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漁啦!跟著船老大做回漁民 頭回見!新鮮龍頭魚活蹦亂跳

受颱風“雲雀”影響,溫州今年開漁時間比預定晚了一天,而漁民們已經迫不及待要為大家送上新鮮的海產品了。 漁民如何出海捕魚?漁船上的生活有什麼特別之處?8月5日,記者來到洞頭區東沙漁港,跟著漁民呂良木以及他的船員們一起出海,親身體驗一回漁民的生活。

捕龍頭魚

下網後要等上2個小時

記者登船的時候,已經是呂良木當天第二趟出海。

8月5日早上7時40分,呂良木駕駛著漁船滿載龍頭魚、小黃魚、帶魚、梭子蟹、鯧魚等海產品緩緩駛入東沙漁港,這些海產品是呂良木和他的5名船員,凌晨3點出海捕獲的。此時在漁港岸邊,有七八個人已經在等候漁船,準備卸貨。這次的收穫不算多,加起來大概250公斤。

7時52分,卸貨完成,記者跟隨呂良木登上漁船。7時55分,在“突突突”的柴油機發動聲中,呂良木駕駛著漁船快速駛向目的地。

此行目的地是距離東沙漁港約20海里,北緯27度,東經121度的海面上。從東沙漁港出發劈波斬浪約30分鐘,到達目的地。他們在這一帶海面,放下10張流網,專門用於捕獲龍頭魚。呂良木的這艘漁船有20多米長,專門用來捕龍頭魚。

“下網啦!”8時40分,呂良木一邊下令,一邊駕駛著漁船緩緩前行。5名船員站在夾板上,頂著烈日,開始下網。大約過了10分鐘,一共撒下10張魚網後,呂良木關閉了發動機。下網後,要等2個多小時,然後再收網。

面對鮮美午飯,記者只喝了一口湯

對記者來說,等待的過程有點難熬。

漁船停泊在海上,隨著海浪拍打,開始出現10度到30度的搖擺。此時,有的船員準備午飯,有的船員清洗船面,還有的船員開始洗澡,準備在艙內約60釐米寬的休息床上打個盹。呂良木說,60釐米剛好夠一個人躺下,躺進去後,即使船舶劇烈搖擺也不會被甩出去。

9時10分許,記者開始出現噁心、頭暈等暈船的症狀。而漁民們完全不受影響,在漁船上行走宛若平地。呂良木笑著說:“今天其實天氣很不錯,漁船都沒怎麼晃動。”

休息時間,漁民們準備吃中飯。

“喝上一碗魚湯,就不會暈船了。”9時20分,船員們已經準備好一鍋美味海鮮,邀請記者一起吃午飯。然而,當我們坐到凳子上後,頭暈得更厲害了,一陣陣噁心從肚子裡湧上來,結果一頓鮮美的午飯,我們就喝了一口湯。

呂良木說,第一次出海,暈船是很正常的現象,他16歲開始打漁,直到18歲才適應海上生活。“在海邊長大的他們,吃上一頓新鮮的海鮮,渾身就會充滿了力氣。等會收網、拉網,全身就會有使不完的勁。”10時47分,在等待了2個多小時後,呂良木決定收網。5名船員迅速換上工作服、穿上雨鞋,來到甲板上,開始收網。

11時許,1名船員站在船邊利用工具拉漁網,3名船員分工合作,把漁網上的海鮮打落到甲板上,還有1名船員負責收拾漁網。約10分鐘後,第一網魚就捕撈完成了,看到剛捕撈上來的龍頭魚、帶魚在甲板上活蹦亂跳,漁船上傳來開心的笑聲。

船員平均年齡60歲,收入多少靠運氣

下午2時30分,10張網都被一一拉回到漁船上。“對我們來說,當然是產量越多越開心了,如果捕到大量龍頭魚的同時,還有小黃魚那就最好了,今年開漁以來,我們最多一次捕到500多公斤的龍頭魚。”

他說,這條漁船,加上他自己一共有6人,漁船是大家一起出資買的,一船人都是股東,所以捕魚時,大家都非常賣力。捕魚就是看天吃飯,有時候多,有時候少,今天這10網一共捕獲300來公斤龍頭魚,加上凌晨出海捕獲的幾百斤,當天一共收穫500多公斤龍頭魚。

呂良木算了一筆賬,去掉油錢、船員工資、漁船折舊費用等5000多元的成本,一天忙活能賺5000多元。

返航時,呂良木和記者聊起了這些年的經歷。呂良木是洞頭人,今年58歲的他看上去粗壯黝黑,從16歲開始,他就跟隨父親一起打魚。40多年來,呂良木和他的夥伴們起早摸黑,在東海邊以打魚為生。如今,一對兒女都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工作,但是都沒有選擇漁民這一行業。

出海打魚,在很多人眼裡,也許是一件充滿新奇的事,但對以此謀生的漁民來說,卻充滿了艱辛。

呂良木說,為了生計,除了休漁期,不管颳風下雨,漁民都要出海,今天已經算很順利了。如果下起了雨,全身淋透那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一年冬天洞頭特別冷,漁船上都結了冰,拉完漁網後,他兩隻手凍得沒有知覺。

“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呂良木說,他小時候村裡幾乎都是漁民,現在年輕人都不做漁民了。就拿他們這一條漁船來說,船上6個人,平均年紀約60歲。呂良木有些擔憂,隨著他們這一代漁民逐漸老去,靠海生活的傳統捕撈漁民可能會慢慢消失。

掃碼看漁民捕魚

漁民在分揀打撈上船的海鮮

溫都記者 蔣文澤/文 姚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