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和中统有何联系与区别?谁的影响力更大?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中统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他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所领导的特务组织。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姚宣增任处长,1938年3月,在国民党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在蒋介石的提议下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正式成立。



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基地,在各省市国民党党务内,均设有调查统计室,在大学院校、重点中学、文化团体内,也都建立了所谓的党员调查网,从事各种特务活动。中统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和掌握,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国民党敌对势力,从而稳固国民党的统治。

因此,在抗战之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中统的实际控制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本身在国民党内具有强大的势力。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可见陈氏兄弟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因此,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

但是抗战期间,由于大片国土沦陷,沦陷区内的国民党基层机关基本上都被破坏,中统势力大为缩水。再加上陈氏兄弟并不如戴笠一般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中统所获资源也渐渐不如军统,因此,军统势力在成立后期逐渐大于中统。



军统全称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集权,黄埔生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人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又称蓝衣社)。1932年,在复兴社内,又设了力行社,并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任处长,这就是军统的前身。

1937年,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合并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两个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负责情报。戴笠自军统局成立以来任副局长,实际主持军统工作。直到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去世后,方才由毛人凤接任局长,1947年军统局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军统局的特务也是遍布全国。



抗战爆发后,尤其是40年代之后,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军统的地位不断上升。除了针对共产党及民主人士刺探情报,军统在抗日战争期间,刺杀汉奸日寇和刺探日军情报,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在戴笠的领导下,军统达到了极盛,仅特工人员就高达5万余名,甚至还有自己的军队,戴笠也因此被称为国民党“特工之王”。

作为国民党的两大特务组织,军统和中统从来没有和睦相处过,两大特务组织互相仇视,甚至出现过杀害对方特工人员的行为。可见,两大特务组织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当然,1949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大特务组织纷纷改组,蒋经国接手国民党情报机构,中统和军统(保密局)也彻底烟消云散。


鸢飞九天2018


军统和中统是国民党两个很特殊、强大的特工部门,是为蒋介石掌控着他混乱帝国的绝佳利器,军统和中统虽然都是为蒋介石做事,但是相辅相成在他们的身上几乎是看不到影子的,这两个部门是真正的敌人,为了争权夺利掀起了暗涛汹涌的战火,矛盾尖锐到了极点。


军统势力的庞大以及管辖领域

如果将军统和中统相比,军统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军统在特工之王戴笠的领导下迅速从一个根本无法和中统相比的特务处发展成了抢夺中统无数地盘的大特工组织,并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军统势力一度达到了巅峰。

将近30多万正牌和编外的军统人员分布在了当时全国的各行各业,军统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警察部门、军阀和日本人掌控的地区都有着他们的触手。

这个时候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那就是军统在职权上是不对付地下党的,因为军统掌管着的是军事领域,所以在名义上地下党是不由军统人员针对的。

中统的真正靠山以及管辖领域

真正对付地下党的是中统部门的职权,中统和军统不一样,中统的老大是徐恩曾,中统所掌管的是国民党党务方面的问题。


中统人员分布在国民党名下各个城市、县城、重要机关、学校中,在很多时候他们是直接摆在明面上的,但是更多时候他们有时候也会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工作。

中统部门虽然说是为蒋介石做事的,但在更多时候中统却是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个人的权力工具。

陈立夫和陈果夫是蒋介石恩师的侄子,在蒋介石极为注重乡土情结和任人唯亲的国民党中他们获得了非常巨大的权力,为蒋介石掌管起了国民党的所有党务问题,“蒋家天下陈家党”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而中统就是为陈氏兄弟掌控国民党党务问题的工具。

陈氏兄弟在中统部门中的地位甚至是比蒋介石还要高的,所以蒋介石才会处处通过戴笠的军统打压中统,使得军统在后来完全压制住了中统,一举成为了蒋介石名下最大的特务部门。

军统和中统的差别

如果说到军统和中统本质上差别的话,那就是军统是蒋介石真正的嫡系部门,戴笠是完全忠诚于蒋介石、听命于蒋介石的。

而中统的掌门人徐恩曾虽然并不敢违背蒋介石的命令,但是很多时候他汇报工作一般都是先汇报给陈氏兄弟才汇报蒋介石的,也因此招致到了蒋介石强烈的不满,也因此铸就了后来的没落。


再更加简单一点说,那就是军统管军事,中统管政治,军统在更多的时候铲除的是投靠日本人的汉奸,而中统则对付隐藏至深的地下党。

所以说这就是军统和中统之间的区别,在更多时候还是军统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军统和中统领域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作为也有着许多的不同,这两个部门都有着污秽令人厌恶的一面,但也正因为职权的不同,导致了军统和中统之间的评价也有着很大的不一样,在人们谴责军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表示认可,但是中统部门人们就只剩下了谴责。


孤客生


中统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国民党CC系头目陈立夫创建,是国民党的情报机构,其调查的对象为党政机关内部。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立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的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其范围涉及各文化团体、大专院校以及重点中学,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军统的全称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为1932年成立的复兴社,由“十三太保”创建,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其调查的对象为国民党军队、警察、行政机关及交通运输机构,甚至驻外使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暗杀等手段进行特务活动。

因此,中统和军统都是国民党的两大情报机构,只是一个是国民党的,负责内部;一个是国民政府的,负责政府,由军人担任。

中统和军统曾经都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个不是军统),局长为陈立夫,该局下设三个处:第一处为调查处(处长为徐恩曾),第二处为特务处(处长为戴笠),第三处为邮电检查处(处长为丁默邨)。1938年第一、二处分离出来,分别成立了中统和军统,军统的局长是贺耀祖,戴笠是副局长。

中统和军统虽然同为情报机构和特务组织,但二者是竞争关系。由于中统成立的时间比较早,初期当然是中统的影响力比较大。当中统的势力成尾大不掉之势的时候,蒋介石又扶持军统。因此,到后期军统的影响力超过中统。


历史军魂


军统影响力更大。


军统和中统的前身产生于1927年。这一年蒋介石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设两个处,一个负责党务调查,为徐恩曾管,就是中统的前身。另一个与复兴社特务机关合并的特务处,由戴笠管,是针对党外敌对势力和其他势力的情报机关,这就是军统的前身。

1938年,蒋介石将“军事调查统计局”重组。负责党务调查的一个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则完全成为特务局针对党外事物,“军统”正式产生。

中统工作的重心领域是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也会对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敌对派别势力进行暗杀。



国民党党派林立,中统属于国民党陈立夫,陈果夫cc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局长,实际职务由副局长徐恩曾负责。军统完全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贺耀祖,张治中先后担任过军统局局长,戴笠直接向蒋介石汇报工作。蒋介石利用中统和军统矛盾,让双方相互牵制,稳定自己在党内绝对权威。



红雨说历史


军统与中统,是国民党政府两大特务组织,都由蒋介石受命成立。是国民党政府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为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保驾护航。

中统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 ,又称特工部。后来升级为调查处,最后扩编为中统局。但始终编制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为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直接掌控。

中统负责所有军事部门以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工作重点是党政机关内部,以及监视打击一切反对党。社会舆论、思想言论都在中统的监视范围以内。由于主管偏意识形态,可以算“文”。

军统的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由贺衷寒、戴笠等黄埔“十三太保”策划组织。主管军、宪、警等军事部门的安全情报工作。同时也负责国家金融、交通等要害部门以及对外的安全情报工作。军统直接对蒋介石负责,手下特务都是终身职业,曾在抗战中,组织了大量敌后暗杀、破坏工作。偏“武”。


中统与军统的影响力,随着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而变化。抗战前,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外部中共实力强劲。蒋介石主要政策是“安内”。安内工作就是统一国家意识形态,打击异己,积极反共。

中统此时发挥着巨大作用,对国民党内帮助蒋介石控制、削弱各个派系,对外大肆迫害中国共产党。同时对国内文化思想界严密监视控制,清除进步文化人士。

此时的国民党基层组织,往往就是中统的基层组织,因此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而此时的军统,还是特务组织力行社,远远无法和中统抗衡。

西安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政策转变为“攘外”,对中共的迫害转为地下,中统的重要性随之削弱。同时蒋介石也很警惕陈立夫、陈果夫兄弟,有意识的扶持军统。


国家民族存亡之际,军统的工作职责更显重要。既要收集日寇的军事情报,又要组织对日伪的暗杀、破坏行动。必要时刻,甚至动员手下的特务,直接参与武装战斗或后勤支援。整个抗战时期,军统特工伤亡1.8万余人,超过军统5万总人数三分之一。

另外一个最重要原因,蒋介石靠军队起家,军队是他的命脉。无论时局如何发展,蒋介石心里,最需要控制的永远是军队,中统没落是必然,不过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