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低迷物價上漲農民怎樣種地致富?

等60693031


題主既然都知道糧食價格走勢一直都不是很好,而各種物價都是在上漲,化肥,農藥,種子,人工等等都在上漲,租地的費用也是一年比一年高,種地的成本不斷增大,但是糧食價格呢,還是一如既往的穩定,有時候還給你降一下,這個怎麼賺錢呢?

而且目前來說如果僅僅只是依靠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業已經是越來越適合時代的發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規模很難擴大,種地的利潤本來就是很低,比如現在一畝稻田能賺到幾百塊就不錯了,那麼至少也要幾百畝上千畝的土地一年才能賺點錢啊,所以說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所以說僅僅只是靠種糧食是很難賺錢了,除非是自己有錢投資,而且當地也適合,比如一些平原地區,一下子投資幾千幾萬畝那還是可以賺錢的。

但是對於 一般的農村人來說這個肯定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想辦法發展附帶產業,比如套種,套養,或者是直接轉行,現在都知道農村環保很嚴,我們這邊很多養殖戶,以前養羊的,養牛的都轉行了,種藥材,做農家樂去了。

那麼種糧食的話,發展套種套養也許是比較好的一個辦法,不過這個模式對於小規模的種植戶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比如種玉米的,可以在玉米地養雞,種水稻的可以在水田裡養魚,養蝦,然後稻子割了之後還可以吸引城裡人來進行捕魚比賽,或者是發展垂釣也是可以的。但是前面說了這樣的模式對於一些農村的小規模種植戶是比較適合的,因為大規模的種植戶來說這樣的話成本就太大了,風險也太大,很難推行。

其實種糧食的效益是最低的,只有大規模的發展才是最好的出路,那麼如果是一些小種植戶來說還有一個出路,那就是前面說的轉行,種別的,比如種藥材也是可以的,或者是蔬菜,水果這些,這些種植項目的效益都要比種糧食的效益高很多。


張家界小伍


都說勤勞能夠致富,在過去很多人都依靠自己的雙手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中。但這個過程中很多農民都是依靠打工而有了一定的積蓄,因為在他們的印象裡,種地是不賺錢的,這樣一來土地也開始規模化的流轉過程。在流轉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依靠適度經營化的土地發家致富。但在近年來,很多從事規模化的經濟作物種植並不理想,滯銷的聲音一直存在。

而近年來的大宗糧食價格也一直都比較低迷,尤其是玉米的價格,從取消糧食最低收購價開始,玉米的價格也開始受市場的影響比較大。現在的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也開始下降,這樣一來不管是小農種植者還是規模化的經濟作物種植,都讓農民的經濟收入有了很大的損失。大家都比較奇怪,現在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力度這麼高,為什麼城鄉之間的差距這麼大?

一、物價上漲力度大,農作物價格低迷

在過去我們都會認為城市裡的物價比較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才幾毛錢一斤,但到了城市裡之後的價格已經漲到了幾元以上。而現在的農村市場物價也開始和城市裡持平,這樣一來現在的100元都買不到多少東西。在物價高漲的同時農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出現與之相匹配的漲幅,甚至糧食的價格還開始出現了下降的過程,這樣一來農民的生活越來越難,怎麼致富呢?

二、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外流嚴重

現在能夠堅持在農村發展的人並不多,基本上都會走上大城市的打工道路中。農村的土地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種植,如此一來想要發展農業的現代化並不容易。青年人群體一直都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所以農村的經濟活力也一直沒有很大的發展。同時現在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子女對老人的撫養壓力也隨之增加,這樣生活的壓力自然也會加大,70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去工作。

三、工作崗位減少,農民工優勢銳減

在過去農村人一般都會從事建築相關的行業,雖然比較吃苦,但只要能夠賺到錢,這些都不是事情 。但近年來國家對環保的督查力度很大,很大的工廠都出現了關停的現象。同時城鎮化的建設也開始飽和,這樣一來農民工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難。且因為農民工沒有太高的學歷,所以找工作更難,生活更加緊張。

以上就是農民將會面對的問題,想要逃出這個怪圈那是整個社會都要思考的問題。農民只有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才能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新農村的日與夜


目前來看,對於小農經濟而言,種地致富還是比較難實現的。

首先從糧食價格來看,我國糧食市場化的步伐目前仍在繼續,國內外糧價接軌是遲早的事。當前我國糧食進口市場實施的是配額管理制度,通過配額管理限制國外糧食的大量進口,並對內通過實施託市收購等政策扶持國內糧食產業的發展。因此,儘管當前國內糧食價格低迷,但與國際市場比,我國糧價依然屬於偏高的。

其次,從價值創造來看,目前我國農戶戶均耕地面積約為5-8畝耕地,如果憑藉幾畝地就能致富的話,對其他行業也是一種不公平。因此,目前糧價的下跌一方面與國際糧價接軌,一方面更多的是促進糧食的規模化經營,通過規模化經營實現種地致富,而不是通過五六畝地的種植去實現致富。

第三,開放式的市場,對農民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這幾年應該說農業其實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一些有頭腦的會種植一些特色農作物,還有一些會聯合搞生態農業,旅遊農業,另有一部分甚至藉助互聯網搞起了耕種直播,這些新型農業模式的出現雖然現在還很難講是不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但確實給一些農業種植者帶來了客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時代在前進,社會在變革,三五畝地養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每日糧油


筆者並不是打擊大家的種植積極性,我的回答是很難很難,幾乎做不到。

畢竟在我國目前糧食價格日漸走低,但是農業種植成本日漸提高的情況下,農民在進行農業種植過程中的利潤被壓榨的越來越低了,如果還是想憑藉幾畝薄田,再加上自己的辛勤付出就想獲得像幾十年前一樣的相對豐碩的回報,可能性幾乎為零。

以前,一家一戶種植良田幾畝可以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努力一點或許能夠留有一定結餘,日積月累,有所積蓄不是難事。

而現在,一家一戶種植良田幾畝,收益相對而言很低,剔除成本以後,有且只能足夠基本開銷而已,溫飽都成了問題,何談發家致富?

土地流轉是莫名增收好途徑。

如果真的想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種植現狀中有所突破和作為,實現用農業種植來完成發家致富的願望,或者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通過土地流轉獲得足夠多量的土地,在保證土地基本收益穩定的情況下,以量取勝,提高農業種植整體收益。

打個比方說,一人在種植三畝地的時候,種植成本較高,以目前的糧食產量和價格,平均每畝收益只有500元,一個耕種週期從土地中獲取的收益只有1500元,辛苦幾個月,還不如進城打工半月。

而如果可以流轉到三百畝土地的話,通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可以降低種植成本,即便是剔除每畝數百元的流轉租金,每畝地純收益能夠達到250元的時候,辛苦幾個月,這三百畝流轉土地中就能夠獲得將近八萬元的整體收益,相對而言,就較進城務工有一定的競爭力了。


筆者也是從農村出身的孩子,深知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土地流轉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這是今後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通過流轉,土地的承包者將自己名下的耕地的使用權轉讓給他人,既增加了自己的收益,又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兩全其美之策。

想在農村發光發熱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這種方式。


糧油市場報


糧價低迷,確實是現實,君不見豐產不豐收,多少老農眼淚流心裡。還有那乾旱莊稼壞,十成收了那麼三四成。左右看來都是難,你我又如何?

糧價低迷,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全球性的環境使然。我們的土地狀況千差萬別,人均又少的可憐,難於規模化種植降低成本,而糧價又是全球性的流動,如何抵擋?

我一再強調,中國的老農是有土地情節的。不可否認,個別地方個別村落有撂荒現象,但那絕對不多,絕大多數老農還是會把溝溝坎坎的土地利用起來,種上農作物,儘管收益沒有多少,但不種,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對此種心態,我無法解釋。我雖然是80後,但我也有土地情節,家中的幾畝田地,也是我所看中的,從來沒荒過,儘管一年的收成微乎其微。

物價飛漲,農民的生活壓力也很大。那有沒有可能通過土地致富。有,但這個有很多先決條件的:如有的種植蔬菜,趕上了好年頭,姜你軍,蒜你狠等。有的種植中藥材,趕上了價格跳漲,這些無法按常理來說。 但總體來說,種植菸葉,蔬菜,瓜果,藥材要比種植普通糧食作物要好的多,收入也要高一些。這些都要集群效應,不是單家單戶能搞的,所以農戶所處環境地域也很重要。

對多數農戶來說,地還是要種,種地的同時,打打工,綜合收入,早日致富。






沙漠之水65


回答,糧價低迷,物價上漲,農民有苦難言,無法接受,緊接著老天不救種地的人,今年五月份雨下多天,小麥養花上面,正需陽光來四射,暴曬增加小麥的營養成份,連綿暴雨,造成小麥大量減產,晚收的小麥生芽,畝產四至五百斤,賣給倉站他不要,黑麥芽麥不能收,收好麥保倉,現在這樣小麥到市場也賣不掉,秋季作物又旱了,多天無雨,嚴熱的天氣大豆玉米全旱死,無滴雨,今冬明春農生活有問題,現在科技發達,人工降雨還來得急,玉米決收,大豆多少還能收點,莊稼不收當年窮,農民靠的是天不靈,今年午季和秋季種早糧的戶,每畝化肥種子農藥機耕加收割(每畝)虧六百元。物價猛漲農民接受不了,但是有一條,多家農戶說,有償土地不種了,累死累活不賺錢,一年到頭忙在田,不如打工去掙錢。


萬則紅


注意題主問題裡的三個關鍵詞:糧價低迷 、物價上漲、種地致富。分別做一說明:

一、糧價低迷

隨著種植結構和供需矛盾的不合理,最近幾年,糧食價格出現了下滑和低迷趨勢。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答案是:因時而變!根據市場需求,採用新的品種,調整種植結構,方能應對未來的農業發展。

二、物價上漲

隨著原材料、人工、運輸等成本的提高,很多基礎性產品都出現上漲,唯一應對之策:讓收入上漲速度超過物價上漲速度。作為農民要拓寬收入途徑、優化收入結構,不能“把雞蛋的產量完全寄託於一祇雞身上”。

三、種地致富

種地還能致富嗎?很多農民都持懷疑態度。地還是那些地,為什麼現在不掙錢了呢?這個和糧價低迷有很多關係,至於低迷原因,上面已做了說明。

種地要致富,就現在的情況必須做到:

1、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結構,採用新品種,採取新技術,適時調整種植結構。

2、調整種植結構的時、空差。

3、打造產業化種養植新模式。

4、打造深加工產業鏈。

未來的土地要求思想開放、懂得市場化運作、有戰略性思維的新型農民。


啡茲笑


物價如果和76年以前比,啥都漲了,如工錢那時每天是1.5元現在是150元以上,漲了100倍。西藥那時賣幾角錢的,現在賣幾十元,也漲100多倍,中藥麋香那時6元1克,現在600元1克也買不來。小麥那時每斤0.132元,現在1.2元左右,漲了不足10倍。如果也漲100倍就得十幾元1斤,敢問全國人民,有多少人原意小麥價賣10幾元1斤。只有國家提高種糧補貼,農民才會獲利,農民才會種糧。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731


對於單個農戶種個幾畝至十幾畝地,種糧食有明顯農忙農閒的時候,一般頭年11月到次年3月是農閒時間,這段時間家庭幾乎全部勞動力可集中力量搞其它副業或外出打幾個月短工掙錢。在3月底至4月初春耕播種階段一邊務工一邊務農,4月中下旬至5月插秧及田間管理最忙,勞力全部投入,在作物生長中後期有一月左右清閒時間然後收穫期及晚稻種植農忙至11月初。此後是農閒期業餘時間少部勞力備耕準備。全年務工務農搞副業時間合理安排,通力合作,求得效益最大化,全力致富奮小康。


老鄉2439


農人種田,不談賺錢,田多多虧,田少少虧。科技越先進,投資越大,越虧的厲害,不要說科學管理,科學管理也要下肥料,打農藥,肥料,農藥也是科學技術生產的!不要幼稚的跟我談美國農業,美國農業也一樣要下肥,打藥,史丹利是哪個國家的?作物這東西很正常的,肥下過量了,不管是水稻什麼品種,一旦成熟了就會倒伏。藥打多了就枯萎。城裡人最幼稚,專家更豬。農民養你們這麥,韭不分的豬很悲哀!不評論現實問題,只點讚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