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怎么理解这句话?

看安阳百态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少完人。

相传清朝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寿昌,曾经做过一梦,梦至阴曹地府,见到一非常大的衙署,其门联就是此联。(参见清·王之春《椒生随笔》)



后来有人将此联稍作改动,用作城隍庙的门联,使句子更切实。

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参见.清·梁章钜《楹联丛话》)

而题目的句子则是马家辉在“圆桌派”所述,借节目使此话又进入了人们视野,其所述全句是:“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没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与对联意若一辙。都非常好地概括了心与事的辩证关系。



回归题目如何理解:“淫事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这句话?

这里的“淫”字,应解作过份贪婪,邪恶。而非淫欲。(详见我的问答:富贵不能淫的淫字怎解) 如:“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左传》) 。“完人”,则是指德行完美的人。句子的意思就是:

人做了邪恶之事,就应只讲事实及结果,而不应考虑其有没有邪恶之心。 如果只看有没有邪恶的心而不看事实。那这世上就没有德行完美的人了。

在法律上说:只有邪恶之心,没犯罪之实,不算犯罪。反之,没有邪恶之心,但有犯罪之实,也是犯罪。


筱静随笔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这话的出处为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王永彬,字宜山,他一生经历过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五个皇帝统治时期。著作有《围炉夜话》。这是一本儒家通俗读物,是作者对于当时以及之前的文坛掌故、人物、事件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它和明代的《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成书于清代咸丰甲寅年间,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亲友畅谈人生的温馨情境。所记之事分为二百多则,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读。

这本书的话题,是围绕“安身立业”来展开的,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本书自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成为许多读书人的案头必备之书籍。。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放在一起应为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后一句好理解,是说孝顺与否要看这个人心里头有没有孝,而不能看表面上他的行为是不是孝。如果以行为作为衡量标准的话,许多贫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因为他的确没有余钱为老人做许多事情。


相应的,前一句的意思为,看一个人是不是淫,要以他的行为为衡量标准,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话,这世间就没有完美的不淫之人。

还是以孝悌来具体解释,比较好理解。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孝顺,要看他是怎么想的,看他的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只看他怎么做的。比如说,对一个千万富翁来说,让父母住昂贵的养老院,穿上等的好衣服,吃好的食物,他能做到。可是如果父母对他望眼欲穿,他却不愿意屈尊到养老院来看上父母一眼,能说他是孝顺吗?

而一个生活清贫的儿子,他可能提供不了父母锦衣玉食,但日常生活里他能够全心全意照料年老的父母,从生活和精神上让父母愉悦安心,说他孝顺是理所当然的。

俗话说,万恶淫为首,可是,谁的心里不曾产生过私欲邪念?如果心里想过就算是淫奔坏人,那么,这世界上怕也就没有什么好人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曾有过淫的念头,这并不是恶,如果将淫邪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牲畜,就是应该受到众人口诛笔伐的万恶之人了。


兰阇读书


淫,万恶之首也,食色性也。自古饱暖思淫欲。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个不克制自己,完全会沉于欲望之渊而无法自拔。欲望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而人类除了拥有智慧之外,还有一点不能否认的事实便是,人类也是一种动物。

有一点必须正视的是,世界上每一种动物都有发情期。交配完全出自于本能,一旦体内性欲膨胀或受了外界刺激会产生交配的欲望。如,雄孔雀开屏是向雌孔雀求爱而雌性狗有交配欲望时会散发一种特殊的气味分子。世界上还有一种青蛙出于本能的欲望会奸尸。而人类的性欲比动物更强烈,所以受本能欲望的驱使,自然会沉迷于声色场所。

如果你理解并正视人是一种客观的真实存在的高智商动物,又明白人始终无法摆脱这最原始的兽性之时。那么,你就不难理解“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这句话的意思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原始兽性,拥有最原始的欲望,一旦人类失去理性,完全会沦为欲望的奴隶。而不同的是有的人会理性的对待自己的欲望,并用道德约束自己,但并不代表没有欲望。

不管怎样,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谁也不能否认求偶和交配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是生命繁衍的一种自然法则。如果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只能和低等动物类同。

菲儿随笔2018年7月31日19:23


菲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淫”是人类两大本能“繁衍”本能的体现。


人有两大基础本能,分别是生存本能和繁衍本能。人类的所有的其他本能和情感都是围绕着这两大本能演化出来的,甚至人类的自我功能,在进化初期也是为这两大本能服务的。在人类个体的幼年阶段,生存本能占优势,所有的行为都是为生存服务。

而一旦进入青春期,随着个体的性成熟,人类的第二本能“繁衍本能”就会展现。而“繁衍本能”的强度,丝毫不亚于“生存本能”,甚至在某些环境下,会超越“生存本能”。所以,即使到了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还会有人在“繁衍本能”的驱使下犯罪;还有人会为“繁衍本能”受挫而选择冒生命危险、杀人、自杀。



在“繁衍本能”的驱使下,人类所出现的思想、情感、行为,都属于“淫”的范畴。只是,在文明社会的规范下,个体为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并有所成就,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都很难束缚住我们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思想”。


所以,“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这句话就是描述“繁衍本能”的强大,以及完全控制“繁衍本能”的难度。


姜丁粽子


大夏天的马路上,迎面过来一个身材不错的姑娘,你脑海的画面已经切换了七百多个,现在定格在了自己坐床边抽烟的画面,然而跳出画面,在现实中你什么都没干,甚至没有多看她一眼……我们能说你不正经吗?

我们不能。

心里想一想不正当的男欢女爱之事,都是人之常情,只要不付诸实践,就不能用淫邪来定义这个人。

否则,谁要是一想,就被人说不正经,那么千古就没有完美的人了。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个欲望是繁衍的原动力,有了快感作为交配的激励,人(或者大多数动物)才会去繁衍后代,否则繁衍后代养育后代那么累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呀?谁?举个手我奖励你一块钱。

当然,对交配没兴趣的物种也不是没有,比如咱家国宝大熊猫是吧,一年就那么几天交配,在动物园里长大的根本对此一窍不通,还得饲养员给它们看别的大熊猫交配的录像,再现学现卖才能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而其他没有饲养员帮着放教学片的物种,早就在地球自然史激烈的竞争中销声匿迹了,所以从存活角度来说,国宝无疑是幸运的。

拓展来说,其实这段话还有另外对偶的半句,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孝,不是说只有心就足够,而是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子女的能力确实很有限,很难用实际行动去把父母照顾得周周到到,尽心尽力,效果不能保证,却已经是子女的极限了,比如子女月薪三千,父母生一场大病,医疗费都不够,积蓄花光,子女甚至沿街乞讨筹钱,都换不来父母的痊愈,但也算是尽心尽力,尽了孝道。

问心无愧作为准绳就足够,而如果非要“论事”,非要看孝敬的效果,那么这世界上都很难说谁是孝子了。

综上,这两句话其实非常贴近人心,非常带有人情味。与程朱理学当中“存天理灭人欲”不同,论事不论心和论心不论事都充分考虑了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身的一些设定,结合了自然规律,符合客观事实,又不失教化作用,摒弃刻板严苛,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所以才能流传千古。

您对此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您的点赞、评论、转发,都是对我的鼓励,支持我输出更多内容。

看问题换一种角度,讲观点升一个高度,墙裂后是砖,我是专门引玉的抛砖人——墙笑裂。

墙笑裂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此等言论本腐朽,里面一套外一套。

若说论事不论心,何必心想又事成。

既无完人又何必天子,身心二分表里不一的权谋阴阳杂论。就问,身心能不能分离?

是以,贾宝玉说他自己是意淫,别的凡夫浊污的男子都是肌肤淫烂之徒。

存天理灭人欲。此等概念就是悖离人性人道的。就像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等,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这算他的什么孝啊?帝王的权谋法术之学下的产物下的产物,与三寸金莲都有得相比的臭。古代法家的帝王驾驭忠奸,无彼即无此,两个极端帝王权衡着,只要平衡就是驭术有道,比如法家对帝王防人的八条要求,其核心要求有什么,“一曰在床,二曰父兄,三曰近臣”。这是前三条,啥意思,就是,作为皇帝你首先要防备的人是谁,第一就是与你同床的妻子,第二是父子兄弟,第三是你贴身的那些宫女近臣等。听起来多慎人,可是这是内里的权谋,某可寡不可众,帝王都是寡人自称何也,法家的那一套皆是为帝王一人服务的而已。像上面的那句话,刻上了深深深深的封建道统礼制印记下的配套产物,互相蚕食的捆绑宰杀。按那个完人的要求,其实就是服务于禁忌的需要,永远达不到的违背人性的,神秘的,不能乱说的,叨神弄鬼的,这都是正合帝王权力统治的需要,崇拜源于禁忌,崇拜产生不对等的统治的权力。

这也是一种虚伪道德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说白了所有的制度都是人定的,而其关键在人的观念,即是所有的制度是在在普遍人的文化观念决定。我们总是抱怨制度体制,该不该抱怨,该,但抱怨不起大作用,内耗而已正好迎合了某些人浑水摸鱼的需要,其实更应该改进的提高的是人,人的文化观念认识,所有的生产关系的设施都是去配套生产力的顺应成立的。只是因为有普遍的虚假的需求,便就造就虚假的制度来匹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个个人的综合文化认识观念水平就是每个个人的生产力。古今中外历来是只因为有奴隶才有奴隶主,然后对应有奴隶制度,是因为占大多数的普遍的人这个生产力决定了奴隶体制。所以,文化的革新改进,灵魂的解放是一切革新改进的核心。

当然,反过来,强力的改进制度割除改革关系也反影响每个个人的观念认识。相辅相成。

好了,话题一不小心岔远了。

言不尽意,供参考,


东声西音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人的任何行为,则都是被心所支配的,淫为万恶之源,无论是行为,则还是心中所想,此时你已经是恶人一个,但是人又是正负思想同在的一个生命,人本就无完人,而做人的本身,就不可能无淫邪的思想,人也是好坏并存,善恶同体的!好坏善恶也在人一念之间。夫妻间不叫淫,相互欣赏的也不是淫,行为失控的是欲望,内心淫乱的才是淫!人若沒有淫乱的思想,又如何能做出淫乱的行为。行为上的犯罪不一定是恶人,內心淫邪虽无行为过失,那才是恶人一个,人的善恶行为只是被心所支配,若淫字论事不论人,那此人的心淫邪,行为上被如何惩罚,那还是恶人一个,心健康人才健康。

淫字怎能论事不论心

论心世上才能出完人

淫心人生路上可以有

若成完人淫灭善心生

人活一世淫心不可长

正心正念淫邪无处藏

古人曾云一正压百邪

心正一生天造一完人

人一生好坏要靠自身把握,无论是古人和现代人是如何想法,也不管是论事还是论心,这社会和人,还是讲道德的,淫字论事还是论心,则都是不道德的,不要给淫乱的心找借口,世上肯定有完人!


手机用户宣德


这句话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后面还有一句“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先简单介绍一下《围炉夜话》这本书。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也是一本短小格言集。

书中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现在我们回到问题上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作者这句话,并不说明他对“淫”有一份宽容心。因为《围炉夜话》中还有这样的话:“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作者认同的依旧是“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其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心”上。人心统耳目官骸,最难把握的是人心,最该把握的也是人心。

食色性也,人有心理活动,也有生理欲望。所以,不能要求一个人心如枯井,纹丝不动,那样是违反人性的。就算是柳下惠,你怎知他当初就没有心动?心动不可怕,莫生淫邪念,莫做淫邪事就好。

所以说,“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就这个问题,我们如果结合现在,那就是一个精神出轨的问题。

精神出轨违反不违反道德?

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存在精神出轨的可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通病而已。但是对比事实上的出轨,精神出轨表明婚姻家庭还是有一定的稳固基础的。

只要固守道德这层底线,不把自己的家庭伦为精神出轨的牺牲品,也就没有必要用道德去谴责这种行为。

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时候,有"论心"与"论迹"的区别。论心,说的是根据他的内心、他的出发点来判断人品高下;论迹,说的则是根据他的实际行动、做事的效果来判断。

莫以成败论英雄,是宽容;只以行为论淫邪,是大度。就像《围炉夜话》中的一句话: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有书博物馆


我记得是在网络节目《圆桌派》中看到了这句话,是马家辉说的,当时受到了马未都的赞赏!因为孟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也就是说“饱暖思淫欲”,人之本能也!我不相信没有人没动过色心!

\n

{!-- PGC_VIDEO:{"thumb_url": "213e0002826fe006127d\

星辰老庄


生平首次阅读此言,颇为震惊。想我泱泱华夏,真乃人杰地灵之地,名人秀士代代相传。至理名言,经典妙语,层出不穷,源源而来。这句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之高论就是精语群星中的之亮辰。熠熠生辉。此话有以下含义。一,淫字在汉字里泛指下贱不正当的性行为,颇具贬意。所以言语使用淫字时多为谨慎,在用淫字界定性行为时更加慎重。人人皆知,性生活是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血脉传承,是正常人无法人逾赿的生理需求,人性使然。但这种本能应受到道德伦理的制约,由此,自然地产生了说与做的分野。说是语言表达愿望,做是行为产生结果。二者虽有连系,但效果截然不同。说者无罪,做者有罪,说者罪轻,做者罪重。这取决于对象是谁而定。二,论心之说,表明文明承认正常人淫念的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把所有性行为统称于淫,那人类社会怎能延继繁荣,至少应承认用淫指责正常性行为有悖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