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使得中国精英阶层纷纷送孩子出国留学?

小明谈史说今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问问 在题主眼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精英阶层。是家里有矿的,还是公司管理层的,还是自主创业年轻有为的?其实,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家庭条件还不错的都有好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 。

有的家庭在孩子小学或者是中学的时候就会把孩子送出国,有的是在孩子大学的时候,有些家庭就算孩子都大学毕业了,也还会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趋势。

很多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不是说中国的学校不好,主要是中国大学的竞争太激烈。尤其是你想进好的大学更难。如果你是这杭州的学生,你考620分你都不一定能如愿进浙大;如果你是武汉的学生,你靠考630分你都不一定能进武大。


可能你很优秀,但是你因为某些因素,就差几分你都可能会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我高考的时候,班里有同学超一本线三四十分最后都去了二本的学校。中国大学的竞争可想而知。而很多在国内考入一般大学的学生,在经过培训后考上全美前几十的院校都是有可能的。

主要是因为,在中国高考需要考很多科目,如果你偏科你可能就不能如愿进入理想大学,而你好好学英语,考过雅思托福你就有机会考上国外顶尖院校。这也就意味着能够接触更多的优秀学习资源。孩子也可以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在一个优秀的环境里,也更能使自己奋发向上。

在国外,孩子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很多学生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会抽空做一些兼职,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也能为自己赚一些生活费。毕竟在国外的生活开支也是挺大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外很多大学的教学水平是真的比较高一些。很多学生会继续选择出国深造,也是因为想学更多的知识。

能够得到更开放的思维、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全面的知识。很多家长认为,选择留学,远远比在国内的课堂上学的多的要多。其实能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

另外出国深造是很多高考失利大军的“救命稻草”。有很多学生可能高考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是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如果家里有条件,也会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不能说出国留学就一定能学的更好,但是至少机会可能会更多一些。回国找工作可能优势更大一些。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国外的学校也是鱼目混杂,不少野鸡大学坑骗中国留学生。也有很多花重金出国深造的留学生回国后连工作都找不到。所以,能否在留学中取得真经,获得最大的效用和价值还是得看学生自己。

——END——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我想说,如果有条件,我也会倾向于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综合我身边送孩子出国留学父母的心态,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重点谈一下。

第一,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可以大而化之,也可以具体入微:大到国家发展方向不确定所带来的个体的不安全感,小到个人生命权、财产权、自由言说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刚从欧洲旅游回来,触目所见所感跟国内相比大不同:深入到欧洲人骨子里和精神深处的那种对未来的笃定感是我们所学不来的。我觉得,这与他们已经高度成熟定型的民主制度、完善的法制建设、对社会民众切实的权利保障和广泛普及的和谐公民文化是分不开的。

第二、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不认同和不适应。我想,每一位经历了残酷竞争的中国家长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不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在知识的规范性和掌握熟练度上,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要比西方孩子优秀出好几个等级,但这种能力绝大多数是通过不断重复刷题、变成“分数机器”的途径而达成,在本来应该通过“玩”来触摸、感知,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很多中国孩子却为了在考试中多得“1分”或“2分”在疯狂刷题。另外,大学之前的中国文科教育,鼓励的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能力,而非批判质疑和思维创新能力。如果你更看重孩子的后一种能力,那么,中国教育无疑会让你很失望。这样一种情况,家长就会趋向于选择西方教育,即孩子的国际化培养。

第三、资产保值和投资考虑。看到过一个帖子,说北京房地产的整个市值,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来。以我欧洲所见所闻,我觉得此言不虚。每到一处,我都会留意一下当地的房产信息,他们的房价之低、居住环境之好会让旅游在外的国人“怦然心动”。举个法国的例子,距离巴黎30多分钟车程的巴黎近郊,带前后花园、地下车库的两层别墅、精装修的别墅价格不过就是40万欧元人民币320万。巴黎市中心、塞纳河旁边的20平米的小独单,价格为人民币150万左右,买下来出租的租金可以月入800欧元即人民币7000多元。两相一对比,你会对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有更深刻直观的认识。所以,通过孩子留学的途径,顺便进行海外资产投资和保值,这也是很多精英阶层的一个重要动机。我身边好几个家长都是如此考虑的。


孙卫华


中国精英阶层纷纷送孩子出国留学,这确实非常普遍。但你也要想想,其实真正出国留学的比例还是并不高的,更多的还是愿意在国内上高中,上大学,然后再出去读个研究生什么的。因为中国学生基数大,所以出国人数就显得很多。

送小孩出国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面原因。

一、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孩子教育层次。中国近年来的科技水平发展很快,大学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大学专业在世界排名也稳步提升。但在某些方面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学科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那些从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申请国外的研究生还是不错的,可以学习最前沿的科技,提升自己的教育层次。

二、体验多元文化,培养独立能力。去国外留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体验是不同教育体系,见到的是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同时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想好好生活,真的很锻炼人的能力。平时可能在家啥都不干的公子哥、小公主,到那里没有惯你,你得独立处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

三、提高外语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出国留学不管怎么说可以有一个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外语能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多会一门语言也就多一条就业之路,将来就业竞争力会更强。当然更独立的人格,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也会增强孩子的就业竞争力。

四、为移民做准备。尽管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对某些精英来说还是不满意。觉得中国的空气不甜,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食品不安全等。他们觉得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所以将小孩送国外学习,尽早适应国外环境。

以上是我对送小孩出国留学的看法,你们怎么看?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说说身边一些朋友的孩子送出国留学的情况,他们大致都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孩子在国内就已经属于学霸级别。参加国内的高考,基本上都能考入985/211重点大学。

2.孩子的父母教育程度比较高,一般都是本科研究生毕业从事这还不错的工作(因为工作不错,所以收入也很可观),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期待。

3.身边朋友除了移民到海外的,当孩子出国留学一般是高中毕业去国外的比较多,低龄留学的一般都会有父母陪同。

4.不过我这几个人在内心其实也希望孩子在大学期间,到国外去走走看看。最真实的想法并不是为了孩子去镀金,主要是让孩子去感受不一样的教育,和来自全球的各种文化的小伙伴相处中能够收获更多的内容。

5.国内的大学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严禁宽出的状态,不少孩子在大学期间(特别是一些二流大学),其实学到太多的内容(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类学科)。我自己个人有很多的高中和大学同学在一些大学内任教,而他们在自己学科领域方向内进步的空间很大,所以内心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跟随一位还不错的学术导师,这是内心希望孩子出国留学最主要的目的。

6.身边朋友中也有一些商人,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孩子在国内的学习很一般,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这些孩子他们对名牌、社交、party有很强的研究和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业上,多少都会有点问题。

在孩子的教育培养上,越来越多的条件,还不错的家庭意识到让孩子去经历,去感受,去接触更优秀的同学,去和世界上最厉害的老师打交道,这样被丰富起来的人生经历才真的有分量,仅此而已。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表述,赚钱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孩子吗?而钱用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是最划算的投资形式!


九斗学生心理


要看怎么界定精英阶层:有钱?文化高?或是其它?送孩子出国的原因很多,如开拓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在国内考不上好的学校,或仅仅是提升学历……等等。我也看了很多评论,贬低留学生,说实话这些人应该是没考上国内985,211,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出国的大学生。那些全盘否认海归的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心理在作怪。很多人把国外大学同国内大学比较,他们可能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比较对象就弄错了,在中国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是培养研究性人才,学制三年,等同于英国两年制硕士,专硕大多是两年,以就业为主,类同于国外的一年制授课型硕士(也有个别专业是两年)。然后生源的比较,欧美大学是宽进严出,国内严进宽出。其实它的宽也是相对的,有语言要求和大学四年的均分(所谓造假刷绩点几乎不可能),双非大学一般是所有科目或核心科目(不要形策,党史……等)平均80-85以上,自考本科按双非对待,在中国自考本科平均80分以上太难了,如果均分不够需有工作经验或相关证书来补。再就是教学质量的比较:能弄明白以下问题,才能明白什么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的文科专业有作业吗?教授会亲自改作业吗?中国大学的图书馆会一天24小时开放吗?没过雅思或托福能被录取吗?上课能听懂吗?专业教材能看懂?回来教育部能认证?(所有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条件都有需耍教育部认证文件这一条,不然不予报名,不信你上网查)。它的教学质量是控制在每一天,几乎天天都有作业,论文作业的引用必须标明出处(还有专门的查重软件,连自己写过的作业论文也不能抄,被发现抄袭,后果严重的)。国内学生恐怕没几个课前会预习的,特别是文科专业,而在国外,课听不懂怎么办?材料都是放在了网上,要看的书的清单也发给你了的,课件作业ppt也邮件发给了你,学成什么样子是你的事,我只是给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已。但最后的考核必须过关,不然只能拿diploma(看着像毕业证书,但教育部不认可),那些靠钱砸的和不努力的大多只能拿到diploma。最后,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今后的潜力也不同。几天前在网上看很多市县政府引进海归硕士作为储备干部,要求QS或Times世界排名500以内的学校,前提是要有教育部学历认证。所以说只要是在国外正规大学毕业并拿到学位证的留学生虽然不一定比国内985,211的大学生强,但也不至于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D调98048413


精英阶层纷纷送孩子出国已经是一个潮流。究其原因,我认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是最为直接的原因。虽然我国的教育这些年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世界上高水平的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各种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美国、英国顶尖大学长期占据前30名的位置,这些大学培养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著名科学家众多。选择优质教育是留学最为重要的原因。在这些年国内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一些大学过分重视科研及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导致教师在教学上所花时间比例过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加上学校对期末考试重视不够,教师放水现象屡有发生,致使毕业生质量在严重下滑,目前一种广为流行的说法是现在的二本学生质量不如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和受到严格的训练,这样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竞争力不强,在工作中表现不好。这一切都使精英阶层产生了危机意识,也对教育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于是大量的精英阶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将来留学的准备。一些精英学生的加入,也扭转了过去很多人认为自费留学的都是国内考不上大学差生的无奈选择这一观念。在中学阶段送孩子出去留学的动力来自于想让孩子尽早接触国外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英语提升有促进作用。再然后将来的高校录取有好处。因为欧美大学对他们自己的考试成绩认可度较高,录取时更愿意录取已经受过国外教育的学生。在国内无数的精英阶层在小学阶段就为争得一张国外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做准备。举个例子,南京外国语学校是南京精英学生的聚集地,考入该校的难度比考入普通985院校难度要大的多。考入该校的学生个个都是十八般武艺加身的精英。该校70%的学生在高考前已拿到了国外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其中世界排名前十大学的录取也经常见之于报端。在南外,保送生已经不是顶尖学生的首选,参加高考的学生更是寥寥。有一年南外只有23名学生参加了高考,其中一些还是具有保送资格但对保送专业不满选择高考的学生。从南外学生的选择也可以看出精英阶层家长思维观念的变化轨迹。

2、教育理念和手段的认同感。英美教育在教学中提倡“批判性思维”,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敢于质疑,在讨论中阐述自己独特见解。这样的教育模式与国内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也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严谨探索态度及工作后劲的差异。国外小班教学及讨论课的广泛存在,注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对其所学知识不再满足于死记硬背,更加接近于探索深层原因和背后的真相。比如高中历史课上国外学生的作业是通过上网阅读众多资料谈谈某人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资料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重要的是不准抄袭,如果抄袭发现后被认为学术不端后果及其严重。轻者本次作业记为0分,重者该课程直接不及格。这样的作业在国内常常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国外的教学模式是“小学玩、中学学、大学拼命学”,这与国内很多学生在“小学中学拼命学,上了大学拼命玩”截然相反,也决定了就业后上手快慢及科学严谨态度的不同。

3、一些精英借留学寻求移民。一些精英通过送孩子小小年纪到国外读书,也有让孩子打前站的想法。他们通过寻求孩子尽早融入当地社会及在毕业后进入国外公司工作,站稳脚跟后通过亲属移民模式谋求移民。一些富豪通过投资移民为孩子谋求绿卡,这样增加了国外顶尖大学录取的便利和概率,这也是富豪阶层的惯用玩法。

4、孩子学习不好的无奈选择。不可否认,有些精英阶层的后代学习成绩欠佳,在国内考上985/211甚至二本大学的可能性很低,如果选择高中出国读书话,将来可以考到一些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远超国内大学档次的大学读书,这样的选择可以换来将来就业上的优势。但这种想法在留学生群体大量增加的当今,已经是毫无优势可言。

以上是我对精英阶层流行送孩子留学原因的个人解读和看法。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探讨。


高教及考研领航专家


中国精英阶层站在不同角度来考虑孩子出国留学问题,千人千面。无非下列几种类型。

一、认为西方的教育水平高于国内,想让孩子受到更完美的教育。

二、有点钱、权、社会关系……,感觉国内已摆不下自己孩子的位置,国外显摆一下。

三、盲目跟风,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比国内的圆。

四、有点钱,小人窄富,挺腰凸肚之类,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甚至很差,不惜重金送出国去镀金。这些人脑子赚钱时好使,但对待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总是比那些所谓精英们慢半拍。但他们习惯于把自己拨拉到精英圈内。

五、一些精英们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的原因实在是迫不得已。原因说不出口。只能永远烂在肚子里。

……。

西方国家并不是一些人眼中的天堂。从近几十年出国留学的情况看,让许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人失望了。

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是对的,如果一味钻牛角尖,一根筋似的给孩子定目标,则希望多大,失望就多大。

一句话,因人而异,量才施教。


孤峰散人


历史车轮的进步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时代,美国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我国向世界各地输出基因。最终的决定因素不是钱而是人。我国精英阶层无意识的举动正在为实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句话默默地做贡献!

英国的世纪输出坚船利炮,美国的世纪输出海外资本,中国的世纪输出优良基因。

趁现在发达国家还没有警惕,鼓励这种潜移默化地基因输出,是上策。但是要注意合理的度。好比皇家海军远征,不能丢掉本土的基地。精英阶层们自愿的基因输出行为,也必须符合利国利民这一原则,接受国内的质疑和批评。


乐不思蜀lu


中国的高校,不断扩招,其实就是把教育资源不断稀释,北大清华,无不进了再出(留学),更不用说其它学校什么质量了。我知道国外很多名校,多少年都不扩大规模的。高校的世界排名,中国可以用应试的方法提高,但用这种方式提高,提得越高,与世界名校差距越大。


cwdno1


我认为,出国学习,进一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固然重要,关键是要会使用!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没有出国留学过,而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毛泽东思想。也是他让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谦卑地来到北京,躬身和他握手。1972年2月21日,在毛泽东的书房,尼克松恭敬地对毛泽东说:“您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那么尼克松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毛泽东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一举打败了最强大的美国,在抗美援越战争中,经过十年的熬战,托垮了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所以,你的知识不在于是学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而在于会不会使用!在于能不能改变中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