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小伙被活活饿死在家,背后的故事让人深思

前几天在新闻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23岁小伙杨锁,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被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父母生前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样的好日子在他18岁的时候彻底结束了,父母纷纷生病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

村民说,他不是饿死的,他是懒死的。懒得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到后来他身上的衣服都散发恶臭。懒得吃饭,村里人给他的肉、菜,挂在屋檐上变臭了,也不烧来吃,除非饿到极点,他再出门要饭吃。

懒得干活,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靠乞讨为生。

吃一顿饱饭可以睡两天,为了取暖,可以家里能烧的东西都顺手烧了,连床也被他烧了,他宁愿饿死、冻死,也不肯动一根手指头。终于,这个23岁的小伙把自己活活饿死了,死在了父母因病痛去世后的第五年。

让人悲伤的是父母本就生活艰难,却不舍得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让孩子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你就该给我钱,就该伺候我,就该把饭送到我嘴边我才吃。于是,他们收获了这样的孩子,心高气傲,却不能生活自理。因此很多高校毕业生陷入毕业既是失业的尴尬局面。当他们毕业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除了学习好像什么都不会。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前者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也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高出了27倍。

还有很多实例证明,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超级豪门洛克菲勒家族传了六代,代代精英,没出过一个败家子。就是因为承袭了家规,从小让孩子记账和做家务。

美国新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的爹赵锡成养出了5个非常优秀的女儿,就是因为他从小就让赵小兰带着妹妹们做家务,帮家庭做支出规划。因为从小就帮家庭分担劳动,所以每个孩子都独立朴素,不骄不躁,长大后都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

在很多欧美国家,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几乎是共识。精英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内学习,家庭生活中的锻炼能带给孩子更多。

所以你如果真的爱孩子,请从教会孩子自立。

在美国,孩子懂事后家长就会告诉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责任,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 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 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 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 (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 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 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 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 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 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 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 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 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 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 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 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 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 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呢?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 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 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 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 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 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 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 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直到他记 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 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 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 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 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 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 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 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 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作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 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 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 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 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 助,而 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 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 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 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 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 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 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 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