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杜月笙是旧上海的土皇帝,他的皇帝生活究竟是怎样?

用户59214552200


记得一部电影里面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次序分二类,一种是公开与阳光之上的光明次序,我们称之为,白社会,政府,一种是隐藏于黑暗中的地下次序我们称之为黑社会。

有社会就有阶层,有阶层就有权力等级划分,有权利等级划分就有高低贵贱,于是阶级产生啦,地上社会的阶层顶点是皇帝和总统,地下社会也一样,分堂口老大。

旧上海所有黑社会都是同门出身,全部是洪门门下。

洪门是由清朝时期天地会演化而来,后来分成各个门派,所谓青红帮,就是如此,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杜月笙同志就是近代最带青红帮头目。也是旧上海地下社会的皇帝。

一想到皇帝,各位就开始各种羡慕嫉妒恨,其实皇帝真不是啥好职业,同理推之,其实地下黑社会皇帝也不是一个好职业。

据大数据统计皇帝职业,非正常死亡率达到四成,这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而黑社会皇帝可没真皇帝权力大。死亡率那就更高了。

所以把,讨论杜月笙上海皇帝生活我不羡慕不嫉妒,那都是拿命拼出来的,别人混到那个地方,不知道经历多少千难万险,能活到这个位置都是有数的幸运儿。

谈到杜月笙,本人对他最大认知就是,会做人。

杜月笙的会做人是举世公认的,也有无数名言传世。

因为会做人他才能在上海这个有“东方巴黎”之称城市鲤鱼跃龙门,如鱼得水。

与财富而言,杜月笙第一笔钱财

来自获得黑帮老大黄金荣赏识,成立“三鑫公司”之时,垄断法租界鸦片交易,这个鸦片生意让杜月笙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因为鸦片贸易的巨大利润,杜月笙如很多黑帮大佬一样,开始洗白自己。与1929年任公董局华人董事职位,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位置。此以后,因为职位之便利,杜老板的生意可谓越做越大。

之前说杜月笙,会做人那是情商高。

真实生活中的他,完全没有黑帮暴发户的感觉,他为人低调,冷静的性格,让他在上海滩黑社会各方势力中游刃有余。

在当时的上海滩,他被称作无所不能的协调者,就连解决各军阀,黑社会之间纠纷,只要他出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想当年,黄金荣老大为抢女人得罪上海督军卢永祥公子卢小嘉,都是杜月笙出钱出力摆平的,最后杜月笙不仅没得罪卢小嘉,还借此攀上上海督军卢永祥,做起军火生意。

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多年里,杜月笙不断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与1932年,公开组织黑社会社团,“恒社”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行黑社会帮会之实,该社团发展迅猛,几年时间就发展到500多人,能入会的莫不是上海有头有脸人物。这一社团就构成了上海皇帝的民意基础。

好吧,我知道大家都想知道杜月笙皇帝生活的片段,下面说说杜月笙的皇帝生活。

楚霸王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能体现杜月笙豪气的皇帝生活,最直观的就是1930年杜月笙回乡之举,当时杜月笙回乡可是大手笔,先去老家买地50亩,干啥咧?

用来修杜家祠堂,中国人注重先祖,修祠堂更是家族大事,这个修祠可不是一般小房子,而是有如皇宫一样排场的大宫殿。

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为了纪念修祠落成,杜月笙在家乡连续三日举行落成典礼,还亲自“奉主入祠”。

这次典礼轰动全上海,当时仪仗队就有5000多人,几乎全上海所有汽车都来到杜月笙老家,浩浩荡荡的队伍长达几千米,一时之间道路拥堵。堵车这个现代人熟悉的字眼,居然在旧上海出现,真是不可想象。可是杜月笙就是有如此魅力。

这一路鼓乐齐鸣,车辆如流,在配合大批巡捕开道,有木有皇帝出巡的感觉。我告诉你们,那种震撼场面,就算古代帝王也远远不如。

也是在修祠落成大典那几天,杜月笙还大排筵席,每天提供千桌酒席款待宾朋,相亲,只要是来的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全部安排座位好吃好喝招待。

古代乾隆爷摆“千叟宴”也不过如此,哪有这逼格啊,和杜月笙大摆宴席相比皇帝生活算啥。

我们现代人讲究豪车显示身份。

对当时的国人而言,其实汽车还是奢侈品,少之又少,可是杜月笙身份不同啊,那是皇帝哦,当时全上海只有汽车都没多少,可是杜老板一个人就有九辆车,还都是进口豪车,按照现在豪车价格来计算光车就值个大几千万不少吧。不仅如此,他的车牌也有讲究,全部都是4个7

所以每天只要杜月笙一出门,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杜老板的车。就连巡逻的警察,看到车牌,都会肃立敬礼,以表敬意。这种待遇,任何人都不能享受。

俗话说香车美女,豪车显身份,美女见品味。

如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样。杜月笙也有众多美女围绕,不过这方面杜月笙还是不如皇帝,他只有明媒正娶的五个太太,至于有多少情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五个太太中,有指腹为婚的正妻沈月英,舞女出生的二太太陈帼英,风月场的上海名媛三太太孙佩豪,京剧名伶出生的四太太姚玉兰,还有那让所有京剧迷惊为天人的五太太孟小冬。

换到现在的标准,就是他一人娶了中国最火爆的好几个美女明星。

以上说完了车,说完排场,也说完了美女下面说说杜老板财产吧。

据历史统计:杜公馆每年开销,按照汇率及相关数据核算,大约是的20亿人民币,20亿人民币,核算下来是每天要花嗯我算算哈,547万。。。这节奏是二天在上海二环买套房的节奏啊。太不得了了。

这么庞大开销,就算土豪如迪拜,也甘拜下风吧。

其实吧杜月笙虽然有钱,虽然奢侈,但是他在上海人心中也是比较正面的形象。

原因很简单,首先他经常仗义疏财,虽然黑社会吗,敛财之道肯定不光彩,但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他也不像那些无恶不作的黑社会那样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以榨取穷百姓为乐。相反他还经常帮助贫下中阶层,这里你说他为名也好,为利也好,他就是做了,没必要黑。

其次他还是深有民族气节的抗日爱国人士。

抗战时期的上海滩鱼龙混杂,杜月笙也不敢在日本人占领下留在上海,再加上不愿做汉奸,于是只能逃离上海,不过逃离上海不代表不抗日,他不遗余力的组织自己的门徒帮会帮主抗日战争,参与针对日本人及上海汉奸的各种暗杀。并且是不是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在整个抗战时期,他都是要人出人,要钱出钱。

经他之手捐献的财产,变成多所医院,用于帮助抗日救亡,不仅如此,他还向国民政府捐献战斗机数架,用于保护上海。积极参与各种爱国募捐活动,累计捐款多达自己财产全数。可以说他为抗日捐献出了接近全部身家。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抹黑的!

也许他是黑社会,也许他是地下皇帝,但是他首先是一名中国人,一名有气节的中国人,一名抗日的中国人,就结果论来看我个人为杜月笙点赞!!


阿斗不傻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想当皇帝,羡慕和向往能过上皇帝们奢华的皇宫生活。


20世纪上半叶,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滩鱼龙混杂,有一个叫杜月笙的年轻人,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混混,成长为名震上海滩的“土皇帝”。


都说杜月笙是旧上海的土皇帝,他的皇帝生活究竟是怎样?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


1902年杜月笙加入上海青帮,不久得到黑帮老大黄金荣赏识,带他一起打天下。


1925年7月,羽翼丰满的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交易。这个鸦片生意让杜月笙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从此以后,杜月笙便开始不断储备人才和积蓄力量。


一、黑白两道通吃,问鼎上海滩


杜月笙不仅智商高,情商更高。他为人低调,遇事冷静。在上海滩黑社会势力错综复杂,他游走于各派之间,极尽调节斡旋之能。就连解决各派军阀与黑社会之间的纠纷,只要他一出手,没有办不到的。最著名的“卢筱嘉暴打黄金荣”案,就是由杜月笙出面调停的。


在有权柄期间,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场、银行、商号等,大量聚敛钱财。杜月笙擅于交际,视金钱如粪土,无论对什么人,都能仗义疏财。短短几年间,他便笼络到许多社会名流,从政界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头目,统统拿下。


1932年,杜月笙组织恒社, 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就是帮会组织。刚成立时,只有一百多人,到1937年就有五百多人。成员包括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当时的新闻界、电影界等多方面社会人士都加入了该社团。一时间,杜月笙便更做实了“上海皇帝”这个名号。



二、兴修祠堂,尽显皇家气派


1930年,杜月笙回到家乡买了五十亩土地,用来修建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在典礼上,光仪仗队就有五干人多人。当天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驱车从法租界杜月笙住的公馆出发,浩浩荡荡的队伍长达几千米。一路上鼓乐齐鸣、车辆如流,大批巡捕开道,那种震撼的场面,简直是让千古帝王们,都自叹弗如吧。


杜月笙在当地大摆三天宴席,每天提供千桌酒席款待宾朋。那种奢华的场面,比乾隆60岁寿诞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就连蒋介石、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党国要人都纷纷送了匾额,以示祝贺。送礼送钱前来祝贺的各界政要不计其数,可见杜月笙当年是多么威风八面。



三、妻妾成群,各个貌美如花


正如皇帝要有众多妃嫔一样,杜月笙的一生,阅人无数。光明媒正娶的太太就多达五位。正妻沈月英,苏州人,没有生育。后因为与表哥通奸,被杜月笙幽禁十年。 二太太陈帼英,上海人,舞女出身,因杜月笙常去舞场跳舞,被杜月笙看中,娶进家门。 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也是在风月场所被杜月笙相中,十六岁嫁进门。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在上海演出时,被杜月笙收为妾室。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姚玉兰师姐,由姚玉兰引荐嫁给杜月笙。



四、气派豪车,无人能敌


杜月笙不仅妻妾成群,豪车更多。在当时的上海滩,全市才有000多辆汽车,而杜月笙就有九辆。并且配了18个司机、10个贴身保镖,每次出门,简直就是超级拉风。


杜月笙更加酷拽狂霸的是,他的汽车车牌清一色都是7777。每天只要杜月笙一出门,市民见了,都知道那车里坐着的杜月笙。更让人劲爆眼球的是所有巡逻的警察,在街上看到7777的车牌,都会立刻肃立敬礼,以表示对他崇高的敬意。这种屌爆天的人,全上海滩也只有杜月笙一人而已。



五、每年生活费开销巨大,令人瞠目结舌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生活是奢侈的,那我们来见识见识这位“土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据统计,杜公馆每年的开销大约折合成现代的人民币大约是20亿,是不是令人感到目瞪口呆?这么庞大的一笔开销,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在现代最有钱的国家迪拜,也是无人能及吧。


由此可见,当时的杜月笙“富甲一方”,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六、仗义疏财、救国救民,最终客死他乡


杜月笙虽然是的“土皇帝”,很多敛财之道也并不光彩,但那都是时代造成的。他没有像其他封建阶级、官僚主义、资本家们那样横征暴敛、榨取穷苦百姓的剩余价值。他同情劳苦大众,只要有人向他寻求帮助,他不仅慷慨解囊,还不要求偿还。不仅如此,杜月笙对各路朋友有难都两肋插刀、仗义疏财。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虽然只剩10万美元身家,为了不让子女成为“要账鬼”,一把火将所有欠条当众烧毁。


杜月笙在日本侵略时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捐钱捐物、还出资建立了多所医院,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做了很多慈善事业,例如;给学校捐款、建设学校等。抗战时期,亲自组织上海各界参加抗敌救援会,募捐救国捐款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元。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救亡的工作。


1951年,这位“上海皇帝”病逝于香港,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杜月笙的皇帝生活,五个老婆五个每年开销二十亿! 

20世纪的上海滩,曾经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上海最大黑帮老大,是现代实业家,是社会名流,也是地方领袖,他就是曾经叱咤上海的杜月笙。

  出生于1888年的杜月笙,幼年经历并不幸运,四岁之前父母相继去世,由继母和舅父养大。但在杜月笙14岁的时候,拜了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进入了青帮,从此一步一步开始走出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无人不晓,他上海有个称号,“上海皇帝”。要说这位“上海皇帝”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大家可别被吓坏。杜月笙的一生,一共明媒正娶了五位太太,而他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太太的数量多,名下的汽车就有九辆。以现在的社会拥有九辆汽车已经是特别富裕人家才能享受到的,而在杜月笙所处的时代,上海滩的汽车总数也才1000多辆,穷人们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而杜月笙却拥有足足九辆汽车,贴身保镖28名,可见这位“上海皇帝”是多么壕。杜月笙的汽车有一个特点,就是车牌都是7777,所以那时候街头的警察看到7777的车牌都会立刻肃立敬个礼。

  除此之外,杜月笙每年的开销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20亿,这个数字是大部分家庭一生都不可能花销的数字。那时候的上海,普通市民一年的人均收入也才不到一百大洋,而杜月笙的公馆每年开支都在200万大洋以上,是普通上海公民的两万倍。所以换算到如今的情况,算上海公民人均年收入十万,翻个两万倍,那杜月笙公馆每年的开支搁现在就是二十亿。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可见杜月笙那时候在上海是多么的有钱。

  杜月笙有钱,但他不像一些有钱人聚拢财物欺压穷人,他虽然是一个不黑不白的商人,但与人交往都十分坦诚,有人向他寻求帮助一定会竭尽所能并且分文不取。不仅如此,杜月笙为人还十分仗义,有朋友问他借了钱他不光不追债,还直接当众人的面将欠条烧毁。所以很多人都十分敬重杜月笙,也愿意跟随着这位上海老大。

  杜月笙的一生,在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不少成就,身为一名热爱祖国的青年,他至始至终都十分热心地支持着中国人的斗争,在抗战过程中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很多有益的慈善事业,设立了很多医院,创设许多学校,向学校捐款。抗战的时候他不仅参加上海各界的抗敌后援会,还举办募捐救国捐款一百五十多万元。就算是之后移居香港也在继续开展着抗日救亡的工作。

  1951年,这位为中国抗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上海皇帝”病逝香港,结束了他有民族气节各方面优秀的传奇一生。


啸谈秘史


杜月笙被誉为民国时期“上海滩皇帝”称号确实不假,那么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皇帝生活呢?

杜月笙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本是个穷苦家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先后离世,杜月笙开始流浪街头,后来在杜月笙15岁的时候,为了生计他孤身来到了大上海开始闯荡,先是拜了黑帮陈世昌为师,后进入上海滩青帮大佬黄金荣的公馆,一点点杜月笙凭借着他会做人善于识人的本事开始在上海滩崛起,最后成为了“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青帮头子。他纵横与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政界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雨人物。



杜月笙从一介草民成长为一代枭雄,其中付出的辛酸只有他自己清楚,杜月笙从贫穷到富有他深知一路走来的艰辛,喝水不忘挖井人,杜月笙发迹了他忘不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在杜月笙辉煌的时期,他没少救济过这些人,甚至连不认识的陌路人遇到困难杜月笙都慷慨解囊,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因此杜月笙在上海滩的信誉和名气要大于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和张啸林。



杜月笙有钱了,他懂得感恩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在他巅峰时期更是挥金如土,其奢侈程度堪比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1930年杜月笙在老家高桥买了50亩地耗巨资兴建了杜家祠堂,并且请来了外国设计师给设计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建成了,在1931年6月9日那天,杜月笙举行了祠堂入祠大典,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当时民国的军政大佬,社会各界名流几乎全部到位,就连蒋介石都派人送了牌匾,整个庆典场面隆重实属罕见,杜月笙连开酒席三天,白吃白喝每天千桌款待亲朋好友邻里相亲。这次盛典被称为百年来上海滩最奢华的一次典礼。


杜月笙不仅建豪宅挥金如土而且还拥有多辆豪华汽车,当时那个年代在上海有车的主那都是上层社会人物,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是杜月笙换豪车如同换衣服一样,什么牌子好就来什么牌子的,品牌汽车就多达9辆。杜月笙最喜欢的座驾就是那款1930年版的雪佛兰,车好牌子也霸气,杜月笙的车牌号是77777你说有多牛。据说杜月笙的司机和助手就有20多个,保镖不下几百个,光贴身保镖就10几个。未见人先见车,在上海街头只有看到五个7牌照的车那就是杜月笙来了,杜月笙出门就像皇上出宫一样,那场面前呼后拥的简直就是没谁了。


杜月笙的杜公馆每年的正常开支都要200万大洋,这个数目相当于当时上海滩普通市民的2万倍。而这仅仅是杜公馆的花销,杜月笙的豪宅不止这一处,由此可见杜月笙是多么的有钱。

杜月笙如此奢侈那就是两个字“有钱”,有钱人就是任性,在那个动乱年代有钱就是大爷,有钱就是祖宗,杜月笙从一个上海滩小瘪三到“上海滩皇帝”他所做的这些无疑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我杜月笙终于光宗耀祖了,你们不要小瞧我。别人能做到的我杜月笙也做到了”。


杜月笙的土皇帝生活不光这些,他还有他的情感世界,杜月笙一生一共娶了五位太太,其中有三位都是演员,个个貌美如花,其中最漂亮的就是有着“民国第一才女”称号的孟小冬 ,孟小冬原本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原配,后来与杜月笙一见钟情,走到了一起。可见杜月笙也是个多情的种子。

别人存钱杜月笙存的是人情,所以杜月笙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到后来穷的只剩人啦,这也是他早年挥霍无度的结果,杜月笙这个人特别讲究,以至于到死都不许他的儿女去要债,这就是一代传奇人物杜月笙的本性。



1951年,“上海皇帝”杜月笙病逝于香港,一代枭雄结束他传奇的一生。


任驰赢天下


杜月笙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为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样的经历,大概只有“传奇”两个字能够解释。


他15岁独身闯荡上海滩,从卖水果的小伙计做起。但天性不安分的杜月笙,不可能甘心一辈子做个小商小贩。于是,他告别水果行,加入到了街头混混的行列中去。靠着一身胆气和智慧,他渐渐闯出了点名气。拜老头子、入青帮,这是杜月笙扬名立万的序曲,而进入黄公馆,则是他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在黄公馆这个绝佳的舞台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过几次漂亮的出手,他终获黄金荣的赏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取代黄金荣的位置后,他更是长袖善舞、纵横捭阖,不仅将传统的烟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进军工商界,成了令人咂舌的商界大佬,社会地位急剧上升,成了黑白两道都不敢小窥的社会名流。


杜月笙是如此复杂,复杂到几乎分裂。他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稍微旋转一下,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前一秒钟,这色彩可能是黑,而后一秒钟,它可能又是白。在他身上,有一个词语始终如影随形,那就是:矛盾。



因此,对于杜月笙来说,所有简单的标签都是失效的。唯有从布满矛盾的碎片中,才能窥见他那张不动声色的脸。



杜月笙出身黑道,少不了打打杀杀。但他从不以勇武为荣,而瞧不起读书人。相反,他对知识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因为自己读书少,他就重金聘请说书先生,为他说书,从中汲取营养。对于子女的学习,他也是十分重视。一旦成绩不佳,他就会严厉批评,有时候甚至施以体罚。而与文化名流的倾力结交,也说明了他对文化的仰慕。国学大师章太炎亲自为他改名的事情,一时传为美谈。

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中,杜月笙甘为马前卒,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尤其是他设计诱杀工人领袖汪寿华,更是增添了自己的罪孽。但是,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他却铮铮铁骨,积极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还帮助戴笠创建抗日“别动队”,全力以赴支援抗日。1937年,上海沦陷前,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决不当汉奸。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



关于旧上海的三大亨,时人有个评价:黄金荣爱财,张啸林能打,杜月笙会做人。这里的“会做人”,重要的一条就是仗义疏财。杜月笙一生经手的钱财何止亿万,但临终前,他留下的遗产却只有区区10万美金。这让众亲友唏嘘不已。即使落到这样寒酸的境地,但在临终前,他还是坚持烧掉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欠条,这种境界,的确非常人所能达到。


淘战史


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一提到杜月笙,很多人想到的首先就是黑社会头目。当年,上海这个‘’冒险家最大的乐园‘’有三大青帮头目,依次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不过后来这个次序发生了变化,杜月笙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超越黄金荣成了青帮第一大头目,被人称为‘’上海地下皇帝‘’。

总结这三大黑社会头目的特点,当时的上海滩最被广泛流传的话是: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不认识杜月笙的人,总觉得这个黑社会大头目一定是一个‘’青面獠牙‘’、‘’一脸凶残‘’、‘’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之辈,实际上杜月笙温和儒雅、身体清瘦、说话谦和,即使是再炎热的夏天,他长衫的最上面一颗扣子都不会解开,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可是,他明明就是那个当时在上海滩一手遮天,几乎没有办不了事情的传奇人物啊!

是什么因素让这个水果店的小学徒慢慢成为黑帮老大、实业家、社会名流和地方领袖的呢?主要就是他的会做人。杜月笙常说的一句话是‘’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他仗义疏财,几乎买断了整个上海滩的交情。他对找他帮忙的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说的话都是:

你的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好,再会!

然后分文不取。

1951年8月16日,此时的杜月笙因为病重已然生命垂危。

他让大女儿杜美如去银行拿来一个保险柜,里面有满满的一箱借条,最少的5000美金,多的一张竟然是500根金条。

他把这些借条,亲手一一销毁。

他说:‘’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上门去要,说不定会召来杀生之祸;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他就在那天走了,尘世里所有的一切也在那个时候一笔勾销了。而这个年开销多达200万大洋的大亨,最后留下的只有区区11万大洋。他的遗产分配方案是:每个太太一万、长子一万、没出嫁的女儿6000、出嫁的4000。


明分趣知


杜月笙其人

杜月笙的一生,出身微寒,崛起市井,四岁之前丧母丧父,先后由继母和舅舅抚养,十四岁在上海水果行当学徒,削的一手好梨,但是嗜赌成性,与流氓为伍,后被开除,后拜青帮陈世昌(上海小东门一代的流氓头子,青帮“通”字辈)为老头子,排在“悟”字辈。杜月笙为人机灵,善解人意,在陈世昌引荐下,进入青帮龙头黄金荣公馆。用尽心思、抓住机会,打到一个又一个对手,吞掉一个又一个地盘,一步步走上上海滩黑帮教父地位,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后勾结军统头子戴笠,帮助蒋介石镇压工人纠察队,诱杀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抗战时期,也从组织劳军活动,为八路军采买防毒面具、通信器材,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杜月笙避居香港,从事抗日活动,策划了著名的“高陶事件”,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向工商、金融、文化等业务发展,国民党失败后,再赴香港,1951年8月16日,病榻上备受折磨的杜月笙,将仅存的10万元现金散于家属后,离开人世,终年63岁。

在杜月笙63年的生命中,经历了悲惨的童年,迷茫的少年、奋斗的青年,享受的中年,困苦的晚年,可谓跌宕起伏,堪为传奇的一生。

当年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地位无人撼动,无论洋人还是蒋介石都要给他面子,很多事情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办成,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上海的“土皇帝”一点不为过。

那么“土皇帝”杜月笙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1)职务多的吓人,权力大的害怕

除了青帮大佬的身份外,杜月笙还担任着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预备役部队副总司令(少将军衔)、国民党党卫队(原国民党冲锋队)参谋总长(少将军衔)、人民行动委员会委员长(其实相当于武林盟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民国总工会主席、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军衔)、中华民国烟土专卖局局长、烟土总公司总经理、上海特别市公共租界区书记兼法租界区书记、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纳税华人会监察、上海市参议会参议长等。这些头衔除了部分是虚职,很多都是实打实的职务,跨黑道、白道、军界、租界,真可谓各个行业都同吃。他利用这些职务垄断了上海的毒品生意,形成“全球网络”,他的“三鑫公司”掌握上海一半以上的赌馆。

(2)家产多的吓人,生活花费巨大

家产多到什么程度呢,1937年淞沪会战之前,杜月笙的家产达到数亿元,而1936年全国一你那的财政收入也不过12亿元,说他富可敌国一点不假。上海当时大概有1000辆汽车,杜月笙家里就有9辆,贴身保镖28人,车牌都是7777,上海警察见到7777都要敬礼。有人觉得9辆汽车就显示出杜月笙的身价吗?给你看看一组数据,1918年出厂的福特T型敞篷车,这款车1923年夏天在上海的售价是2700块大洋,如果折合成当时米价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万元左右,那时候,一条全新的邓普禄轮胎售价50块大洋,更换一个化油器需要70块大洋,维修汽车上的电器身背通常一次需要100块大洋左右。他还要养活5个老婆,8个儿子和3个女儿,网上传说他每年的消费大概是20亿人民币,这个就有点不靠谱了,还有一棒子兄弟跟着他,他每月的花费绝对是惊人的。

(3)妻妾成群,享尽齐人福

杜月笙一生共有5个明媒正娶的夫人。

原配沈月英,幽禁终生。

苏州富商之女,当时杜月笙是黄金荣的家仆,但肥肠受器重,黄金荣亲自操办他的婚礼,婚后,沈月英一生没有生育,领养一个孩子杜维藩,杜月笙奠定青帮大佬地位后,周围美女如云,沈月英醋意大发,为报复杜月笙,与表兄傅方林偷情,被杜月笙发现后,将傅方林撞成残疾,将沈玉英幽禁十年。

二太太陈帼英,留在大陆。

陈国英是苏州农家女,上学时在舞厅兼职,被杜月笙看上,15岁就嫁给杜月笙,生于三个儿子,新中国成立后,随杜月笙搬到香港的陈帼英与杜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上海,晚年穷困潦倒。

三太太孙佩豪,病逝美国。

三太太也是苏州人,嫁给杜月笙时16岁,生育两个儿子,到香港后,和四太太经常发生矛盾,杜月笙去世后,就搬到英国居住,1990年度,病逝于美国。

四太太姚玉兰,病逝于台湾。

姚玉兰的父亲是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自己本身也是著名京剧演员,1928年在上海演出时被杜月笙看上,强行娶走。杜月笙去世后,姚玉兰携带杜月笙灵柩钱据台湾,得到宋美龄照顾,1980年代病逝于台湾。

五太太孟小冬,善始善终。

孟小冬名头极大,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人称“冬皇”,还曾经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相爱过。孟小冬是三姨太姚玉兰的闺蜜,1936年被杜月笙邀请为黄金大戏院剪彩演出,从此相识,进入杜公馆,当时杜月笙已经离不开病榻,孟小冬精心侍奉,1950年,当杜月笙要搬到香港时,计算需要多少张护照时,孟小冬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呢”,杜月笙一愣,马上宣布与孟小冬结婚,在众人搀扶下,拜堂成亲,一生孤傲的孟小冬,有了终身的归宿。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迁居台湾,闭门静养,1977年5月27日去世,一代名伶终其一生。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这位传奇人物在香港病逝。


葛大小姐


杜月笙作为老上海滩的一号人物,他的个人生活绝对是奢靡的难以置信(杜月笙也是苦出身,骤然暴富,类似中了500万彩票,NBA或足球场为数不少的世界级球员都因为暴富而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杜月笙在当时风头一时无两,绝对是一等一的富豪。资料不全,但是个人觉得,上海市富豪榜第一名算不上,前三应该还是稳稳的。

为什么呢?下面分析一波:

1.担任公职:担任上海市,乃至全国的职位达10项,其中有中国首任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行宪国民大会代表(曾当选主席团)、上海市参议员(当选第一任议长、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白道上,权势煊赫,即便是蒋氏父子也得给杜月笙面子)

2.金融行业:上海市银行公会理事、中国银行董事、交通银行董事、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中汇银行董事长、浦东银行董事长、国信银行董事长亚东银行董事长、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扬子贸易公司董事长。(可谓一人就垄断了当时中国金融业的泰半,干银行的都仰仗杜月笙的鼻息。)

3.教育文化行业:正始中学创办人、中华职业教育社董事、复旦大学校董上海法学院校董、申报董事长、商报董事长、新闻报常务董事、中央日报常务董事、世界书局代董事长、大东书局主席董事、东方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中华书局董事。(从高等教育学府到新闻都由杜月笙掌握)

4.工业农业:大中华橡胶厂董事长、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香港中国国货公司董事、民丰造纸厂董事长全国面粉业公会理事长、上海鱼市场理事长、中国茶业公司董事长、上海水果业公会理事长。

上面职衔只列了部分,总共有70多项,即使七号字体,是普通名片的四倍。

传言当时,上海滩上谁怀里要是有一张杜老板的名片(比普通名片大两号),出门打车、下馆子、去酒吧、去舞厅等等都可以免费,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上海皇帝”有5个“妃子”,个个姿容俏丽,背景学识都不差;9辆车,杜老板最爱凯迪拉克,车牌全是“7777”(杜月笙明明是1888年出生的,按道理应该更偏爱8888),“杜公馆”上海市中心独栋洋楼,占地3000多个平方,现价3个多亿。(我等平头百姓,怕是坐火箭也赶不上,这等规模,作为三无人群,只能瑟瑟发抖)


杜月笙当时每年开销都在200万大洋以上,折合现在20亿每年。(20亿,每年,即使是现代,恐怕没有那个家族年消费量这么大过)

1938年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事室迁移香港,杜月笙亲自主持工作,并设立总办事处,以接受海外捐助的物资,并同时筹措救护事业的经费。可以说,杜月笙此时是非常辛劳的。(杜月生还组织了工人军队投入到抗战中去,捐献了5000只快慢机手枪,还设立了大量医院以救助伤员。最终在暗杀汉奸张啸林,策反汪伪政权都有他的参与,可以说,杜月笙在大局面前,还是有所底线的)。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杜月笙干事业干到了上海滩流氓大亨的地步,历史留名上海滩一代枭雄,坊间更是盛传杜月笙就是上海滩的土皇帝,对于杜月笙的皇帝生活也是颇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说实话,杜月笙事业干的不错,但要说生活,着实经营的不怎么样。

如果土皇帝的生活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山珍海味的吃着,那杜月笙还算是十分成功的,但生活不止吃喝拉撒,更有家长里短!

要说杜月笙是近代上海滩的土皇帝,那么土皇后,显然轮不到有“冬皇”之称的孟小冬,而是由黄金荣亲自保媒的――沈月英。

沈月英是杜月笙的第一个老婆,沈月英的出现改变了杜月笙的身份和地位,正是以娶沈月英为因由,林桂生强烈建议黄金荣为杜月笙买房置业。

“房”就是杜月笙的第一个宅子,这“业”指的就是黄金荣的公兴记赌档,交给了杜月笙打理。

杜月笙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有产有业的场面人,黄金荣跟前的大红人!

但沈月英带给杜月笙更多的,似乎不是这种事业成功带来的喜悦,而是无边无尽的苦恼。

杜月笙、沈月英二人结婚后不久,杜月笙就发现沈月英是个瘾君子,还不是一般的有瘾,除了新婚时短暂的矜持,沈月英身子就再也没离开过烟榻,手没放下过烟枪。

杜月笙虽然后来也好抽两口,但仍然忍受不了沈月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趣生活,因此,在家里烦恼了,杜月笙就往戏院跑。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戏曲往往扮演着重要的历史知识普及的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读过书,在事业上小有所成的人。

有钱有闲,就爱听那些个历史上的扬善贬恶的戏曲,他们的家国观念也是从这些戏曲里儿来,显得既纯朴又又有执念。

杜月笙也是如此,后来他在抗日战争中的选择,不是随性所为,而是追随着中国历史上那些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前行。

看戏既增长了杜月笙的历史知识,估计也是局限了他的眼光,在长期戏曲浸润下,杜月笙可谓爱屋及乌,接连娶了两个戏子。

关键是杜月笙平日里爱去的就是黄金荣开办的金荣戏院,这杜月笙接二连三的“挖角”,金荣戏院都快开不下去了。

黄金荣都被搞得苦恼不已,心想着:“杜月笙这小子薅羊毛,专挑一只薅啊!” 不管怎么说,两房姨太太娶回家,的确让杜月笙的生活有了点起色,杜月笙也更加的爱看戏,去的照样是金荣大戏院!

这一天,杜月笙回到家里,看到烟榻上的沈月英,气不打一地出,没停脚,转身去了金荣大戏院。

好戏开始,杜月笙定睛一瞧,“哟!来了新人了!” 杜月笙周围一扫听,台上一共三人,让人稀罕的竟然是母女关系,一母两女同出梨园,把个杜月笙稀罕的,当然,他不喜欢老的,也不喜欢小的,他是看上了姐姐了!

杜月笙盘算着,这上哪说理去,黄金荣刚给自己打招呼:“不许再打他们戏院台柱子的注意!” 事就这么巧,杜月笙老毛病又犯了,是跟黄金荣戏院的女演员杠上了。

杜月笙找王有龄,黄金荣手下的金牌经理人,一直帮忙黄金荣处理生意。


杜:“有龄,我看上个女人,你没意见吧?”

“杜爷,你看上谁家闺女是你的事,跟我有啥关系!”王有龄看着杜月笙。

杜:“你别这样,我看上你们戏院的姚玉兰了!就那母女三人里的大姐姐!”

王有龄看着杜月笙,一脸懵逼的说道:“杜爷,咱非得这样玩不行吗?”

“这样玩才刺激不是?”杜月笙坏笑道。

“得嘞,杜爷,你找老板去,我说了不算!”

王有龄怕挨骂,推了个干净,前两次王有龄都没少挨骂!

杜月笙找黄金荣,黄金荣说了也不算,这是4还得姚玉兰自己拿主意,成与不成,黄金荣不拦着。

这下杜月笙难办了,没人接招,总不能自己觍着脸自个上门给自己提亲吧?那就真成了耍流氓了。

杜月笙左思右想,还有个人――李志清。

也是金荣戏院的大管家,黄金荣未过门的儿媳妇,还未过门,儿子死了,李志清也就没走,在黄公馆走动。

黄金荣便将戏院交给她打理!

杜月笙找到李志清:“妹妹,我看上你们戏院的姚玉兰了,可没人给我说和,你帮我说说去呗!”

“杜爷,我们家戏院,来一个‘角’你挖一个,来一个你挖一个,这都第三回了,你还好意思开口啊?是不是有瘾,是不是有瘾?”

杜月笙嬉皮笑脸:“妹妹,都是自家人,如此以来不是亲上加亲了嘛!再说了,你要是再拒绝我,我这脸往哪搁啊?”

“行,我帮你去说,成不成人家姚玉兰说了算!” 上海滩杜月笙看上的女人,但凡他开口了,别人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哪怕这个人是姚玉兰,金荣戏院的台柱子,照样得答应。

事实也是如此,就杜月笙的条件,上海滩独一份,就这硬实力,姚玉兰死活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有一点姚玉兰心里隔应,杜月笙老大不小了,42岁的年龄,姚玉兰才是二八芳龄,杜月笙要是小几岁,姚玉兰都得上赶着追杜月笙。

但年龄大不是问题,问题是拒绝不了杜月笙,姚玉兰索性提了俩条件:一、必须明媒正娶;二、必须单独居住!

对杜月笙来说,这都不算个事。

这就是杜月笙的土皇帝生活,既有“霸道”的一面,却也有常人都有的苦恼,正应了那句话,过日子,“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民国时期的上海“地下皇帝”,和结拜兄弟黄金荣,张啸林并称“青帮三大亨”,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帝”的称号。据说当时民国政府的党政军要员都要卖杜月笙的面子,那么这位上海滩的“地下皇帝”的皇帝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真的说起这位“地下皇帝”的皇帝生活,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被吓到。杜月笙的一生一共娶了五房太太,其中有名噪一时的京剧名角“东皇”孟小冬,此外他的私家车数量有九量,虽然现在汽车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了,可是在当时社会,有九辆私家车的还是比较少的,而且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背地里有多少那也就不得而知了。


杜月笙不仅车多,他的保镖也多,仅贴身保镖就有28名,暗地埋伏的保镖则在五十人以上,每次出行都是戒备森严。而且杜月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车牌必须是7777,当时上海滩的警察只要看到是这个车牌的都要敬礼。

谈到生活就要谈到他的开销,当时上海普通市民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才一百现大洋,杜公馆每年的消费都在百万以上,是普通人的万倍以上。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换算,拿到现在杜月笙的开支每年几乎有20个亿之多,可见杜月笙当年是有多土豪。

当然其实凭良心讲,杜月笙的皇帝生活只是和当时国民党的高官差不多,而且杜月笙许多开销都用在了人情世故上面,他每个月都要花一大笔钱照顾国民党的军政高官和文人墨客们,所以实际说来我感觉杜月笙并不是太奢侈。

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大家对这位上海皇帝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