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会爆发伊斯兰革命?

独霸蓝星的兔子


伊朗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门户大国,典型的五海三洲之地,即:亚洲、欧洲和非洲,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战略要地,历来兵家必争之重镇!


伊朗还是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还有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东独一无二之大国。

历史上,伊朗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曾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帝国——波斯帝国,走到今天,伊朗历经5000多年,18个王朝,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民不聊生。

1921年2月,一个叫礼萨·汗.巴列维的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41年,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

因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伊朗又紧靠苏联,美苏联争霸,都希望争取伊朗。此时美国,及时帮助巴拉维王朝扩充军备,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国家安全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逮捕政治上的反对派和宗教上层人士,患难见真情,一个为了石油,一个为了政权,紧密走到一起。二战后,国力严重衰退,英国势力被迫退出伊朗。

美国更是乘虚而入,帮助伊朗驱逐苏联势力,废黜亲苏的首相摩萨台等,伊朗成为美国中东的铁杆盟友。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大量军事、经济援助,换取伊朗石油,以及中东的战略存在。美国扶持下的伊朗,成了中东一霸。

在美国扶持下,巴列维国王开始张狂起来。经济上,他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按照美国模子推行现代化,实行"白色革命"。结果经济失调,通货膨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贪污贿赂风行,贫富悬殊加剧,社会矛盾激化。政治上,国王专制独裁统治,扩充军备,秘密警察横行,监狱人满为患。言论、集会、自由都被取消,民众积怨日深。文化上,推行开放政策,使色情、凶杀书刊和影视泛滥,赌场、妓院公开活动,西式酒吧、夜总会争利于市。社会风尚败坏,穆斯林普遍不满。宗教上,推行世俗化政策,实行政教分离,取消宗教领袖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关闭宗教学校,撤消沙里亚司法机构,宗教上层强烈反对。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及各种政治力量迅速联合起来,形成反国王的群众运动。伊朗人口95%为什叶派穆斯林,什叶派宗教上层就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情绪展开反国王运动。一个叫霍梅尼的人,成了反国王运动的领袖。

反国王运动从国王的"白色革命"开始,十多年间不断发生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暴力冲突。革命情结和力量不断聚积, 1978年达到顶峰,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在外流亡15年的霍梅尼回国,受到数百万伊朗人欢迎。2月11日,游击队和叛军在巷战里击败了忠于沙阿的部队,皇室政权崩坍。

1979年4月1日,举行公民投票,伊朗改名为伊斯兰共和国,并通过了宪法。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建立政教合一的制度。


如梦依稀


原因很多,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巴列维国王在“三手的夏利车上装上了保时捷的发动机”,最后在飞驰中汽车解体了。

巴列维王朝是美国盟友,是阻止苏联南下的桥头堡,所以亲密到美国各种先进武器都可以先卖给伊朗。

在中东开启的石油国有化和油价上涨,中东一大批国家富的流油,伊朗更是如此,大批的收入导致了巨额、普遍的腐败,但巴列维国王却没有严厉的反腐。讽刺的是到了后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巴列维国王让这些贪污的人出点钱来应对危机,结果这些人不但不愿出钱还和反对派一起反对国王,颇有点明朝末年的意思。

腐败已经引起了大量不满,但巴列维国王进行了一场“白色革命”的改革,大体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一开始是欢迎的,但分完地之后,土地所有权就不是老百姓的了,有点像人民公社时期干活领工分一样,伊朗老百姓只能领工资,于是大量老百姓离开农村去城市谋生。

农村的老百姓来到城市,大量新建的住宅空着买不起,只能住贫民窟,有钱人开奔驰,他们却连公交都挤不上,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民怨特别大。

更重要的是,农民都是严格信伊斯兰教的,但城市里赌场、妓院到处都是,女性穿着暴露,严重冲击着进城老百姓的价值观。

巴列维国王却不在乎这些农民,因为他想把伊朗建设成工业化国家,不在乎农业,可是他却忘了,伊朗农民占多数。

为了发展工业盖的工厂、进口的先进机器,结果找不到会用的工人,于是大量工厂、机器荒废,浪费了大量资金,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白色革命”没收的土地有很多是教会的,世俗化改革也加剧了国王与伊斯兰教的紧张关系,巴列维很不尊重伊斯兰教,还把伊斯兰教历法给取消了。

于是各种矛盾越来越大,而巴列维王朝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但实际是君主专制,议会里反对意见无法表达,于是街头抗议越来越多,终于导致伊斯兰革命。


上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