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年化收益6%的理财产品不能投资”这句话?

PPmoney理财


  不能曲解这句话的原意,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原话是“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而不是“年化收益6%的理财产品不能投资”。

  前者一般讲的是债券投资,比如银行存款利率6%,P2P理财借贷6%,具有固定的利率且保证收益。

  而后者为年化收益率,一般者权益投资,比如购买理财产品或基金和股票等,它存在的形式是“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它本身就没有固定收益和保证收益。这两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完全不同,所代表的理财产品也是不同的。

  银行理财收益基本是达不到6%的,但是信托理财是可以达到6%的。不过这个6%并非为固定且保证收益,它只是预期收益率,并不代表到期能拿到6%及以上的收益。

  如果放到基金或股票,那6%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更不在话下,也就没有所谓“年化收益6%的理财产品不能投资”这句话。这句话要成立是要放在债权投资中,因为目前市场利率只有4%上下,固定且保证6%收益脱离的市场利率较大,相应的风险较高。作为投资者,不能过分的追求收益,而忽略相应的高风险。


三人聚众


也不能这么说,年化收益率达到6%的理财产品相对来说,风险也不见得就是最高的。比如,余额宝过去也曾突破6%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当时可是让很多投资者爱不释手呢!



由此可见,要视具体理财产品来定,过去以来市场上那些动辄搞出8%以上的P2p平台,甚至还有12%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呢,现在来看,确实是风险极高的。通过近期众多跑路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管怎样,作为投资者来说,一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来定,比如说,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时,选择流动性高、安全性高和收益较为稳定的货币基金,相对来说就是安全的。而且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普遍都在4%左右,这主意还是根据市场资金面的宽松程度来波动的。如果在资金面吃紧的情况下,达到了6%的收益率并没有啥不妥。



但是,像那些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完全可能达到6%以上,你不能说就绝对不能投资,只能说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而愿意选择高收益率的投资者却非常喜欢。何况还有那些喜欢“以钱生钱”的股市翻倍投资者。所以说,6%的年化收益率也不是最高的,敢不敢投资就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当然啦,作为普通投资者尽量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较为稳妥。


东震木


就如同不能无限制的超量发行货币一样,一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是有限度的。扣除通货膨胀引发的物价上涨因素,一个国家很难长期保持6%以上的GDP真实增长速度。


放到一个企业,扣除完各种成本支出,交完各种税费,一年下来真实盈利多数都难以超过6%。这个6%,是全年投入资金和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宏观说法。


制造业,才是产生新的价值,使得原材料或初级商品产生更高附加价值的基础。但是制造业微利已经是普遍现象,平均盈利达不到6%。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的研究发现,国内企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为3.3%。其中民营企业的利润率为3.9%,高于国有企业的2.2%和外资企业的2.1%。


财富不会凭空产生,财富的基础依然是商品总的价值,而不是印刷出来更多的钞票。


当作为价值产生源头的制造业每年创造出来的新利润很难超过6%时,达到6%的收益率显然就会超出这个水平,实际经济是难以支撑这种盈利的。何况国内中小企业的寿命不到3年,过短的寿命意味着投资损失的高概率。


这是非常宏观的看法,但是也是问题的根源。


有的公司年盈利很高,甚至能达到50%以上,比如行业垄断企业,不管是技术实力强形成的垄断,还是老爹厉害形成的垄断。


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盈利低于6%。这样一来,理财资金的去向还是这些企业贷款。超出他们盈利能力的贷款,就会成为坏账,相应的,理财就会有风险。


超过6%的收益率不是不能投资,而是会有亏本甚至损失多数本金的风险,比如炒股、基金、P2P等等。


2018年及之后的几年,保本理财应作为首选,超过6%收益率的理财方式,一定要防范风险,投入不要超过流动资金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