡看到人們說最近河裡死魚很多,原因是放生導致的。因為這一個多星期以來河邊有異味,他也很少到河邊跑步,但一直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環衛:一天撈出近百條死魚

“這幾天撈出的死魚都有數百條了。”吉陽區環衛所的張遙說,他平日裡負責該河道的巡查工作,23日當天他發現河道里有不少的死魚,而且都是羅非魚。

工作人員在河道中打撈上3大袋死魚

經瞭解後發現,22日上午9點半左右,例行清理河道的環衛工人看到有人在同心家園五期河邊的棧道與公園連接橋上放生,7名市民拿著五、六大袋的魚從橋上往河裡倒,環衛工人上前制止未果。

“我們一個袋子能裝30多條死魚,今天上午已經撈起了三袋,將近百條。”張遙說,從23日開始,河裡就陸續有魚翻肚浮到水面上,28日以後死魚的數量開始增多,每天都有近百條。“以前我們清理完一趟河道需要30分鐘,現在撈死魚每天都要2個小時。”張遙說,他們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清理一次河道,死魚的出現讓他們的清理任務大大增加。

張遙認為,該河水與海水連通,屬於“半鹹水”,不適宜淡水羅非魚生長,所以他才在網絡上呼籲市民不要在該河流放生淡水魚。

專家:不科學放生會破壞生態

“這些被放生的魚是市場上常見的羅非魚,應該是魚的生長環境突然變化產生過度反應而死亡。”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水產養殖專家楊寧表示,該河段為臨春河上游,臨近入海口,早上漲潮,下午退潮,海水會隨著潮汐混入河水中導致河水成為“半鹹水”,鹽度變化也較大。市場售賣的羅非魚大多為淡水養殖,魚兒突然進入“半鹹水”的生存環境後,無法適應導致死亡,所以環衛工人打撈死魚最多的時候是早上的時間段。

“不科學的放生會帶來許多生態問題。”楊寧說,被放生的生物很可能會把自身攜帶的病菌傳染給其他生物,破壞正常的生態環境。

“市民放生時應儘量選擇本地水生物種,也要考慮生物的生活習性。”在近日開展的三亞增殖放流專題培訓講座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國寶解釋道,

羅非魚屬於禁止放流的魚種之一,它的繁殖能力強,放歸野外會變成生態“破壞大王”。

海洋局:鼓勵個人按規定捐資放生

“這種行為不符合放流管理的規定。”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稱,根據《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單位、個人及社會各界通過捐資認購等形式參與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規定中也提出,用於增殖放流的親體、苗種等水生生物應當是本地種,禁止使用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進行增殖放流。”該負責人稱,用於增殖放流的人工繁殖的水生生物物種,應當來自有資質的生產單位。其中,屬於經濟物種的,應當來自持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苗種生產單位;屬於珍稀、瀕危物種的,應當來自持有《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的苗種生產單位。

未來,三亞海洋局將著手製定出臺《三亞增殖放流管理規定》,三亞海洋局也多次開展相關的培訓和加強監管。近日開展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培訓班,也是為了普及科學放生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