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坚持不住,卖身被砍到“白菜价”?ofo:不卖

七月流火,共享单车在经过一场场惨烈的厮杀后,本以为头部玩家能高枕无忧,然而仅剩的几家企业不是出身豪门,就是签了卖身契。如今仅剩下一家ofo,还在苦苦支撑,不与任何一家企业合作,导致现在前后受到夹击。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ofo共完成十轮融资,在风口期的2016年和2017年,两年时间进行了七轮融资,而2018年仅有一轮融资。

由于拿不到融资,现有业务难以支撑盈利,ofo资金链紧张的危机还在发酵。日前,来自多家媒体的报道称,滴滴和ofo的收购谈判已经进入尾声,很快就会出结果。

而有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创始人程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也就是15亿美金左右,这距离戴威的预期有着极大的差距。滴滴还在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

毫无疑问,ofo再次站出否认。ofo官方称,针对多家媒体发布关于“ofo和滴滴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的相关内容,类似言论皆为不实消息。

这已经不是ofo第一次传出“被收购”、“资金危机”的负面消息了。

7月26日,网上传出300万小黄车即将“失联”的消息。据悉,ofo已经连续半年以上没有支付智能锁通信服务费了。智能通讯服务商将陆续对ofo停止服务,涉及的单车约为300万辆。而一旦关停,意味着小黄车或将出现无法定位、无法远程升级维护、密码更替失灵等情况。

虽然ofo回应称,即使这样也不影响ofo的使用。言下之意,ofo的资金捉襟见肘已经是事实。

同时,ofo此前被曝光的临时关闭海外业务、裁员等动作也被看作是减少运营支出的被迫抉择。

在开源节流的同时,ofo还在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5月下旬,ofo开始推出卖车身广告的业务,希望在B端市场获得一定的现金流。

然而,最致命的是,上海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禁止在共享单车车辆上设置商业广告,而一旦《草案》确定下来,这也意味着ofo可能无法再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车身上安置广告,无疑切走了其盈利的一大块蛋糕。

5月中旬,一名对ofo财务情况比较了解的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ofo对供应商欠款12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账面可动用现金已经不足5亿元。

靠自身盈利似乎短时间内回天乏力,如果等不到下一轮融资,卖身必然成为ofo的唯一出路。从这一角度看,滴滴和ofo的收购谈判并非空穴来风,当下正如戴威所说的,ofo正处于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