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愿意相信主流的科学理论是靠谱的呢?

DanielCasio


不相信主流科学理论的人有两类,而这两类人的水平正是两个极端。一类是发现了主流科学理论的缺点、提出了更好的理论的人,这些人是真正的科学大师。另一类是没有学懂主流科学理论、甚至连许多基本的知识都不懂的人,这些人是民科。显然,题主问的是后一类,而民科的数量也确实比科学大师多得多。

有许多辩论、文章是关于为什么民科错误、“官科”正确的,这样的文章我也写过不少。但一件有趣的事是,这样的文章再多,也改变不了民科的想法。所以,题主在这里问的是,为什么民科们这么顽固,而不是为什么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我想,这主要是个心理问题。人在这个世上,在满足了吃喝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的五层次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民科人士的选择,看来就是把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科学研究”上。为什么他们认为这是可行的?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如何判断科学结论的正确性,是一个远超日常生活和常识的东西。我们的教育经常宣传那些科学大师们多么伟大,多么受人敬仰,却很少说清楚他们的观点为什么被科学界接受了。有许多人就得到了这样的印象:科学就是提出新的想法,提出新的想法就等于重大的成果,别人就应该崇拜、景仰你。

想想看,要得到别人的崇拜,还有比这更快捷方便的途径吗?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无论是政界、商界、艺术界、体育界,总是需要一些硬的指标。而在民科们想象的“科学界”,却不需要任何证据,自己一拍脑袋就可以宣布自己成功了。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去!

著名民科郭英森

所以,民科的两个基本的特征,是无知和自大。无知是对以往人类科学成果的无知,自大是对自己连基础知识都不需要就可以直接创造“科学革命”的自大。这种心理,通过外部的讲道理,能改变吗?我看很难。

最近我就遇到一个例子。前些日子在北京的时候,屡次收到快递公司的电话,说有快递要送到科大东区。告诉他们我不在,让他们转到小区的物业。回来以后,顶着大太阳去取了快递,发现是个很轻的盒子。回到家拆开一看,是一个信封。不由得嘀咕,这年头谁会寄平信?再拆开信封,是一封信,题头赫然写着:

“通过自然常数e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新思路”。

这让人说什么好!


袁岚峰


人的认知是需要通过训练来完善的。人的认知,分为理性和感性认知两种。通过大脑做出的概念性分析,整理,归纳,是理性认知,而直接通过眼睛等器官来判断,是感性认知。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训练,感性和理性会发生“神魔交战”。



神话电视剧《西游记后传》里面,无天原本是一个菩萨,因为受了委屈,所以一怒之下就要推翻三界的统治秩序。这时候,无天就入了魔。但是,无天身上依然还有“善良”的一部分人性,只是被入了魔的无天强行压制了下去。唐三藏刚刚逃脱轮回隧道的时候,就是因为善良的无天临时压制住了入魔的无天,才能逃之夭夭。在无天身上,就是神性与魔性发生了天人交战。

而在人的身上,也会经常发生感性和理性的激烈交战。比如,有些人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可靠性,他们说:“只要是教科书上写的就是正确的”。可是,孟子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来,孟子说的话正确的,但是民科就会凭借感性,无限的夸大这句话的内涵。“尽信书,不如无书” 说的是要做实践,不能仅凭看书来获得知识,不代表不要书本。但是,民科就依靠自己的感性,直接解读为——把所有的书本都抛弃掉、烧掉,才能宣示我的真本事。在民科身上,魔性压倒了神性,感性打败了理性。所以,民科们往往企图“推翻灵山和天庭的统治”,让自己一统三界。


怀疑探索者


这种现象的产生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原因。美国的科学传播史专家约翰·伯纳姆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这本书很好地分析了为什么在美国,科学知识的传播反而没法战胜各种迷信的传播。他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由于媒体的发展,为了追求传播效应,科学知识的严肃性被削弱,导致科学最终臣服于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为了要追求新闻的传播效应,科学发现常常会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夸大和歪曲。同时,新闻媒体常常会寻找那些最具传播效果的信息,而真正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常常看起来非常枯燥,因此总被媒体冷落甚至排斥。

其次,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共同体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真正的“科学人”开始退出了科普的舞台,这就导致了科学传播过程中,科学思想和理性精神的缺失,关于这一点,这里有很多朋友已经提到,我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是由于科学本身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确定性,随着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理性的科学精神在不断被稀释,这就让迷信有了生存的空间。比如当我们在微信朋友圈里读到一篇有关科技进展的报道,即使这篇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你可能只会觉得“这个好神奇”,而没有学到任何科学原理,更没有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怀疑精神。长期这样下去,当我们看到一条假的科学报道时,我们同样只会觉得“这个很神奇”,于是就被这些假的科学报道欺骗。到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迷信彻底打败了科学,因为科学必须经过某种类似于迷信的方式,才能传播,这无疑是太悲哀了。


傅渥成


这个题目很好,我与题主有同感。

怪事怪现象是输入性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这些内容,没有科学也就没有反科学,所以不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引进科学时,一开始就是正面的,主流的科学理论。比如严复的天演论。

反科学如此泛滥反而是近些年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反科学运动是输入性的。他们也很少是有头脑的人,论调都是逻辑混乱,而且动不动就歇斯底里。这样的人在任何组织里不会是领导者,甚至也不会是核心骨干。那么,谁是他们的头儿呢?

美国一直有反科学的人士,他们多数与基督教有关,所以主要反对的就是进化论,其次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甚至还想反对更多东西,但是与上帝创世相比,进化论和宇宙大爆炸是主要的敌人。所以,国内的反科学者,多数也是反对进化论和宇宙大爆炸。

我们的教育做的不够

我们的教育有问题,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某个学科,让多数学生考试能及格,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多种相关学科学习后更应该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或艺术精神等等。我们的学校很多把教学目标定为找工作。当然,国内好学校还是有的,但是比例太少。

这就造成了社会上有大量的人,缺少基本的科学免疫力。

打个比喻吧,我们都有卫生知识,知道什么是细菌,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如果有人懒而没洗手,很正常,但有人说洗手反而有害健康,我想那个没洗手的家伙也不会同意,更不会跟着鼓噪。

那么这些反科学的论调为何能大行其道呢?因为我们在基本教育上不够,远远达不到卫生常识的教育。这个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包括一般媒体,也包括大街小巷的商业广告。


海螺008


不是人们不愿意相信主流科学结论,只是主流科学评论与人们的内心期望不相符,或者主流可以结论不具有传播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造成了真相反而成了排挤的对象。

首先,看看近期的一些谣言我们就知道了,比如什么菌类不能与茄子一起食用等等。首先民众自古以来就接受到了,两种食物相克的观点,自然,这种说法就符合他们内心的期望,对这个结论就不会保持戒心。然后,这个东西涉及到每个人的健康,又很容易触及到,于是传播能力很强,很新奇,都想转给亲戚朋友,一来,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表示自己的关心,二来,这个东西很常见,你确不知道,我就很有成就感。

所以大家都会很积极的转发,而本来就很容易被接受,亲戚朋友转的,再加上描述的内容感觉是医生医院发的,就比较可信,自然就会快速传播。

举一个我了解的,附近一个关于中医治疗癌症的例子。最开始有人被查出了癌症,医生说,按照通常情况,一般只能活一年左右了。那家人就听说有一个中医很厉害,可以治疗癌症,就去求医。结果,病人一开心,吃得也不错,气色还好,就有人说,这个中医给治好了。

不过,两年后,还是因病去世了。所以周围流传的内容也就有了三个版本。一是,中医还是没治好,但是心情好了,活的久点。二是,中医有效果,基本治好了,多活了两年。三是,最开始的,中医治好了癌症,那个老中医是神医。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大家的期望和传播能力。首先第一个说法,非常不满足大家的期望,因为人们不希望有绝症,能够治好才满足期望,所以第三个说法这点最好。然后说说传播能力,第一个说法,其实大家都知道,人开心,有病也能多抗一会儿,也不新奇,说出去别人也没啥记忆,拿来摆龙门阵(聊天)也没意思,如果说能治好,那就很新奇,很有成就感,他们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传播能力奇好。

最后,几年过去了,茶余饭后,这个本来就是我们这儿的事例给传回来了,几个版本都听过,传过来却只剩下一个版本了,就是有个神医,治好了癌症,你们有病也可以去找他试试。

我不知道大家那些地方的神医是不是这样来的,我觉得应该都差不多吧。


察言观语


当你问出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定义为主流了,并且你还对“非主流”露出了一丝丝的鄙视。

首先,如果你是中国人,很抱歉,你是非主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如果说民主是主流,独裁就是非主流,我们简直就是比非主流还非主流。你有没有觉得你自己和戴有色眼镜看中国的老外有些相似??都很愚蠢,对吧!

其次,如果你穿越回500年前,很抱歉,你是非主流。“日心说”刚刚诞生,布鲁诺坚信真理。如果说“地心说”是主流,我中华的“天圆地方”就是非主流,“日心说”是什么?非主流中的非主流。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你和当时烧死布鲁诺的宗教有些相似??都很愚昧,对吧。

为什么原来的主流,到现在就成了笑话?为什么那些独树一帜的非主流能成为现今的科学?主流如果就是“真理”,那还需要真理干嘛??

正是因为有对主流的质疑,才有主流的进步。你现在的言论,让活在2000年后的人再来评价,只会得到一个评价:傻缺。


HyPo


原创思想,所谓的`主流科学’说穿了,就是:`打上了时代烙印’的科学,哥伦布之前的主流科学是`天圆地方’,哥伦布之后,主流科学则变成了`地球是圆的’,哥白尼之前的主流科学是`众星捧地球’,哥白尼之后,则变成了`众星捧太阳’,...现在的主流科学则是`一切皆物质’的时代,大约持续了120年,可很抱歉,现在的主流科学又`混’不下去了,因为不能回答物质粒子(中微子,电子,质子等等)的真实结构,不知道物质的四种作用力从何而来,甚至连个正确的物质的定义都一无所知,就更不用说宇宙的正确定义,以及宇宙是如何运行了。所以很快,现在的`主流’科学又变得古老,陈旧,过时了,正在被中国民间思想家提出的,全新的,正确解释物质粒子的真实结构,解释物质的四种作用力如何产生,宇宙如何运行的科学所取代。那么现在的,研究物质表象的,老迈,陈旧,过时的主流科学还值得留恋吗?回答是个断然的NO!


孤猴78345271


分三个方面来阐述吧:

从怀疑者本身来讨论,这些人可能的确缺乏科学素养,没有基本的逻辑辨别能力,对他们来说主流科学和其他野科学是一样的,反正他们都不懂,哪个看起来符合自己的口味,就信赖哪个,他们对科学的探讨,纯属个人态度的表达,是外行看热闹式的!而另外一些人,有基础甚至很好的科学知识,但他们是深度怀疑论者,他们要在主流科学外找到怀疑的证据,来支撑自己固有的执念。最后,就是真正的天才,他们的确找到了推翻主流科学的思路,只不过还没被世人承认,这种人岀现概率可能要低于亿分之一!

从主流科学本身来看,你所认为的主流,那仅仅有可能是写在教科书上,大家都认识而已!真正前沿的科学,反而是充满矛盾和无限可能的,某些前沿探索,让人们重新审视主流科学,并发现它的适用范围可能有限,在更深层次还有待论证!

从科学传播来看,现代前沿科学已经越来越反人类直观,离民众距离加大。同一门科学,不同的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可能无法深入探讨下去!这种相互不了解的加深,让科学本身蒙上了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最后想说的,怀疑和论证,不正是科学的本身么?


小竖彡


所谓主流科学是为该领域的科学家普遍认可又传播与大众的科学。

对主流科学产生怀疑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对主流科学产生怀疑的人应是该领域最前沿的那些人。他们是探路者,正象我们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搞不清该向那边走,当然是优先按主流思想指引的方向走,结果是到达不了目标或是走进了死胡同,这肯定要对原先的主流思想进行反思,最终确定是继续前进还是退回去重新选择。

其实,对科学的探索就是为了找寻那个符合相关条件的唯一真理。如同一个单摆,左右摇摆,左右探索,摆幅逐渐变小,最终停到中心位置。如此说来,对科学的探索就是要大胆试错,果决否定,不断前行,终获正果。如果碍于面子,遮掩错误,或者谨小慎微,生怕犯错,那科学是不会进步的,也是会误导大众的。

其次是有些人确实半路出家,一知半解,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结果是搞得昏天黑地。搞科学是个苦差使,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是搞不来的。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博览群书,充实自我,勇于动手,善于总结经验,而不是做半瓶醋。

没有金钢钻,不敢揽瓷器活。打铁先要自身硬。並不是普通人就做不出大成就,关键是要先充实自身,结结实实地搞事,一点也不要来虚的。


波中行


可能有这么些原因。第一,现在的科学理论只能在地球上复现,最多也就是在太阳系里做试验,在宇宙其它地方是否能重复还是未知之数。现有科学还不具备普适性。

第二,现有科学能解释的事情远远少于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科学在未知面前只不过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科学还具有很大局限性。

第三,很多非科学理论同样能经得起时间检验,比如中医、宗教、神学、算命等,要不然它们不可能流传千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不管科学还是非科学它们同样经得起实践检验,同样具备真理的特征,以至于很多具有科学精神的大科学家晚年都皈依宗教,相信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