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在抗戰打掃戰場時,不先拿武器而是找這樣東西

當年日本人在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之後,沒多久便出現了七七事變,全面爆發侵華戰爭,整個中國開始沉浸在戰火當中,百姓們流離失所,而大量的愛國人士則站出來開始包圍國家。

本來在我國有國共兩黨的,但是日本人的侵略太過強硬,憑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沒有辦法抵抗,所以也就有了後來兩黨之間的合作,而愛國人士則終於團結在一起,發揮出了屬於一個國家的力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愛國人士。

他就是“山西王”——閻錫山。曾經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我想大家對他的瞭解一定是生活多過戰績,所以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大將軍曾經為國家做出了哪些貢獻。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臺縣,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是大清王朝在統治,而他也不是一位武將,而是和很多人一樣在參加科舉考試,還沒等到考上呢,國家就已經不行了。

於是胸有大志的他覺得自己的抱負不能跟著這個已經快要滅亡的清朝了,轉而投身於剛剛興起的同盟會當中。等到成立中華民國之時,閻錫山就被任命為山西省省長了,此後的四十多年時間裡,山西省都在閻錫山的管理控制之下,直到抗日戰爭的爆發。

戰爭開始之後,閻錫山也負責了一個戰區,因為我國當時的國力不行,所以戰場上的裝備可以說很落後,在這種情況下,每場戰爭結束之後,回收裝備就成了一個必要的步驟,那個時候日本人的工業比我們發達得多,所以戰場上能撿到日本人的裝備就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到了閻錫山這裡,戰場回收是要做的,但是撿的第一件東西卻不是武器裝備,而是另外一樣東西。

那就是地圖。每次戰爭結束之後,閻錫山都會下令讓戰士們在敵人的軍官身上搜尋,導致所有的士兵都這麼幹,那麼為什麼在閻錫山這裡地圖會比裝備還重要呢?因為當初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這當中就有對中國地形的瞭解,所以他們會繪製中國地圖,而我們自己人則對此一點都不重視。

所以導致最後的結果就是日本人比中國人都更加了解中國的地形,而他們手中的地圖也是非常精確的,所以閻錫山才會先去搜尋重要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