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打造网络新动能 助推健康扶贫加速度

打造网络新动能助推健康扶贫加速度

——平舆县以“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推进三年扶贫攻坚启示录

张士张红 刘舸

副省长戴柏华(前左三)察看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线上一体化平台运行情况。

市委书记陈星(右二)、市委副书记李宝清(右三)在平舆县委书记张怀德的陪同下到平舆县调研健康扶贫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前左二)在平舆县委书记张怀德(左一)、市卫计委主任李桂霞(右一)的陪同下察看互联网+医疗建设情况。

核心提示:

2016年以来,平舆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互联网+医疗’,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把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难题,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本报一直在关注着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先后报道了其逐步健全和规范的过程。再次刊发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的基本做法,以资全市各县区学习借鉴。

省卫计委主任阚全程(右一)到平舆县指导工作。

平舆县,县域面积1282平方公里,人口101万,截至2017年底,全县因病致贫841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57.99%;因残致贫289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9.91%。因病、因残致贫是该县脱贫攻坚工作最大的“拦路虎”。

为推进健康扶贫,破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难题, 2016年以来,平舆县把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难题,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国务院扶贫办、中残联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新华社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现场推进会观摩组到平舆县进行了观摩。

共建共享 搭建健康直通车

平舆县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牵引,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四化”建设为抓手,创立“互联网+分级诊疗” 健康扶贫服务平台,推动医疗资源零距离下沉,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平舆县县长赵峰(前右一)陪同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相关领导察看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构建线上一体化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以“三级体系、两大中心、一个软件、一张卡”为主要内容的线上一体化服务平台。“三级体系”,即在县人民医院建立“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中心,在乡、村建设服务站和服务点,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其他县级医院和乡级卫生院为支点,村级卫生室为网底,医疗服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两大中心”,即大数据中心和检验中心,大数据中心是对接融合健康扶贫管理系统,整合卫计、扶贫、人社等部门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管理;检验中心是建立县、乡两级生化、心电、影像三大检验中心,实现县、乡检查同质同步、即时互通、资源共享。“一个软件”,即开发手机移动APP软件,记录、更新贫困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医生就诊、巡诊等进行实时定位、动态管理,做到持续跟踪问效。“一张卡”,即为建档贫困患者发放健康扶贫帮扶电子卡,持卡人就医时,只需刷一下卡,电脑或手机APP随即显示个人信息,既方便患者就医结算,也核准了持卡人身份。通过电脑远程诊疗、手机即时服务、电子诊疗卡全程记录等,实现了县域内网络会诊、双向转诊、康复指导、远程培训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17年以来,借助服务平台,全县有贫困患者7166人次得到就医会诊。

去年10月份,东和店镇一位71岁的急性脑梗死贫困病人位某发生危急病情,该镇医院立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县医院取得了联系,县医院的专家通过平台指导诊断、用药,使这位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开展线下暖心式服务。一是签约到人。对全县贫困患者逐人体检并签订“1+3”签约协议,县、乡、村三级医生分别按病种、区域和家庭签约到人,使全县所有贫困患者同时拥有县、乡、村3个家庭医生,通过定期巡诊,为签约对象提供健康教育、康复咨询、体检访视等服务,使贫困群众有了自己的“健康守门人”。通过三级医生协同服务,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的问题,密切了医患关系,呈现了县级医生帮带乡、村医生的良好局面。东和店镇董庄村贫困户余某因脑梗后遗症行动极为不便,乡镇签约医生马建华通过服务平台调出其就诊记录、治疗路径等信息,与县医院心血管专家视频会诊,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由村医白小伟根据方案指导患者日常用药。二是巡诊到户。组建由县级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乡级医生组成的基层诊疗队和村医组成的线下服务队;购置巡诊车,配备便携式彩超、心电图机、便携式药箱等,村医每月上门巡诊一次,乡医每两个月按区域巡诊一次,县级专家团队分病种每半年巡诊一次。对巡诊期间发现的疑难病种,通过平台上传病案,由县级专家在线会诊或预约转诊。至目前,累计开展巡诊61.64万人次,发放健康保健小药箱2万个。通过巡诊,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贫困群众,在化解贫困难题的同时,也温暖了贫困户的心。三是无忧就诊。开辟就诊绿色通道,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立贫困患者就诊导诊台、爱心病房、优先窗口、暖心开水、健康食堂等;构建县内30分钟院前急救网络体系,联网联动、高效协调,对需要赴县级医院就诊的贫困群众由120免费接诊,走绿色通道直接就医;县内就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户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建立“一站式”便民中心,整合扶贫、人社、卫计等部门资源和信息,集中办公、简化程序、减少环节,为贫困患者县外就诊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路。

分类施策 开启健康新格局

通过服务平台,引导贫困群众有序就医,建立梯度有序、高效服务的分级诊疗体系。

小病不出村。实施村卫生室同步提升计划,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统筹规划,目前已经完成68个;实施合格村医培养计划,全县现有持证在岗村医792人,其中执业医师171人,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通过服务平台,县级医院对村(社区)卫生室实现线上、线下指导,增强了健康咨询、康复管理、日常救助等医疗前端服务能力。目前,全县约80%的日常病种实现了不出村(社区)就能得到有效诊治,基层群众首诊率为50%。

常见病不出乡。依托服务平台和县、乡两级互联互通检验中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在线指导、远程会诊等,将县级医疗服务延伸至乡镇卫生院;实行县、乡医生等额对调,充实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通过开展健康扶贫,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贫困群众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也大大增加,一些看不起病的贫困户也经常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加79.9%,基本上实现了常见病不出乡。2017年,该县阳城镇、老王岗乡、庙湾镇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授予2016~2017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大病不出县。4家县级医院借助平台,成为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三级甲等医院医联体单位,通过服务平台预约远程会诊,在与省、市专家会诊过程中,带动了县级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大批年轻骨干医生快速成长起来;加大县级医院对乡、村两级线上线下指导力度,促进问诊更规范、服务更科学,把常见病留在基层,把疑难病筛选出来,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更加合理;双向畅通的转诊体系也推动了县、乡病源合理分流。目前,全县45种大病已经实现了不出县就能高效诊治,县外转诊率仅为3.75%。去年,平舆县被评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县妇幼保健院被评为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县人民医院是全市首个通过二级甲等评审的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甲等复审。

危重病快速转诊。县人民医院融入全省“1小时航空紧急救援圈”,率先成为豫东南地区唯一的空中救援停机点。对需要赴省、市救治的危重贫困患者,通过服务平台对接协调省人民医院“空中救护车”快速转诊。2016年10月,平舆县通过 “空中救护车”转运一名急危重症患者,仅用40分钟就抵达省人民医院,在紧急转运的同时,县医院通过服务平台与省人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成功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

精心服务 打好健康组合拳

便民政策暖人心。为解决贫困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该县制定出台了以“四免、三提高、两兜底、一补偿”为基本内容的医疗救助政策体系,构筑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网”。“四免”,即由县财政出资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免去住院补偿起付线和住院押金。“三提高”,即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住院治疗、慢性病患者门诊治疗报销比例均提高5%。“两兜底”,即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定点救治,在落实各项补偿后,剩余部分由县财政兜底,以及对45种常见大病患者,在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后,其余合理费用由县财政兜底。“一补偿”,即对45种常见大病患者以外的住院大病患者,在全面兑现落实各项补偿后,剩余合理费用再追加20%的补偿。目前,县内贫困患者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平均在90%以上。2017年以来,该县医疗救助政策惠及贫困人口6.1万人次,财政补偿1100万元。

强化引导激活力。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生会诊、巡诊奖励制度,由县财政出资,医生每巡诊1人次奖励3元,发放交通补贴3元,每会诊一次分别奖励10元、5元。同时,完善贫困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并把巡诊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县、乡、村医疗机构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定期督查、年终总评,兑现奖惩,推动医生巡诊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集中托养解难题。为破解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脱贫难题,平舆县结合互联网服务平台,创新实施了重度残疾人医、养、护一体化托养模式。一是在“医”上谋创新。在县医院设立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管理中心,将全县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平台保障范围。二是在“养”上出实招。投入1310万元,在重度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分别建立5个集中托养中心,并辐射周边乡镇,实现全覆盖。托养中心设置有康复室、医务室等,并专门配备移动电脑,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查房,实时掌握重度残疾人情况,在线指导康复理疗。经过排查,全县符合条件且有入住意愿的共212人,已集中托养98人。三是在“护”上下真功。托养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30名,培训聘用护工54名,定期对陪护员进行护理知识专业培训,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依托乡镇卫生院康复室、村(社区)医疗室康复点,对全县有康复需求的肢体功能障碍贫困残疾患者,逐人制订个人康复计划,综合运用中医针灸、电疗等方式进行“个性化”康复理疗。全县已有226名残疾贫困群众接受“个性化”精准康复服务。托养中心每间病房均有一名陪护人员专门负责,护理两名重度残疾人。优先吸纳经过培训的贫困户担任陪护员。高杨店镇贫困户柳文理因脑出血后遗症造成一级残疾,妻子王永翠常年在家护理,入住托养中心后,食宿全免,且有专业医生做康复治疗,王永翠在托养中心做护工,月工资2000元,既减轻了负担,又增加了收入。

关口前移 筑牢健康防护墙

平舆坚持以创建“健康平舆”促进县为载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不生病、少生病,力阻“病根”变“穷根”。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县、乡、村分别设立健康教育大讲堂、讲习所、教育室,配备乡、村两级健康讲习师,开展健康“六进”主题活动3000多场次,普及“三减三健”等居民健康和预防高血压、脑中风等知识,受众40多万人次;全面推行“双处方”制,医生在坐诊和巡诊中,在为病人开诊疗处方的同时加开“健康处方”,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二是做好疾病预防。对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进行干预筛查,目前已筛查2万多例,在定点医院救治236例;开展“两病筛查”工作,努力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减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人口数量。今年以来,已进行“两病筛查”4353例、听力筛查4353例、超声筛查3425例、血清标本采集3219例。三是引导健康生活。统筹建设县、乡、村文化广场,健康教育主题公园等246个,配套建设健身器材600余套、健康步道2万多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实现少得病、不得病,助力健康扶贫。

平舆县的健康扶贫工作实现了多重成效。一是群众得实惠。通过建立服务平台,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拓宽了服务贫困群众渠道,便利了群众就诊;通过实施“4321”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了经济和精神双减负。二是医生得提升。通过走村串户巡诊走访,医生一方面受到了精神洗礼,和群众感情深了,另一方面提升了医术水平,涌现了一批80后、90后年轻医生迅速成长为县级医院科室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三是医院得发展。通过服务平台,构建了互联共享、畅通有序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了全县医疗机构“四化”水平大提升,特别是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质的飞跃,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政府得民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该县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既提升了政府形象,又让贫困群众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发展成果,很多贫困户都很感动,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夸巡诊医生好。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与2015年相比,平舆县群众安全感在全省排名上升了109个位次。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模式对推进三年扶贫攻坚行动的启示可以总结为:只有提升站位,健康扶贫工作才能正确前行;只有搞好服务,健康扶贫工作才有坚实保障;只有不断创新,健康扶贫工作才能激发活力;只有以人为本,健康扶贫工作才能更接地气。

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服务中心。

健康扶贫专用窗口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本版图片提供:弓华静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