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气~楼市调控拿企业炒房“开刀”多地出台限制政策保障刚需购房

“限制企业购房政策有望在全国复制,房地产税立法据说也会加快。不管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持有投资性房产过多都可能有政策风险。”上海(楼盘)一大型私募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透露,为了防止随时可能到来的风险,不少机构近期在减持投资性房产过多的公司股票。

楼市调控不会放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受此影响,8月以来,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

炒房客借道公司买房

在个人购房遭遇限购情况下,借由公司名义购房,上市公司持有房产甚至住宅,成为常见一幕。买下大量房产等待升值,更成了最近十年一些主业不是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增厚业绩的法宝。

6月20日,审计署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涉及房地产资产闲置以及炒房现象。

“炒房客借道公司买房不仅可以直接获得购房资格,而且没有限售期,可以在买房后迅速交易获得收益,这种行为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但6月底以来,已经有五个城市陆续出台措施,限制企事业单位购房,我感觉今后会大力整治这一块。”深圳(楼盘)一券商分析师对《金证券》记者说,最近几年房价不断攀升,盈利大幅超过了办企业,不少企业把资金从实业转向楼市。除了企业直接炒房外,还有部分企业的老板因为个人没有买房资格,也会利用公司来买房或炒房。

从6月底开始,西安(楼盘)、长沙(楼盘)、杭州(楼盘)、上海、深圳等地均出台了限制或规范企业买房的措施。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表示,尽管企业购房成本较高,但获利高让他们愿意这样做。楼市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地方,需要及时补上政策漏洞。为进一步抑制炒房,房地产供求关系紧张的城市很可能会陆续跟进限制企业买房。

机构减持炒房公司

不仅房地产个股,A股中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都持有数量不菲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不少个股的“房产”价值,远远超过其净资产。

“以前机构喜欢炒作那些投资性房产占比较高的公司,毕竟卖卖房子,利润就来了,壳也不担心保不住。”上述上海私募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说,事实上投资性房产过多的公司也可以理解成“不务正业”,表明了公司干主业不如炒房子的经营理念,占比畸高的很多都是ST股就是佐证。他分析,随着监管开始堵住企业炒房的漏洞,这些持有大量投资性房产的企业会不会被秋后算账值得关注,“万一限售或者征税,对企业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不少机构近期都在减持这类股票。”

在采访中还有业内人士建议,证券监管层也应该“严打”破坏实体经济、热衷投机的炒房公司,比如对企业再融资或重组等进行限制。

8月7日,央视报道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表态“楼市调控不力,坚决问责”。《金证券》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截至8月6日短短4个交易日跌幅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