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答题卡调包”案中,考生为什么会写错姓名、涂改考生号?

鹏程高考


河南省纪委的通报指出:依据笔迹鉴定结论,查看考场监控视频,对监考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确认永城市考生余某各科答题卡为本人书写,答题上条形码及个人信息的涂改系本人所为,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考生的动机是什么呢?

其实我也不明白该考生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看整个过程来猜测一下吧。

一、考生号明显的涂改痕迹


我们能看到图片上的考生号有非常明显的涂改痕迹,原本应该为381153230,但是他改为了382158136。也不知道他改考生号的意义何在,诬陷他人篡改自己的答题卡?为后面自己成绩差然后撒谎说答题卡调包做铺垫吗?

二、条形码也被涂改



图片中明显的涂改痕迹,当大家都是傻的吗?那么明显看不出来?虽然说这非常可能成为调包的证据,但是通过监控,是考生自己所为,打脸了吧。考生把数字1改为4,数字3改为8。甚至还涂条形码,把高考当儿戏吗,不好好考试把心思放改这些东西上来?

三、结果

河南纪委的调查结论是通过笔迹鉴定、调取考场监控、对监考人员进行取证后,得出考生自己涂改的结论。最后谎言不能继续,考生心理压力肯定也大,最后不得不承认试卷没有被调包。并且同时放弃做笔记鉴定。

调包的可能性

话说高考调包这种事情,非同小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人家为什么费尽心思要去把你的答题卡调包呢,你考得好不好与别人能有多大关系,根本没有这种必要嘛。而且从高考的考试、收卷以及阅卷过程,非常严格,答题卡收回去都是密封的,几乎不可能存在调包的行为。

四科不同考场不同的监考人员,要有调包的能力,高考移民、自主招生、送孩子出国哪一条不比调包答题卡更低风险?哪怕直接作弊修改自己的答题卡,也远比模仿他人笔迹调包答题卡要容易和安全吧?

总之,考生的意图何在真的想不明白,浑水摸鱼?自己平时不好好努力读书,倒是把心思放在高考调包这种事情上来,真是让家长蒙羞。


Andi学姐


  这也是“调包”案中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疑点,甚至是很多人铁定认为调包的证据。河南省纪委通过笔迹鉴定,查看考场录像等途径,证实为考生自己所为。

  考生故意涂改姓名、考生号的动机很简单——制造答题卡被调包的假象,以圆自己的谎言。从考生号的涂改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看透这个考生的心机。

 一、四个科目答题卡上的考生号有什么玄机?

  上图是考生四个科目答题卡上手写的考生号。语文科的考生号是正确的,而其它三科均不相同,而上面红色数字是被改动的, 包括了1改2或4,2改4,3改8,0改6,不难发现改动的地方有个共同特点——都是容易改的数字,很明显是为涂改而涂改。

 二、理综科目考生号涂改露出的破绽

  理综答题卡的考生号涂改迹象非常明显,我们不妨看看此处涂改有什么破绽:

  从上图的改动痕迹不难看出:后面7个数字实际上是在1153230(正确的考生号)基础上改为2158436。说明考生先写对了自己的考生号,然后又故意改错。

  为什么肯定是考生自己改的呢?因为调包者绝对不会这么改。倘若如考生所说,这张答题卡是别人调包给她的,那么修改的痕迹必然是从别人考生号改为她的考生号,但上面明显搞反了,是由她的考生号改为别人的考生号。这从逻辑上就绝对排除了是调包者所为。

 三、条形码上打印的考生号涂改的玄机

  这个条形码上的也打印有考生号,前面四位1841被改为1844,后五位53230被改为58230。这很明显也是考生有意而为之,故意制造涂改痕迹。包括故意写错姓名。

 三、为何断定涂改是考生所为?

  河南纪委的调查结论是通过笔迹鉴定、调取考场监控、对监考人员进行取证后,得出考生自己涂改的结论。

  从逻辑推理上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是调包,则作案者所追求必定是调包后的答卷上基本信息与受害人信息一致,且尽量不留痕迹,即使有改动痕迹也是应该由他人的信息改为受害人信息的痕迹;而这个考生的做法刚好相反,有意制造被涂改的痕迹,但是涂改的方向却是相反的——在自己正确的信息基础上涂改,而且在打印的条形码上涂改数字(这样做对调包毫无意义,相反还留下痕迹),这刚好是调包者绝对不会做的事情。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孩子撒谎成性的可怕,相信其谎言早已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隐瞒家长,高考在即,自知无法再作弊敷衍父母,只能寻思如何为自己的高考失败寻找借口,于是处心积虑在考场上制造答案被调包的假象。可怜了这对被孩子谎言牵着鼻子走的父母,被孩子长期欺骗却全然不知,当然果子也是他们种下的。这四个孩子的行为,必定会在他们的诚信记录上重重记下一笔,但愿他们能吸取教训。


高考与教育


如果我们将发生在河南的这起答题卡“调包”事件比作是一桩窃案,那么之前考生与家长们举报控诉的行为很明显是属于典型的“贼喊捉贼”, 不仅消费了大众的同情心并且还对现行的高考制度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正常情况下,一个精神正常、品学兼优的考生是没有理由在高考答卷中故意写错姓名和涂改考号的。如果有人这样做了,只能说明他的精神存在问题或者是他实际上并没有平时所表现的那么优秀。

就目前来看,涉事的四名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这就表明他的思维能力以及精神状态并没有突然恶化,不存在因为巨大的考试压力而发生精神错乱的可能。因此,唯一能够解释他们故意写错姓名、涂改考号的理由就只能是他们为了掩盖某种事实或者说是达到某种目的。

在家长的眼中,四名考生无一例外都是极为优秀的,这其中又以考生苏小妹为最。在父亲苏洪的眼里,女儿平时的成绩就在600多分,年级排名在300以内,并且还通过发表论文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资格,这样的孩子说她不优秀肯定是没人信的。

任何时候血肉亲情都是最值得信赖的,因此父亲信任女儿肯定是无条件的。只不过,孩子的表现却最终辜负了他的这份信任。

四名涉事考生的学习能力到底如何他们自己必定十分清楚,或许在平时他们可以通过某些手段能过顺利过关成功制造品学兼优的假象。但是在监考最为严苛的高考面前,任何的小动作都是无所遁形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学子最为真实的实力都将一览无遗。

高考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十二年寒窗苦读成败之在朝夕之间,成功的喜悦人人都想拥有,但是失败的痛苦并非人人都能承受。更何况一旦高考失败,那么对于习惯生活在父母的称赞与信任中考生而言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四名考生最终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选择,并且将这个虚构的谎言告诉了他们的父母,告诉了所有的世人,以此来掩盖他们失败的现实!只可惜如今谎言已被揭破,他们的失败不仅害了自己更加牵连到无辜的父母,实在是家门的不幸!

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甚至连做人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这样的人却想着获得成功不异于痴人说梦!


通城丹妹


据目前已有信息,我们能够推断某琪同学,的真实动机并不在坐实掉包,其他几个人披露的信息较少,无法推断。可以确定的是掉包在逻辑上完全说不通

一是,能够掉包完全有能力直接填答案,让需要考高分的人把答题卡空着就成。

二是,能够掉包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或者国外留学,以华侨身份回国考名校等方式读个好大学。

三是,如果非要掉包,花费如此高的代价,承担如此之高的风险(因为高考环节特别多,需要买通很多人,另外高考舞弊是重罪,搞不好就是死刑),你们觉得有必要去掉包你考600分的吗?

现在我们来看看某琪同学的心路历程

借其他答主的图,我们看到最开始语文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疑点是其声称作文不一样,并且自己默写了一篇,嗯就是这篇。


是不是她的字迹,大家自己看,也可以参考一下第三方机构的鉴定结果,我们来看看这个不负年少,作文题目并未出现这几个字,掉包者真是和她心灵相通,碰巧写上了同样的四个字。咱们继续,据某社区爆料的消息,该同学在这期间还若无其事准备去张杰的演唱会,不负年少正是这次的口号,好了我说完了。


显然,最开始考语文的时候她并没有安心制造掉包的假象,只能事后补救一下,现场默(biǎn)写一个作文,然后声称掉包者模仿了她的字迹。借用网友的一句吐槽,有毅力模仿你字迹,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之后几门考试我们就看到了一路升级的涂改历程。最开始改了考号,之后听说机器只认条码,于是涂改了条码的数字,同时也改了考号。最后发现条码数字只是在机器实在读不出来,人工辅助的,于是最后一门理综还把条码最后的一个空白涂了。

毫无疑问,这是这完全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一路尝试,一路出错的过程。为什么说一路出错呢,因为条码是用特殊墨水印刷的,机器只能识别这种墨水,签字笔墨水涂改也无效。因此哪怕她一路努力,也没能阻止自己的试卷被机器准确识别。


那她的目标真的是要坐实自己答题卡被掉包吗?我看不是

其实大家认真思考她改考号,改条码的动机就能看出来,她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向着答题卡被掉包的方向,去做痕迹的。我们大家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了双眼,其实排除她的一切说辞,我们就会发现,一旦她的做法得逞,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她的答题卡无法被机器识别,自己分数奇低。

那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网传信息,其朋友说到,她自己觉得,就算通过了自主招生,可能也达不到降低后的分数,给她父亲说打算复读,但其父不同意。于是乎她就打算考一个连本科都上不了的分数,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复读了,但这样的过错不好自己承担。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分数低推给机器不能识别!

于是便有了掉包的闹剧,最后事情并没有按照其预想的发展,并脱离了她的掌控,于是只得继续圆谎,以至于让事情发展到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


察言观语


知道吗?写错姓名涂错号码的事情在学生时代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这个并不是让人大惊小怪的事情,质疑往往给这件很平常的事情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涂错号码往往是学生粗心所致,考试紧张,时间紧迫,老师的每一道简单的指令都会让学生心惊肉跳,就好像是成人考驾照,机器发出的每一道指令都会让我们手忙脚乱。高考也是这样,学生有点紧张,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本人就有涂错号码的事情发生。

纵观这件事情,我以为苏姓同学故意涂错的可能性较大,第一科目考的不好,恐有负众望,索性想出此招,然后一口咬定调包,没想到家长意志如此坚定,一定要为她讨回公道。其他两名就是粗心所致,之所以坚持到最后,是别人的决心感染了他们,还有他没法面对众人的目光。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录像的,在摄像头下真相尽显!高科技还是人性丑陋的最大克星!


寐语小筑


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高考试卷掉包事件告一段落。人们又陷入了思考,考生为什么要涂改自己的考生号,写错自己的名字呢?

如果说声称自己的试卷掉包,只是撒谎的话,那么,故意写错自己的名字,涂改考生号,就是实实在在的造假。

考生面对高考,都敢于撒谎,敢于造假,可以想象,在平时,会怎样呢?可以确定的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平时一直在撒谎,并且,家长一直在相信,考试一直在作弊,老师一直没有发撒谎作弊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就是变相的奖励,一直撒谎作弊,一直在受到家长老师变相的奖励,所以,胆子越来越大了。

千万不可小觑撒谎造假之人的智商。事先设计也好,临时起意也罢,反正这种人在作弊造假撒谎之时,都会设下一个又一个的圈套,让别人往里钻,以此来洗白自己,掩盖自己撒谎作弊造假的事实与责任。

这几个考生,在学习阶段,错以为人生命运可以玩一玩,闹一闹,结果,受到的是命运对其重重的报复。希望他们痛定思痛,毕竟,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我相信孩子的思想还是没那么复杂的。相反的,苏爸的很多作法到是值得让人推敲下了。1、6月25号就能查成绩了,为啥非要到8月,也就是一本线出来后才曝光和玩实名举报?在第一时间得知女儿成绩后,苏爸似乎在忙些啥。2、苏小妹是如何从周中到郑州一中的?其论文,高校自主招生资格显然有苏爸强大的人脉关系的痕迹在内。3、平时学业成绩。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孩子的平时成绩最多也就上下50分的波动。那郑中老师给出的平时模拟500以上的说法,不是靠作弊能做到的。1-2次到有可能,而光考前的模拟郑中这种学校10次以上总有吧,200多分的水平,每次都能抄到500分以上?再加上平时的小测验。显然郑中对苏小妹的学业记录有问题。而自主招生资格恰恰是根据学校提供的日常学业成绩来定的。这里面又能看到苏爸强大的运作能力。4、孩子对高考和自己高考成绩的认知。苏小妹对自己家庭社会地位,老爸的人脉关系。在其父的长期影响下不会一点都不知道的。那她对高考的心态可想而知,一定不存在考砸了一说。苏爸在其一通运作下对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也应该很清楚。那么他们父女两在极力争取的是什么?显然是投档。花了那么多心血,人力、财力。就差临门一脚。但你的分数线没到,即便有自主招生的降分政策也差得远。5、鱼目混珠。考卷上的那些涂改,极大可能是苏爸就提前授意的。苏爸此人极为老城了。还有作文那事,经过分析也能看出,不太想孩子说谎,也是家长授意的。


穷小子大志向1


因为确实存在涂改,这个新闻在网络在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被大肆传播,貌似很多人都相信了是被他人涂改,对高考的公正性也开始怀疑,认为有漏洞可以利用,甚至怀疑招考部门某些领导是不是涉嫌违法犯罪,一度在举报后闹得沸沸扬扬,除了感慨网络传播的速度,也反映了大众对招考部门还是不信任,不过最终结果还是证明这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至于学生自己涂改相关的个人信息,不是本人不能随意就下结论,不过可以推测两种可能性,不当之处大家轻拍哈😄。第一种就是学生紧张了,确实涂错了再次进行涂抹,当然刚开始没有想到以掉包的说法糊弄,在成绩出来了无法解释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以前涂改的事情,自然就编造了这个说法,感觉这个可能性很大。第二种是故意的,以前考试结果可以隐瞒,这次肯定不能隐瞒了,如果成绩很差,需要想办法进行推脱,涂改信息到时可以说是被掉包了。

现在暂时无法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果真的是故意为之,那么诚信问题真的严重了,以后在人生的各个关键关口,这件事都可能被拿出来考量,毕竟闹得太大,几乎所有相关部门都已经知道,希望他们自求多福。





孤独1749


想必大家应该已经对该事件的反转有所了解了吧。那我还是来简单的说说情况吧,当事人高考结束后成绩只有夸张的300分,便和父母说答题卡可能被掉包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轰动。

随后,由于该事件中的重重疑点,最终形成了反转,原来该考生本想考更好的大学,但是考完语文后感觉自己分数可能不够,于是就破罐子破摔,索性全部考差,来年复读考更好的大学,于是蒙骗父母说答题卡可能掉包了。
事情到此已经全部清楚了,主要就是考生第一门考语文的时候没考好,也离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更远了一步,因此想到复读这个方法,但显然没和父母沟通好。

父母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他们命令孩子考上个大学就行了,也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因此孩子在认为自己考不上心目中的大学之后,选择蒙骗父母,不跟他们说想复读的心愿。


如今孩子们和父母的沟通究竟是怎么了,竟然弄得如此僵硬的地步!


游侠traveller


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这样提问无非是想引导人们展开联想,对真相进行猜测。但任何人给出的答案,无论有多么完美,还仅仅是推理、猜测,不是真相。考生为什么会写错姓名,涂改考号,只有考生自己知道。别人给出的回答要么是妄加猜测,要么是符合逻辑、接近真相,仅此而已。


答题卡调包案一波三折,公众开始是质疑高考的公正性,甚至怀疑省招办领导参与作弊。在河南省招办给出回复之后,对四个考生品格进行抨击。现在河南省纪委调查结果公布,尘埃落定,又为家长及自媒体要承担什么责任而担忧,可以说是费尽心思。细究之,这件事情给任何一个局外人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枉费心机。


我个人认为,做人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对于不知真相的事情不妄加评论。对于知道真相的事情,不推波助澜,做一个理性的看客,事情的真相和对错不因我们的评说而改变。做人要善良,要有底线,不盲目跟风。对于那些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人和事,不吹捧、不阿意取容。也不贬损,不落井下石。

再扑朔迷离的事情都会水落石出、有真相大白的时候。答题卡调包案时至今日已被确认纯属子虚乌有,我们不需要再去洞悉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更不需要考虑谁会为事件承担责任,所有一切政府自由定论。让所有人的生活恢复平静吧,该结束的终归要结束,闻恶自警,见贤思齐才是每个人真正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