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至死是少年,撸起袖子过六一

随着时光年轮的飞逝,现在的80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生活忙碌的奔波中,看着春来秋去,叶绿叶落,仿佛有一根弦在心里慢慢绷紧,咖啡换成了保温杯泡枸杞,老寒腿慢慢穿上了保暖裤……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边……”

能流畅地唱出这首歌的人,想必都已经开始时不时追忆童年了吧?

岁月如歌,转眼又是下一首!

望望身边的80后,他们往往被调侃着渐长的年纪和日益拔高的发际线,打架功力江河日下,审时度势越发温和,工作不敢辞,就连自己的儿女也因为未成年保护法,不能随便打了。

身边的一个朋友,闲来聚餐,“饭后一支烟”的时间,看着他从兜里掏出一支电子烟,让我们大跌眼镜,想起他曾经因为“在学校厕所一次抽三根烟被校导主任抓住并在全校大会上作检讨”而声名远播的年少轻狂,真的有种苦涩在嘴里说不出。

想起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却依然玩得很开心。看着女生们玩跳橡皮筋、丢沙包、抓石子,男生们则玩滚铁环、抽陀螺和弹弓。

当然,那时已经有电视了,黑白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喜爱,《机器猫》、《黑猫警长》、《葫芦娃》陪伴了多少童年的好时光。后来,我们上学了,我们被告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课桌上划着三八线,大家双手交叉放在背后,抬头挺胸,目光炯炯。那时,拜金思潮还没兴起,文学还是很受推崇,世界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陪伴了多少个夜晚的灯亮。后来电脑开始慢慢普及,有一天,OICQ横空出世,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这个一直“嘀嘀嘀嘀”叫的小玩意,让天南和地北不再遥远,胡侃吹牛谈天说地。那时港台的流行开始慢慢风靡,跟着小虎队一起欢唱;跟着香港电影流连在庙街、皇后大道等地方;与大批大批的港台明星一起日日笙歌。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记忆中最美的童年。

只是当下,90后回首望去,只能看到身边的孩子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六一儿童节,才发现我们已经不再年轻。

匆匆十几年如流水,最后一次过儿童节的记忆几近泯灭。

或许是长大后的我们经历了太多纷纷扰扰,反而对那段简单快乐的日子心驰神往。

7岁时,爸爸给我买了第一辆四驱车,我和小伙伴玩了整整一天。9岁时,用零花钱在电玩房买了几个游戏币,打了一下午的《合金弹头》,忘了回家吃饭。14岁时,第一次和同学在网吧包夜,激战了一晚上的《红色警戒》

还好,我们总是留有一点“少年心”的,用它来软化一下粗粝的生活。

喜欢的手办;饭桌上的女神;每周约一场球的计划;中二式撞胸;一句“汽车人,变形出发”;电脑深处几十G的“论机械科学理论知识”隐藏文件夹……

男人至死是少年,赤心不改真英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热血少年,他似乎不知疲倦,也不怕挫折,不算得失,不记后果的要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虽千万人,吾往矣,大家六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