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意之所在便是物”与唯物主义观点相悖吗?为什么?

huangcaiting


我正在看王阳明《传习录全鉴》,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他提倡“心外无物”,也就是“意之所在便是物”,这个观点用现在马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分析,就是唯心主义;但他提倡“知行合一”,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

阳明先生三个重要论述:一是身的主宰就是心,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二是去其心之不正,存天理,明明德;三是知是心之本体,诚意格物之教。阳明心学当然是唯心主义哲学观为主,但它对于国人反求诸己,注重内在的观照,无疑是功不可没的。至纯至善是阳明心学的本体,所谓“此心纯乎天理之极”,讲究的是内心的修为。与之相反,现代人是修嘴不修心,是谓表里不一。

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反拨与修正,在程朱理学看来,人的本性负载的是理,也就是所谓的道心;而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负载的是良知,可以扬善去恶。把人从学习外物的虚化转向内在的修行,这就是阳明心学的高明之处。

王阳明先生在那个年代,就是无神论者,实属难得。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怕鬼者,都是心术不正,举行不端之人。正所谓:不做愧心事,不怕鬼敲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阳明心学之所以受追捧,关键就是倡导知行合一的人生观。如果只知不行,那就是纸上谈兵,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果只行不知,就会盲目蛮干,事倍功半。

王阳明认为做学问应当按照如下步骤:静坐、省察、克治、纯天理。当年他受一位道人也是高人指点,打坐悟道,三天三夜,一言不发,滴水未进。因此,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阳明先生说,人每天都要学习问道,就象是打扫房子,一天不打扫,房子都会积很多灰尘。毛主席也说过,“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我们每天要精进求道,去除私心杂念,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窗外的白杨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坚持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其次,再完整地看一下王守仁(王阳明)在《传习录》中那段话的原著:“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段论述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我的理解是,人的身躯是由心来指挥的,而心则是由思想来控制的,思想是由正确的认知(理论)形成的,而正确的认知或理论来源于“物”,人通过专心致志地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得出真知。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规律。

把王守仁的“意之所在便是物”与唯物主义的实质内涵相对比,不难看出,他是在论述心学的一般过程或通道,虽与唯物主义的范畴不大相同,但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唯物主义的思想不仅不相悖,反而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王阳明不愧为明朝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400年前,就已经指出了物质与精神,意识与存在的辨证关系。

这仅是本人肤浅理解,期盼高手指教。


清风明月211694736


用正统的唯物唯心来划分,王守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当然这只是顶帽子,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其实王守仁是强调物质意识的关系跟手心手背一样是不可分的。他是说:当你的精神意识向外观照的时候,你投放出去的意识本身就具有物质的力量。他就这个意思。这个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单把这一句拎出来,就容易认为他是一个唯心主义。当然他这个话也给人留下这样的把柄,除非你比较全面了解了王守仁的思想。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但并不否认意识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王守仁这个话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容易造成误解,最好不要那样去说。要解决当今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唯物辩证法是最犀利的思想批判武器。


风铃1777


王守仁是对的。唯物论的根基是“物质是客观存在”,但是,问题是,没人能证明这“客观存在”必定存在,故,整个唯物论实际上是一种臆想、一个空中楼阁。那么,什么是“物质”呢(比如我面前的“杯子”)?按我的观点,“物”(物体、物质)本质上是(也只是)“人”之间所达成的“语言约定”(而已)。这个观点与王守仁很接近。


宝灯63078801


王守仁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以此来处理社会问题,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人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是从自己内心出发的,因此王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市场。作为现代人根本就不需要纠结于此,明朝就是讨论这个问题完蛋的。因此对国家,对个人最有用的思想是王夫之的经世致用,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因为王守仁名气大,干的事牛逼就迷信他的言谈。真正看过传习录,啥帮助都没有。王守仁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知行合一,深刻理解这一句,传习录的书,就不必再读了。


小二67632178


意之心志所言知行修 身之方。

守仁把孔孟文化带入诚信,泛

及道佛。成物质运动范围,及

形式规则!是民族文明推行,和

民间风俗传承!

历代盛衰成败都有关?中华载成

千代而不衰!



杨州15503991297


中国的哲学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唯物与唯心。王守仁的哲学也是没有准确的界定。王的心学,未必是彻底的唯心主义也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所以为什么现在人,研究哲学,必须先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