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幼稚,世故是庸俗,你到底要什么?

▷1◁

上周,上海的雨格外多。

总是习惯性忽略天气预报,在离开地铁口的时候,猝不及防地小雨叮叮当当地砸在石板路中央,迎着雨,阵阵晚风夹着雨雾拂过面颊,我紧紧裹了裹身上的布衣开衫,还是觉得冷,六月过了一半,梅雨不散,总感觉湿哒哒的,没有个盼头。

从地铁站出来,我和一对中年夫妇擦肩而过,男的举了把黑色的宽沿大伞,女的穿了件宽松的白色圆领衬衫,一手挎着个棕色的牛革皮包,一手挽着自己的男人,肩并肩朝着地铁口走去,经过我身边时,飘过来一股浓浓的香水味。

我不讨厌这股味儿,反倒是贪婪地吸了吸鼻子,突然觉得寂寞,带入自己有点像某晚八点剧中女人,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离家出走,一个人拖着箱子。

正在漫无目地瞎想。又瞥见路旁,女孩蹲在路旁,手中握着电话,一个人拿着伞,一边哭一边对着电话大叫。在我看来像是嘶吼,两个人对着电话争吵。

将这桥段带入进刚才那个中年男人和女人,突然,我觉得一个人也蛮好。

近来总这样,刚刚还沉浸在寂寞中,转瞬又觉得孤独得很自由。

▷2◁

接到我妈的电话,嘱咐我说要收拾卫生,要叠被,要通风,不吃的东西要及时扔掉。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应着,啰里啰唆地,还当我是十岁的小孩子吗?我都已经到了可以给别人当妈妈的年纪了,可还要被当作是独自一人就不能自理的小孩子,也真寒碜人啊!

每次都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可每次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终于聊完电话,我就势把自己往床上一扔,听到‘吱吱呀呀’地颤动,卷成一团的被子被我踢到脚下,旁边桌子上零零散散地躺着化妆品、书、没吃完的饭和喝了一半的牛奶,想到我妈看见了这场景会大声惊叫的样子,我忍不住捂着被子笑了起来。

▷3◁

一个人发呆的时候,总想做点事情,不是为了替代发呆,而是发呆自己正在做着事情。尤其是吃晚饭的时候,总爱出去找个草坪坐着,文艺情调满怀地“看天上云卷云舒,赏门前花开花落,”

想一想盖茨39岁成世界首富,陈天桥31岁成中国首富,孙中山28岁创办兴中会,王然23岁当局长,孙权19岁据江东,丁俊晖15岁拿世界冠军,邓波儿7岁拿奥斯卡,贝多芬4岁开始作曲,葫芦娃刚出生就打妖怪。

有了一种紧迫感,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得当个霸道总裁,功成名就后可以将年轻时的狗血都换成云淡风轻的故事。

可是还没想到故事的结局,就被腿上无数个蚊子包痒醒了,20多个蚊子包,一度让我觉得自己患上了皮炎。

我还没当上总裁,不过从此以后,我决定再也不去草坪发呆了。

▷4◁

在西西弗书店码字,抬头就能看见壁纸上良友杂志的图片,“江风携来老旧留声机里的春秋隐隐约约,把那情谊唱成光晕晃动在旗袍花缎上摇曳。”

这份温柔很快被另一场记忆打败,我不自觉地回忆起之前接触到创办良友杂志的出版家伍联德老先生的后代,大口嚼着红烧肉讲自己怎么追要退休工资的场景。

没有老旧留声机,没有旗袍花缎,也没有摇曳……

大抵只有觥筹交错,留下现实的名、利、福、禄,在人间。

文字的存在,大抵是因为它提供了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可以驰骋的空间,它因此成为动荡、不安、鲜活而有趣的代名词。

▷5◁

不能沉迷于故事,它是幼稚的,我时常被这么告诫着。

也不能安于世故,它会让别人觉得你好庸俗,我被这样提醒着。

游走于天平的两端,在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我之间游弋.

在这中间,却有大块等待着被填充的空白,那是该走过的岁月。

偶尔的疲惫、不安、倦怠,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填满空白,也不该辜负这岁月。

如果喜欢,还请点个关注,也可移步

微信号:13120616389 知乎:何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