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调研,老干妈终于要上市了?

小牧童


早些年,号称“不上市联盟四天王”——顺丰华为老干妈,还有一个娃哈哈。

不过,随着快递“三通一达”登录证券市场,这一联盟已然开始瓦解,那一刻起,顺丰率先叛变借壳上市,融资发展成为了企业最大愿景。

此后,或许是来源于消费饮品“六个核桃”的上市,以及自身营收大幅下滑影响,一直声称“不差钱不上市”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开始松口了。今年3月24日,宗庆后表示需要钱的时候,或许也有可能会考虑上市。

而华为不上市,更多的仍是股权太过于分散,股权改革不符合公司的宗旨。目前华为大约有8.1万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远远超过上市前持股不超过200人的规定。此外如果要上市,则需清理庞大的员工持股,直接动摇华为的利益格局,用人制度等。

上市,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总体上是利大于弊。除了能融资圈钱发展外,公司治理运作,产品品牌等等的利好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一一一目前的老干妈股权结构非常简单,陶华碧(老干妈)为董事长,两个儿子分别持有公司51%和49%的股份,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市场,股权不是问题。加上深交所已经抛出了橄榄枝,上市只有想不想的问题了。

此前上层亲自来黔调研,应该是下了任务的,也觉得是时机了,我觉得后续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老干妈”上市的消息了。

最后看看他们之前对于上市的态度!

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任正非
我坚决不上市,那是骗人家的钱——陶华碧
我说句得罪人的话,资本都是短视的——茅忠群

如果你有稳定盈利的企业,你会选择上市吗?


股海猎人


不会。


一家公司之所以要上市,主要是看中:


1,融资。这是IPO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


对于老干妈来说,融资需求为零,因为它的现金流太好了——所有供应商都必须先打款才交货,老干妈自己对上游的供应商也是先打款再拿货,整个产业链条其实是没有赊欠的。所以对老干妈来说,不缺钱还上市干嘛?


2,激励。如果小米没上市,那么很多小米员工只能拿比其他互联网公司低得多的工资(据说在北京的员工也就1万多元月薪),而上市就是这些员工甘心拿低工资的动力,因为上市后他们的股权就可以卖掉,成为千万富翁。同时上市后,上市公司还可以对员工发股票激励、股权激励等,进一步激励员工努力干活,与公司同进退。


但对老干妈来说,这样的需求也是比较少的,因为她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对手,不需要这么强的激励手段。


3,完成对赌。很多企业上市,是被“逼”的,因为这些企业上市前拿了很多风险投资,这些钱可不能白拿,很多风投机构都会要求创业者给一个对赌承诺,最典型的就是按照多少市值,在特定的时间之前、在主流的股票市场(巴基斯坦股市可不行)成功上市,以方便这些机构兑现利润。同样以小米为例,雷军也曾与投资人签了这份协议,如果小米没能按时上市,那么就需要以比较高的利息回购这部分小米股份,所以小米即便是估值被打折,也要上市,就是有这个原因在起作用。


对老干妈来说,这样的需求为零,因为老干妈就是陶华碧自己创业出来的,没有借助过风险机构的投资,没有上市的义务。


4,造富。很多企业家之所以绞尽脑汁上市,是因为股市强大的造富效应,本来一年盈利只有1亿元,上市后公司估值就可以直接攀升到20亿元以上,即需要干20年才能达到的财富级别。所以他们很难抵挡住减持的诱惑,需要将自己的财富尽快放大并兑现成真金白银。


对老干妈来说,这样的需求也不大,其家庭财富数额可能已经到了百亿元级别的规模(只是猜测,没有数据佐证),到了这个层级,已经没有通过减持股份套现暴富的必要性。


既然没有这些方面的需求,那么老干妈最理性的决策就是不上市了。因为上市本身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比如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从财务到内部管理,事无巨细都呈现在公众眼中,这对家族企业来说并非一件好事情;还有就是上市本身是有成本的,包括请投行、请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以及交给深交所的费用等等。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最近市场上传出深交所已经完成了对“老干妈”调研的新闻,让大家一度认为“老干妈”即将完成上市的准备。

要知道“老干妈”一直信奉的是“三不”,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但为什么如今又完成了深交所的调研呢?

关于“老干妈”上市一直是老生长谈的问题了,地方政府也多次催促“老干妈”陶碧华完成上市,但都被陶碧华拒绝了,对于像陶碧华这样老一辈的人来说上市就是冲着“圈钱”去的,而这个观念对于老一辈像陶碧华这样的人来说是不会改变的,更何况“老干妈”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更是没有上市的必要。

所以此次深交所完成对“老干妈”的调研很两种可能,一种是深交所只发的完成对老干妈的调研,毕竟现在股市低迷,A股希望“老干妈”这样的品牌上市,而用自发调研的行为促使“老干妈”完成上市。还有一个可能是陶碧华年事已高,将企业交到了两个儿子的手中,而两个儿子有上市的想法,因此完成了深交所的调研。

不管是哪一种,老干妈如果真的要上市了,将会为干涸的A股重新激活新鲜的活力。


政商参阅


深交所负责人去老干妈调研,不代表老干妈就要上市了,而更多的可能是交易所对老干妈上市很有兴趣。一方面,表达深交所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关心,对支持贵州企业上市的关心;另一方面,则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表现,是想用行动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从而把重点转向老干妈等实体企业。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想体现交易所对传统产业也不是不支持,而是一视同仁的。

事实也是,从这些年来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撑来看,在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些转变和进步如何才能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让企业感受到这样的转变,让投资者能够从这样的转变中得到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来监管机构对待企业上市的实际操作来看,对象老干妈这样的传统企业,是明显有点“冷落”的,是不大喜欢和支持的。更多的喜欢什么新经济、新兴产业等,所以,会给工业互联这样的企业打开绿色通道。显然,这是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不利于实体经济振兴的。毕竟,传统经济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忽视对传统经济的支持,就是对经济发展的伤害。象老干妈、娃哈哈等传统经济,只要坚持创新,仍然是很有前景的,仍然可以认为是创新型经济,是新兴产业。所谓新兴产业,只要是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的,就不是过时的,而不是一定要具有新名词、新概念的。日本的首富是优衣库,而不是其他。而优衣库是一家服装企业,但是一家把布料改进和创新当作根本的企业,能认为不是一家创新型企业吗?

所以,推动老干妈等上市,也能体现监管机构对传统企业的重视。关键就看,老干妈愿不愿意上市,上市后能否保障企业的权益,譬如不让资本过度伤害企业等。也只有这样,老干妈等“不差钱”的企业才可能选择上市。


谭浩俊


上市是迟早的事,就看什么时候上。目前形式看,A股都要到历史估值低点,老干妈上市可能性太小。它本身稳健的作风和较强的造血能力、盈利能力让它在是否上市之一选择上较为从容。

不想烧钱的互联网公司,比如美团,已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比如小米、拼多多等都急忙在市场要进入低迷期时拿到最后一张船票。

之所以说迟早会上市,看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他坚持不上市,还经常调侃忽悠他上市的华尔街人士,最终还不是在他退位掌握不了权利时,公司被推上市了。

还有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也对上市没好感,最终还是上市了。

上市一定有它的好处,不仅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国家全局,全球全局去看待公司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仅是对高管团队,对员工来说,据我所知,上市之后待遇都会有不小幅度的提高,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老干妈不上市,华为不上市,只是一时的现象,今后也将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不选择上市,做它小而美的榜样,但我认为在一个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时,它终究会被推动上市的。

这一代的掌舵者对资本市场有偏见,下一代掌舵者就未必这么看,这个时候上市并不能很好实现公司战略(如华为),但资本市场也在不断的迭代,公司与交易所也可以不断的沟通,达到双方满意时,即能顺利上市。

有实力的企业,全球挑可上市的交易平台呢,如阿里巴巴。

当然,老干妈上市问题,估计要等待老干妈其人退位之后,下一个接棒者所要解决的吧。


区块链作家邱恒明


深交所调研,老干妈终于要上市了?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啊,老干妈终于要上市了吗?说起老干妈我想大家应该不是很陌生,因为大家它是厨房调料必备啊,而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也备受大家所关注,老干妈这个品牌价格可不菲,而且老干妈的业绩非常好,实现销量很好,但是为啥老干妈至今都没上市呢?这次深交所不辞辛劳,远赴贵州调研,已经向“老干妈”伸出了橄榄枝,那么老干妈,未来会上市吗?接下来牛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希望对大家的股票投资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老干妈”和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女生,在她身上究竟有着什么传奇?

陶华碧:

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1月出生,籍贯贵州省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1947年1月,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现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2014年6月27日,南明老干妈投资人信息变更,陶华碧从股东中删除。
老干妈:

“老干妈”是公司创始人陶华碧女士白手起家创造的品牌,1996年,陶华碧董事长在贵阳龙洞堡创办工厂生产风味豆豉产品,通过近20年的发展,“老干妈”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中脍炙人口的辣椒调味品品牌。

老干妈的产品类型: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数据来源:天眼查)

分支机构:


股东信息: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公司创始人陶华碧已退出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不再持有老干妈公司任何股份。据了解,老干妈公司股东名单上有两人,分别为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和一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所掌控。陶华碧仍是“老干妈”的法定代表人,李贵山出任监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干妈”这家公司,究竟如何,为啥老干妈这么多年一直不上市呢?

老干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来演:老干妈介绍官网)


“老干妈”是公司创始人陶华碧女士白手起家创造的品牌,1996年,陶华碧董事长在贵阳龙洞堡创办工厂生产风味豆豉产品,通过近20年的发展,“老干妈”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中脍炙人口的辣椒调味品品牌。

老干妈的产品有那些?

老干妈的食谱系列:

看了老干妈的产品系列和食谱,我觉得挺丰富的,好像很好吃的样子,看的我都流口水了,反正我是老干妈的忠实粉丝,每次炒菜都必须要放老干妈。

老干妈究竟有多厉害?大家跟我来看一组数据:辣椒酱行业市场将达400亿 老干妈一年销售额40亿

我国是辣椒酱的生产与消费大国,举国熟知的老干妈,一年销售额40亿。整个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仍在7%以上,到2019年底,辣椒酱行业市场将达到387亿元,接近400亿。相比于很多靠着老字号、口碑做出来的传统线下辣椒酱,互联网时代兴起的辣椒酱更懂得如何营销、做品牌。

陶华碧:身价75亿

10月12日,胡润百富榜2017发布,“老干妈”陶华碧的两个儿子李妙行(曾用名:李辉)和李贵山荣登贵州前十名,身价总和75亿元,与去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473位的陶华碧一致。而陶华碧在今年的榜单中却不见踪影。有媒体曝出,“老干妈”本人陶华碧女士,早在2014年便悄然退出贵州南明老干妈有限公司股东名单。最新数据显示,李贵山、李妙行分别持股49%和51%,而陶华碧本人只保留董事长这一职位。

身价75亿,她为何坚持不上市?

  这家初始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的公司,如今的年销售额多达数十亿元,在2014年,陶华碧曾对外宣称在过去3年间缴了18亿元的税,2016年的年度销售额更是突破了45亿元。作为家族企业,“老干妈”的股东结构也异常简单,只有陶华碧与两个儿子,如今陶华碧退出,只有两个儿子继续分管企业。

  “老干妈”成立至今20余年,一直有一条铁打的原则:“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陶华碧本人曾经说过:我坚决不上市,那是骗人家的钱!有政府人员曾经试图跟陶华碧谈上市,被陶华碧一句“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直接打回来。

  虽然老干妈的话有偏激之处,但是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寻求上市的动机。在过去的新股发行中,上市公司高价发行,老股东也通过大量转让持有的股票高额套现。此外,不断发生的欺诈上市、财务造假等问题更让上市公司的形象大大受损,所以IPO上市常被等同于“抽血‘’、“圈钱”。

看了老干妈这些话,我真心为老干妈点赞啊,要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这么想就好了,不要总想着割韭菜,抽血,圈钱,老干妈真是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这一次虽然深交所调研老干妈,向老干妈伸出了橄榄枝,但是我觉得老干妈应该不会上市,想上市早就上市了,老干妈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她不会向其他一些个别的上市公司那样,就知道抽血,圈钱,老干妈不会这样做,我也相信,老干妈没有圈钱的必要。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牛哥说投资


老干妈说不上市,因为对于这样一家知名度广销量和利润巨大的企业来说,上市融资和扩大知名度的作用已经不需要了,老干妈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实际上,在这一点上面老干妈的创始人还是存在误解的。关键的问题是老干妈每年都有大量的现金流,根本不缺钱,那么为什么要上市来稀释自己的利润呢?这一点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老干妈只想专注于这一个专一的领域,那么根本不需要上市,上市对企业经营,以及股东自身利益没有太大好处。除了能够快速套现而已。

但是为什么老干妈上市又是可能的呢?

1)随着老干妈在这单一领域的边界越来越窄,未来可增长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少,必须要利用这个品牌来生产相邻的食品或者是做出多元化的经营,充分利用这个品牌价值。那么就需要扩大生产投资,这时候就需要融资了,倒不是说老干妈出不起这个钱,只是这样的融资来的更快,风险更小。

也许老干妈本人可能不想上市,不想扩大经营,但是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2)A股需要这样的企业

在中国股市惨淡的今天,像老干妈这样的优秀企业上市,不仅是对A股的一种信任,也会促进A股的发展。

3)上市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标准

现在不是你想不想上市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上市的问题。企业上市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一环,上市不仅是一种融资,也更是一种风险分担。


以股易金


在贵州,老干妈是屈指可数的几家优质企业,明星企业之一,其名气应该不亚于贵州茅台,茅台已是A股股王,市值超过万亿,而贵州省一年的GDP也就一万多亿。

茅台酒是奢侈品一般的老百姓喝不起,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但老干妈不一样,老干妈辣椒酱的定价十分亲民,售价常年保持稳定,超市售价一般在十块钱以下,销量最大的一款275克的油辣椒,超市常年定价七块五一瓶,促销时六块九,让人感觉超便宜,买一瓶不论煮面条,炒菜加一点做为调味品,可以吃上很多天。

茅台酒,老干妈,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省的三张最具代表性的名片,说起贵州外地人自然而然就想到它们。

茅台酒有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各种国家资源的加持所以才会拥有今天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声势,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对贵州的馈赠,而只有老干妈能够代表一个普通贵州人通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奋斗并取得惊人成功的传奇。

这样的企业家自然万众瞩目,为人所津津乐道,对于成功的企业家人们往往喜欢研究分析其成功之道,看能否复制。但遗憾的是老干妈陶华碧的成功之道就是那几条,很多人都知道了,简洁明了,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复制出老干妈的成功。

原来每一个传奇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老干妈是十分优质的一家企业,拥有超高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全国及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而且也开始为外国人所关注,成为国外网络上的一款来自中国的网红产品。

深交所向老干妈抛出上市橄榄枝一点也不奇怪,如果老干妈这样的明星企业,自带话题的优质企业选择深交所上市,而不是港交所,上交所,纽交所,对深交所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宣传。

但我认为老干妈会拒绝深交所的邀请,依然坚持不上市。

因为上市违背老干妈一直坚守的企业信条和成功之道。

老干妈坚守的企业信条,除了把产品品质做到极致之外,另两条是:

1、坚持“三不原则”,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放眼全中国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企业和企业家,除了老干妈我看很难再找出第二家,不融资,不上市很多企业可以做到,但是不从银行贷一分钱,我想同样不上市的华为也做不到。绝大多数企业家自己没钱的时候总是削尖脑袋想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所以几十年老干妈陶华碧能够坚持三不原则,注定已经是一个不可超越的传奇。

如果此时改变坚守三十年的企业信条,岂不是丢掉了老干妈这家企业身上最鲜明的标记?

2、坚持不打广告,老干妈永远不打广告反而成了老干妈最成功的广告。放眼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坚持不做广告的企业除了老干妈还能有谁?总之我是找不出第二家来。

所以个人认为“三不原则”和永不做广告已经成为老干妈的鲜明标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它成功的保证,世界上不上市依然能生生不息存活几百年的家族企业可以找出很多,老干妈如果继续把“三不原则”和永不做广告原则坚持到一百年甚至更久,注定将成为中国企业史,人类企业史上一个一直被模仿,永不可超越的传奇。而很多浮躁的企业家,企业没做几年就挖空心思谋划着上市圈钱,蒙投资人的钱,割股民的韭菜,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根底不老,大量这样的企业成为昙花一现,折腾个几年便偃旗息鼓,无影无踪了。

坚持不易,抵御各种诱惑更史不容易,就看老干妈陶华碧的两个儿子能否把老干妈制定的老干妈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坚守到底,坚持核心价值观一百年毫不动摇了。

因此我的观点是:坚持老干妈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毫不动摇,老干妈会一直是个传奇,是一家卓越的企业,如果放弃,那么老干妈很有可能变成一家规模更大,更卓越的企业,当然更有可能沦落为一家平庸的企业。失去核心价值观,游移不定屡屡失败的企业家比比皆是。

中国股市不缺来自各领域的优质企业,但中国缺少一家坚持百年不上市依然基业常青的传奇企业。

老干妈的传奇已经坚持了34年不动摇,为何不选择继续坚持下去呢?


半山文化


在A股IPO向来都是稀缺资源,不论熊市还是牛市,有的人为了他挖空心思,有的人为了他远走他乡,但偏偏有的人想请还请不到。


老干妈就是这样的企业,近日深交所去了贵州调研,语重心长的对老干妈等一批明星企业说“要不要上市?我可以帮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那个曾经坚决不上市的“老干妈”,开始动摇了?

我看未必,首先老干妈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企业家,在她的办公室最显眼的的地方至今还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她曾经不止一次对那些企图通过老干妈来创造业绩的人说过“上市是不可能的,那都是骗钱的”,这是她办企业的信条。


其次,老干妈没有上市的必要。虽然上市是个聚宝盆,但老干妈并不缺钱,年利润七八个亿的老干妈生活不会比上市的高俊芳差,钱再多有什么意义?难道要像茅台那样,800亿存银行吃利息?

另一方面老干妈很像德国企业,从小作坊做起,从精从专,店不大,牌子却很硬,不像其他“章鱼”企业,一旦做大了就触手很多,也伸的很长,算是比较佛系吧。没有强烈的多领域扩张计划,现在的盈利对产品研发和生产扩大已经够了。


最后,即使老干妈上市也救不了A股,反而有可能从神坛跌落的风险。股市就是个大染缸,很多清秀的明星企业进去之后,慢慢的就变得妩媚了。现在大家都觉得老干妈上市后,肯定能赚钱,买了拿十年,十年十倍,但这可能吗?当期望过大无法实现的时候,人们就会说“所谓的老干妈,也不过如此而已,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如果老干妈上市,应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老干妈已经不是“老干妈”的老干妈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比较老干妈年纪已经很大了,交班转权也是不远的事,后来的人是否能够坚持她的方针,这个是非常不确定的。


徐徐成翔


前两年老干妈一直陷入股权争夺困境,17年2月爆料陶华碧退出,由一位姓李的和大儿子执掌老干妈。这件事情我记得清清楚楚,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然后几个月都很少看到老干妈的新闻,具体可能就是做危机公关了,避免易主带来损失。那时候很多人说如果上市就不吃了,可能这两年估计董事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又打算探探风头?我感觉他们还是老实点好,市场上可替代品很多,如果根据边际效应来看,上市后必然会加大对生产的投入,那么效益会明显不如现在,但企业股份却稀释了。如果不加大投入,那股份还是稀释,原本的利润则有更多的人来分羹,不论怎么样这都无疑是在杀鸡取卵。

那么有人会反问,万一上市后扩大了投入用来打通更多的渠道,通过压制其他的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或者通过压价自己的货,从而使自己赚钱呢?

我会真香警告,有这可能,但这舆论明显一边倒的嘛,他上市圈钱压价自己的货还有可能多活几年,但投资人的钱可不会等那么久才收回成本,也不可能这么善良,然而通过恶意竞争那死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