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宝宝不好好吃饭,胃里经常积食,可以给他吃健胃消食片吗?

娱子相乐


前两天正好遇到一个中医,看了看儿子的舌苔,他一看就说,儿子有点积食,问是不是喜欢吃肉,是不是晚饭吃的比较多,的确是这样,有时候晚饭做的好吃些,他就很容易吃多了,也比较喜欢吃肉。


这位中医给的建议就是吃点同仁堂的大山楂丸。


孩子不懂得节制,遇到爱吃的东西就喜欢吃的很多,遇见不爱吃的就不吃,身体营养不均衡,饥一顿饱一顿,营养不均衡,自然容易脾胃失调,也会造成积食。

冬天孩子生病或者咳嗽,有一条致病原因就是积滞内热,也就是积食造成的内热。


积食的症状有:

有口气,孩子嘴里会有一股子酸腐味

肚子鼓鼓的,摸着肚子是有点胀胀的感觉

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有时候会烦躁大哭

大便发绿或者不成型

舌苔又厚又白,有的舌苔中间会有硬币样的黄苔,这种已经伤到脾胃了。

手心脚心会热

同时从题主的描述看,孩子应该体内还有痰湿现象。脾胃虚,消化吸收成问题,所以也会很瘦

应对方法

1.食物

每天早晨可以打山药红豆薏米米糊,也可以加芡实,莲子

或者黄豆绿豆黑豆,打豆浆喝

少食多餐,不要一下子吃很多,肉食要少吃

因为孩子很容易中气不足导致体内脾胃运化不畅

2.按摩等绿色手法

每日给孩子捏脊

可以艾灸大椎,神阙和中脘,

按摩肚脐眼周围,可顺时针按摩10分钟左右

吮痧在脖子周围大椎穴附近,对于心包经也很有好处

3.运动

小时候奶奶就爱说,吃完饭不要压炕头子,长胖还积食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科学道理的

最后可以吃医生建议的山楂丸,平时也可以在超市里买点山楂片消食,还有做点豆豉水,也是治疗积食的好方法。


豆豉水

药店买的黑色干豆豉,抓上一把,放在砂锅里或者其他煮粥锅里,放入水,大火烧开,小火在继续熬煮一阵,凉后让孩子喝掉,可以闷一阵,以便效果更好。也是治疗积食好方子。

我是jason妈咪有办法,第20期优质问答答主,喜诗词,爱旅游,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的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


jason妈咪有办法


可以吃健胃消食片。

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不仅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因此,需要父母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哪些原因可引起食积呢?

宝积食的原因

宝贝出现积食多数是家长的喂养不当造成的,那么找出什么食物过多而造成积食就显得更重要。一般来说,宝贝出现积食往往是三大产能营养素含量较多的食物容易引起积食,如肉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宝贝吃肉过多会出现对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不了而造成积食,主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多,宝贝某一顿主食吃多了也会造成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不了而出现积食,而饼干、糕点、冰激凌等食物中不光糖含量多也含有较多的油,也会给宝贝的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出现积食现象。

积食都有什么表现呢?

1.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4.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5.口气臭臭的,情况严重的孩子还有呕吐的情况。

6.大便的频次会改变,会次数更多,但是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

那么孩子出现食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给大家推荐几种按摩方法

大家都知道现在小儿推拿非常火,小儿推拿治疗积食效果很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几种推拿方法。

1.捏积:从孩子脊椎两旁的二指处开始,用手指将孩子的皮捏起来,然后再慢慢的向前捏拿,



直到脊背最上方的大椎穴,以孩子脊椎皮肤潮红为效果,每天2次,每次5-10遍,可以治疗孩子积食、便秘。

2.顺摩腹:妈妈将手搓热,然后让孩子仰卧,放松,用手按住腹部,手心对准肚脐,顺时针方向让肚脐揉腹10分钟,30下左右。



3.健脾由外向内推,脾胃不好的孩子,你会感觉这个位置指下有滞涩感,推200到500下后会感到指下光滑感即可。在推时用点滑石粉或者爽身粉。

有内向外推,具有消积食的作用。这些都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

4.清大肠经(3分钟)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5.揉板门(5分钟)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6.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三 顺运内八卦(5分钟)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

作用: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家长也应该从饮食上给宝宝进行调理,下面就介绍几种粥及其熬法

1.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做法:取红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2.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3. 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各位妈妈一定要让宝宝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才有有效杜绝积食问题。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带孩子出去走走,促进肠胃消化。

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的是

宝宝积食时,汤圆等糯米制品不吃,不容易消化。积食时不吃羊肉、牛肉。牛肉如果炖很多个小时几乎成浓汤才可吃。牛肉是高热量高能量的东西,这些东西要消化它也需要消耗人的更多能量。这些都应该注意。

以上的方法都属于饮食保健类,积食首先你得分轻重,孩子积食了上面这几个方面你用几天了还是不减轻或者加重了,这个时候你得注意了,就得治疗了,我们都知道孩子吃药喂药是最痛苦的,每次喂药就是一场战争。消积食的药很多。这些药物是都具有健胃消食的,当然各有长处,我推荐保和丸,这个药是金元四大家名医朱丹溪的方子,记载在《丹溪心法》中,其组成有陈皮、半夏、茯苓这是健脾祛湿的,山楂、神曲、萝卜子这三个是消积食,而这三个山楂是善于消肉食,神曲、萝卜子善于消面食,有积食了就会有内热,这个时候配点连翘请内热。这个方子适用于一切积食,既有健脾胃又能消积食,临床上很多消积食的药都很寒凉,寒凉就会伤正气,保和丸是比较温和的一个消食药,也不需要辨证,积食通用,这是家庭药箱常备药。


初心每时


可以吃的,也没什么副作用,通常作用也不会很明显。吃健胃消食片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积食,并不只是胃的消化功能不好,根在脾,把脾和胃的关系调整好了,孩子身体才会强健起来!



首先,爸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积食?

积食,是指乳食停聚在中脘,积而不化,由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

孩子为什么会积食呢?因为脾胃失去了相互协调、相互保护的功能!

《明医指掌》中说“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非常明确的之处了厌食、消化不良的病因和脏腑基础。

很多爸妈带孩子看病的时候,医生也说脾胃不和,那么脾胃不和到底是什么病呢?

脾胃不和是指脾胃功能失常,两者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的功能。

胃喜润恶燥,而脾喜燥恶湿。正常情况下,脾能为胃受燥,胃也能为脾受湿。这样脾胃功能才能互相协调运转的更好,孩子饮食、身体都很健康。

如果脾胃失去协调性,脾就会受到湿的影响,而胃也会受到燥的危害,脾胃功能就会减弱,就会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孩子的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其次,顺着脾胃吃,拒绝脾胃虚弱。

脾胃不和还只是比较轻的症状,除了不思饮食、饭后腹胀外,没什么特别表现。但如果饮食还是不做调整,那么脾胃不和就会转成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的孩子通常会厌食、不爱吃饭。为什么会厌食呢?因为乳食内积,克化不动。

脾胃虚弱的孩子,基本都很瘦,看着弱不禁风,小脸黄黄的,特别没精神,什么都不爱吃,也懒得动,喜欢趴着睡觉,大便一般比较稀,夹着不消化的食物,舌苔白腻。

因为小儿脾常不足,所以需要爸妈用心养护,如果喂养不当,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脾胃功能,如果爸妈还是不管不顾,就会导致脾胃虚弱。

所以,吃什么健胃健脾的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根本问题,还是要通过科学的饮食护理,让孩子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让孩子不挑食、不偏食,控制零食,按时休息。爸妈也可以学一些基本的小儿推拿手法,经常给孩子揉一揉、按一按,孩子的脾胃慢慢就调整过来了。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专注健康育儿、实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带娃的那些事


“积食”是一个中医概念。在中医理论中,“积食”指的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主要症候为不易消化、易吐、纳差、纳呆,中医对这个症状的辨证治疗主要是健脾调胃,消食导滞。


但有些朋友却喜欢给自己开药,积食了就来几片健胃消食片,更有甚者还把它当零食。然而,这样真的好吗?


据《长江日报》报道,32岁的赵先生春节期间暴饮暴食。为了给消化道“减压”,他一直服用健胃消食片。他还擅自给自己加量,将服用说明上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加量为“一次六片、一日三次”,坚持服用……


然而,连续服用5天后,他开始胃痛,一进食就呕吐,大便也不成形。后经胃镜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胃溃疡!


莫非是健胃消食片惹的祸?

健胃消食片不宜长期服用


医生认为,健胃消食片主要是助消化的成分,适量的健胃消食片,能通过增强胃部蠕动和胃酸分泌达到促进消化的效果,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尤其是消化不良的人群。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服用就可能导致胃溃疡,严重者会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很多妈妈对小孩积食不是很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积食呢?


通俗来讲,积食就是孩子吃的东西不消化,超过了孩子肠胃的消化能力。但也不是说孩子吃的少就不会积食,在肠胃不好的时候吃什么都容易积食。


相信很多妈妈看到这里,还是云里雾里的,不清楚孩子积食了到底有什么症状,群妈就简单的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案例一:西安刘妈妈说:她的小孩已经3岁了,拉肚子5天。黄妈妈说开始拉肚的前一天给他吃了三个大虾,几块鱼,结果隔一天就开始拉肚子了,而且有口臭,舌苔白厚。


案例二:徐妈妈说:她的儿子5岁了,昨晚发烧39度,后服退烧药,推手降下来,今中午又烧38.2,前天吃面包,喝牛奶,又吃两根香蕉,晚没吃饭,这两天大便偏稀,吃饭不好,今天没大便,手心肚子热,晚上脸蛋红,磨牙,乱翻。


案例三:章妈妈说:她的女儿从上周开始有感冒症状,流鼻涕,轻微咳嗽,吃感冒颗粒好一些后,吃了一瓶酸奶当晚便低烧咳嗽,医生开小儿氨酚烷胺,红霉素,枇杷止咳颗粒后基本好转,但周日外出吃饭吃四五个虾,昨晚又高烧咳嗽。她口臭明显,感冒期间三天没拉粑粑,昨天拉了,但不是黑粑粑,舌苔厚,咳嗽声里感觉有痰。


案例四:吴妈妈说:她的儿子童童7岁了,从小都不爱吃饭,食欲不振。童童长的非常瘦小,比同龄孩子矮一个头。医生说童童是发育不良,而且还有缺铁、贫血的问题。陈妈妈:“童童从来没有饿的感觉,有的时候一天几乎吃不了几口。给她喝过补铁、补锌的药,也没有多大改善。”


了解了这些案例,如果妈妈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积食了?这里女中医总结了一些宝宝积食的症状出来。


1、宝宝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2、宝宝总喊自己肚子胀,摸宝宝的肚子鼓鼓胀胀的。

3、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腹泻,或大便酸臭、溏薄,或硬结

4、宝宝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5、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


很多妈妈都不知道的宝宝积食的严重性,宝宝节日期间生活不规律、睡眠缺乏,太多外出劳累、室内通风不好等,积食的宝宝一旦外感风寒,比平常更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很多中医学家都把积食称作百病之源,因为积食会给孩子的肠胃和脾脏造成负担。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就会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因此,希望妈妈能好好重视宝宝积食的严重性。


妈妈在面对宝宝积食的时候是不是束手无策?宝宝难受,妈妈们更难受。轻养说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所以这里介绍几个治疗小孩积食的方法给各位妈妈!


1、按捏疗法


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父母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按捏疗法也许很多妈妈会问,看不懂,不会按,怎么办?万一按摩错了,岂不是让宝宝更难受!轻养学堂来帮忙


2、运动疗法


户外活动: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饭后散步: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轻养说


幼儿尚未成熟,还处于生长期,因此,有点问题应该就医处理好,免得误诊。



中医学认为,幼儿为纯阴纯阳之躯体,尚在生长发育期间,这个阶段用药,一定要注意药性的偏差,以免影响到发育。所以,必须要经医处理好。



中医对于幼儿的问题,非常的谨慎,因此将幼儿视为哑科,一切均由母亲代言之,所以很不完面。由此需要有仔细的查看,才能确定的。而且用药多为平性,十分小心了。

中医从整体观念考虑,辩证施治。为无形的科学。就幼儿方面,首先考虑的是消化系统性的问题,因为幼儿的进食全靠大人安排,幼儿不能自主,再者消化吸收的功能尚未健全,所以很容易导致食积,水伤等表现,为此,父母便不加考虑,只能一味助消化,结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经医,合理调节脾胃功能,健全胃肠的循环机制,调节酵素,增加酶的分解功能,健全肠胃的益生运行,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健康育儿了。望参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