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俄罗斯米-8直升机坠机,18人身亡?

战略忽悠局小助手


俄罗斯米-8直升机再现坠毁惨剧!

就在今天早上,俄罗斯一架米-8直升机起飞后没多久坠毁在俄克拉斯诺塔尔斯克地区,包含3名机组人员在内的18人全部遇难。

根据俄罗斯航空署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当地时间凌晨五时许,两架米-8直升机相继起飞,一架负责吊运货物,另一家负责运送输油站值班工人。但起飞后不久不知因何原因,搭载工人的米-8撞上了吊运的货物并坠毁。

从目前找到的失事飞机的黑匣子得知,米-8的坠毁很可能是因为机械故障导致。而此次米-8直升机坠毁事故也并非先例,就在今年的三月份,一架俄罗斯边防军的米-8直升机车臣北高加索地区坠毁,8名边防军遇难;仅一个月后,另一架米-8又在实施硬着陆时意外坠毁,造成6名成员死亡。

米-8“河马”运输直升机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不仅是苏联第一款使用涡轴发动机的直升机,而且还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直升机,因此被苏联人称为直升机世界的“AK-47”。但近几年频发的坠机事故也让人们对年逾花甲的米-8安全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米-8已经到了“老骥伏枥”的时候?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在人类航空发展史上,坠机是一件很平常、也符合逻辑的事情。而坠机的原因大体看来也就分为操作失误、天气恶劣、机械故障几大方面。

我们都知道,要淘汰一型飞机必定是因为这类飞机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任务需求,但米-8一直使用到现在说明什么问题,即“存在即合理”。可以肯定的说,这架飞机在设计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如果存在,那苏联和俄罗斯也不会执迷不悟的大批量生产。

另外,对于每次坠机的原因我们也要辨证的看待,如果是人为操作失误,那就需要加强对飞行员的训练、如果是恶劣天气导致,那就应该做好气象侦测、如果是机械故障,就需要地勤机械人员做好必要的维护检修;

而不是一出问题就把矛头全部指向飞机性能!要知道就连世界上最先进的F-22到目前都已经坠毁5架(含试飞期间),美军一共才装备了不到两百架,而米-8的生产数量大约在17000架左右,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突然觉得米-8的安全性能很突出啊!

言归正传,如今看来米-8确实已经是一款老旧机型,但因为保有的数量实在太大,全部退役就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毕竟还能在一些普通任务中发光发热,这样的话就需要负责维护检修的人员对米-8格外照顾,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类似今天因机械故障导致的灾难。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俄罗斯坠机并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这里面频繁坠机背后的原因还是非常值得探讨一下的。世界上飞机出事故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并不是说美国飞机技术不行,只是机械设备不是人,多少都会发生事故。美国人起飞的次数多,自然出事故的次数也多。俄罗斯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过多的坠机,超过正常频率就有点不正常了。


据俄罗斯媒体称,北京时间10点俄罗斯UTair-直升机服务航空公司的两架米-8AMT直升机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发生事故,其中两架直升机中有一架运载了3名机组人员和15名准备换班的石油工人。但是不幸的是,这架直升机撞到了另一架飞机的悬挂物,最终坠毁。另一架直升机则抛弃悬挂物,最终保全了机组人员的性命。

虽然俄罗斯还没有公布具体原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公布出来的消息进行一下推测。这架坠落的米-8AMT直升机(飞机号 RA-25640)生产于2010年,按年龄来说只要护理得当,还远远不至于出事故的地步。机长飞行时间是5660个小时,如果没有心理问题,这个机长的飞行技术应该还是可以的。


联系一下近期俄罗斯的坠机事件,不难看出,俄罗斯近几年真的是老是坠机。(篇幅有限,举几个例子)

2016年10月22日,俄罗斯米-8直升机在乌拉尔联邦区坠毁,机上十余人遇难。

2016年12月19日,俄罗斯伊尔-18飞机在雅库特地区因意外紧急着陆,幸好并没有出现生命危险。

2018年02月11日,安-148客机在莫斯科州坠毁,造成71人死亡。并且这位机长也是一个5000小时飞行经验的老机长。

俄罗斯人被称为战斗民族,每当出现大雾或者其他不适合降落的天气时,其他国家飞机都是尽量选择其他方案。而俄罗斯的飞机,大都会按时降落到机场,但这也同样代表着一定的高风险。


除此之外,俄罗斯技术方面一定出现了大问题。俄罗斯军方飞机和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是国有资产,俄罗斯近几年越来越缺钱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以俄罗斯现在的水平,虽然研究新型飞机有点费劲,但是以他的技术维护绝对没有问题。

既然技术本身没有问题,那么肯定是技术本身有关的维修资金出了问题,让他不足以让飞机得到足够维护。联想一下梅德韦杰夫在世界杯之初提出的提高退休年龄政策,为了省钱发展经济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给飞机少“体检”一次两次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