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滴滴这种产业模式是否应该结束?

姜胃志


首先,大多数网约车司机是好人,只有极少数网约车司机伤天害理,不能因为一次恶性事件否定这个群体,我们必须看到网约车解决了很大一个群体的就业!

其次,网约车比出租车方便太多,大多数网约车比出租车更靠谱,因为网约车受评价系统制约,而出租车完全没有,作为一个长期出差的人的直接体验就是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出租车能坑到你不认识爹妈,但是网约车从没有发生过这种不快!还比如从北京到香河,顺风车提供了超过预期的服务,如果是出租车呢?

第三,恶性事件后的舆论可以说打倒滴滴是政治正确,事实上具有发言权的大多数靠着网约车养家糊口的网约车司机跟经常依赖网约车的低端消费群体失去了发生的平台!

第四,我绝对不会为滴滴站台,众所周知的原因,滴滴在公权力与资本的绑架下可以说天怒人怨,成为一个没有商业底线的公司,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取消网约车的理由!

第五,刑事犯罪有太多的偶然性,就像这次这个罪犯成长的环境,这个社会没有责任吗?他的家庭没有责任吗?

第六,滴滴滞后的客服的确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这是谁造成的,公权力与资本裹挟下垄断才是真凶,而不是网约车陌生的错!

第七,滴滴可以破产,但是如果关停网约车的模式,回到以前看出租车脸色的时代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最后,出租车公司一般在当地都有黑道背景,这不是新鲜的事儿吧,不能因噎废食,忘记了我们要去哪里



零玖叁贰42970212


个人觉得,滴滴这种产业模式因该结束。

首先,国内的出行方式并不是离开滴滴就玩不转了,国内的出行始终还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出租汽车为辅,而滴滴更是出租车运力不足情况下的一个补充,随时可以被代替,网约车平台也有很多,并不代表滴滴这个平台的技术和科技有多么的领先,我认为,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只要出租车全部接入叫车平台,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城市发现规模和人口的增加适当的添加出租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个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滴滴的运营模式解决不了打车难的问题,反致现有运力效率低下,首先进小区等乘客,在公共道路上等乘客找乘客,在没有派单的情况下得停在停车位,导致道路拥堵,跑滴滴的都把停车位占了,真正的私家车找不到停车位,也只有龟速行驶找停车位,道路拥堵不堪,导致公交车和现有出租车运营效率极度低下。出租车是扬招模式,即上即下,效率必比网约车高。

从业人员的管理对滴滴来说形同虚设,只顾赚钱,什么社会责任等等都丟到脑后,从最初的只要有驾照有车可以进入此服务行业,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政府强势介入之后,就阳奉阴违,明面上是对司机有要求了,实际上是不达标的车辆和司机被相关部门打击之后,对不合规的司机进行补贴,公然藐视法律法规。私底下有专门的人员对不驾照年限不够,有案底和被平台打击的从业司机进行洗白注册,也直接导致了今年震惊全国的两起恶性的刑事案件,还有更多的没有披露罢了,顺风车的重大交通事故(司机不具备运营资格),猥亵,言语挑逗,多要运资等,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司机要花钱洗白,可想而知了吧。

顺风车就是把以前长期盘踞在火车站汽车站的黑车组织起来搞非法营运,现在短途的顺风99%都是全职的黑车司机在跑并且给垄断了(买外挂),滴滴平台接单,线下交易人数不够火车站汽车站喊客来凑,再不够从黄牛手上买客,凑满人头就走,导致各个地方对黑车的打击难度越来越大,在高额的利益面前,黑车也越来越多(问问快车司机现在有几个能接到机场或者是短途包车的单)。

快车司机更搞笑,在平台派单不够的情况下,公然的在路上拉客,一口价。

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是这个所谓的估值几百亿美金给带来的。

网约车,滴滴经过几年的运营,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滴滴喊出大数据,解决拥堵问题,解决打车难问题,实际上都是幌子,最终目的就是疯狂的压榨和赚钱。。公然的对法律法规的藐视,这种企业如果还能生存,还能大赚特赚,那是不是其他的企业都可以这么学呢?

杀一儆百,这种企业我们不要。。。

总结,我们不要滴滴,有尊重法律法规,重视乘客安全,有社会责任的网约车平台,我们支持,但已经不是滴滴了。。。也希望人民和政府不要给这种无良的企业机会了。

抵制滴滴,从我做起。


从今天开始不做好人


滴滴出行于26日上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温州乐清乘客遇害案自查结果,称将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在声明中,滴滴承认了客服处置流程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没能及时处理之前的用户投诉,在安全时间上调取信息流程繁琐僵化。”客服系统的问题在滴滴平台上存在已久,只不过一直没有引起滴滴方面的重视。早在2016年5月,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在搭乘滴滴顺风车的过程中失联,被害者家属打电话向滴滴客服平台质询,却得到了“滴滴客服已经下班”的回复。最终,这位女教师惨遭杀害。2017年,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滴滴公司的外包客服人员利用职权在网上倒卖滴滴打车记录。今年3月,一名女乘客在晚间打车的过程中遭遇司机的性骚扰,当她致电滴滴客服反映此事时,却被客服讥笑反问:“你是不是给过他暗示?是不是他理解错了?”

当用户在使用滴滴过程中发生矛盾纠纷,甚至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往往会在第一时间与平台方的客服部门联系。因此客服是用户和平台间最重要的关系纽带,也几乎是用户向平台方反映问题的唯一渠道。但此前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客服的这一纽带功能几乎可以说是名存实亡。

“滴滴一贯的说法是平台的定责机制不完善,导致大多数类似情况难以取证,进而不易追责。这当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另一方面,滴滴客服部分外包的运营模式可能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猎云网”调查发现,大部分滴滴客服的招聘工作都是外包给第三方的人力资源公司或其他招聘机构,应聘成功的人员都与滴滴签署第三方的劳务派遣合同,不属于滴滴的正式员工,且这些第三方劳务公司对滴滴客服的招聘条件设置过低,难以保证客服人员的质量。

除了客服人员本身的失职之外,滴滴在用户投诉反馈机制上的不合理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失误。如果安全防范措施妥当,网约车相比传统的打车、乘车方式(包括无人监管的“黑车”私人接客生意),在紧急情况下反而能为乘客提供更多技术手段帮助,增加乘客遇险时获救的几率。文章以Uber在今年5月推出的新安保举措为例:Uber在其APP内新增了“一键报警”功能,乘客按下APP内的警徽标志,选择最下方的“联系911”选项,就能直接拨打给911。与此同时,Uber会提供乘客个人信息、地理位置、车辆信息,让乘客在报警时第一时间告知警方自己的所在位置——即使乘客不方便说话也能迅速定位。

一起又一起恶性刑事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滴滴顺风车业务暴露出来的诸多漏洞。然而这家每日有超过1300万用户使用服务、在过去7年累计获得融资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从未有一刻放慢过自己扩张的步伐,很长时间以来,也没有终止争议不断的顺风车业务。

河南郑州空姐遇害后,滴滴顺风车提出的整改方案是针对社交隐患和夜间乘车风险进行处理: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点-6点间出发的订单。然而有网友爆料称,滴滴近期在风头过去后又重新将乘客个人信息从默认隐藏悄然改回了默认公开。

顺风车对于滴滴出行而言并不是最主要的业务,对于营收的贡献也有限: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估算,顺风车订单不及滴滴整体订单数的1/10。并且,各地政策都对顺风车的单数做出了限制,《北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驾驶员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两次。因此,与专车、快车相比,顺风车只是补充运力的一种方式,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互助性拼车平台,滴滴最初不对车主和乘客收取任何费用,虽然从2016年起开始征收每单5%的服务费,也仅为快车抽成的1/5。

滴滴顺风车的意义不在于营收贡献,而在于帮助滴滴平台上的其他业务进行导流,一方面将顺风车用户培养成专快车的用户,另一方面寄希望于一部分顺风车司机能够转为专快车司机。商业价值成为滴滴顺风车的背后推手,然而在业务扩张的逻辑下,企业忽视甚至牺牲了用户的利益。

“业务扩张和业绩增长、减少亏损和提升利润,商业利益或许才是滴滴近两年的‘核心价值观’;但滴滴的管理层和投资人或许也忽略了,如此之大的公司体量,意味着巨大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漠视导致了顺风车屡屡出事,如果滴滴不对其企业价值观进行反思,可以预见仅仅关停整顿顺风车业务只是表面功夫。


【融资商业计划书】通过大量商业模式梳理、战略规划、融资策略指导以及和创业者、投资人的面对面交流,总结并归纳了【“行业+阶段+对象”的三维BP撰写模式】 关注点击首页【免费咨询】领取:3000份商业计划书模板、5000个投资人名单、1000份行业分析报告及8年行业经验老师1对1指导,助你成功敲开投资人的大门。

融资商业计划书


滴滴的商业模式当然不会因为恶性刑事案件的存在而结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服务产品之一,我就是其经常的乘坐者,可以弥补出租车的不足,也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和资源的闲置,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市场的需求是肯定的。

正因为是新的东西,肯定会触动一部分原来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也对政府的监管提出新的要求,这几年来的博弈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缺少立法的保护,私家车运营与现有法律的冲突,导致一度成为社会热点的话题。

我认为,现在要谈是不是要不要滴滴这种网约车的商业模式。而应当谈是是如何规范好、管理好、运营好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切不可因为出现了问题就一刀切地否定。虽然政府部门已约谈滴滴,且顺风车已下架,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一商业模式。我相信,政府部门也不会这样“懒政”地一禁了之。只有顺风车才下架,其他快车、专车并没有下架,就是一个明证!作为一名律师,同时也是网约车的乘客和用户,我支持互联网创业下的新事物!

欢迎您的关注,也欢迎您在评论区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探讨!


练武律师


滴滴这种产业模式属于先进生产力,其优点长处在整合信息沟通,而对司机管理,纠纷处理,安全维护是其短项。因此我以为简单一刀切的取缔滴滴不可取,让其一家独大仅以一套中介智能系统便获取25%的抽成暴利更不可取,分解割裂其功能,将司机管理,乘客事务分出来交由地方出租车公司与行业协会才是稳稳的系统构成。司机必须是员工,有严格的管理队团。一旦出现事故,公司作为出事赔偿主体。从业5年以上的优秀司机买了足够多的乘客保险方可申请以个人专业滳滴司机身份营运。

所有参与营运车辆必须强制安装全天候定位电子车牌,放弃该车辆的行动轨迹隐私。

滴滴老板在司机乘客社会三方的口啤人品己臭,还是换个公司出现的好。


甲申卯马


不应该结束,而是改进,再发展。目前来说大家谈的都是社会管理上的,极少有人从技术上分析,通过科技技术来改变目前现状。滴滴顺风确实有点类似社交网,但使虚拟变为现实更容易,实现概率非常大;于是给有非分之想的人创造了可乘之机。滴滴被炫耀的亮点,其设计方案确实值得商榷,突破了很多传统男女之间的含蓄与必要矜持,实在不可取。就不知道滴滴在撮合司乘之间是否秉承了这种设计,以此谋取自己商业利益?假如滴滴真心改邪归正,就修改软件,保证司乘之间绝对安全,软件保证未雨绸缪与及时补救。如果软件都不能达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等5G技术再至万物联网,再至无人驾驶,最终实现共享交通无人操作。


活的自在点


滴滴是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公司,自从成立公司以来,纠集了上千万的私家车非法营运,虽然多次约谈但死不悔改!对亡约车司机只需通过网上就可以注册成功!深圳记者从经调查过滴滴司机,有1400多吸毒前科,1600多有犯罪前科的,还有在逃犯好几个,更甚至连精神病人都注册上了!这是多么可怕啊!滴滴为了赚钱,不顾乘客的安全,乘客有被打死,打残,强奸,杀人,性骚扰,不计其数!这样的一个没有廉耻,和道德底线的垃圾公司不坚决关闭,取缔还等什么?


x明月


好的保留,不过滴滴抽水太厉害了,这样企业走不远,賺钱无可厚非,但是向它这样走不远,动不动就罚钱💰,光听乘客一面之词,还有把关不严,连逃犯都有,滴滴也不是第一次乘客被杀,我以前也是跑的滴滴,油价太高就没去跑了,10多万买车,还大上人工,算下来不赚钱,而且有的乘客素质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