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究竟有多惨烈?

胖胖超人影视汇


今天正值8.15日本投降73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

1937年8月13日,抗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惨烈淞沪会战开战,中国和日本战史对此战都有着极为血腥的评论,中方称之为“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方称之为“血肉磨坊”。

这场战役由中方主动发起,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战线为北南,日军凭借机械化陆军在华北平原任意驰骋,中国军队很难防御,现战线变成东西,江南水乡特点,日军机械化优势丧失,中国军队边战边退向西南,有助于防守。打乱了日本从华北自上而下的战略,将日军大量军力从北引向南方,迫使其不得不双线作战,慢慢陷入战争泥潭。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持续到11月12日,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冯玉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后来由蒋介石亲自兼任。下辖陈诚出任左翼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为中央军总司令,张发奎为右翼军总司令,以及各地方部队,共计80多个师75万人,中方出动了舰艇40多艘,战机250架。

日军以松井石根为总司令,投入海陆空部队30万10个师团,战舰130艘、战机400余架、装甲车300余辆,叫嚣1个月攻占上海。

日军一开始认为两个师团就可以战胜国军,结果战争打的太惨烈,日军陆续往中国调兵,最后除了保卫天皇的近卫师团其余全部来到中国战场。国军更是精锐全出,蒋介石除了13军在华北战场外,把中央教导总队以及王牌87师、88师、148师等自己所有精锐部队全都压在了淞沪战场。

最后国军将士浴血奋战,很可惜最终不敌日军,痛失上海。整个会战中,日军伤亡4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

我们现在选取几个片断:

一、“小委员长”陈诚在淞沪抗战的3个月时间里每晚都是和衣而睡,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头发、胡须长的像个野人,人也瘦脱了形,尽职尽责。18军和11师是陈诚压箱底的部队,国军精锐。当时18军是死扛日军精锐11师团,结果罗店一战,18军就伤亡1.2万。

鉴于陈诚在凇沪会战中的表现,被高层点赞为“战术战斗之败北,而得政略战略之成功”。

二、11月4日凌晨,一颗榴散弹在孙立人将军上方爆炸。他身中9块弹片,被部下拼死送到租界医院捡回一条性命。

三、罗店保卫战:罗店位于上海西北郊区,地势险要,直接决定淞沪会战的结局,我国只要守住罗店,就能遏制日军登陆后向纵深的推进。

战斗打响以后,日军飞机、大炮天天轰炸,罗店陷入一片火海,夜晚都是红色的,中国士兵在烈火中和日军进行巷战,双方在罗店你来我往连续厮杀两个月,战斗到最后往往只能靠白刃格斗。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军队每天的伤亡都在1000人以上。由原湘军改编、作为精锐部队的第14师8000余人,刚上战场仅6天就只剩2000余人,还有一多半是伤员和炊事员。

201旅旅长蔡炳言将军从凌晨战至午后,201旅伤亡殆尽。最后时刻,蔡炳言急率唯一特务排与最后一个营战士杀入敌阵,将士全部为国捐躯;谢晋元“八百壮士”与数倍日军奋战4昼夜冲出重围。

四、大场之战:两军殊死搏杀。阵地前死尸遍野,守军官兵甚至用尸体堆成掩体作战,子弹打光就用大刀,直至壮烈牺牲。守军26师4位团长中的2位、14位营长中的13位连同连排干部,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全师5000多名官兵最后仅有600多人生还。第18师师长朱耀华这位参加过武昌起义的湘军老兵,战至大场失陷的最后一刻,愤而举枪自尽。

五、桂系第7军素有“钢七军”之美誉,以英勇顽强、彪悍善战著称,第7军一个师被拉上去后,不到一个时辰即全部牺牲殆尽。再调一个师上去,不多时也因伤亡惨重而失去了战斗力。结果激战三天,六个师6万官兵几乎全军覆没,桂军仅旅长就阵亡6人。

六、在刘行争夺战中,胡宗南指挥第1军与日军拼死血战,一周过后第1军伤亡近八成,第一师李铁军部,一旅旅长和第一团团长负伤,第二团团长和第四团团长阵亡,营长以下军官和士兵伤亡高达80%。第七十八师李文部和第一师差不多,当时营长只剩下一个,其余全部阵亡。除通信连外,其余各连连长全部因伤亡换人。以至于军长胡宗南都给自己配发了步枪以备与日军随时接火。

七、张学良的精锐东北军49军67军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开进淞沪,67军减员三分之二,军长吴克仁牺牲,是淞沪战场牺牲的唯一中将军长,67军也在打完战争后取消番号,缩编为师。

淞沪会战,国军团、营一级校官伤亡达三分之二以上。连、排一级尉官伤亡不计其数。旅长(含)以上高级指挥官殉国超过15人,其中包括军长1名,师长2名。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英烈:

吴克仁中将,国军第67军军长

黄梅兴少将:国军第9集团军264旅旅长

蔡炳炎少将:国军第18军第64师201旅旅长

路景容少将:98师58团团长 杨杰少将:国军1军1师1旅副旅长

庞汉祯少将。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

秦霖少将。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

官惠民少将。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

刘启文少将。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

邓玉琢少将,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

李伯蛟少将: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

吴继光少将:

李宗仁后来评价:“淞沪会战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凇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与小日本侵略者浴血苦战了近3个月,一举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军队奋不顾身的英勇抵抗,也让日军3个月速亡中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美丽青春您真痘


1937年8月13日,被形容为“绞肉机之战”的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采纳陈诚的建议,竭尽全力组织此次会战,几乎把当时全国范围内所能调动的一切机动兵力统统调集到上海以及附近地区,准备与不可一世的日寇一决雌雄。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共投入了约100万兵力,战役持续了约3个月的时间,为抗战期间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惨烈的一场大型战役。是役,中国军队不惜血本、尽遣精锐,其中装备最精良 、兵员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的中央教导总队以及王牌87师、88师(德械师)、148师全部开赴淞沪战场,另外还有蒋的嫡系部队以及川、桂、粤、湘、赣、晋绥等地方部队共62个旅近80万人参战,日军共投入8个师团两个旅团20万兵力,并在8月13日这天率先发动了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淞沪抗战正式打响。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从此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8月14日,驻扎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9集团军在张治中将军的指挥下,向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国民党仅有的两个德械师87、88师开始围攻日本海军虹口基地,国军战斗机也赶来助战,试图将敌人驱逐下海。“8.13”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淞沪抗战开始后,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兼第5集团军总司令,并负责实际指挥,先后有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陈诚的第15集团军、薛岳的第19集团军以及朱绍良、罗卓英、胡宗南、廖磊、刘兴等部约80万兵力投入战场,英勇抵抗,浴血拼杀,给骄狂的日军以重创。

陈诚出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在罗店附近率部与敌血战,他还担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预备军副司令长官,负责防守浏行一带,11月又被任为3战区前敌总司令,责任十分重大。他的一位部将说陈诚在淞沪抗战的3个月时间里从没有解衣睡过觉,每晚都是和衣而睡,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头发、胡须长的像个野人,人也瘦脱了形,可谓筚路蓝缕、尽职尽责。在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激励下,国军参战部队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歌。

但陈诚在战术指挥上偏重于单纯防御,或许迫于日、中军队间的武器装备以及技战术实力差距巨大,陈诚主张“固守阵地打死仗”,实属过于保守的失策之举。

11月11日,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上海沦陷,陈诚亲自指挥下辖部队,在掩护右翼主力撤退后,最后才在当晚撤出上海,其嫡系黄维第6师,在苏州一带与日军惨烈血战,有的团将士已经全部战死,后来余部又奉命到车站掩护主力撤退,再次遭遇重大牺牲,几乎全师覆没。陈诚、黄维等人顾全大局的做法很得淞沪参战各军的好评,特别是陈诚在凇沪会战中的表现,被高层点赞为“战术战斗之败北,而得政略战略之成功”。

白崇禧将军事后回忆道:千里驰援淞沪的(桂系)第7军一个师被拉上去后,不到一个时辰即全部牺牲殆尽。再调一个师上去,不多时也因伤亡惨重而失去了战斗力。桂系第7军素有“钢七军”之美誉,以英勇顽强、彪悍善战著称,但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鬼子比起来,各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淞沪之战战况之惨烈,牺牲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11月15日,日军最精悍的第10军团8万余人在强大的海、空炮火配合下,由杭州湾金山卫强行登陆,对淞沪中国守军实行迂回包抄,致使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状态。

顾祝同奉命指挥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因组织、协调不畅,建制混乱的大部队拥挤在一条不宽的公路上,惨遭日机轰炸扫射,伤亡惨重。此后,淞沪会战基本结束。

凇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在上海以及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与战力凶悍、武器精良的30余万日本侵略者浴血苦战了近3个月,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惊天动地的拼死搏杀,为中央政府和上海各界的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还一举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军队奋不顾身的英勇抵抗,也让日军3个月速亡中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据事后统计,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伤亡多达30万人,日军被打死打伤6万余人(日军自己宣布为4万人)。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为网图】




铁马冰河wu


淞沪会战,其惨烈程度,对日军来说,仅次于日俄战争。对我们来说,不敢言绝后,但一定空前。



国家承平日久,今天的人很难通过一串冷冰冰的数字来理解淞沪会战之惨烈,也很难体会国人抗战之英勇和艰难。

所以,我们从小人物说起……

1937年8月23日,一个名叫荻岛静夫的日本农民应召入伍,时年27岁。一个月以后,荻岛成为日本上海派遣军的一名上等兵。



同年同月,一个名叫东史郎的日本青年也应召入伍,时年25岁。一个月以后,东史郎成为第十六师团第二十联队的一名上等兵。

很多日军士兵以为,到上海把围攻日租界的中国军队赶跑,是一项非常轻松的任务,就像是在1931年的满洲。上等兵东史郎在出发当天的日记中并没有「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而是饶有兴致的记录了战友与爱妻的分别:

野口后备兵的爱妻四处奔跑,寻找她亲爱的丈夫的身影。野口也大喊了好几声,挥过好几次手,但妻子没发现丈夫。妻子深切的离别之情通过这热烈的气氛传给了她的丈夫。“呜”的一声,汽笛声如箭一般划过天空,机车吐着白烟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列车开动了。人们的叫喊声更加响彻夜空。“万岁!万岁!”只有这一句话。



而在吴淞河一线的荻岛静夫面对的场景显然没有这么诗情画意:

天好不容易亮了,敌方的射击达到了极致。从各个地堡和散兵战壕里面射出的弹丸有如雨下,迫击炮爆炸的巨大声响震撼长空。我军炮兵也开始还击,还发射烟幕弹,飞机也赶来轰炸,真是撼天动地。第6中队终于渡河不得,进退维谷。在敌军猛烈射击之下,队长下了决心,命令本部继续前进……工兵脱光衣服、光着膀子拼命拨舟猛进。此时是上午10时。河岸上,友军死者的尸体叠了几层,重伤员得不到治疗,只有呻吟苦撑
在敌军的反攻中,加纳部队也遭到被全部歼灭的悲惨命运。整个联队(3000多人)只剩下两三百人了,死者的遗骸散于泥泞的田野中。
大队长,中队长和小队长及以下的干部大部分都战死或负伤了,兵力减为原有的一半,整个联队的精神面貌委靡不振,完全失去了日本军队原有的风采。不久,至十一日,联队长也战死了,联队基本上全部被歼灭了。

荻岛静夫所说的「敌军」正是国民政府税警总团第2支队,时任支队司令孙立人(级别大致相当于旅长)。



伤亡惨重的绝非只有荻岛所在师团!

第3师团、第11师团、第101师团战死人数都分别超过3500人。参战日军最精锐的第9师团战死人数超过5000人,算上受伤,这个师团的伤亡率接近50%。

第9师团还不是伤亡最高的,第101师团经过多次兵员补充,累计死伤超过15000人。算上第10军的损失,日军战死近20000人,其中包括两位大佐(仓永辰治和加纳治雄)。受重伤而丧失战斗力的日军也达到20000多人。

因此,一般认为淞沪会战中日军伤亡40000多人。但实际上,如果算上轻伤后重返火线的情况,这个数字接近80000!



看到小鬼子死伤这么多固然振奋人心,但有一个数据请别忘了,由于战力的差距,中日双方的伤亡最少是5比1。换言之,我们是用五倍于日军的代价才换来这样的战果。

淞沪会战,国军伤亡超过20万人,如果算上重复受伤人数,这个数字接近40万。

把日军打的「失去风采」的孙立人也差点在吴淞河殉国。11月4日凌晨,一颗榴散弹在孙立人上方爆炸。他身中9块弹片,被部下拼死送到租界医院捡回一条性命。

下图,抗日名将孙立人——



孙立人不是特例!此役,国军团、营一级校官伤亡达三分之二以上。连、排一级尉官伤亡不计其数。旅长(含)以上高级指挥官殉国超过15人,其中包括军长1名,师长2名。

淞沪会战,大部分是硬碰硬的阵地战,双方都是拿人命往里面填。按第14师参谋长郭汝瑰的说法,即使第一流部队也只能顶七天。

战斗打到激烈时,旅长、团长直接投入一线作战的场面屡见不鲜。比如,第87师第261旅旅长陈颐鼎(黄埔军校3期,1945年率第70军赴台湾受降)在战斗中不仅充当过机枪手,还多次投手榴弹与日军短兵相接。



在刘行争夺战中,胡宗南指挥第1军与日军拼死血战,一周过后第1军伤亡惨重,以至于军长胡宗南都给自己配发了步枪以备与日军随时接火。

以第1军第1师为例,团长以上死伤8人,除通信连外,其余各连连长全部因伤亡换人。部队指挥官尚且如此,士兵伤亡的惨烈程度就可想而知。

淞沪会战,有无数的高光时刻,但最后依然想说两个「小人物」……

8月17日,国军第五飞行大队阎海文(笕桥航校6期,辽宁北镇人,满族)驾机轰炸日军陆战队司令部,不幸被高射炮击中。

阎海文跳伞后,落到了日军阵地,被几十名日军围捕劝降(俘虏一名飞行员的情报价值是非常大的)。阎海文不为所动,用飞行员佩枪英勇还击,在击毙五名日军后,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时年21岁。

下图,阎海文纪念邮票——



当四行仓库成为苏州河北岸中国军队最后一块阵地时,四行仓库四围,三面是旭日旗,隔着苏州河,在公共租界上空,是米字旗,唯独没有中国国旗(死守四行仓库的第88师第524团第1营没有携带国旗)。

一个名叫杨惠敏的女生,时年22岁,冒着枪林弹雨,孤身泅渡苏州河,将一面国旗交到中国军人手中。国旗在四行仓库上空飘扬,向世界宣告了我们誓死抗争的决心,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

下图,杨惠敏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此为杨惠敏和饰演她的林青霞合影——



11月11日,时任上海市长俞鸿钧在《告上海人民书》中说道: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样的国家即使贫弱,也是不可战胜的!


月下没有花


今天正值815日本投降纪念日,以此文纪念所有在抗战中慷慨牺牲之英烈。

淞沪会战,国军以大兵团于上海周边狭窄地区内,冒着日军优势炮兵与压到性的海空火力苦战三个月,罗店战场被称为“血肉磨坊”,8月13日开战第一天就有高级军官,88师少将旅长黄梅兴阵亡,战况激烈可见一斑。战事第一阶段,中国军队以三个师为主力,试图在日军增援部队到来之前,歼灭日军驻上海海军陆战队,虽然曾经攻势接近汇山码头,终因火力支援上的绝对劣势而遭遇顿挫。第二阶段,日军第三,第十一师团从海上火速增援,在吴淞一带登陆,国军亦以四个师兵力增援上海,于八月二十四日发动总攻击,试图占领敌军桥头堡阵地,亦因火力装备差距未能见效,自此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最高时期兵力投入6个师团以及附属部队,国军最高兵力投入5个集团军,50多个陆军师,最高峰时期兵力达到60万左右。在整整三个月的作战中,日军曾发起总攻击4次,战线移动距离一般不超过5公里,在最后撤退之前,国军可谓寸土必争,不惜伤亡,日后李宗仁回忆说:“当时我军参战约五十余师,战斗兵员在六十万左右,约全国兵力的百分之六十.......上海是十里洋场,四面平旷,无险可守,日军陆海空三军的火力可尽量发挥,我军等于陷入一座大熔铁炉,任其焦炼。敌方炮火之猛,猛到我炮兵白日无法发炮,而夜间又无法寻找目标,只是盲目轰击。所以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具体大的战略态势,宏观上的战斗经过就不讲了,都是网络上随意搜得到的,作者也不想在这里用随手可得的资料来“填充”自己的回答,下面就摘录一些曾经亲历过淞沪会战的幸存者回忆,让大家从近距离感知下当时“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战场实况:

根据第九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史说回忆:“八月底,日军在吴淞口长江,黄浦江沿岸陆续登陆,与我军展开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争夺,我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一个团,浙江周岩的第六师,以及西北胡宗南的两个师,在宝山,吴淞,蕴藻浜一带,与敌激战,敌人倚仗舰炮火力狂轰滥炸,我军伤亡惨重,我亲眼看见教导总队那一个团,齐齐整整地开上去,下来的时候,只剩几副伙食担子.....十月二十五日,大场沦陷,湘军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羞愤自杀,为淞沪会战中第一人.....此时,参战部队中,中级军官均因身先士卒,伤亡过半,有的师四个团长全部阵亡,十二个营营长在战斗中牺牲十七,八个(原任连同继任),广西部队在苏州火车站下车后,日机前来轰炸,拒绝疏散,以步枪轻机枪迎击,说我们来打日本鬼子,为何要怕它的飞机!”

八十七师216旅512团团长陈颐鼎回忆说:“第八十七师自八月十三日开战,至十一月九日撤出上海,共计接受兵员增补四次,每次都为2000至3000人,由此可计算八十七师于上海血战三月,总伤亡达到惊人的一万两千人以上,激战中,团长旅长都必须以身作则,亲自到第一线作战,我本人也不例外,在陆家桥防御战中亲自操控重机枪向日军射击,并投掷手榴弹,一直坚守十三天,敌人每次发动进攻,必先用轻重火炮集中火力准备20分钟至半小时,512团营长以下干部非死即伤,累计伤亡将近千人。

第九集团军八十八师参谋长张柏亭回忆说:战事初开,日军阵地从汇山码头,经北四川路,吴淞路,如同一条长蛇,德国顾问建议,以一点为突破,迅速突入,切断其首尾呼应,最后选定虬江路为目标。于是选拔精壮勇敢士兵500人,携带轻便锐利的近战武器,以营长刘宏深少校为指挥官,同时集中全师炮火,由炮兵营营长王洁中校指挥,另在突击位置附近配置自动火器作为掩护,预定拂晓开始攻击。该计划命名为“铁拳行动”。翌日行动展开,虬江路敌阵一片火海,刘少校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冲进,毙伤敌人无数,不幸中弹牺牲,行动功败垂成,刘宏深少校殉国时年仅28岁,新婚甫三月,战事既起,义无反顾告别娇妻,求报国于沙场。”

第九集团军三十六师106旅参谋长熊新民回忆说: 106旅一部负责守卫复旦大学图书馆,一日,日军以坦克三辆成品字型,步兵随后再次发动进攻,而此时战防炮适逢需要修理,已经撤向后方,身边一个大高个子士兵,用绑腿将所有手榴弹捆好,毅然爬出战壕,滚至敌坦克近旁,骤然“轰”的一声巨响,为首一辆敌人坦克斜瘫着不动了,步兵也纷纷后撤,同袍们冲上去,发现他胸腹之间严重受伤,往出不停地冒出血泡,我急忙呼唤卫生兵准备急救包包扎,他却说“已经这样了,不用救”不一会就断气殉国了,询问周围士兵,说这是他们的排长,姓彭,湖南湘乡人。

第十七军团七十八师467团第二营营长严映皋回忆说:九月底,敌人越过蕴藻浜向塘北宅,赵家角进攻,防守此地的税警团坚持两昼夜,死伤惨重,由467团接防,第二天,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十余次,都被击退,但塘西宅被日军占领,我急派第五连前往收复,不到十分钟,就在敌人优势炮火下全体殉国,为了收复塘北宅,团部决定发动夜袭,部分敢死队员胸捆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冲入敌阵内即拉线,与敌同归于尽。

第十七军团十九师55旅参谋长罗文浪回忆说:十九师九月底进驻淞沪,负责大场附近,真太公路之防守,十九师原为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部,非中央军嫡系,因参与内战,装备落后,受到中央军嫡系轻视,故全师上下士气高涨,发誓以战功洗脱耻辱。上海近郊地下水位高,挖掘工事不到一米,就有地下水涌出,深达半米,无法排除,官兵日夜处于泥水之中应敌,倍感艰难,第十九师所配枪械杂驳不纯,步枪就有老汉阳造,湖北自造各种,每连配有轻机枪六挺,营部有老式汉阳造三十节重机枪,日军每日冲锋2,30次,我军官兵以近战肉搏阻挡,伤亡甚大,第113团由于阵地工事被敌军炮兵尽毁,只能依托弹坑防御,团长秦庆武麾下不足两排,依旧于夜间发动反冲击打退日军,所部于次日白天全部壮烈牺牲,秦团长在肉搏中手刃敌军数人,力竭而亡。

第二十一集团军第170师508旅1018团第一营二连连长蓝中民回忆说: 170师奉命前往大场至罗店作战,百里之内,所有村庄建筑乃至树木,都被日军野蛮炮击轰炸成为焦土,部队几无可容身之地。敌人战术为,凌晨先用气球升空观察我军阵地,然后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最后由战车与装甲车掩护步兵进犯,夜间又用照明弹探照灯等持续照射,引导炮击,使我军几无休整喘息之可能。一日,我部为了夺回日间丢失阵地,奉命组织夜袭,携带武器与手榴弹,于夜间开始匍匐前进,时进时止,不时观察四周,拂晓时分接近敌人阵地,我发出口令,各部奋力投掷手榴弹,步枪上刺刀,冲入敌阵开始肉搏,冲进敌壕时,迎面遇敌一军曹,手持手枪向我射击,子弹从耳边略过,皮破见血,我亦持手枪回击,正中其腹,使其倒地气绝。从其身上搜出日记本,未婚妻以及家人照片,不禁感叹,纯良日本国民,为军国主义思想所荼毒,甘为炮灰,亡命他乡,徒留亲属于故土思念......十一月九日,上海战局崩坏,我军顺太仓公路向常熟转移,十三日,团长谢志恒关爱部下,于公路边指挥疏散部队与逃难民众,不幸被低飞之日机扫射中枪,他临终对我们说“我已经完了,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杀敌,报仇雪耻,挽救我国族之危亡,争取最后胜利”我们无法携带谢团长遗体继续后撤,只能把他就近安葬在常熟县虞山上....

第四十三军二十六师78旅副连长何聘儒回忆说:26师从贵州出发,8月至10月,跋涉3000余里,风尘仆仆前往淞沪战场,当时川军装备低劣,一个步兵连只有三挺机关枪,步枪还是老式汉阳造,有的连来复膛线也都磨光,但士兵们士气高涨,在途中换乘车站,为了鼓舞士气,师部开始发饷,不多一会,士兵就拿着酒与腊肉等准备登车,我说刚刚发饷,仓促花光毕竟不好,没想到士兵说“连长,此去上海,肯定要为国捐躯,要饷钱有什么用,不如吃喝一顿,在战场上拼刺刀也有力气”。26师到了上海,血战七昼夜,后勤跟不上,士兵就用随身携带的干辣椒佐以大饼,锅巴为干粮,以敌人和战友尸体堆积为工事顽抗,一位何姓营长,弹尽粮绝后,率部以大刀与蜂拥而至日寇搏斗,最后全部阵亡,发现时,依旧手握大刀,刀刃嵌入日酋尸体肩部,无法拔出。26师全员5000人,撤回时,连同高级军官,炊事员,勤务兵在内,仅剩600余人,以其惊天动地之战斗精神,一血川军“长于内战,怯于外战”之耻


晴天有时下猪


淞沪会战是近代中国打的最硬气的一战,也是把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全面抗战的一战。蒋介石作为国家元首能拿出强硬态度,显示出坚决抗战,不顾一切的决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当时中国与日本的国力差距非常大,中国的GDP只有10十亿美元,日本GDP接近60亿美元!日本军队海陆空完备并处于世界一流,中国可以说只有陆军且装备落后,海军和空军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中国当时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实际军阀林立,各自为政。可以说当时中国和日本就是处在两个时代。所以蒋介石非常困难,这一战弄不好就会亡国灭种,成为中国永久的罪人,当时胡适等很多大知识分子都不同意打这一仗,当蒋介石顶住压力,做出最正确选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国民政府只用一个月就把战场从华北转移到华东,这个速度非常快。原来的战线为北南,日军本全是机械化陆军,在华北平原驰骋而下,以国军当时的能力,根本防御不住,现在战线变成东西,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可以遏制日军机械化的优势,国军可以且战且退向西南撤退,有助于国军防守。而且上海有外国租界,能博得英美大国的同情和资助。可以说国民政府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了所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准备与日本决一死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国军累计投入80多个师75万人,伤亡接近30万,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多万人,伤亡4万。日军一开始认为两个师团就可以战胜国军,结果战争打的太惨烈,日军陆续往中国调兵,最后除了保卫天皇的近卫师团其余全部来到中国战场。国军更是精锐全出,蒋介石除了13军在华北战场外,把自己所有精锐部队全都压在了淞沪战场,伤亡惨重。

胡宗南的第1军: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爱将,第1军在北伐战争后胡宗南就苦心经营,绝对的国军精锐,激战十天,第1军伤亡近八成,营连级干部几乎全部阵亡。


陈诚的“土木系”:陈诚是蒋介石的心腹,外号“小委员长”。18军和11师被称为“土木系”是陈诚压箱底的部队,国军精锐。当时18军是死扛日军精锐11师团,结果罗店一战,18军就伤亡一万二。

蒋介石最精锐的是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国军教导总队这几个德械师和他大舅哥宋子文的税警总团。当时宋希濂的36师在西安,蒋介石给宋希濂打电话,让他最快速度赶到上海,到不了上海,军法处置。36师是一路狂奔,有火车坐火车,有汽车是坐汽车,最后几乎是跑着开进淞沪战场的。这几个德械师是当时中国唯一能和日军能打成平手的部队,但是由于日军有海空优势,这几支部队人员损失惨重,大量德械装备丢失!

国军精锐都损失如此大,普通部队就更惨重拉。第八师共八千人,武器大多是老旧的汉阳造,当撤出战斗时部队还剩700。

蒋介石的血拼表现也深深的感染了其他派系,同为中国人,守土有责。

白崇禧,李宗仁的桂军:当时广西在白,李的治理下是国民政府的模范省,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蒋介石要求他们出兵时,白,李迅速调集6个精锐师,每个师一万人,扛着德国步枪,戴着英国钢盔,开进淞沪。结果激战三天,六个师几乎全军覆没,当白崇禧听到这个消息时,哭了一天一夜。



川军:在接到命令的第一个时间,刘湘就分兵三路出川作战,杨森率领20军直奔淞沪。可以说川军是国军里装备最差的,穿着草鞋,拿着汉阳造,连军装都做不到统一,但抗战热情无比高涨,川军的战斗就是用血肉来抗衡日军的坦克大炮,经常能看见川军士兵抱着手榴弹冲向日军的坦克,很多部队都是团长以下全部牺牲。

东北军:自从九一八以后,东北军就在耻辱中生活,所以淞沪开战,作为当年张学良的精锐东北军49军67军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开进淞沪,所以东北军打的十分勇猛,67军减员三分之二,军长吴克仁牺牲,是淞沪战场牺牲的唯一中将军长,67军也在打完战争后取消番号,缩编为师。

淞沪会战历经三个月,虽然中国输了这场会战,却凝聚了全国人民,增强了抗日信心,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以后的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军官,记者:你认为对日本作战我们会胜利嘛?

军官:当然,我们一定会胜利。

记者:那胜利后你准备做什么?

军官沉吟了一下说:我会死的,这场战争所有军人都会死的。


青梅谈史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抗战史上最为悲壮惨烈的一次战役。


1937年8月13日,日军于黄浦江军舰基地上,悍然向我上海闸北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还击。此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付出巨大牺牲,日寇也付出沉重代价。

日军以松井石根为总司令,投入海陆空部队30万人,战舰130艘、战机400余架、装甲车300余辆,叫嚣1个月攻占上海。

中国军队冯玉祥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后来由蒋介石亲自兼任。下辖陈诚出任左翼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为中央军总司令,张发奎为右翼军总司令,以及各地方部队。共计70余师,奋起反击。


战争伊始,中国军队率先强攻,予敌猛烈打击,日军遭受重挫。8月下旬,日军援兵大举登陆吴淞、沙川,中国军队一路退守,坚持防御。11月5日,日军于杭州湾金山嘴、金公亭等地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包围势态,中国军队随后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最惨烈的战斗当属罗店争夺战。8月25日,国军67师201旅奉命对日军11师团部分军队3000余人发起攻击。日军飞机大炮狂轰乱炸。


201旅旅长蔡炳言将军,战前连发四封家书,分别寄予妻子女儿。信中他对妻子言:“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家不保,家焉能存。”

将军在信中又对大女儿的婚事,幼子的教育,身后家庭用度管理等大小琐事,一一安排。其难舍难分,儿女情长,读之泪目。

战斗中,蔡炳言立下军令:“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从凌晨战至午后,201旅伤亡殆尽。最后时刻,蔡炳言急率唯一特务排与最后一个营战士杀入敌阵,将士全部牺牲。将军胸部中弹,殉国前仍高呼:“前进、前进。”


8月28日,国军将士虽给日军重创,终因自身伤亡过大,罗店宣告失守。29日,黄维率67师短暂夺回阵地,随后又被迫退出,罗店沦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军在苏联支持下,于8月14日首次出战,并创下击落敌机6架,击伤1架,自身零伤亡的辉煌战绩。日军梅津航空队队长愤而破腹自杀。8月14日也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

李宗仁后来评价:“淞沪会战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其惨烈程度达到国军每天一个师阵亡,一些师上阵不到三个小时即丧失战斗力。日军称之为“血肉磨坊”。消耗的弹药量超过日美太平洋岛屿战争总和。


此战中国军队共出动百分之六十以上,共178个师、80余万精锐部队。共有15名国军将领殉国,30余万将士伤亡,中国海军全军覆没。表现出中国军人无畏的勇气和坚决战斗的决心。日军出动军队共计30万人,伤亡人数5万余人。中日伤亡比为6比1。


沧海历史春秋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句话本是光绪皇帝为了表彰邓世昌的忠勇所做的诗,而在我看来淞沪会战中国军人的表现也是这般忠勇无匹,淞沪会战到底有多么惨烈,我举几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了。


胡宗南—“黄埔部队已经打完了”

1937年8月,胡宗南的第一军接到蒋介石的调令前往上海作战,当时上海宝山一线防线危急,胡宗南部一到上海立刻开入宝山增援。胡宗南第一军官兵面对日军毫无畏惧,同仇敌忾,几乎每一块阵地都经过反复争斗,日军利用海空优势,使胡宗南部两个师伤亡惨重。

胡宗南第一师李铁军部,一旅旅长和第一团团长负伤,第二团团长和第四团团长阵亡,营长以下军官和士兵伤亡高达80%。第七十八师李文部和第一师差不多,当时营长只剩下一个,其余全部阵亡。顾祝同得知这个情况以后,打电话告知胡宗南换防,胡宗南才说再不换防,明天我就要拿枪上前线顶人了。

桂军蕰藻浜南岸反击战

桂军初上战场,没有和日军交锋经验,血肉之躯冲进密集彈雨中,再加上当时淞沪战场只有桂军头戴钢盔,身穿黄色军服,特别显眼,成为日军射击的活靶子。日军第九师团,第101师团和第3师团一部调集飞机,火炮,坦克集中火力突击桂军两万大军,桂军上万敢死队大部分战死,桂军仅旅长就阵亡6人。

罗店保卫战

罗店是位于上海西北郊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地势险要,它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淞沪会战的结局,中国绝对要是守住了日本罗店,就能遏制日军登陆后向纵深的推进。日军部队是当时著名将领多田骏率领的第11常备甲种师团,用意是直接击败罗店的中国守军,中国方面则是罗卓英的第11师,彭善的第十一师。

战斗打响以后,日军飞机大炮天天轰炸,罗店陷入了一片火海,夜晚都是红色的,中国士兵在烈火中和日军进行巷战,罗店成为了一个“绞肉机”,罗店变成了淞沪会战上著名的“血肉磨防”,第一军基本伤亡殆尽,18军42旅全旅8000人最后只剩2000多人,还有一多半是伤员和炊事员。

这场淞沪会战虽然中国败了,但却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同时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抗战决心,“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也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


一树梅花一放翁


虬江码头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中国沿海许多地区进行过登陆战,实施着它们的战略意图。

许多登陆作战,对中日战争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如1937年日军杭州湾登陆,就直接起到了切断上海战场与苏宁后方的联系,使上海中国军队极为被动危险,原本高涨的抗日士气一下子受到打击,影响极为恶劣。

所以假如当初中国军队加强“反登陆作战”意识,积极开展有效的反登陆作战。对抗战是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的。

日军坦克向虬江码头

尽管当局的上层决策有种种重大失误,但一些战例例如1937年上海虬江反登陆战证明,凭借中国军人的顽强抗战精神,中国军队也是可以打赢反登陆战争的。

虬江码头是位于上海江湾镇东南有一个很小的码头,它现在实在太不起眼,但是这里却曾爆发了抗战最激烈的一次反登陆战。

上海自开埠以来,作为一个半殖民化最严重的中国城市,海运码头大多掌握在西方列强手里。随着中国政府上世纪20/30年代“大上海建设计划”,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一座为中国政府自己掌握的重要码头,于是就有了虬江码头的诞生。到淞沪战争爆发,虬江码头第一期已经完成,第二期还在建设中,但已经可以实现同时停泊两万吨巨轮两艘和一万吨巨轮一艘。当时作为中国军队最大军用码头,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当然在日军眼中,这也成为了当时的高价值的战略目标,必须占领。

为此日军司令部决定以当时日军第三师团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为基干,配属一个野炮兵中队和其他部队,组成饭田支队登陆夺取虬江码头。

9月5日夜,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向虬江码头炮击一个小时,随后饭田七郎指挥饭田支队在虬江码头附近登陆,不想却遭到埋伏在隐秘防御工事中的中国军队迎头痛击,慌乱中又踩响许多地雷,第一波日军登陆敢死队200人全部伤亡,连中队长都被击毙。

刚刚登陆就死伤了五分之一兵力,饭田七郎十分震惊,他一边急报海军军舰炮击已暴露的中国军队火力点,一面组织第二次登陆。日军军舰炮火再次猛烈开火,中国守卫部队366团不得不撤出虬江码头,日军第二次登陆终于夺取了虬江码头。

366团撤到后方,342团接替阵地。9月6日黄昏,342团由于是生力军,因此上来敢打敢拼,立即向虬江码头日军搞了一次夜袭,收复了虬江码头西北的几个前沿阵地。

9月7日,日军向军工路一线推进,342团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日军战史文献这样记载:中国军队抵抗非常顽强,(日军)丰桥健儿一次又一次的肉弹突击都无法突破,战场壕沟里都堆满了双方尸体。

就这样一直鏖战至9月8日,从虬江码头到军工路不到一千米的路上,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先是中队长梅田定男中尉被中国军队击毙,之后由铃木少尉代理中队长,可是还不到半天,铃木也被中国勇士用一颗手榴弹炸死。日军有生力量凋零殆尽,伤亡惨重,打到最后日军第11中队200人只剩几十人还能作战。

面对极度沮丧恐慌的日军。中国军队决定实施一次夜袭,彻底夺回码头。

342团组织100余人的敢死队,直接攻击虬江码头。码头上百十名日军辎重兵,几乎没有武器,面对攻击毫无抵抗能力,很快这些辎重兵都被打死,中国军队点燃了码头上日军仓库。

支队长饭田七郎接到求救信号,可是已无预备队可用,不得不七拼八凑一个四十多人的小队,仓促急援,也被中国军队全歼,饭田队长亦被击毙!

虬江反登陆作战,虽然只打了几天,但是让侵略者付出极大代价,三个队长,一个少将被击毙,少将都在反登陆作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战事之激烈在抗日战争中也是很罕见的。参考文章:虬江之战


战争史


淞沪会战国军参战官兵累计达到70余万人,至于有多惨烈,我认为应该由当事人说话,比如第78师参谋长吴允周,他的回忆文章可以充分说明,淞沪会战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年9月,第78师增援到达上海战场,吴允周说:“记得我行至某一村庄,见不少人坐在路边靠着墙休息,黑夜间看不清,我就问你们是哪单位的?连问两声无人答应,勤务兵跑上前去推了一位一下,那人就顺势倒在地上,勤务兵又摸摸其他人,他像触电似地、紧张地跑过来说,参谋长,那些人都已重伤死了!”

吴允周心里很难过,“他们负伤还能挣扎到后方村庄来,谅其伤势还不会太重,再说能在敌火下幸存,总算很幸运,假若有医务人员在此替他们裹伤止血,再送到后方医疗,多半可拯救活命”。



继续向前,又遇见一群零乱的部队,约六七十人,其中有很多挑行军锅及箩筐的炊事兵,但也有少数带步枪及手枪的。吴允周说:“我判断他们是后勤人员,就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他们回答是98师某团,再问他们战斗部队是不是在后面,他们听了苦笑起来说,我们就是战斗部队,我们团打了这么久,就只剩下这么多人了!”

几天后,第78师师部特务连长告诉吴允周:他曾经碰见两个伙夫,担了大半担饭菜,由火线下来,他有点奇怪地问,怎么饭菜都没吃完?伙夫说,清晨送去的全连抢着不够吃,晚上送上去,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人,仅仅吃了一点点,其他的人都不见了!说罢大哭起来。

由此可见,阵地战远比游击战惨烈,但总要有人承担正面战场的防御和牺牲吧?尤其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政府军队守土有责,如果大家都去打游击战,谁来保卫我们的城市和重要交通据点?


冯杰


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日两军规模最大的一场对决,双方共投入100余万兵力,在上海地区展开了一场从空中到陆地再到海上的殊死搏杀。中国和日本战史对此战都有着极为血腥的评论,中方称之为“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方称之为“血肉磨坊”。

1、日军轰炸上海

8月14日,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空军节”的这一天,日军飞机轰炸上海。距离外滩不远的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和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相交处有一处救济站,当时有5000难民在那里领取救济粥,不防两枚重磅炸弹从天而降,其中一枚在距离地面数英尺处凌空爆炸,炸弹爆炸横飞的弹片令数百名难民顿时被炸的血肉横飞、四分五裂,血肉模糊的尸体中有男有女有儿童,大部分人的衣服都被烧光。街面上数十辆汽车被另一枚在地面爆炸的炸弹弄的挤成一团,不少车辆油箱爆炸燃烧,车内的人被活活烧死。 后来,尸体全部被集中堆放在距此不远的一处广场,高达五英尺! 随后,最繁华的南京路也惨遭轰炸,5颗炸弹直接在当时上海最最著名的两家饭店——汇中饭店和华懋饭店门口爆炸,挤满在这里去租借里避难的难民又有数百人瞬间倒在了血泊中。

2、血肉磨坊——罗店之战

8月23日,日本本土派来的日军增援部队第3、11师团从川沙镇登陆,很快攻克重镇罗店,严重威胁到中国军队最重要的后方联络线——沪宁铁路。为了夺回罗店,中国军队调集最精锐的第18军全力进攻,就连蒋介石也一度越级指挥第18军战事。 双方在罗店你来我往连续厮杀两个月,武器装备远逊于日军的中国军队官兵在充满积水的战壕里忍受着日军的炮火,身下积水齐腰,头上弹片横飞,战斗到最后往往只能靠白刃格斗。不仅如此,有时候还要忍受因后勤供应不足而发生的饥饿。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军队每天的伤亡都在1000人以上。由原湘军改编、作为精锐部队的第14师8000余人,刚上战场仅6天就只剩2000余人。 而凶残骄横的日军也在罗店付出了近万人死伤的巨大代价。

3、宝山之战

日军在进攻罗店的同时又向宝山进攻。守卫宝山的中国军队500名官兵用全员壮烈牺牲的壮举让日军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军队。 守宝山的是中国军队98师583团3营(98师主力在罗店与日军血战),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在方圆不过几里的宝山县城顶着日军陆海空的立体进攻达三天两夜。 就在攻克宝山的当天,日军总参谋部派往上海视察战事的视察组向东京请求第二次派兵增援上海作战。

4、大场之战

10月1日,在上海作战的日军第三次得到增援,重新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虽然遭到重大伤亡却还在苦苦支撑,特别是国际上探讨中国问题的国联会议正在布鲁塞尔召开,中国军队特别需要一场胜仗来证明实力。于是主持上海战局的第三战区决定集中第15、19、21集团军向日军发起反击。 三个集团军只有原桂军改编的第21集团军是生力军,因此作为突击部队担负一线作战。反击行动于21日晚开始,第21集团军下属的第48军首先向日军第9、13师团发起攻击。和其他中国军队一样,桂系部队虽然英勇剽悍,但是缺乏火力支援,相反,日军轻重武器并用,地空协同,横扫潮水般攻击的中国军队。付出巨大代价突破中国军队与日军近身肉搏,刺刀对刺、枪托对砸、工兵铲对劈。由于日军占据火力优势,最后突入敌阵的中国军队也全部壮烈牺牲。 22日天亮,日军调集兵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第21集团军发起反击。反击还不到两天的第21集团军就被迫于23日转入防御,同时由于伤亡重大,根本难以稳定战线,很快退守大场附近。 日军随后杀到,在绝对优势火力掩护下向大场发起攻击。据守大场的中国军队有4个师,与日军殊死搏杀。阵地前死尸遍野,守军官兵甚至用尸体堆成掩体作战,子弹打光就用大刀,直至壮烈牺牲。守军26师4位团长中的2位、14位营长中的13位连同连排干部,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全师5000多名官兵最后仅有600多人生还。第18师师长朱耀华这位参加过武昌起义的湘军老兵,战至大场失陷的最后一刻,愤而举枪自尽。 大场失守,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战区着手准备战略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