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未来会站在美俄哪一方?为什么?

为君仗剑弑天下789





我的看法是,印度未来会在更大的程度上跟中国靠拢,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跟中国保持一致,以谋求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大国+邻国的共同发展。但这并不等于是提问中所说的那种推断,就是站在中国一方了,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不会再回到上世纪50年代短暂的兄弟般的亲密状态。而且,随着印度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逐步强大,加上又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的身份,它的独立性就会更强,则这种特别与某一方发展亲密有加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小。

认为印度只能在美俄两国之间选边站,是过时的看法和推断。自冷战结束后,印度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倾向苏联的大国政策,开始实施大国全方位外交。莫迪政府上台后,总体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印中关系,在洞朗事件过后,双边的高层会面频繁,印方也更多意识到了和中方保持发展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印度仍然也优先发展和美国的关系,因为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印度这个自称是最大的民主国家(人口)没有不和美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理由。另外,巩固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也是印度外交的重点。


人称黎叔


印度在未来会站在美俄的哪一方,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冷战结束以前积极交好苏联。哪是印度因为也是从殖民地身份过来,是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印度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但是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思想中有向往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社会理想,所以印度对待西方老牌列强,还是有一种反帝意识和看法的。

希望效仿学习苏联的社会制度,来借鉴改造发展印度的社会。不过在世界冷战几十年的过程中,印度既不在政治上完全倒向苏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对世界霸权。印度花了很多的精力联合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创建全世界不结盟运动,走世界政治第三条道路。目的也就是保持自己国家真正的独立,不加入其它的政治集团和军事组织。

现在回过头来看,不结盟运动相对来说印度做得还是认真的。不结盟运动简而言之,就是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任何一方结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到有120个成员国,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而该运动的发起人正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以及南斯拉夫的铁托总统。以及由于冷战的结束,不结盟运动也进入了低潮,影响力也日益缩小。

现在世界上没有势均力敌对立的二大政治阵营,就是美国与欧洲有一个北约,而俄罗斯现在并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组织,几乎是与美国单打独斗。俄罗斯在美国西方的围逼下,没有退路作出了针对性的强势反击。进入新世纪,世界也已经翻过了新的一页。美国虽然与俄罗斯还在势力范围上,存在激烈的敌对矛盾,但双方已经不是全球性对立的二大阵营。

如今的印度也更不是从前,印度的经济总量2017是2.54万亿美元,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七位,远远高于俄罗斯的1.46万亿美元。从现在的印度经济来看发展向好,不出意外印度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跻身于世界经济总量的前五名。印度现在正在沿着其开国总理尼赫鲁,声称的“有声有色的大国”理想道路前进。

按照印度的政治不结盟传统,以及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印度的发展不需要选边站,不需要结盟。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的经济还将进一步下滑,能够与美国抗争的本钱也越来越少。俄罗斯逐渐的沦为一个地区大国,也是早晚的事。世界大国的变化此消彼长,印度有很大的企图心,与美国的关系也是互相利用。

由于印度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一直善于在大国之间投机取巧,以印度的野心或者说志向,绝对不会去充当美国的小伙伴。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永远达不到盟友关系。在6月2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军事对话大会上,美国防长马蒂斯高调大谈什么印太战略。而印度总理莫迪对美防长的印太战略,反应十分冷淡,在发言中并没有呼应印太战略,一点也没有给马蒂斯面子。

最后,美俄之间现在尽管在一些地区争夺激烈,但是美俄双方也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更没有大决战。印度可以利用双方都向自己示好的条件,尽可以保持镇静,完全可以做到不选边站。




亦新湖


印度在独立之后,曾经长期都是苏联—俄罗斯的重要盟友。但是印度政治家和印度民众非常的自傲和自负,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级大国,不会永远站在美俄任何一方的阵营中充当配角。

印度具备成为一个大国的潜质

印度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还是GDP总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只要印度国内能够保持基本稳定,不出现大的分裂,再经过20-30年的发展,印度GDP总额将超过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位居世界第三,同时印度的人口也将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也会随之不断提高。虽然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印度很难成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全球的许多重要事务再想绕开印度作出决定,都将十分困难。印度成为一个全球大国,并不是遥远的梦幻。
(中美英三国GDP增长率)

印度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对较好

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而言,排名第三的国家都是他极力拉拢用来对付追赶者的重要盟友。印度现在虽然距离全球综合国力第三的位置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美国仍然在全力拉拢印度。此前,美国已经将整条F16生产线卖给印度,一度还想将退役封存的小鹰号航空母舰打包卖给印度。现在如果印度打算购买F35,恐怕美国也愿意出售。美国放手武装印度一方面是认为印度的工业制造能力较弱,出售给印度先进武器,也不害怕印度仿制,“窃取”美国的先进制造工艺。另一方面,也只有将印度全面武装起来,才能使印度成为其在印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和帮手。



印度作为俄罗斯的重要盟友,也是俄罗斯军工产品绝不会轻易放弃的重要市场。现在俄罗斯依然是印度武器的第一进口国。俄罗斯在航母项目上,大赚印度一番之后,双方仍然在苏57战斗机、潜艇、防空导弹项目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由于印度武器装备中,苏制武器占比过高,短期内印度还难以摆脱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影响,双方的军事合作影响将持续进行下去。俄罗斯在美国的竞争之下,为了保住俄罗斯在印度军工市场上的份额,也愿意将S400这样的高新武器出售给印度。同时,东亚国家毕竟与俄罗斯直接接壤,过于强大对于俄罗斯也有很大的风险,培养一个强大的印度对于俄罗斯的远东利益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美俄两个强国由于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有求于印度,都对印度呵护有加,使得印度的国际环境非常优越。印度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可能都会在这种顺风顺水的国际环境中进行,使得印度的发展避免了很多阻力,少走了很多弯路。
(印度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导弹)

印度有可能成为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圣雄甘地和印度国父尼赫鲁为印度注入了自傲和自负的性格。印度从独立之后就长期是不结盟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袖。虽然美国和俄罗斯都有求于印度,但是由于印度自身的发展态势非常良好,印度梦想着成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更有可能利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在两个大国之间玩平衡游戏,谋取更多的利益。反倒是如果印度完全倒向美国和俄罗斯中的任何一方,沦为一方对付另一方的棋子和工具,就会无端的给自己增添一个强大的对手和敌人,对于印度的大国梦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只要印度还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梦想,还有成为多极世界一极的梦想,印度和美国的关系之间就不会那么亲密无间,美国围堵亚太的战略链条就不会那么严密。


冲击时评


印度未来会站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哪一方?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非常地明显,印度无论是在政治体制还是文化上都更加接近于美国,而美国也高度重视同印度之间的外交关系。美印两国之间将来的合作前景必然更加广阔,所以印度未来必然会逐渐疏远俄罗斯并最终和美国站在一起。
(印度总理莫迪和美国总统特朗普)

印度在冷战期间一直跟苏联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外交关系,印度在经济上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过印度的经济体制跟苏联又存在根本不同,另外印度政治也始终保持了其民主的特性。这样一个特殊的印度成为了美国和苏联共同拉拢的对象,美国始终高度重视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所以冷战期间的美印关系一直不温不火,矛盾没有太多,却也谈不上关系亲密。

冷战结束之后,印度逐渐摆脱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印度和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不断增多。目前俄罗斯和印度之间最主要的联系就是在于双方之间的军火贸易,俄罗斯依然是印度最大的武器进口来源国之一。不过由于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更接近于西方国家,并且印度始终以民主国家自居,所以西方国家并不存在对印度的武器出口限制。

(印度军队)


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印度和俄罗斯的军火贸易规模一直处在一种相对下滑的状态,印度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投向西方武器市场,尤其是美国开始逐渐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武器进口市场。随着俄罗斯军工产业的不断萎缩与落后,其军火出口规模占世界军火贸易的比重必然逐渐下降。而美国目前也正好看到了这个机会,印度作为一个巨大的武器出口市场也受到美国军火公司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和美国必然会越走越近。

2017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2.4万亿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扩大,而同期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却只有1.4万亿美元,已经大幅落后于印度。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增长,它与世界的贸易来往正在稳步增长。然而俄罗斯是一个经济小国,其经济影响力在世界几乎无足轻重,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美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印度与美国之间存在非常广阔的经济合作前景。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印度将来也必然会逐渐和美国走得更近。

(印度经济增长表)

最后从政治和军事安全的角度来说,美印双方具有很多共同的安全需求,所以两国越走越近也是世界局势使然。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这一点尤其受到美国及其盟友的重视,日本和澳大利亚甚至于希望能够拉拢印度构建所谓的“民主三角”。而印度也喜欢以民主国家自居,借此拉近自己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俄罗斯却始终被西方国家视为异类,双方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印度价值观更加接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因此印度从来没有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击和扼制。

一个强大的印度符合美国的整体战略利益,印度在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安全威胁,为了维护双方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前景远远比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前景广阔。

(莫迪和普京)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随着印度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将来印度和美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都会不断加深。而随着俄罗斯自身国力的不断衰落,印度只会逐渐减少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系,所以印度未来必然会在美俄之间选择站在美国一方。


李姓先生


一方面,印度站在美俄的哪一边并不重要;另一方面,美国和俄罗斯都不会强迫印度选边站队。首先,要看到印度虽然获得了许多美誉,但还不是国际舞台的关键玩家,在南亚次大陆以外的其他区域性问题以及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大问题,印度持何种立场并不是关键。印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不是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而南亚地区甚至外扩到印度洋,也不是至少还不是国际社会的战略焦点地区,卡普兰所谓印度洋是世界的核心,这个说法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美国的战略重心是亚太,俄罗斯的战略重心是俄罗斯周边,都不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而且,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也做不到让所有区域外大国只关注印度的诉求,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印度国际和地区影响力的权重。换句话说,对于美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世界大国来说,搞定印度甚至于争取到印度,可能在一些问题上获得某种战术先手,但在战略上无法形成足以压制对手的战略优势。其次,美国和俄罗斯对印度的要求也不是争取这个国家站在自己一边去反对对方。他们更关心的是印度在亚洲地区的区域平衡作用,这种作用只要印度能够保持,美国和俄罗斯都会认为自己的战略利益并没有受到损失,而印度保持这个作用,也并不需要美俄加大对印度的压力或者拉拢,。


高程CASS


印度在整个冷战期间由于奉行不结盟主义,美苏双方不得不抛出足够多的好处以让印度在国际立场上更多的偏向于其中一方。印度是一个影响力正在日益突出的南亚大国,但仍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就业、卫生、饮用水以及缺乏各地的基础建设、健康文化等等都是印度目前需要解决的因素。

图为中国工厂流水线

所以,印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站在美国或者俄罗斯其中的一方。印度需要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方面的投资,印度还需要美国的技术和廉价的中国产品以及所有可能来源的武器装备。也就是说,尽管在国际贸易上和美国结盟拥有更大的优势,但印度并不会因为这一因素由于美国正式达成军事联盟。

图为印度购买的苏-30战斗机

在面对俄罗斯问题上,印度巧妙的就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选择了政治回避。而在面对中东民族问题的时候,印度又完美的平衡了自身与沙特、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印度更能承担起墙头草这个名称。

图为莫迪和特朗

但是,假如印度的利益受到威胁,这种立场很有可能就会发生改变。比如,西方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支持将印度的战略地位推到绝境的时候印度就会选择和苏联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来向西方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在面临北方边境问题的时候,印度又会选择加入美日军事同盟来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背后所能提供的必要支持,因为相对不结盟等意识形态政策,国家利益明显要更加重要。


军事新观察


印度一直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上注重独立自主,这就决定了印度不会站在美俄任何一边,让自己沦为任一方的小弟或者棋子。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才是印度要做的。尤其是现在印度成了美俄争相拉拢的香饽饽,印度就更不会随便倒向某一方。

印度的经济是内向型的,服务业占了大头,其对外依存度不大,所以印度不会被美俄欧任何一方拿捏。莫迪上台之后力推“印度制造”,可以看出印度的自主化意识很强。

在军购方面,虽然印度外购很多,但是印度附加的条件也越来越多,包括技术转让、采购印度生产的一些零部件等等,显然可以看到印度并不甘心成为外国军火的倾销地。而且在军购国家上,印度也不是完全倒向某一个。以战斗机为例,印度是重型战斗机从俄罗斯采购,中型和轻型战斗机倾向于从欧美采购。在欧美之间,印度也不是偏向哪一个,像中型战斗机就采购了36架法国的“阵风”,轻型战斗机招标有瑞典的“鹰狮”和美国的F-16。

陆军和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更喜欢找俄罗斯,只有俄罗斯提供不了或者技术让印度看不上的时候才倾向于从欧美采购。

实际上,印度在军购方面并不像很多媒体形容的那样人傻钱多,而是很会搞平衡。“万国牌”虽然给军队的后勤保障带来很大麻烦,但也避免了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而导致的被动。(S)


联合防务


印度是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国家,不会站在任何国家身后,如果必须要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做出选择,那么印度必然会站在俄罗斯一边。印度曾经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2017年,印度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

2005年,印度他美国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双方在航天、核能等领域有众多的合作关系,美国也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然而美国他印度之间的关系,与印度和俄罗斯相比还差的远。

早在2000年,印度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领域,要比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合作,要广泛而深入的多。虽然俄罗斯并非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是双方在反恐、核能、军工、能源等众多领域都有合作。

而不仅仅是在经济贸易领域,虽然美国与俄罗斯都是全球性大国,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外交务实才是第一选择。当年的苏联是印度外交的首选,然而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影响力大幅度锐减,印度妄图继承大英帝国在南亚的霸权,将印度洋视作自家的后院,然而,这就与美国的利益形成了巨大的冲突。



比如印度的对头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新加坡樟宜、迪哥加西亚、中东等地拥有大量的实际存在,如果印度想要称霸印度洋,那么美国必然不能与之共存。

没有利益冲突才能够共存,如今的俄罗斯在印度洋几乎没有存在感,在中东的最后一块阵地叙利亚也朝不保夕,所以谋求与印度的合作重新恢复其地位是俄罗斯的重点。而美国就刚好相反,印度不过是其棋子,但印度也不可能一直纡尊降贵。



澹奕


先抛答案,印度不会在美俄之间选边站。为什么?

首先,回顾印度独立以来的外交史,可以发现,在冷战期间,印度虽然一度交好苏联,但并没有完全倒向苏联,而是始终坚持政治和战略上的自主外交,并与当时的埃及,南斯拉夫领导人一起发起不结盟运动。印度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印度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不愿做任何大国的小兄弟。冷战后,印度继续坚持这一理念,包括发展核武器,也体现了印度的大国追求。



其次,印度当前拥有非常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在内的大国都有意与印度发展和加强关系。虽然俄罗斯是印度武器装备的传统供应国,但美国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拉拢印度,包括全面加强与印度的防务关系,向印度出售最先进的装备。但印度并没有因此就倒向美国,而是努力在大国间左右逢源,如此次不顾美国反对,向俄罗斯购买S-400防空系统,借机实现利益最大化。


第三,展望未来,印度将会继续遵循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继续谋求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地位,不会在美俄之间选边站。印度2017年的GDP已达2.4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并有望未来三五年内超过英法两国,成为世界第五经济大国。届时,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实力资本将更加雄厚,便更不可能在美俄之间选边站。

同时,印度也明白,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是好惹的。一旦在美俄之间选边站,美俄任何一国都能给印度的外交安全利益带来重大的损失,如向印度的邻国出售先进武器。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不会在美俄之间选边站。


西域都护


印度作为一个致力于做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国家,选边站队这种事只会让印度外交变得更加僵化,并沦为其他国家的工具。印度坚持所坚持的外交策略其实很大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是为了搞平衡,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更是因为受周边国家的影响。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同巴基斯坦之间的长期对峙。这事关印度自身的国家安全,必须放到首先考虑的位置。

(印度少年)

印度的外交战略定位

只有保证自身国家战略的独立性,争取各方的支持和拉拢才印度外交的上上之策。这样的好处不但是可以让自己的在国际社会交往之中的外交地位更加突出,而且还可扩展自身独特的影响力。印度国内无论是国大党当政时期,还是人民党当政时期,基本都遵循这一外交策略。印度本身总体上的外交惯性是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当时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作为一个新生的殖民地大国,其很理性的跟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走上了“不结盟运动”,并且成为了旗帜性的国家。虽然说是不结盟,但是不结盟不代表就不发展同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印度很好的根据了自己的需求,游走于这两个域外国家之间,并且适时作出了调整,以适应域内的战略需求。

(印度外交奠基人尼赫鲁)

立足于域内

这里的这个“域”指的是“南亚次大陆”,可以说印度确实的位置确实是一块好位置,拥有一块相对孤立的战略区位,领土深入印度洋,土地广阔拥有世界第二多的耕地。南亚地区在美国的斯皮克曼地缘战略学说当中属于一块标准的“边缘地带”,在这里是可以孕育出世界性大国的。然而印度的这块好地方,也自然引起了美、苏两大国家的注意,将触手深到了这一地区。印度地缘环境好,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好。因为英国人“以教为界分而治之”策略,印度长期与邻国巴基斯坦保持着敌对关系,多次爆发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至今在克什米尔地区时有交火。为了围堵前苏联,美国选择扶植和拉拢更靠北的巴基斯坦,目的就是组织苏联通过阿富汗南下,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美国人这种做法,使得印度不由自主得倾向于同苏联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取得其物质上的支援来同巴基斯坦进行对抗。印度始终留了一手,因为毕竟意识形态方面有差别,苏联对印度国内极左政治势力的暗中支持,让印度十分反感,并始终与苏联保持有限的合作关系知道冷战结束。

新时期与当下

现在印度依然没有跳出这种“立足于域内”的思维。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对峙依然为左右印度与美俄之间关系的发展。印巴两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核军备竞赛,使得两国在国际舞台都遭到了制裁。但是9.11之后恐怖主义的威胁,使得两国的外交环境得以改善。印度继续同俄罗斯之间保持着“传统友谊”,也开始同美国之间加强了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越来越紧密。印度与美俄两国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很好度量的指标,那就是印度与两国之间的军售贸易额度比例。2014年美国对印军售首次超过俄罗斯,这被印度国内的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甚至有人称这是印度摆脱“不结盟”主张的一个标志,其实有点夸张。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巴基斯坦与俄罗斯之间关系有了很大进步,双方近些年来关系因为反恐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合作,甚至举行了联合军演。印度为了平衡关系,强化了与美国之间军事合作。

(美印与印俄之间)

结语

巴基斯坦与他国关系的好坏亲疏,可以说就是印度外交走向的晴雨表。如今美巴关系恶化、巴俄关系走进,让印度开始对其对外策略进行了微调。特朗普的“印太战略”让印度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的对象国,这也正中印度下怀。不过这里需要知道的一点,印度迎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并非是跟美国结成军事同盟,世界性大国一直是印度的目标,其不可能屈尊与人下。尤其是对于莫迪所领导保守派民族主义政府。

(莫迪参加与新加坡四国会议)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