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丨王世襄是怎样炼成的?

韩雨虹


张伯驹——王世襄,是个天才;张中行——王世襄所治之学是绝学,奇得稀有,高不可攀;启功——王世襄,研物立志;尚岗——在当代玩家中,王世襄是最通制作、最知材料、最善游艺的一位;马未都——王世襄,我最佩服的人;世人——21世纪可以再出一个钱钟书,却再无可能有第二个王世襄。

享有京城第一大玩家盛誉的王世襄,是怎样将五花八门的玩修炼成绝学的呢?

王老曾自嘲——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玩家王世襄,于1914年生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其父王继曾任职外交部,母亲金章是著名鱼藻画家,大舅金北楼为画坛领袖,二舅靳东溪、四舅金西崖皆是著名竹刻大师。王世襄在这样的家学环境下恣意成长,年少轻狂的王世襄活泼好动,极喜欢不着四六的古怪玩意儿,与三教九流都成朋友,展露出“燕赵纨绔子弟”的特有风貌,是长辈眼中的问题孩子。

儿时就读北京美侨小学,常常一连数周的英文作文,篇篇言鸽,足见其痴。

稍大又秋斗蛐蛐,冬怀鸣虫,常常深夜至坟场抓蛐蛐,他抓的蛐蛐头大、腿粗、身圆、须长,是蛐蛐界的常胜将军。

后又师从晚清善扑营布库学习摔跤,还跟他们学会了熬鹰和獾狗。

在燕京大学求学时,常怀揣鸣虫、肩掣大鹰、手牵獾狗到学校上课,是同学们眼中的异类,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王世襄极爱美食,他善吃、善做、善品,享有烹调圣手的美誉,极受美食大家汪曾祺的推崇。王老自幼跟家厨学艺,各地名菜手到擒来,他做菜从不在意原料的贵贱。一次老有相聚,要求每位现场各烧一菜,有鱼翅、有海参、有鲜贝……王老却做了一个冷门菜【焖葱】,最受大家喜爱,一抢而空。

玩成绝学,奇得稀有,高不可攀

马未都先生说他生在上流社会,却一生关注社会底层的乐趣。


王世襄爱好五花八门,诗词、书画、蟋蟀、大鹰、獾狗、摔跤、美食、火绘、漆器、竹刻、铜炉、葫芦、竹刻、明式家具……他喜欢他们不是为了消遣,而是真心热爱它们背后的文化,常常对它们穷究底里,著书立说,玩成一门门奇得稀有的绝学。

研物成痴,全靠一股狠劲

王世襄曾长期供职故宫博物院,他做学问从不只靠书本,他看遍故宫藏品还不够,常在闲暇时游遍北京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

为了搜集古玩家具,他不顾严寒酷暑,常骑脚踏车奔波于北京各大胡同乃至近郊的通州、涿县、保定……

有一次他在通州鼓楼巧遇一对明式黄花梨杌凳——直腿无束腰、四足外圆内方、用材粗硕、简练质朴,王老非常喜欢。老太太要价20元,见王不还价,改口不卖。两日后在挂货铺又见到它们,王老觉得不能再错失机会,货主却要价四十,王老身上连定金都不够,待回家取钱,货主已把杌凳卖给梁家。王老为了得到这对杌凳,锲而不舍,一再登门购买,一次次不断加价,往来竟历时一年,终用400元购得,比老太太的20元足足贵了20倍。王老极看重这对杌凳,在他的专著《明式家具研究》有专门讲述以及有实物照片。

少有所好,老有所用,用有所成。王老凭一己之力,填补了国内许多文物古董领域的空白。

他的《明式家具研究》,更是作为中国明清家具研究的奠基之作,被称为继郭沫若青铜器、沈从文服装史之后,中国文物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

繁华落去,锦灰三堆。王老一生,著述等身:

喜爱书画美术,著有《中国画论研究》;研究漆器,著有《髹饰录解说》、《中国古代漆器》;一生钟爱明式家具,著有《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明式家具研究》;秋斗蟋蟀,著有《蟋蟀谱集成》;放飞鸽子,是其一生的癖好,著有《北京鸽哨》、《明代鸽经 清宫鸽谱》;其他杂项游艺,著有《说葫芦》、《广陵散》、《竹刻鉴赏》……晚年更是把毕生把玩古玩、吟诵诗词、故友往忆以及学术研究,集结成《锦灰堆》系列。

将玩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形成自己的人生哲理,滋养并支撑着自己的人生意义,蓦然回首,处处是精彩。

家居观止


王世襄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无论哪个领域,他是一玩成专家,有着各种丰厚的著作为证。类似在古代音乐方面,著有《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在研究中国画方面,著有《画学汇编》;在竹刻领域著有《竹刻艺术》《竹刻鉴赏》;在明清家具领域著有《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除此玩蟋蟀,著有《蟋蟀谱集成》;玩鸽子则著有《明代鸽经清宫鸽谱》《北京鸽哨》等著作。曾经翻译家杨宪益为王世襄赋诗一首:“名士风流天下闻,方言苍泳寄情深。少年燕市称玩主,老大京华辑逸文。”这首诗勾勒出的是大玩主王世襄最精髓的人生故事。

那么王世襄究竟是怎样成就为“京城第一大玩家”的?这可以从王世襄的家庭开始说起。王世襄的父亲是位外交官,任职外交部条约司,工作之余喜欢逛古玩店,买些残缺的古瓷标本,而母亲金章则是位著名的鱼藻画家。家庭环境是极为优越的。

不过王世襄小时候的心思不在学业上,他曾说自己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优越的环境和年少好奇好动的性格,使王世襄特别喜欢和京城诸多玩家交游,展露出“燕市少年”的特有风貌,他成日养蛐蛐、种花草、养鱼鸟……

不过王世襄最大的优点是,他从小就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特别上心,不但要玩,还要玩得有水平。为此在玩的同时,他其实是花了很多心思来研究这些“业余爱好”。

而王世襄从业余爱好的玩到专家级别的玩,其实也是经历了家庭中对其感情颇深的母亲去世的影响。在大学毕业那年,因为母亲的去世,王世襄觉得不能辜负母亲的厚望,再一味地玩闹下去。于是,他开始研究母亲的画,继而研究《画论》,此后更是写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画论研究》。

此后,1941年,王世襄加入营造学社,跟随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那段经历对王世襄的影响极大,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过程中,王世襄不仅培养出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对明清家具产生了兴趣。 

 

晚年的王世襄则对鸽子产生了极大热忱,进行极为专注的研究。为了这个偏门的鸽子研究,王世襄可是携带相机踏遍了北京的鸽市,去外地开会时也不忘逛鸽市、会鸽友。而王世襄之所以是王世襄,在“行万里路”研究鸽子外,还有“读万卷书”的践行,他还翻阅了沉睡在故宫书画库中的宫廷画家绘制的鸽谱,创作出《明代鸽经清宫鸽谱》《北京鸽哨》等著作。


西窗雅藏


王老的成功是“玩,努力与兴趣”共同的结果,除了自身因为专业和工作均与文博相关,他写明式家具研究都是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接触到大量实物,大量的老匠师…把一手的实物和口述回忆等素材,再与书本比对研究,这可比闭门造车搞研究的人牛太多了。当然,老物件还很多且不是很贵的时代,加专业的治学态度,与因为自己浓厚的兴趣而肯钻研的精神,是他练成的原因。推荐想了解王世襄的朋友看看他的著作,锦堆灰,明式家具研究,髹饰录。他徒弟田家青写的回忆王世襄那本书也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