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原因是什么?

不带走一片花瓣


地球上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因素,一是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猎杀和近期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是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生物无法适应;三是食物长时间的严重短缺。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原因主要也是这三大因素。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说说尼安德特人是如何灭绝的。 尼安德特人是40万年前,第二次走出非洲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类是在200万~150万年前的匠人,而第三次走出非洲的人类是15万~5万年前的智人。

智人正在迁徙途中

首先,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 单从脑容量比较,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最高是1750毫升,而智人的脑容量最高1600毫升,但就二者的智力水平来说,智人要明显高于尼安德特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人有发达的语言,智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顺畅,所以智人团队意识较强,善于团队作战,经过多次战争,最终智人战败了尼安德特人,通过红海,走出非洲,最先到达中东地区;二是智人的高智商能够制造更为精良的武器;三是智人在战争中,运用智谋打败尼安德特人,等。 智人冲出非洲后先后到达南亚印度、中东、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南美洲等,消灭或赶走了早先生活在当地的尼安德特人。

其次,尼人被智人战胜后,被迫迁徙到气候环境更为恶劣,条件十分艰苦,食物极为匮乏的地区。虽然尼安德特人具有较高的智商,但在那样异常艰难的环境条件下,尼安德特人无法适应,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加之智人不断侵袭,最终尼安德特人,在欧洲亚洲中东等地区难以为继,无法生存,相继灭绝。

可以说,尼安德特人的灭绝,智人是主要原因,天气、环境,以及自身的劣势

(跑动不快,不善团队作战)只是雪上加霜,加快尼安德特人灭绝进程。 智人消灭了尼安德特人,最终成为世界的主宰,统治了世界五大洲,现在76亿人,都是智人的子子孙孙。 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智人在与尼安德特人不断地战争、接触过程中,智人与尼人(二者并没有完全的生殖隔离)之间擦出过”爱”的火花,所以,我们现代人仍遗传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赛翁


说起人类的进化,就不得不说一下尼安德特人,这个人种消失于距今4万年前,但他们的某些基因却留存于我们的体内,而且其DNA序列也和我们现代人类非常相似,或者也可以说尼安德特人也是我们的一种祖先。



如今的我们人类都属于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却不属于这一门类,他们有着自己的特征。在人类学上,尼安德特人(又译尼安德塔人)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成人身高约1.5到1.8米,这一点上和人类一样,他们的脑容量约1200到1750毫升,这一点上他们本身差别比较大,现代智人的脑容量大致在1400到1600毫升之间,所以这么看的话,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范围偏大,有的不如现代智人,有的却超过了现代智人。


在人类考古学上,尼安德特人包括了圣沙拜尔人、费拉西人、肯纳人、阿木德人和塔邦人等,他们有以下主要特征:头骨低长和眉脊发达,枕骨较为圆隆,鼻部明显向前突出,牙齿的位置非常居前,颧骨倾斜地向后转折,肢骨比现代人粗壮,关节面大,前臂和大腿骨略呈弓形的弯曲,反映了尼人庞大的身体结构和厚实的肌肉。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欧洲人祖先关系较近,因为他们曾与现代智人的祖先通婚,因此我们才有着属于他们的基因,他们从12万年前从非洲走出,开始统治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可以说分布比较广泛,技能方面,他们会制造工具,会制作衣服穿到身上,也会使用火,甚至会创作简单的绘画,但在3万多年前他们却消失了。

关于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猜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尼安德特人社会群体性不高,他们大多是家族部落式的群体结构,无论是遗址考古,还是基因考古都发现尼安德特人倾向于小群体生活的方式,比如通过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尼安德特人遗传多样性较低,说明他们生活在小而孤立的群体中,群体间交往不多,这样的社会性结构在面对自然灾难、战争、瘟疫、食物匮乏等情况的时候,就很难挺过去,而且由于各自的群体较少,那么他们也就很难形成先进的文化,也不能互相学习经验更快地进步,可能他们还与现代智人发生过战争,但由于他们的群体较小,所以他们可能很容易就会被打败,而且由于他们部族规模较小,实行的部族内通婚也导致了疾病的增加和繁衍能力不高;此外有的尼安德特人考古遗址还发现他们有人相食的现象。





也有一种比较盛行说法认为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的爆发有很大的关系,该火山曾在3.9万年前发生过巨大的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导致欧洲和西亚地区烟雾弥漫,遮蔽了这里的日光,使得气温骤降植物死亡,尼安德特人没有挺过寒冷和食物匮乏的双重打击,于是灭绝了。不过现代智人却没有在这次火山爆发事件中灭绝,也说明尼安德特人的小群体社会结构让他们难以掌握应对自然灾难的有效办法。



科普大世界


图注:穿着衣服,使用武器的尼安德特人,图片来自网络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是非常著名的古人类,被称为我们强壮的“大表哥”。尼安德特人大约出现于距今25万年前,至距今4万年前灭绝。与其他古人类相比,尼安德特人的分布可是相当广的,从欧洲西部一直到亚洲中部,横穿整个欧亚大陆。

图注:尼安德特人的分布,图片来自网络

从外表看,尼安德特人与我们智人还是有差别的,他们的面部五官更大,给人一种先天愚的感觉。从骨骼上看,尼安德特人比智人更加强壮,也更有力量。尽管尼安德特人是已经灭绝的古人类,但是他们却能够打制石器,制造工具,会生火,会用兽皮缝制衣服,也有艺术和宗教。仅仅从文明的水平而言,尼安德特人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并不比我们智人差多少。尽管在智力水平上差不多,但是尼安德特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由于喉部结构的限制,他们只有简单的语言,而无法像我们智人一样产生复杂的语言,这导致他们无法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社会形态和组织,也无法推进自身的文明。

图注: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一家就是尼安德特人,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尼安德特人与人类差不多,而且在体力上更胜一筹,为什么会在距今4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了呢?关于尼安德特人的灭绝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有一些观点:


第一,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被我们赶尽杀绝了。这是最常见的观点啦,我们智人在非洲诞生之后,便开始向欧洲和亚洲扩散,当智人在新的世界中与自己相似的尼安德特人相遇的时候,很可能爆发了竞争和大规模的冲突。尽管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智人不是尼安德特人的对手,但是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抗中,尼安德特人就落于下风了。于是从欧洲到亚洲,人类每到一处,这个地方的尼安德特人就会消失,直到他们全部灭绝。

图注:强壮的尼安德特人,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 气候的变化。尽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智人更强壮,但是他们却没有智人的适应能力,他们更加依赖高蛋白的肉类。看看尼安德特人的生存范围,主要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向南更加炎热和向北更加寒冷的地区都没有发现他们生存的迹象。冰川期的气候比今天更多变,特别是距今5万年前出现了寒冷事件,或许是由于气候的剧烈变化导致环境的改变,导致食物减少,这种改变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图注:尼安德特人是出色的猎人,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 火山爆发。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4.5至4万年前,高加索山区和意大利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导致气候变冷。变冷的气候和火山灰的作用又导致了植物的减少,以植物为食的大型动物(比如猛犸象、野牛、驯鹿)的数量减少,这严重了影响了尼安德特人,最终导致了尼安德特人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这个原因其实和上一条还有有一定联系的。

图注:位于意大利的火山口,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 基因塌陷。与远距离迁移,经常进行基因交流的智人不同,尼安德特人更习惯于生存在一点范围内,组成孤立的族群,相互之间的基因缺乏交流。正是由于基因多样性减小,尼安德特人的疾病多发、缺陷也更常见,这可能导致了种群的衰落。

图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多样性不如我们智人,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尼安德特人曾经与我们智人出现过杂交,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只是关于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几种假说,但是在智人的扩散中,智人不只是与尼安德特人发生冲突,也出现了基因的交流,于是在今天亚欧人群的基因中有1-4%是来自尼安德特人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安德特人并未灭绝,而是深藏在我们智人的身体之中。


古生物探索


目前的地球文明只是由一个人类物种——现代智人建立的,可原本还是有其它的人类物种。大约4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至少还有一个近亲,就是尼安德特人,土生土长的欧亚混血人。人类从19世纪就知道了尼安德特人,一直被认为是原始物种,遇到智人的智力优势时,就被淘汰了。

1899年,在克罗地亚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同类相食的迹象,强化了他们作为野蛮人的形象。从那时起,大量的证据已经被挖掘,这些证据使尼安德特人的形象发生改变,跟现代人类一样,尼安德特人制造工具,穿衣服,控制火,埋葬死者,也拥有和我们一样的控制语言能力发展的基因FOXP2基因,所以尼安德特人可能会说话,他们甚至在洞穴的墙壁上作画和雕刻(下图)。尼安德特人在欧亚部分地区已经有大约20万年的历史了,他们的身体更强壮,更适应严酷的冰河时代条件。

所有这些都无法解释一个问题,既然尼安德特人和我们如此相似,为什么会灭绝?

传统的假说认为在与现代智人争夺资源的竞争或者直接冲突中,尼安德特人是失败者,因为他们的饮食限制更严格,能源需求更大。要么是由于流行病、气候变化导致的他们灭绝,一些研究人员提出,欧洲最大的火山Campi Flegrei(下图)爆发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大量的火山灰使太阳被遮住了几个月,甚至可能数年,并导致气温骤降,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氯化物的排放导致强酸雨,尼安德特人窒息而亡。

近年来,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论。

遗传多样性较低,生活群体小而孤立

有一些迹象表明,在解剖学和考古学上,尼安德特人的社会组织能力比智人要少,这使他们在物质匮乏的时候更难挺过去。2014年发表在PNAS杂志,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通过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尼安德特人遗传多样性较低,生活在小而孤立的群体中,与智人相比,尼安德特人与某些行为相关的基因的多样性较少,特别是有多动症和攻击性等特征,这些基因差异也许能解释导致尼安德特人生存的行为差异?

无法与先进文化的智人竞争

2016年另外一篇发表在PNAS上的新研究表明,因为尼安德特人有限的文化很难与大约45000年前迁徙到欧洲大陆的现代智人竞争,研究人员通过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当两组彼此竞争时,更先进的文化能入侵和取代落后的文化群体,即使后者有更多人口。这里的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狩猎技巧、沟通能力或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被非洲源源不断迁徙的智人移民取代

斯坦福大学2017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基于计算机模拟解释了尼安德特人灭绝。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本地种群被随机灭绝,然后被另一个随机种群所取代,不考虑是否为相同物种。而且不考虑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间存在行为差异,或者任何内在优势,只有一个关键区别:与尼安德特人不同的是,现代智人有来自非洲一拨又一拨迁徙移民增援。当计算机模拟在各种假设下运行了100多万次时,没有增援的尼安德特人大多数情况下会被灭绝。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如果生存是一场冒险游戏,它被反复出现的移民所操纵,这场比赛注定要以尼安德特人的失败告终。

当然,即使尼安德特人灭绝了,他们的基因依然存在,现代智人除了非洲南部地区以外,都含有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Gilpin W, Feldman M W, Aoki K. An ecocultural model predicts Neanderthal extinc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with modern huma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113(8):2134-2139.Kolodny O, Feldman M W. A parsimonious neutral model suggests Neanderthal replacement was determined by migration and random species drift[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1040.


科学闰土


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脑结构存在先天的形态差异,这可能导致了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差异。


大脑由软组织构成,因此,死亡后数分钟内就因为自溶(或者说自体消化)而开始分解。自溶通常从大脑和肝脏开始。随后是腐败,这是一个将组织变成气体、液体和盐的分子过程。

科学家曾在某些潮湿、缺氧的环境中罕见地发现了仿佛“腌渍”过的古人大脑,比如2,600年前的黑斯林顿人的大脑,但考古记录中的史前人类大脑寥寥无几。

因此,科学家缺乏完好的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大脑以供研究。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利用计算神经解剖学方法,重建了这样的大脑,并且首次制作了3D模型。这项研究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

“我们重建了颅骨化石内的一个大脑,这在该领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共同作者、庆应义塾大学机械工程系的荻原直道(Naomichi Ogihara)说。

荻原直道和另两名作者佐藤则宏(Norihiro Sadato)、赤泽健(Takeru Akazawa)以及同事们一道,利用四个尼安德特人和四个早期智人颅骨化石的虚拟铸件,重建了他们的大脑。这些尼安德特人的栖息地位于如今的以色列、法国和直布罗陀,那些早期智人则来自于以色列和捷克。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1,185个活人的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建立普通人的大脑模型。他们还参考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以及3.2万年前一个克鲁马努人的颅骨。

由此产生的电脑模型经过调整,以匹配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颅骨化石虚拟铸件的形状。这使研究人员可以预测这些史前人类的大脑可能长什么样,以及两个种群的大脑区域有何不同。

应该指出的是,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尼安德特人和我们是同一个物种。荻原直道说,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尼安德特人与智人进行过杂交。我们也这样认为”。

因此,现今的大多数人都保留了尼安德特人的DNA,包括祖籍北非的人以及带有欧亚血统的人。

这项研究中的早期智人甚至也可能和尼安德特人有血缘关系。

“我们肯定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我们使用的样本已经是早期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杂交后代。”荻原直道说。

但他补充说,“不过,也没有明显的理由这样认为,所以我们假定,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样本不是早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杂交后代。”

先前的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的大脑比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更大。荻原直道的电脑模型证实了这一点。但他们认为,大脑更大未必意味着更好。

他们发现,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脑形态有着显著差异,比如早期智人的小脑更大。而小脑与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工作记忆以及认知灵活性有关,因此他们认为,早期智人在这些能力方面要强于尼安德特人。

“这并不是说尼安德特人不会处理语言。”荻原直道说,“我们认为,他们能进行口头交流,但由于大脑结构的不同,他们使用语言的社交能力可能很有限。”

尼安德特人也许更依赖于视觉信息。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艺术家。之前,考古学家在西班牙的三个尼安德特人洞穴中发现了6.5万年前的壁画,这是已知最早的洞穴艺术。

荻原直道和同事们认为,尼安德特人的枕叶比早期智人更大。

“枕叶是视觉处理中心。”荻原直道解释说,“尼安德特人可能需要较大的枕叶来弥补欧洲较弱的光线环境”。

因此,尼安德特人也许无法像早期智人那样进化出更大的小脑。

大脑之间的对比研究存在固有的难点,因为哪怕是如今同一物种的个体,大脑也不尽相同。例如,男人的大脑往往略大于女人的大脑,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脑的大小未必与智力高低有关。

当早期智人开始控制尼安德特人的地盘时,尼安德特人更大的大脑似乎没有优势可言。虽然尼安德特人在某种程度上被现代智人吸收(通过他们的DNA),但他们的灭绝被普遍认为开始于约4万年前。这一时期恰逢越来越多的早期智人迁移到欧亚大陆。

荻原直道说,其团队的研究不能断定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但他说,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脑结构存在先天的形态差异,这可能导致了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差异。

他说,“即使差异很小,但在自然选择面前,也可能变得很明显。”

对于尼安德特人的大脑能力究竟如何,目前仍无定论。加泰罗尼亚高级研究所的乔奥·兹尔霍(Joao Zilhao)是发现尼安德特人洞穴壁画的团队成员之一。

兹尔霍说,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肯定都已经拥有高等象征性行为(比如洞穴艺术和人体装饰)所需要的认知能力。

“我们发现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都具有这种能力,意味着这种能力在50万年前就出现在了二者的共同祖先身上。”他说,“因此,我觉得完全可以认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大脑、语言和象征性思维在共同进化,而且从我们在化石记录中看到的脑容量大的史前人类开始,也就是从至少150万年前开始,我们所知的人类认知基础就已经存在。”

对于这样的解释,荻原直道和同事们持开放态度。

“我们希望与研究人脑进化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交流想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方法。”他说,“我们也有兴趣将我们的方法应用于其他人种的大脑重建。”


翻译:于波

校对:其奇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造就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比较一下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区别。

我们从三方面分析。一是智力。我们没有办法找个尼安特人来测智商,只有从考古发掘的数据找答案。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大致与人类相当,甚至还比人类更大。假如脑容量可以说明问题(事实上不能,因为大脑结构和后天训练可以改变智商),那么尼安德特人与人类智力相当。二是力量。从挖掘出来的尼安特人的骨胳较人类粗壮,说明在力量方面胜过人类。据称单个尼安德特人能与狮子搏斗。三是分布。从考古发掘看,尼安特人大多分布在欧洲、西亚的内陆地带,较人类占据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人类大多居住在欧亚大陆边缘濒海地带,说明尼安德特人更强大,占领更好的生存空间。

那么为什么智力不输人类,体力强于人类,更容易得到食物的尼安特人被人类击垮而灭绝了呢?我们可以从尼安德特人和人类居住的洞穴找到了答案。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曾经居住过的洞穴有两大区别。一是有大量的贝壳。在占居食物链顶端的尼安德特人逼迫下,人类只能向大海要食物。可能海鲜较其他肉食对人类智力开发更加有利。二是有壁画和骨笛。人类发明了绘画和音乐这两样艺术表达方式,可能情感世界较尼安德特人更在丰富。当灾难来临,人类比尼安德特人有更强的战胜意志。


综上所述,人类最终战胜尼安德特人的原因是人类的拥有无比强大的精神世界。


庸人良品


与其他古人类相比,尼安德特人的分布可是相当广的,从欧洲西部一直到亚洲中部,横穿整个欧亚大陆。

即使尼安德特人灭绝了,他们的基因依然存在,现代智人除了非洲南部地区以外,都含有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如果上述两段被证明属实,明显可以推导出,尼人是作为一个种族消失了,他们小族群,近亲通婚的制度不适应智人来到后的竞争。但是另一个问题,现代人普遍具有1%到4%的尼人基因,这是消灭,灭绝能解释得走的吗?基本上可以说,我们也是尼人的旁系。

如果说是炎黄合流,匈奴,鲜卑,契丹,党项跟汉民合并融合还差不多,小族群被大族群接纳,或者吞并,基因被冲淡,是历史的正常发展。

大家可以考虑下,3万年后,在我们体内还有1到4%的尼人基因,当时融合时的人口比就出来了,这是灭绝,屠杀能办到的吗?

清朝300年,想想满汉的人口比,现在还有几个真正的满族,然后再把时间跨度延长到3万年,可想而知。

另外一个也反映出,华夏族是从中亚混血以后迁徙到东方的。因为,从目前的证据来说,尼人不曾到东方,我们又具有尼人基因。中亚的内陆草原,半干旱环境也是最有利于原始族群壮大,成长,迁徙的环境。


seanding


首先尼安德特人可能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愚蠢,他们的脑容量比智人要大,而且尼安德特人是会说话的,但是说不流畅,只是简单的词语,所以说尼安德特人以为智商低灭亡是没依据的。我认为他们和智人最本质的区别是智人的生存能力特别强,智人当时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无论什么自然灾害都能挺过去,什么环境都能适应,而且满世界乱窜,繁衍能力也强。那有人可能问了尼安德特人又高又榜还壮为什么打不过智人呢?其实尼安德特人虽然长的壮但吃的也多,而且当时正处于大冰期开始结束的时期,全球开始变暖,很多尼安德特人食谱中的动物开始灭绝,食物本来就少还有智人抢吃的,气候的变化本身也让尼人十分不适应。而智人前面也说了,适应力极强,而且什么都吃,胃口好,不挑食。接下来就是战争问题,虽然尼安德特人又高又壮,智人相比而言又瘦又小。但智人灵活,而且语音复杂交流能力强,导致战斗灵活性,机动性高。最重要的是智人会投掷长矛,投石器、飞石索也玩的很6,智人一远距离攻击尼人的身体优势就展现不出来了。几点原因综合下来尼安德特人就灭亡了,这大概就是达尔文说的适者生存吧。





身形魁梧的尼安德特人
当时的智人


慌的一批的梅西


人类婴儿出生时有305块骨头,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为人类进化史的缩影,如果是东亚人以外的人种会消失99块保留206块,如果是东亚人则消失101块保留204块。这二块骨头的差异在进化史上有几十万年的跨度,东亚人平均脑容量比别的人种多20立方厘米,这就是西方人现在再也不敢提进化论、人种优越论的原因。至于那些需要蛮力的竞技运动,如果猿猴懂得规则,世界杯虐杀人类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老梁伏骥


以前看翻译书上说尼安德特人的肠道是以消化粗纤维食物为主的,就像今天的熊猫,尼安德特人的眼睛是看不见静止的物体的,就像蜻蜓,今天又看到有人说尼安德特人的大脑死后会溶解的,化成液体的,就像水母。由此看来,尼安德特人虽然力大无穷,但毕竟是上帝创造的一件次品,被早期人类淘汰也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