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中国企业,美国民众也在为贸易战买单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经贸合作持续推进,已逐渐形成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为什么美国政府一意孤行,宁可自损八百也要继续贸易战呢?

据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判断,特朗普及其幕僚企图通过重推贸易保护、提高关税的老路,保护美国产业,以使美国变得更强大。这也解释了除了中国之外,美国同时对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的原因。

从大国竞争的角度看,不少专家认为中美关系可能面临“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即根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一定会挑战现存大国,而且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冲突。当前的贸易摩擦,或许是中美之间大国竞争的序幕,以及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

201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提出,“国家间的战略竞争现在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把中国定义为美国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这恐怕不仅仅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而且可能是未来较长时期的美国国家政策。

那么,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影响最大的是哪些行业和企业呢?

一、哪些行业受贸易战影响最大?

美国是中国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国,对美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19%。除了拟加征关税清单上的食品和饮料、化工、电子、纺织品、金属、机械、家具等行业企业,贸易摩擦还可能对中国的汽车、农业和航空等行业和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部分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的出口企业将可能面临产品竞争力减弱(成本及售价上升导致)、营收下滑,如果因为额外税率失去客户无法及时找到替代市场,企业经营或将面临重大挑战。

1. 机械行业

2017年,中国机械行业对美出口730亿美元,占行业对外出口的19.2%。机电类产品、锅炉及机械器具、车辆及附件是我国对美出口机械产品传统贸易顺差的主要领域。对企业影响的大小将主要取决于相关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虽然美国在301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但此类行业尚处于研发和应用的进程中,现阶段相关行业产品对美国的出口较少,即使加征关税,对企业的影响也较小。但失去美国市场对于行业的培育有不利影响。

2. 汽车行业

汽车贸易是中美贸易摩擦中角力的主要领域。目前中国有17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美国,部分以美国市场为主的行驶系统零部件供应商可能面对较大挑战。另外一方面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产品总额159亿美元,其中整车进口额131亿美元。

中国因施行应对措施,加税25%将会重创美国生产的进口车在中国的销售,对中国本土生产的高端车企而言可能意味着更多机会。

3. 电子行业

2017年,中国电子行业对美出口1463亿美元,占我国电子行业对外出口的20.4%。301调查中针对中国电子行业的主要有电路板(PCB)、LED、电容、电阻、半导体分立器件、压电晶体、彩电用陶瓷基板等。

手机产业链产品不在征税清单之内,因此对中国手机产业链没有影响,苹果产业链也未受到波及。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依赖美国市场的电子企业的影响较大,但对整个行业的冲击相对有限。贸易摩擦或将为国内高端产品带来发展机遇,对高技术的需求将推动国内企业技术加速发展。

4. 农业

7月6日美国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之后,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实施贸易反制,短期将提高进口大豆的成本,进而影响下游豆粕和豆油的价格。对企业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能将上游的采购成本转化到下游消费者。

以国内大豆为主要加工原料的食品和养殖企业或将获利,但国内大豆价格也或将因为需求旺盛而进一步上涨。

5. 航空业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航空业的影响较小。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目前公布的加税清单,包括波音在内的美国飞机制造企业成为被征税对象。

中国航空公司采购飞机或将更多转向空客,但由于空客公司订单已较为饱满,我国航空业或将在未来若干年运力投放更为趋缓,供给收紧较为确定,利好民航业供需改善,推动票价及航空公司盈利上涨。但以后如果中美谈判成功,中国或增加波音飞机的进口,将对国内大飞机制造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企业该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对美国市场和技术高度依赖的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及其他海外市场。在技术方面,加强自主研发或寻求替代的技术源,掌握主动权,以应对美国可能采取的措施。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症结在于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和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具体体现为美方要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未来中国企业在对美技术型企业并购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增加,因此加强自主研发将成为应对此次贸易摩擦的重大教训。

(*节选自普华永道赵广彬《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影响几何》,有删改。)

贸易战没有赢家,对双方的出口、就业都会带来冲击,也会增加双方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生活成本,还会冲击全球生产价值链正常运行,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一、全美消费品涨价,美国人民为贸易战买单

据IHS Markit数据显示,美国企业7月份以九年来最快的速度提高产品售价,包括可口可乐、3M、卡夫亨氏等。这与以往十年企业不敢冒着牺牲销售的风险而提价形成鲜明对比。

从汽车贴膜到番茄酱,从可口可乐到洗衣机,从汽车摩托车到苏打水……很多生产日用品及普通消费品的美国企业纷纷上调了商品价格,包括可口可乐、3M、卡夫亨氏、惠而浦和金佰利等。3M产品在第二季度的调价幅度甚至是四年最大。

全美消费品大范围涨价,美国人民不得不为贸易战买单。

彭博社援引IHS Markit的数据称,一项独立的调查显示,7月份,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以九年来最快的速度提高产品售价,8月这种涨价节奏有所放缓。

“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将最终导致美国消费者不得不面临商品涨价的后果。”这则数月之前的预言最终成了现实。

二、美国民意无法左右特朗普决策

8月20日到26日,美国组织了350家企业就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举行了听证会,反对者占90%以上,第一天60家企业中只有3家表示支持,其它全部反对。而在美国首轮对华征税举行的听证会上,已经公布的2000多份书面评论意见中,反对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也超过了九成。

尽管本轮听证会反对的比重高于上一轮,但是特朗普不会改变其打法,即便企业百分之百地反对,预计特朗普和他的执政团队还是会继续打下去。

美国国内的舆论、美国企业的态度并不足以影响特朗普的抉择,后者考虑的并非企业与国民的得失,其更关心的是遏制中国。

三、论中美贸易持久战

中美贸易战,既是遭遇战,也是持久战。应对贸易战应做长期的准备,长期看,从经济的韧性、弹性,工业体系的完整度以及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等维度讲,美国不是中国的对手,但也绝不能为此感到乐观、掉以轻心。

当前贸易战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2000亿关税清单难以避免也断难持续。我们必须要警惕美国甩开WTO,彻底脱离多边贸易体制,也要防止美国结成同盟联合其他国家来围堵中国,更要防止美国从贸易战阵地打到其他阵地,如汇率战,能源战等。

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创新扩大产业升级转型,用减税刺激居民消费,多管齐下减少贸易战为企业和人民带来的恐慌和不确定预期,自力更生是打赢这场持久战的关键。——投资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